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全国各地陆续将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后,体育教学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改善,部分初三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与之前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那么,能否科学、有效地组织好体育中考前的课堂教学,考验着每一名初三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对教学环境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课堂教学机智等。
一“体育中考前”的时间定义
以2008年为例,北京市体育中考时间在4月;上海市体育中考时间在4月;江苏省体育中考时间在4月。由此可以看出,全国各地基本将体育中考的时间定在初三第二学期的中间时段(4月~5月)。因此,笔者认为“体育中考前”这个时间概念的定义是初三第二学期开学至正式体育中考前的3个月左右的时间。
二、中考前初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谁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无论文化课成绩如何,学生一般会在体育中考前的这段时间内,认真、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但是,由于体育中考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一个环节,所以有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对待考试的态度强迫自己进行练习的,对体育练习可能会抱有抵触心理,不一定会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按心理状况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学生分为2类。
(1)享受与放松型。这类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就很好,在体育课中就是充分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和释放文化课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但是不一定会认真练习考试项目,相对会偏爱自己喜欢的运动。
(2)焦虑与紧张型。这类学生平时体育成绩一般或不够理想,深怕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在课上,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专项练习,有时甚至会伴随一定的强迫症,非要短时间内达到精益求精不可,力图在体育中考中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2.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分析
按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将学生分成3类。
(1)身体素质较好。这类学生平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稍加练习即可达到满分标准。
(2)身体素质较一般。这类学生加强训练后成绩能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因人而异,总体呈较强的上升趋势。
(3)身体素质不够理想,这类学生成绩提高较困难,成绩提升幅度小。
三、体育中考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与管理技巧
1.未雨绸缪,专项专练
根据学生初三第一学期的测试成绩和以往学年的练习情况,让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学伊始就选好中考考试项目,提早为应试做准备。等考试项目公布后再做调整,有针对性地重点练习。
将参加同一考试项目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有层次地进行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水平基本都有上、中、下之分。力图使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提高练习的效率。
技巧类考试项目可以安排在体育课、活动课进行练习。耐力跑则应与班主任和教导处教师协商好,每天下午固定时间进行练习。
在考试项目公布后立即安排一次模拟测试,以新项目和标准为准,找到个人差距。一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测试,看看提高幅度,加强学生练习信心。中考体育考试前7天安排一次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对照标准稍有降低,以提升学生信心。
2.优化教学,注重效率
部分学生已能达到满分标准,他们大多喜欢运动,在以应试为主教材的课堂上容易产生不满情绪,由此出现消极参加练习甚至扰乱课堂的情况,影响了他人练习,扰乱了课堂秩序。这时不妨利用他们的练习动机将他们编入各个项目小组中做组长,负责与帮助小组成员进行练习与提高。以行进间上篮为例,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教师规定,凡小组成员中4或5人达到良好标准或6人全部成绩合格,这个小组的成员才可以进行其他运动练习。这样,为了小组完成目标,进行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组长会积极主动地帮助未达标的学生,从而形成学生辅导学生、学生帮助学生的场景。由此,不仅减少了教师的辅导人数,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帮助落后学生;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同时,在练习中获得了合作学习机会的学生会产生成就感,改变他对其他项目的学练态度,提高他对其他项目的练习效率。
而且每个小组由身体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负责保护与帮助后,也大大降低了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
3.步步为营,身心协调
技巧类项目成绩可以提高很快,但素质类项目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安排学生训练伊始,就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为他们量身订做好成绩提高进程表。可以以单周为单位,也可以以双周为单位,每次预设目标的提高幅度不大,但点点累积之后就是跨越性的提高。对成绩离优秀标准差距大、缺乏信心的学生,要不断鼓励。在课堂上,单独找他们进行沟通,分析他们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疏导他们体育学习的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练习负担,使他们明白背后还有教师的关心与支持,让他们放下包袱,以轻松的心态去进行练习,迎接考试。
在一个周期的练习后,若有学生看不到进步,失去信心的话,教师可以临时组织一次模拟测试,瞒着学生将测试的标准适当降低,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训练效果,从而重塑信心,产生努力训练,力争获取优异成绩的动力。
4.应试为主,素质兼顾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运动健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热爱体育运动。虽然中考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应试教学为主,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如前文对学生的分析,有的学生练习的目的就是应试,考完试后就不再参加运动,这就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所以,即便是中考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也要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什么形式最合适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同行的讨论,认为体育游戏是一种上佳的练习形式。以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为例,可以在下课前5~7分钟内,安排全班学生一起做含一定运动量的、有合作性、竞技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身心的放松,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体育教学,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计划是缺乏根基的,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方式是高耗低效的。体育教师要把应试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进行整合,做到在考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在素质教学中,能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爱上体育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放弃任何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任,促进全体学生的提高是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必须想到,必须做到的。
一“体育中考前”的时间定义
以2008年为例,北京市体育中考时间在4月;上海市体育中考时间在4月;江苏省体育中考时间在4月。由此可以看出,全国各地基本将体育中考的时间定在初三第二学期的中间时段(4月~5月)。因此,笔者认为“体育中考前”这个时间概念的定义是初三第二学期开学至正式体育中考前的3个月左右的时间。
二、中考前初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谁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无论文化课成绩如何,学生一般会在体育中考前的这段时间内,认真、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但是,由于体育中考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一个环节,所以有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对待考试的态度强迫自己进行练习的,对体育练习可能会抱有抵触心理,不一定会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按心理状况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学生分为2类。
(1)享受与放松型。这类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就很好,在体育课中就是充分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和释放文化课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但是不一定会认真练习考试项目,相对会偏爱自己喜欢的运动。
(2)焦虑与紧张型。这类学生平时体育成绩一般或不够理想,深怕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在课上,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专项练习,有时甚至会伴随一定的强迫症,非要短时间内达到精益求精不可,力图在体育中考中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2.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分析
按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将学生分成3类。
(1)身体素质较好。这类学生平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稍加练习即可达到满分标准。
(2)身体素质较一般。这类学生加强训练后成绩能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因人而异,总体呈较强的上升趋势。
(3)身体素质不够理想,这类学生成绩提高较困难,成绩提升幅度小。
三、体育中考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与管理技巧
1.未雨绸缪,专项专练
根据学生初三第一学期的测试成绩和以往学年的练习情况,让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学伊始就选好中考考试项目,提早为应试做准备。等考试项目公布后再做调整,有针对性地重点练习。
将参加同一考试项目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有层次地进行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水平基本都有上、中、下之分。力图使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提高练习的效率。
技巧类考试项目可以安排在体育课、活动课进行练习。耐力跑则应与班主任和教导处教师协商好,每天下午固定时间进行练习。
在考试项目公布后立即安排一次模拟测试,以新项目和标准为准,找到个人差距。一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测试,看看提高幅度,加强学生练习信心。中考体育考试前7天安排一次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对照标准稍有降低,以提升学生信心。
2.优化教学,注重效率
部分学生已能达到满分标准,他们大多喜欢运动,在以应试为主教材的课堂上容易产生不满情绪,由此出现消极参加练习甚至扰乱课堂的情况,影响了他人练习,扰乱了课堂秩序。这时不妨利用他们的练习动机将他们编入各个项目小组中做组长,负责与帮助小组成员进行练习与提高。以行进间上篮为例,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教师规定,凡小组成员中4或5人达到良好标准或6人全部成绩合格,这个小组的成员才可以进行其他运动练习。这样,为了小组完成目标,进行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组长会积极主动地帮助未达标的学生,从而形成学生辅导学生、学生帮助学生的场景。由此,不仅减少了教师的辅导人数,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帮助落后学生;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同时,在练习中获得了合作学习机会的学生会产生成就感,改变他对其他项目的学练态度,提高他对其他项目的练习效率。
而且每个小组由身体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负责保护与帮助后,也大大降低了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
3.步步为营,身心协调
技巧类项目成绩可以提高很快,但素质类项目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安排学生训练伊始,就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为他们量身订做好成绩提高进程表。可以以单周为单位,也可以以双周为单位,每次预设目标的提高幅度不大,但点点累积之后就是跨越性的提高。对成绩离优秀标准差距大、缺乏信心的学生,要不断鼓励。在课堂上,单独找他们进行沟通,分析他们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疏导他们体育学习的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练习负担,使他们明白背后还有教师的关心与支持,让他们放下包袱,以轻松的心态去进行练习,迎接考试。
在一个周期的练习后,若有学生看不到进步,失去信心的话,教师可以临时组织一次模拟测试,瞒着学生将测试的标准适当降低,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训练效果,从而重塑信心,产生努力训练,力争获取优异成绩的动力。
4.应试为主,素质兼顾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运动健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热爱体育运动。虽然中考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应试教学为主,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如前文对学生的分析,有的学生练习的目的就是应试,考完试后就不再参加运动,这就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所以,即便是中考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也要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什么形式最合适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同行的讨论,认为体育游戏是一种上佳的练习形式。以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为例,可以在下课前5~7分钟内,安排全班学生一起做含一定运动量的、有合作性、竞技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身心的放松,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体育教学,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计划是缺乏根基的,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方式是高耗低效的。体育教师要把应试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进行整合,做到在考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在素质教学中,能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爱上体育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放弃任何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任,促进全体学生的提高是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必须想到,必须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