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的社会越来越要求人们“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展开彼此间的相互协作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也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事业心、责任心、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已成为公民上岗就业的普遍要求。因而今天的学校教育,在兼顾高尚品格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必须把培养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任务放在首要位置,让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组学习 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新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若要想较为全面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应以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为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师生共同求得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增强。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在民主、愉悦、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敢于提看法、讲数理、论依据,树立学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过去的普遍做法是:教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区别分别告诉学生,或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背,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先发给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有的利用三角板量角,有的用直尺测边,有的在交流,有的在记录,有的在争论,也有的试图找出与别人不同的特点。最后,由小组长汇报探究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获得结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如何提高学生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1、导向明确,讨论有价值,且次数不宜过多。通过小组讨论式学习,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教师头脑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小组学习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要让学生确实有问题可以讨论。在同一节数学课中,过难和过易的教学内容都不宜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那些具有中等难度,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是最适合小组讨论式学习的,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小组学习的次数在同一节数学课中也不宜过多,一般是2~3次,次数过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也不能突出重点。
2、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于一个确实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讨论或学习,要考虑到不同类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一系列讨论题或自学思考题。设计的讨论题或自学思考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在讨论题的引导下,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结构合理,互助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是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主人。但如何使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
三、小组学习的合理组织与优化策略
1、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时,教师干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展开讨论时,教师应该也应当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蹲下来看孩子,坐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发现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激励,及时反馈。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师生也可以易位,让学生代表承担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换位到这个学生的小组中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其他学生解决不了时,再由教师以大朋友的角色来解决。小组学习呼唤新型的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2、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小组学习是建立在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基础之上的,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比较合理与到位,但组与组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的。小组是一个小团体,班级是一个大团体。如何把若干个小团体融合为一个大团体,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在组内,各个成员应该积极合作,不同的小组之间,要努力竞争。比一比哪一组的解题方法多,哪一组的方法最简单,哪一组的思考符合生活实际等等。在每一堂课结束之前,还要评选一下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与竞争,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从而小组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在合作与交流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组学习 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新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若要想较为全面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应以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为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师生共同求得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增强。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在民主、愉悦、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敢于提看法、讲数理、论依据,树立学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过去的普遍做法是:教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区别分别告诉学生,或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背,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先发给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有的利用三角板量角,有的用直尺测边,有的在交流,有的在记录,有的在争论,也有的试图找出与别人不同的特点。最后,由小组长汇报探究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获得结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如何提高学生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1、导向明确,讨论有价值,且次数不宜过多。通过小组讨论式学习,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教师头脑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小组学习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要让学生确实有问题可以讨论。在同一节数学课中,过难和过易的教学内容都不宜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那些具有中等难度,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是最适合小组讨论式学习的,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小组学习的次数在同一节数学课中也不宜过多,一般是2~3次,次数过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也不能突出重点。
2、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于一个确实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讨论或学习,要考虑到不同类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一系列讨论题或自学思考题。设计的讨论题或自学思考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在讨论题的引导下,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结构合理,互助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是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主人。但如何使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
三、小组学习的合理组织与优化策略
1、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时,教师干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展开讨论时,教师应该也应当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蹲下来看孩子,坐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发现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激励,及时反馈。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师生也可以易位,让学生代表承担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换位到这个学生的小组中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其他学生解决不了时,再由教师以大朋友的角色来解决。小组学习呼唤新型的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2、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小组学习是建立在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基础之上的,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比较合理与到位,但组与组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的。小组是一个小团体,班级是一个大团体。如何把若干个小团体融合为一个大团体,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在组内,各个成员应该积极合作,不同的小组之间,要努力竞争。比一比哪一组的解题方法多,哪一组的方法最简单,哪一组的思考符合生活实际等等。在每一堂课结束之前,还要评选一下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与竞争,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从而小组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在合作与交流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