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大有益处,也有其坏处,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加强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净化社会风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小三位一体"和立法、技术、教育的"大三位一体"相结合的网络文明系统,才能使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武器。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利弊 对策探讨
0 引言
让我们来关注这样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有一亿多网民,其中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占16.6%,18—24岁者占35.1%。患网瘾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已离不开了,为什么青少年那么喜爱网络游戏呢?我想原因不外乎精神空虚、性格不良、环境影响、学习的压力等。这些正是导致青少年患网瘾的原因。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有增长趋势。据公安机关公开发布的数据统计,1999年我国立案侦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增至2700余起。如何认识并引导青少年学生文明利用网络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1 网络对青少年的利和弊
1.1网络对青少年的利
1.1.1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条件
诸多的网上学校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在网上找资料,方便、快捷、灵活。
1.1.2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使之更具备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网络中,青少年不再像传统社会中那样更多的被某种明确的权威角色所塑造,而是更多的主动选择社会化的内容和模式。他们不仅被教化,更是创造性的改变社会文化。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力;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1.2 网络对青少年的弊
1.2.1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
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1.2.2“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
1.2.3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1.2.4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容易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
2 教师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和决策
2.1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进入生活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面对不可阻拦的上网热潮,我们应做到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
2.1.1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告诉青少年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复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
2.1.2引导学生科学上网
教师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如推荐适合显示浏览的文学、科普网站,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答案,这不但能帮助学生解答相关问题,而且提高了他们使用网络的能力。
2.2教师针对青少年上网不良习惯的决策
2.2.1确定目标,矫正行为
现实中分数的压力,学习的紧张,难免引发一些学生心理上想向外界寻求刺激,而直观、形象、有趣的网络正好提供了机会,老师可帮助学生制定多层次多种类的目标,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上网,矫正不良行为。
2.2.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教师可通过人物采访、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网络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孩子分析互联网信息的能力及创造性使用网络的能力。
2.2.3以爱感染学生
针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情理开导,增强理智,以爱感染学生。对沉溺于网吧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如对经济困难而沉溺于网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对条件优越而沉溺于网吧的学生,让他们与那些条件好却不沉溺于网吧学生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身处单亲家庭而沉溺于网吧的学生,引导学生理解自己处境的艰难,发动同学帮助他们,让那些学生得到集体的温暖。
2.2.4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如举行“主体导航”活动,有老师提出正确、可行、有趣味的主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制成电子作品,老师组织展示、评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上网应有节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
2.2.5跟踪监督,坚定意志
一是档案跟踪,为上网学生建立有关上网的档案,督促学生对自己上网进行档案分析、比较,使他们在教育中产生变化,在变化中加强化教育。二是同学、家长、老师、社会上的好心人跟踪监督,让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监督之中,使其心理上有一种必要的压力,这有利于学生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三是讨论跟踪监督,对迷恋网吧的屡教不改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讨论,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认识,觉得自己不能愧对了老师,同学的帮助、关心、鼓励。
3 结束语
总之,教育者、家庭、学校要给孩子更多温暖和关心,使他们不再到网络上去寻求刺激,教育学生正确的理智的看待网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陶宏开教授说,帮孩子们戒除“网瘾”的“秘诀”是用平等的沟通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灵,然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帮他们分析为什么会经常玩游戏,这样带来的问题会有哪些……
参考文献:
[1]吴维丽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天津教育》 2001 第5期
[2]章毛平 试论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 《改革与战略》 2007 第5期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利弊 对策探讨
0 引言
让我们来关注这样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有一亿多网民,其中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占16.6%,18—24岁者占35.1%。患网瘾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已离不开了,为什么青少年那么喜爱网络游戏呢?我想原因不外乎精神空虚、性格不良、环境影响、学习的压力等。这些正是导致青少年患网瘾的原因。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有增长趋势。据公安机关公开发布的数据统计,1999年我国立案侦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增至2700余起。如何认识并引导青少年学生文明利用网络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1 网络对青少年的利和弊
1.1网络对青少年的利
1.1.1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条件
诸多的网上学校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在网上找资料,方便、快捷、灵活。
1.1.2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使之更具备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网络中,青少年不再像传统社会中那样更多的被某种明确的权威角色所塑造,而是更多的主动选择社会化的内容和模式。他们不仅被教化,更是创造性的改变社会文化。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力;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1.2 网络对青少年的弊
1.2.1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
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1.2.2“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
1.2.3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1.2.4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容易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
2 教师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和决策
2.1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进入生活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面对不可阻拦的上网热潮,我们应做到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
2.1.1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告诉青少年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复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
2.1.2引导学生科学上网
教师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如推荐适合显示浏览的文学、科普网站,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答案,这不但能帮助学生解答相关问题,而且提高了他们使用网络的能力。
2.2教师针对青少年上网不良习惯的决策
2.2.1确定目标,矫正行为
现实中分数的压力,学习的紧张,难免引发一些学生心理上想向外界寻求刺激,而直观、形象、有趣的网络正好提供了机会,老师可帮助学生制定多层次多种类的目标,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上网,矫正不良行为。
2.2.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教师可通过人物采访、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网络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孩子分析互联网信息的能力及创造性使用网络的能力。
2.2.3以爱感染学生
针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情理开导,增强理智,以爱感染学生。对沉溺于网吧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如对经济困难而沉溺于网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对条件优越而沉溺于网吧的学生,让他们与那些条件好却不沉溺于网吧学生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身处单亲家庭而沉溺于网吧的学生,引导学生理解自己处境的艰难,发动同学帮助他们,让那些学生得到集体的温暖。
2.2.4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如举行“主体导航”活动,有老师提出正确、可行、有趣味的主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制成电子作品,老师组织展示、评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上网应有节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
2.2.5跟踪监督,坚定意志
一是档案跟踪,为上网学生建立有关上网的档案,督促学生对自己上网进行档案分析、比较,使他们在教育中产生变化,在变化中加强化教育。二是同学、家长、老师、社会上的好心人跟踪监督,让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监督之中,使其心理上有一种必要的压力,这有利于学生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三是讨论跟踪监督,对迷恋网吧的屡教不改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讨论,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认识,觉得自己不能愧对了老师,同学的帮助、关心、鼓励。
3 结束语
总之,教育者、家庭、学校要给孩子更多温暖和关心,使他们不再到网络上去寻求刺激,教育学生正确的理智的看待网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陶宏开教授说,帮孩子们戒除“网瘾”的“秘诀”是用平等的沟通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灵,然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帮他们分析为什么会经常玩游戏,这样带来的问题会有哪些……
参考文献:
[1]吴维丽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天津教育》 2001 第5期
[2]章毛平 试论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 《改革与战略》 2007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