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孕育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阶段的美国白領群体;时至今日已经演变成为美国社会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职业群体;本文以美国的白领女性为关注对象,通过对其职业特征、家庭生活以及个体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描写;简要概述白领女性的群体特征以管窥美国社会阶层的变迁。
关键词:白领女性;职业群体;特征
一、美国白领女性形成的背景
(一)传统阶级设定的崩塌
白领阶层是一个以职业教育水平为特征的群体[1]。其中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公务员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群体。
美国是经济高度自由化的国家,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被新型的产业发展所取代。与之适应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旧中产阶级的衰落和新中产阶级的兴起就是其中主要的变现形式[2]。而白领阶层就是在新中产阶级的孕育下产生的。
19世纪前,美国半数以上的劳力从事农业生产,其不仅耕耘土地,还耕耘机会[3]。他们投资铁路、棉花和地产;热心而又无意识的推行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他们与在城镇工厂里的手工业者和从事商业、借贷、投机活动的小生产者;共同构成新兴中产阶级的最初组成群体。19世纪后期,小生产者积极将企业经济运用到产业中来;使传统农庄变成具现代管理模式的经营实体。工业化浪潮催生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790年的3.3%骤升至1860年的16.1%,纽约人口超过一百万[4];而且,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也增加了8倍之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家开始聘用以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并发放薪水;此即白领阶层的雏形。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济部门可分为两类,即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二产业属于前者,第三产业(广义上的服务业)属于后者。[5]服务业门类庞杂,主要分为流通部门,指商业、交通和金融保险业;个人服务部门,指政府及其它服务业。[6]第三产业主要提供无形的服务。
第三产业是伴随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产生的,城市化使房屋建设以及房屋租赁发展起来;兴建高层建筑的需要使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也参与进来。城市化也变更人们的消费方式,人们更关注产品外观的华丽精美,这使得设计类人员参与进来。最后,城市化使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等消遣活动;相应的旅店和超市以及电子营销类的产业得以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警察等服务类人群数量增多;而第三产业是为白领群体提供更多职位的产业。
(三)教育的促进作用
白领是以出卖脑力劳动及技术来换取报酬的一类人群,这就要求白领群体势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当时社会人们认为:“教育能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一份白领的职务”[7]。
美国是移民国家,多元化的移民在政治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上与本土美国人和早期移民有很大不同。由此,美国政府以学校为熔炉,大力开展公共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开始发展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并实行联邦政府和州的分层级办学。到1920年全国有100多所女子学校,350所高等学校实现男女合校。[8]大量的女性掌握了知识技能,增强了信心,开始走向社会……
教育的普及与大力开展孕育了大量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女性群体,为美国白领女性群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当代美国白领女性的生存状况
(一)美国白领女性的群体结构
白领族最早始于1928 年的西方,是与蓝领族互为对比的族群; 美国社会常把年龄在25-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年薪在8万美元、从事纯粹脑力脑力劳动的人称之为白领。在当今美国社会,白领约占工人总数的 60%-70%; 他们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好但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除了个别技术性特强的行业;大多数的“白领”都是有生存危机的;劳动制度的不完善使白领无法有应有的保障。据统计,就业市场对白领女性存在着一定意义的歧视,女性想要从事高管、高薪职位的话要求比男性更加的苛刻。[9]这种对女性白领的严苛,使得相比男性美国白领女性整体素质更加优化。只学历讲,调查显示在 25—29 岁的受访女性中 ,大学学历占 16%,大专学历占 24%,而与之对应的男性学历程度比例则分别为 16%和 20%。[10]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女性的成熟、睿智、忍耐力、细致等优势日益突出,只要善加利用和发挥,就会形成锐不可挡的竞争优势。
(二)当代美国白领女性群体的生活方式
在美国市场经济中成长的美国白领女性具明显的市场化烙印。相对其它群体,白领女性群体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形态;其生活方式具高消费、高享受的特征。相对美国其它女性,白领女性具高收入、高消费的特征。从心理学讲,这是白领女性对自己事业取得成就的一种激励;她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某些职业性质使她们需应对复杂的社会状况,打点人际关系,她们长期处在一种无形压力状态之下。她们需找到适当的压力宣泄口;而购物是较好的途径,既满足女性爱美的需求也印证了吸金能力。其次,所处工作环境对其自身形象提出要求,外在形象的得体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业务的成败以及相应的薪资收入;使白领女性要注重自己的妆容和衣饰。白领女性群体喜欢旅游、户外探险的特性,高消费、高享受的特征。
(三)当代美国白领女性群体的角色定位
白领女性群体具较高学历、职业技能和相应的综合素养,她们具自我意识和独立观念;在生活中更多尊重内心想法。所以,白领女性的角色定位比较明显;她们更多的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劳动者的角色而不是家庭主妇。在美国社会,白领女性有享受当下的信条,更注重自己生活的高质量、高品位;不愿被家庭所累。白领女性群体还存在低生育率和高单身率的现象,有的白领女性不愿牺牲自己的事业去照顾家庭和孩子。据统计,在当今美国社会有将近26%的白领女性选择单身,在已婚白领女性中,也倾向于积攒财富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10]她们注重孩子教育和人生价值观的塑造,对孩子的饮食起居则侧重于雇佣劳力。所以,白领女性更多的将自己定位在事业领域而非家庭。 三、美国白领女性的职业特点
(一)职业选择多元、年龄特征明显
相比其它,白领群体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张扬。就职业选择来看,她们不拘泥于传统体制内的工作;在择业时将待遇以及职业前景放在突出位置。但传统照顾家庭的因素,使白领女性在职业中的年龄特征比较
(下转第265页)
(上接第213页)
明显;在35岁以后她们必须调整角色来兼顾家庭。白领群体的非体力劳动特征,使得她们择业的限制性较低。对比男性,女性白领无须负担供养家庭的经济压力;择业时可尊重自身的兴趣和个性的张扬。她们从事新兴行业。工作性质决定人们及家庭所享受的物质生活的舒适程度和生活境,最終决定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世界观。白领女性为满足自己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物质需要,在择业时侧重于待遇较高、挑战较大的工作。而随年龄增长家庭的组建,多数女性须耗费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这使她们要将自己的工作调整为压力较小、时间比较灵活的类别。
(二)性别福利与性别劣势并存
女性职业群体的特殊性,使女性在择业时遭遇性别歧视的情况屡见不鲜。女权运动以来,这种现象得到了很大缓解;性别福利制度在职场大力推广既是一大标志。但由于女性群体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特色,使她们在处理个人问题上又难免面临尴尬的境地。性别福利指立足女性生理特点、思维观察体系、改变以男性特权和男性偏好为主的福利制度,从而真正实现在享有福利方面的性别平等。现代企业已普遍建立起了照顾女性生理特点的制度,这些女性福利的彰显为广大女性在职业的发展征途中保驾护航。但不可否认,性别劣势对职场女性也造成了较大的困扰。白领女性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经济实力,这使其在婚恋问题上有更强的自主性;在择偶时不仅要对方物质方面与自己匹配;在精神领域也要对方懂自己。加之白领女性较大的工作压力使其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到工作中,大大降低了处理个人问题的时间,多种因素造成 “大龄剩女”的问题比较突出。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作者简介:赵龙沛(1991~),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
参考文献
[1]Stuart M Blumin,The Emergence of the Middle Class:Social Experience in the American City,1760- 19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280.
[2]戴维斯·希尔弗.企业家-美国的新英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29.
[3]罗伯特·S·林德.米德尔墩:当代美国文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2.
[4]夏炎德.欧美经济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5]叶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白领阶层的形成[J].东北师范大学,2006(15):32-65.
[6]张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产阶级走向社会的动因分析[J].美国研究,2003(12):45-46.
[7]理查德·隆沃思.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M].北京:三联书店,2002
[8]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9]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0]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1]卢瑟·S·利德基.美国特性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关键词:白领女性;职业群体;特征
一、美国白领女性形成的背景
(一)传统阶级设定的崩塌
白领阶层是一个以职业教育水平为特征的群体[1]。其中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公务员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群体。
美国是经济高度自由化的国家,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被新型的产业发展所取代。与之适应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旧中产阶级的衰落和新中产阶级的兴起就是其中主要的变现形式[2]。而白领阶层就是在新中产阶级的孕育下产生的。
19世纪前,美国半数以上的劳力从事农业生产,其不仅耕耘土地,还耕耘机会[3]。他们投资铁路、棉花和地产;热心而又无意识的推行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他们与在城镇工厂里的手工业者和从事商业、借贷、投机活动的小生产者;共同构成新兴中产阶级的最初组成群体。19世纪后期,小生产者积极将企业经济运用到产业中来;使传统农庄变成具现代管理模式的经营实体。工业化浪潮催生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790年的3.3%骤升至1860年的16.1%,纽约人口超过一百万[4];而且,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也增加了8倍之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家开始聘用以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并发放薪水;此即白领阶层的雏形。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济部门可分为两类,即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二产业属于前者,第三产业(广义上的服务业)属于后者。[5]服务业门类庞杂,主要分为流通部门,指商业、交通和金融保险业;个人服务部门,指政府及其它服务业。[6]第三产业主要提供无形的服务。
第三产业是伴随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产生的,城市化使房屋建设以及房屋租赁发展起来;兴建高层建筑的需要使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也参与进来。城市化也变更人们的消费方式,人们更关注产品外观的华丽精美,这使得设计类人员参与进来。最后,城市化使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等消遣活动;相应的旅店和超市以及电子营销类的产业得以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警察等服务类人群数量增多;而第三产业是为白领群体提供更多职位的产业。
(三)教育的促进作用
白领是以出卖脑力劳动及技术来换取报酬的一类人群,这就要求白领群体势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当时社会人们认为:“教育能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一份白领的职务”[7]。
美国是移民国家,多元化的移民在政治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上与本土美国人和早期移民有很大不同。由此,美国政府以学校为熔炉,大力开展公共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开始发展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并实行联邦政府和州的分层级办学。到1920年全国有100多所女子学校,350所高等学校实现男女合校。[8]大量的女性掌握了知识技能,增强了信心,开始走向社会……
教育的普及与大力开展孕育了大量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女性群体,为美国白领女性群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当代美国白领女性的生存状况
(一)美国白领女性的群体结构
白领族最早始于1928 年的西方,是与蓝领族互为对比的族群; 美国社会常把年龄在25-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年薪在8万美元、从事纯粹脑力脑力劳动的人称之为白领。在当今美国社会,白领约占工人总数的 60%-70%; 他们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好但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除了个别技术性特强的行业;大多数的“白领”都是有生存危机的;劳动制度的不完善使白领无法有应有的保障。据统计,就业市场对白领女性存在着一定意义的歧视,女性想要从事高管、高薪职位的话要求比男性更加的苛刻。[9]这种对女性白领的严苛,使得相比男性美国白领女性整体素质更加优化。只学历讲,调查显示在 25—29 岁的受访女性中 ,大学学历占 16%,大专学历占 24%,而与之对应的男性学历程度比例则分别为 16%和 20%。[10]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女性的成熟、睿智、忍耐力、细致等优势日益突出,只要善加利用和发挥,就会形成锐不可挡的竞争优势。
(二)当代美国白领女性群体的生活方式
在美国市场经济中成长的美国白领女性具明显的市场化烙印。相对其它群体,白领女性群体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形态;其生活方式具高消费、高享受的特征。相对美国其它女性,白领女性具高收入、高消费的特征。从心理学讲,这是白领女性对自己事业取得成就的一种激励;她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某些职业性质使她们需应对复杂的社会状况,打点人际关系,她们长期处在一种无形压力状态之下。她们需找到适当的压力宣泄口;而购物是较好的途径,既满足女性爱美的需求也印证了吸金能力。其次,所处工作环境对其自身形象提出要求,外在形象的得体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业务的成败以及相应的薪资收入;使白领女性要注重自己的妆容和衣饰。白领女性群体喜欢旅游、户外探险的特性,高消费、高享受的特征。
(三)当代美国白领女性群体的角色定位
白领女性群体具较高学历、职业技能和相应的综合素养,她们具自我意识和独立观念;在生活中更多尊重内心想法。所以,白领女性的角色定位比较明显;她们更多的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劳动者的角色而不是家庭主妇。在美国社会,白领女性有享受当下的信条,更注重自己生活的高质量、高品位;不愿被家庭所累。白领女性群体还存在低生育率和高单身率的现象,有的白领女性不愿牺牲自己的事业去照顾家庭和孩子。据统计,在当今美国社会有将近26%的白领女性选择单身,在已婚白领女性中,也倾向于积攒财富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10]她们注重孩子教育和人生价值观的塑造,对孩子的饮食起居则侧重于雇佣劳力。所以,白领女性更多的将自己定位在事业领域而非家庭。 三、美国白领女性的职业特点
(一)职业选择多元、年龄特征明显
相比其它,白领群体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张扬。就职业选择来看,她们不拘泥于传统体制内的工作;在择业时将待遇以及职业前景放在突出位置。但传统照顾家庭的因素,使白领女性在职业中的年龄特征比较
(下转第265页)
(上接第213页)
明显;在35岁以后她们必须调整角色来兼顾家庭。白领群体的非体力劳动特征,使得她们择业的限制性较低。对比男性,女性白领无须负担供养家庭的经济压力;择业时可尊重自身的兴趣和个性的张扬。她们从事新兴行业。工作性质决定人们及家庭所享受的物质生活的舒适程度和生活境,最終决定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世界观。白领女性为满足自己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物质需要,在择业时侧重于待遇较高、挑战较大的工作。而随年龄增长家庭的组建,多数女性须耗费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这使她们要将自己的工作调整为压力较小、时间比较灵活的类别。
(二)性别福利与性别劣势并存
女性职业群体的特殊性,使女性在择业时遭遇性别歧视的情况屡见不鲜。女权运动以来,这种现象得到了很大缓解;性别福利制度在职场大力推广既是一大标志。但由于女性群体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特色,使她们在处理个人问题上又难免面临尴尬的境地。性别福利指立足女性生理特点、思维观察体系、改变以男性特权和男性偏好为主的福利制度,从而真正实现在享有福利方面的性别平等。现代企业已普遍建立起了照顾女性生理特点的制度,这些女性福利的彰显为广大女性在职业的发展征途中保驾护航。但不可否认,性别劣势对职场女性也造成了较大的困扰。白领女性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经济实力,这使其在婚恋问题上有更强的自主性;在择偶时不仅要对方物质方面与自己匹配;在精神领域也要对方懂自己。加之白领女性较大的工作压力使其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到工作中,大大降低了处理个人问题的时间,多种因素造成 “大龄剩女”的问题比较突出。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作者简介:赵龙沛(1991~),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
参考文献
[1]Stuart M Blumin,The Emergence of the Middle Class:Social Experience in the American City,1760- 19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280.
[2]戴维斯·希尔弗.企业家-美国的新英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29.
[3]罗伯特·S·林德.米德尔墩:当代美国文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2.
[4]夏炎德.欧美经济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5]叶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白领阶层的形成[J].东北师范大学,2006(15):32-65.
[6]张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产阶级走向社会的动因分析[J].美国研究,2003(12):45-46.
[7]理查德·隆沃思.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M].北京:三联书店,2002
[8]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9]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0]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1]卢瑟·S·利德基.美国特性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