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处理好这种关系,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全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
引言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了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还包括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近似成人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理念
体育教学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这种和谐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2.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地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地缩小,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体育教学中影响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内部与同龄人之间缺乏交往,集体意识淡薄。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为友,不合群,将自己封闭起来,也有的学生具有特别的嗜好,不易接纳别人和被别人接纳,从而产生在体育教学中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交往障碍。
2.生理因素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遗传和生长发育等因素造成自身过胖或偏瘦、矮小,在运动能力方面跟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或自暴自弃,不善于和同学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往。如篮球教学课中的定点投篮技术,少数学生因身材原因,在没有正确掌握投篮技术的情况下,也不认真听教师讲解技术和观看教师的动作示范,就开始了盲目的投篮练习,在球碰不到篮筐和投篮点不正确的情况下,不及时向教师请教,和同学交流,这样不利于动作技术的学习,无形中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进度。
3.心理因素
有些学生怕上体育课,这种现象在女生中尤为突出,主要是对一些运动项目心中存有厌烦和恐惧情绪,如太极拳、足球、双杠等,从而产生逃避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并提供及时的、适当的帮助,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老师不理解、不关心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教师交流。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同样也会引起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4.逆反心理
高校体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材单一、教法单调、内容枯燥乏味的情况,加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只是死板地规定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却不更多地注意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这样势必阻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5.教学评价不当
现代教育体育教育提倡评价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这个群体由教师、同学、家长、社会评价机构、学生个人等构成。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形成的以体育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与现代体育教育体制形成了巨大反差,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引发了师生关系障碍。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则
笔者结合十几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项原则,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1.理解互爱原则
要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交往增进理解,同时交往也需要理解。理解是有效交往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从善意出发,主观上有与学生交往的愿望,体察学生的情感和要求,热情主动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要求。师生双方和诣交往的效果,取决于双方理解的诚意与水平。教师对学生不能有偏见,要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此有利于在教学中顺利交往;同时,也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教师,真诚听取学生的意见,真诚与学生沟通,能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外界,敏感地体察到学生的困难、情感、需要和心理状态。只有做到真正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2.和谐交往原则
师生之间在交往中间产生愉快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原动力。运动技能可分为运动内容和运动意图两个层次。运动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体能、智能,进行逻辑的讲解和规范的示范,用语言和身体传送知识、技能。运动意图则是产生感情,用隐藏在口头言语和身本言语背后的微妙的信号引起学生情绪变化或使目标达成一致,最终建立有效的和谐关系。
3.发展学生个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师生交往关系是学生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
4.教师转换角色的原则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属于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经过角色的转换,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情感自控,善于因势利导,表现出交往机智与教育分寸。
四、和谐师生关系产生的良好效应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相互传递信息,会对师生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师生交往能够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改善人际关系,改变学生的消极行为,促进师生间信息的传输,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1.向心效应
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的激励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敬仰教师,主动与教师接近,能够按教师的指示去行动,即“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目标明确,态度一致,行动协调,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强有力的向心效应。
2.协调效应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团体里有序地生活和学习,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在活动中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知识信息的感受性,表现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刻苦,使集体处于和谐、稳定、有序的状态中,课堂的心理气氛生动活泼。反之,师生交往较少,相互沟通不足,课堂心理气氛沉闷、消沉,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机械重复的练习增多,错误动作增加,容易出现运动伤害事故。
3.保健效应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集体形式进行身体练习活动,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协作的活动较多,非言语交流高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归属的需要,通过彼此帮助,或相互配合,或保护帮助,或反馈结果,增强感情交流,得到支持和帮助,得到集体的接纳和承认,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轻松,消除悲伤感,增进心理健康。同时,学生通过交往认识教师、理解教师,认识个体和集体及与他人的关系,了解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
结论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颜军.体育心理论稿[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10.
[3]李建军.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
引言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了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还包括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近似成人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理念
体育教学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这种和谐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2.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地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地缩小,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体育教学中影响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内部与同龄人之间缺乏交往,集体意识淡薄。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为友,不合群,将自己封闭起来,也有的学生具有特别的嗜好,不易接纳别人和被别人接纳,从而产生在体育教学中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交往障碍。
2.生理因素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遗传和生长发育等因素造成自身过胖或偏瘦、矮小,在运动能力方面跟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或自暴自弃,不善于和同学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往。如篮球教学课中的定点投篮技术,少数学生因身材原因,在没有正确掌握投篮技术的情况下,也不认真听教师讲解技术和观看教师的动作示范,就开始了盲目的投篮练习,在球碰不到篮筐和投篮点不正确的情况下,不及时向教师请教,和同学交流,这样不利于动作技术的学习,无形中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进度。
3.心理因素
有些学生怕上体育课,这种现象在女生中尤为突出,主要是对一些运动项目心中存有厌烦和恐惧情绪,如太极拳、足球、双杠等,从而产生逃避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并提供及时的、适当的帮助,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老师不理解、不关心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教师交流。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同样也会引起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4.逆反心理
高校体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材单一、教法单调、内容枯燥乏味的情况,加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只是死板地规定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却不更多地注意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这样势必阻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5.教学评价不当
现代教育体育教育提倡评价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这个群体由教师、同学、家长、社会评价机构、学生个人等构成。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形成的以体育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与现代体育教育体制形成了巨大反差,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引发了师生关系障碍。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则
笔者结合十几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项原则,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1.理解互爱原则
要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交往增进理解,同时交往也需要理解。理解是有效交往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从善意出发,主观上有与学生交往的愿望,体察学生的情感和要求,热情主动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要求。师生双方和诣交往的效果,取决于双方理解的诚意与水平。教师对学生不能有偏见,要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此有利于在教学中顺利交往;同时,也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教师,真诚听取学生的意见,真诚与学生沟通,能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外界,敏感地体察到学生的困难、情感、需要和心理状态。只有做到真正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2.和谐交往原则
师生之间在交往中间产生愉快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原动力。运动技能可分为运动内容和运动意图两个层次。运动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体能、智能,进行逻辑的讲解和规范的示范,用语言和身体传送知识、技能。运动意图则是产生感情,用隐藏在口头言语和身本言语背后的微妙的信号引起学生情绪变化或使目标达成一致,最终建立有效的和谐关系。
3.发展学生个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师生交往关系是学生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
4.教师转换角色的原则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属于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经过角色的转换,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情感自控,善于因势利导,表现出交往机智与教育分寸。
四、和谐师生关系产生的良好效应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相互传递信息,会对师生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师生交往能够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改善人际关系,改变学生的消极行为,促进师生间信息的传输,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1.向心效应
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的激励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敬仰教师,主动与教师接近,能够按教师的指示去行动,即“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目标明确,态度一致,行动协调,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强有力的向心效应。
2.协调效应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团体里有序地生活和学习,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在活动中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知识信息的感受性,表现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刻苦,使集体处于和谐、稳定、有序的状态中,课堂的心理气氛生动活泼。反之,师生交往较少,相互沟通不足,课堂心理气氛沉闷、消沉,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机械重复的练习增多,错误动作增加,容易出现运动伤害事故。
3.保健效应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集体形式进行身体练习活动,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协作的活动较多,非言语交流高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归属的需要,通过彼此帮助,或相互配合,或保护帮助,或反馈结果,增强感情交流,得到支持和帮助,得到集体的接纳和承认,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轻松,消除悲伤感,增进心理健康。同时,学生通过交往认识教师、理解教师,认识个体和集体及与他人的关系,了解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
结论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颜军.体育心理论稿[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10.
[3]李建军.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