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23.5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主要方法有: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创造动手机会,激发求知欲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数学 自主 探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说出来已做抛砖引玉之用。
一、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方式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了矛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下载了广大少年儿童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中的机器人引入新课,由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而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高。观察图形非常认真,很自然,轻松地由平面图形过渡到了立体图形。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走得口干舌燥,唐僧拿出装有甘蔗的三个袋子,第一个袋子上写着0.1米,第二个袋子上写着0.10米,第三个袋子上写着0.100米,贪心的猪八戒一下子抢到写有0.100米的袋子说:“我的肚皮最大,吃这根长的。”沙僧说:“大师兄悟空最辛苦,这根长的甘蔗应该给他吃。”悟空笑着说:“三根甘蔗一样长。”唐僧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这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同学们瞪大一双双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低想知道为什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急切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做游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如: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生数学的基本内容,必须反复训练,这样又会显得单调枯燥,我在练习中做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在游戏中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習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实践操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要求学生必须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一齐参与学习,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有着特殊的功能,从而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之间的矛盾,在动手操作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探究知识规律、特征、结论,学生亲自参与了一步步的知识获取过程,充分体验了主动探究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习信心,保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例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折一折,然后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在操作中,学生发现三角形三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直观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然后让学生量一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通过这样的过程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联系在一起,既锻炼了思维,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精心设计课题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一位教育家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热情。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楚问题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有针对性的设计提问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当学生明白了1米=100厘米后,给学生提出2米4厘米等于多少厘米?当学生回答后,进一步问:“为什么2米4厘米等于204厘米?”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得有根有据:“因为1米=100厘米,2米就是200厘米,还有4厘米,所以,一共是204厘米。”这样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明白了算理,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自主探究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发智力,发展潜能的必要保证。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和谐,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到老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消除了心理压抑和恐惧感,学生敢于接近老师。这样才能乐于参与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畅所欲言。老师只能把课堂当作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从心底里愿意接受老师的启导,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发言。例如:我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引入新课后给时间,给机会,让学生自己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深入到各个小组倾听、指导,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学生感觉老师在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全班交流时,许多学生争着到讲台上演示和讲解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不但融洽了师生关系,还成为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潜能的重要场所。只有当学生没有了心理障碍,才会接近老师,乐于参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作者简介:王兵(1975-10),男,汉族,重庆市合川区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合川区大岩完全小学副校长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主要方法有: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创造动手机会,激发求知欲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数学 自主 探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说出来已做抛砖引玉之用。
一、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方式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了矛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下载了广大少年儿童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中的机器人引入新课,由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而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高。观察图形非常认真,很自然,轻松地由平面图形过渡到了立体图形。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走得口干舌燥,唐僧拿出装有甘蔗的三个袋子,第一个袋子上写着0.1米,第二个袋子上写着0.10米,第三个袋子上写着0.100米,贪心的猪八戒一下子抢到写有0.100米的袋子说:“我的肚皮最大,吃这根长的。”沙僧说:“大师兄悟空最辛苦,这根长的甘蔗应该给他吃。”悟空笑着说:“三根甘蔗一样长。”唐僧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这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同学们瞪大一双双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低想知道为什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急切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做游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如: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生数学的基本内容,必须反复训练,这样又会显得单调枯燥,我在练习中做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在游戏中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習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实践操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要求学生必须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一齐参与学习,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有着特殊的功能,从而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之间的矛盾,在动手操作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探究知识规律、特征、结论,学生亲自参与了一步步的知识获取过程,充分体验了主动探究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习信心,保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例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折一折,然后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在操作中,学生发现三角形三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直观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然后让学生量一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通过这样的过程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联系在一起,既锻炼了思维,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精心设计课题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一位教育家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热情。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楚问题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有针对性的设计提问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当学生明白了1米=100厘米后,给学生提出2米4厘米等于多少厘米?当学生回答后,进一步问:“为什么2米4厘米等于204厘米?”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得有根有据:“因为1米=100厘米,2米就是200厘米,还有4厘米,所以,一共是204厘米。”这样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明白了算理,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自主探究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发智力,发展潜能的必要保证。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和谐,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到老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消除了心理压抑和恐惧感,学生敢于接近老师。这样才能乐于参与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畅所欲言。老师只能把课堂当作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从心底里愿意接受老师的启导,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发言。例如:我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引入新课后给时间,给机会,让学生自己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深入到各个小组倾听、指导,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学生感觉老师在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全班交流时,许多学生争着到讲台上演示和讲解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不但融洽了师生关系,还成为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潜能的重要场所。只有当学生没有了心理障碍,才会接近老师,乐于参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作者简介:王兵(1975-10),男,汉族,重庆市合川区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合川区大岩完全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