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是的,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生活由此而变得积极。学生亦如此,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由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常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斥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而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因此,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后进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当前学校进行研究实验的重要课题。这对于成长中的后进生来说是不容忽视且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题的实践对于促进后进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要以尊重、信任、理解、鼓励的原则来对待后进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以激励、表扬为手段,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教师还要协同学生及家长促进认同,增强后进生信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下面就结合教育实际工作做以浅谈。
一、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呵护。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之意。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多是依据他人的评价而来,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而后进生,他们得到的认同是微乎其微的,在他们心灵深处对赏识的渴望是多么强烈啊,这是对爱的呼唤。因此教师要把对后进生的赏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用充满爱的眼光去欣赏生命,透过真情赏识关爱后进生、尊重差异,这样才是真正地赏识,才能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温暖,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一)讲求赏识艺术,保护自尊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是门艺术,这门艺术要用心把握、用爱交融。其中贯穿的“爱”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赏识艺术中。讲求赏识的艺术要建立在保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后进生在人格上与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面对失败,积极的对待自己,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不再自卑。因此在他们失败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肯定性的言语和鼓励性的言语进行赏识。
激励性语言可使后进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愿望,让学生在被尊重和被信任中保持自尊,找回自信。以激励性语言赏识学生,能极大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成功的希望。因此,教师应运用语言激励的艺术,如“你认为你做得如何?”“老师期待你的精彩发言。”“这一次比前一次写得好多了,再写相信你会更棒!”……这样以激励性语言赏识学生,以期待的鼓励强化了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从另一个角度看,赏识艺术又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例如一个后进生总把莲叶的“莲”错写成“连”,一次叫他黑板前听写,他又错写成“连”。我发现他字写得很工整,于是我表扬了他书写得漂亮,并告诉他要奖励他一个大荷叶,接着在他字的上方画了一个大大的绿荷叶,并用语言暗示:“想一想,老师奖励你的大荷叶,对你是否有启示,你的字少了什么?”那个孩子恍然大悟,加上了草字头,获得了满堂的掌声,以后再没有写错这个字。这样我用赏识的眼光欣赏他,用赏识的语言提醒暗示他,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激发了兴趣,而且使他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除了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师还可以利用动作和体态语来传达对学生的赏识。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爱抚的摸头、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深情的拥抱、拍肩、拉手,都传达了一种情绪、交流了一种情感,从而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后进生心里得到慰藉,内心产生愉快和安宁的情绪体验,使后进生有成功感并成为再次进步的动力,这无疑是巨大的精神奖励。由此,行为的艺术成为一种心灵上的赏识,教师要会用赏识的艺术,会用赏识的目光、语言、动作、心态演绎它,保护后进生的自尊。
(二)营造赏识氛围,给予宽容
教师要为后进生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同学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要在内心深处真正地了解和尊重他们。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适度为后进生提供一个赏识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小天地,同时教师应把它变为学生接受赏识、体验成功的乐园。在班级中营造赏识的氛围,要对后进生的过失给予宽容理解。如我班设置了岗位责任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后进生同样也担任了角色,然而在他们的管理和活动中不免常有“管得了别人,管不住自己”的现象。于是我就让他们根据自己学科不足选择自己的岗位,如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选择“英语角小编辑”的职务,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选择“作业收发员”的职务,不喜欢学数学的同学选择“每日一题出题员”的职务,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让同学们踊跃为他们出主意。在这个过程中后进生不仅得到了帮助,而且也看到了希望。当他们有了成功体验时,实际上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了锻炼。由此可见,赏识氛围是可以营造的,但它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赏识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搭建被赏识的舞台,走向成功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后进生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他们再差,也有长处。正如“寸有所短,亦有所长”,作为教师,我坚信后进生,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例如,有些孩子学习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用心地、全面地看待他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随时捕捉并巧妙地创造教育情境,注重有意识的为学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就会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教育也自然而然地发挥其功效了。因此,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创设教育情境、为后进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且能使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在被赏识中,不断敞开心灵,接受、以至不断发展、提高、成长,逐步完善自己的品质。
例如,我班有一个后进生,由于表达能力极差,作文时文章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面对他的作文,我没有批评反而用红笔将他写得比较好的词圈出来,并让他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读,表扬他用词的准确。我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产生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我不断地鼓励他,在他作文簿上写“真看不出来,你竟是个小作家。”“你写得真好,我喜欢!”正是在这极度赏识的氛围中,他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开始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坚持记日记,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因此我在年级老师面前表扬了他,此后,他每次写作文更加认真细致。于是,我推荐他为我班板报撰稿人,并成为班报的小编辑。为进一步激发巩固他的兴趣,我写信给报纸的编辑,恳请他们给这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当这个一度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的文章登上报纸时,他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写作,并由此点燃了学习热情,其他学科的成绩也迅速提高。实践证明,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正是为学生搭起了层层进步的阶梯。
二、引导学生自赏,帮助学生形成自信
悦纳自我、赏识自我,是帮助后进生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后进生自赏能力、形成自尊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方引导,使后进生能在赏识力量的促动下,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已的价值,增强责任感。让孩子们把“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互敬互励中不断地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例如,在班会上我让学生写写自己有哪些长处,希望学会自己赞赏自己。我发现竟有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字未写,我想学习上的劣势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没有长处。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帮他找优点。有的说:“他爱班集体,主动给班级带来了花,美化教室。”有的说:“他常自己做清洁区的卫生。”还有的说:“他帮助同学修理课桌椅。”……听到同学们热烈的赞扬,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他感动了,他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
因此,教师要多方引导,帮助后进生认识自我,让他们相信自己在集体里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从而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此外,还可以采用游戏、小品等多种方式,让后进生能客观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乐于参与,发挥所长。如采用具体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方式,让后进生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创设和谐愉快的合作,使后进生找到自已在群体中的位置,发挥合作精神,学会交往;创设机会,来促进后进生进步。多方引导不仅培养了后进生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欣赏自己,从而促进后进生自信心的形成。
三、创设群赏氛围,帮助学生巩固自信
后进生常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因此他们渴望受到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开展班集体的活动,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学生群体“群策群力”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在学校,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小型体育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小巧手、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等形式。除此之外,还可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班级活动,如“畅谈理想”“世界只有一个我”“我进步了”“我能行”等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后进生也得到感情的体验,懂得自我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增强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情感,激发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让后进生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是学生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
四、形成合力赏识,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股力量拧在一起,形成共同合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可行办法。我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开办易校通与所有家长进行联系,而且还特别为后进生的家长开办了咨询室、联系卡,并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为一体的连心纽带。通过帮助家长掌握学生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让家长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斥责孩子,理解孩子、赏识孩子,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的优点。要使家长明白,为人父母应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家长应由此学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由此与学校形成一股合力,透过赏识教育,帮助后进生增强自信。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后进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使后进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就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从而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赢得社会与家长的肯定与信任。拿出真诚的心,用爱的心雨去浇灌,给那些艰难跋涉的暂时后进的学生一份赏识、一份真情,用“你很棒,你能行”这样的甘霖,滋润他们的心灵。我想即使是后进生,在爱的沐浴下也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开出朵朵与众不同的繁花。
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要以尊重、信任、理解、鼓励的原则来对待后进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以激励、表扬为手段,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教师还要协同学生及家长促进认同,增强后进生信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下面就结合教育实际工作做以浅谈。
一、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呵护。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之意。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多是依据他人的评价而来,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而后进生,他们得到的认同是微乎其微的,在他们心灵深处对赏识的渴望是多么强烈啊,这是对爱的呼唤。因此教师要把对后进生的赏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用充满爱的眼光去欣赏生命,透过真情赏识关爱后进生、尊重差异,这样才是真正地赏识,才能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温暖,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一)讲求赏识艺术,保护自尊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是门艺术,这门艺术要用心把握、用爱交融。其中贯穿的“爱”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赏识艺术中。讲求赏识的艺术要建立在保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后进生在人格上与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面对失败,积极的对待自己,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不再自卑。因此在他们失败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肯定性的言语和鼓励性的言语进行赏识。
激励性语言可使后进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愿望,让学生在被尊重和被信任中保持自尊,找回自信。以激励性语言赏识学生,能极大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成功的希望。因此,教师应运用语言激励的艺术,如“你认为你做得如何?”“老师期待你的精彩发言。”“这一次比前一次写得好多了,再写相信你会更棒!”……这样以激励性语言赏识学生,以期待的鼓励强化了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从另一个角度看,赏识艺术又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例如一个后进生总把莲叶的“莲”错写成“连”,一次叫他黑板前听写,他又错写成“连”。我发现他字写得很工整,于是我表扬了他书写得漂亮,并告诉他要奖励他一个大荷叶,接着在他字的上方画了一个大大的绿荷叶,并用语言暗示:“想一想,老师奖励你的大荷叶,对你是否有启示,你的字少了什么?”那个孩子恍然大悟,加上了草字头,获得了满堂的掌声,以后再没有写错这个字。这样我用赏识的眼光欣赏他,用赏识的语言提醒暗示他,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激发了兴趣,而且使他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除了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师还可以利用动作和体态语来传达对学生的赏识。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爱抚的摸头、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深情的拥抱、拍肩、拉手,都传达了一种情绪、交流了一种情感,从而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后进生心里得到慰藉,内心产生愉快和安宁的情绪体验,使后进生有成功感并成为再次进步的动力,这无疑是巨大的精神奖励。由此,行为的艺术成为一种心灵上的赏识,教师要会用赏识的艺术,会用赏识的目光、语言、动作、心态演绎它,保护后进生的自尊。
(二)营造赏识氛围,给予宽容
教师要为后进生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同学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要在内心深处真正地了解和尊重他们。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适度为后进生提供一个赏识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小天地,同时教师应把它变为学生接受赏识、体验成功的乐园。在班级中营造赏识的氛围,要对后进生的过失给予宽容理解。如我班设置了岗位责任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后进生同样也担任了角色,然而在他们的管理和活动中不免常有“管得了别人,管不住自己”的现象。于是我就让他们根据自己学科不足选择自己的岗位,如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选择“英语角小编辑”的职务,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选择“作业收发员”的职务,不喜欢学数学的同学选择“每日一题出题员”的职务,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让同学们踊跃为他们出主意。在这个过程中后进生不仅得到了帮助,而且也看到了希望。当他们有了成功体验时,实际上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了锻炼。由此可见,赏识氛围是可以营造的,但它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赏识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搭建被赏识的舞台,走向成功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后进生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他们再差,也有长处。正如“寸有所短,亦有所长”,作为教师,我坚信后进生,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例如,有些孩子学习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用心地、全面地看待他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随时捕捉并巧妙地创造教育情境,注重有意识的为学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就会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教育也自然而然地发挥其功效了。因此,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创设教育情境、为后进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且能使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在被赏识中,不断敞开心灵,接受、以至不断发展、提高、成长,逐步完善自己的品质。
例如,我班有一个后进生,由于表达能力极差,作文时文章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面对他的作文,我没有批评反而用红笔将他写得比较好的词圈出来,并让他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读,表扬他用词的准确。我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产生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我不断地鼓励他,在他作文簿上写“真看不出来,你竟是个小作家。”“你写得真好,我喜欢!”正是在这极度赏识的氛围中,他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开始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坚持记日记,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因此我在年级老师面前表扬了他,此后,他每次写作文更加认真细致。于是,我推荐他为我班板报撰稿人,并成为班报的小编辑。为进一步激发巩固他的兴趣,我写信给报纸的编辑,恳请他们给这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当这个一度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的文章登上报纸时,他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写作,并由此点燃了学习热情,其他学科的成绩也迅速提高。实践证明,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正是为学生搭起了层层进步的阶梯。
二、引导学生自赏,帮助学生形成自信
悦纳自我、赏识自我,是帮助后进生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后进生自赏能力、形成自尊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方引导,使后进生能在赏识力量的促动下,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已的价值,增强责任感。让孩子们把“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互敬互励中不断地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例如,在班会上我让学生写写自己有哪些长处,希望学会自己赞赏自己。我发现竟有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字未写,我想学习上的劣势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没有长处。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帮他找优点。有的说:“他爱班集体,主动给班级带来了花,美化教室。”有的说:“他常自己做清洁区的卫生。”还有的说:“他帮助同学修理课桌椅。”……听到同学们热烈的赞扬,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他感动了,他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
因此,教师要多方引导,帮助后进生认识自我,让他们相信自己在集体里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从而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此外,还可以采用游戏、小品等多种方式,让后进生能客观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乐于参与,发挥所长。如采用具体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方式,让后进生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创设和谐愉快的合作,使后进生找到自已在群体中的位置,发挥合作精神,学会交往;创设机会,来促进后进生进步。多方引导不仅培养了后进生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欣赏自己,从而促进后进生自信心的形成。
三、创设群赏氛围,帮助学生巩固自信
后进生常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因此他们渴望受到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开展班集体的活动,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学生群体“群策群力”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在学校,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小型体育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小巧手、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等形式。除此之外,还可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班级活动,如“畅谈理想”“世界只有一个我”“我进步了”“我能行”等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后进生也得到感情的体验,懂得自我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增强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情感,激发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让后进生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是学生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
四、形成合力赏识,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股力量拧在一起,形成共同合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可行办法。我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开办易校通与所有家长进行联系,而且还特别为后进生的家长开办了咨询室、联系卡,并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为一体的连心纽带。通过帮助家长掌握学生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让家长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斥责孩子,理解孩子、赏识孩子,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的优点。要使家长明白,为人父母应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家长应由此学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由此与学校形成一股合力,透过赏识教育,帮助后进生增强自信。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后进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使后进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就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从而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赢得社会与家长的肯定与信任。拿出真诚的心,用爱的心雨去浇灌,给那些艰难跋涉的暂时后进的学生一份赏识、一份真情,用“你很棒,你能行”这样的甘霖,滋润他们的心灵。我想即使是后进生,在爱的沐浴下也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开出朵朵与众不同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