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相互配合的特点更明显。教师的课上得再好,学生不准备齐学具,教师不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吗?如何谈得上教学效率和效果呢?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学具准备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调查,对造成学具准备不齐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根据这些原因采取了相应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此提出,与大家共探讨。
一、造成学具准备不齐的主要原因
造成学具准备不齐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
在国家课程设置里规定,艺术类(或选择音乐、美术)在九年课时总比例为9%11%,分配到每学期也就是一周一节美术课。对学生来说,上节课布置的学具,当时记住了,中间隔上5、6天,一星期过后,难免就忘了。
2、重视程度
家长、学生、教师的重视程度影响到学具准备情况。课程改革在校园内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家长的眼里感受并不强烈。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加重,在家长、学生思想上认为美术课考试不计入总分,对成绩影响不大,所以不予以重视。对美术学具的准备不闻不问,所以造成学具准备不足。久而久之,有的教师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管理懈怠。有的教师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也就放任自流了,这种现象越是高年级越明显。
3、教材内容的多元化,短暂性
以六年级美术上册为例,教材中除了第一单元、第五单元是欣赏、评述内容,学生主要是以搜集信息为主。第二单元的造型、表现,第三单元的设计、应用,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索,都需要准备多种材料的工具,如铅画纸、彩色纸、水粉纸、废报纸、水粉颜料或挂历纸、彩铅笔、水粉笔、色卡纸、剪刀、胶水等。如果碰上老师上公开课时,为了取得较好效果,课堂作业形式呈多样化,那学生需要准备的材料更多。据我了解,学具大部分是由学生自行准备,自己花钱买的。学生好不容易准备好这一节课的材料,也许只用一个课时,最多三个课时,这个学期都不再用了。这样容易造成材料保管不善,学生下次还得再买,浪费了财力、人力。越是低年级这种现象越严重。也使得学生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上课临时借用或大不了挨一次批评。因此课堂效率很难保证,作业质量从何谈起。
二、应对措施
国家《课程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国家课程设置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点我们无法改变,这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它对我们带来的不利因素。如我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效果不错。
1、及时提醒
针对课程间隔时间长的问题,做到提前提醒。到了每个班上课时间,我都让课代表用口头和板书形式在前一天下午放学前通知第二天上午、在当天上午放学前通知下午的学具准备。
2、采取小组合作形式,降低学具准备的难度
例如,六年级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需要准备材料有:报纸、铅画纸、彩纸、色卡纸、挂历纸和水粉颜料(1套)、蜡笔、彩铅笔任选一种,剪刀、胶水、木棍、废旧套管、瓦楞纸等。其中有的材料只用1个课时。我考虑所带材料种类少而杂且多,如果让一个学生都带齐,难免缺这少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提前将各班分好小组,每组13人(通常固定不变,人数不宜太多,避免推诿现象)。让每个学生在剪刀、胶水、色彩工具中任选一种,分工准备,互相提醒,铅画纸(即美术作业本)由学校发,如果有的学生想达到特殊效果,可以自行准备其他工具。
3、统筹规划,提前准备
在每学期开学第1节课,我并不忙着讲课,而是领着学生把本学期教材从头到尾翻一遍,归纳一下每节课必备学具,让学生记下来,提前准备。同时利用校讯通给家长也发一份学具清单。同时告诉学生和家长有些材料保存时应注意事项和方法。看着这一着动作不大,效果却很明显。
4、加强评价,落实到人
在课堂评价中,把学具准备这一项提高分值,目的是引起学生重视。同时细心观察,如发现连续2次以上未带齐学具的学生,问明原因,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代为保管
有的学生确实非常想上好美术课,但忘性太大,家长又不操心督促。那么我就让学生在学具上写清班级、姓名,放在办公室专门地点,代为保管。下次上课前让学生自己来拿。这样也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学具问题。
6、提高兴趣,促进自觉
说来说去,上好每一节课,提高学生自身对美术课的兴趣,产生对材料的迫切需要感,促进他们自觉的带齐学具,这才是根本。当然,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7、创新学具,提高实用性
例如把美术作业本中的纸张设计成不同质地的材质(铅画纸、宣纸、白版纸、彩纸等),一个本子就解决了学生最常用的材料,不用学生为这些物品而常买浪费时间和精力。
以上几点就是自己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的经验和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总结一下,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当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形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带齐学具,也是我们主要探寻的方向。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学具准备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调查,对造成学具准备不齐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根据这些原因采取了相应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此提出,与大家共探讨。
一、造成学具准备不齐的主要原因
造成学具准备不齐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
在国家课程设置里规定,艺术类(或选择音乐、美术)在九年课时总比例为9%11%,分配到每学期也就是一周一节美术课。对学生来说,上节课布置的学具,当时记住了,中间隔上5、6天,一星期过后,难免就忘了。
2、重视程度
家长、学生、教师的重视程度影响到学具准备情况。课程改革在校园内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家长的眼里感受并不强烈。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加重,在家长、学生思想上认为美术课考试不计入总分,对成绩影响不大,所以不予以重视。对美术学具的准备不闻不问,所以造成学具准备不足。久而久之,有的教师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管理懈怠。有的教师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也就放任自流了,这种现象越是高年级越明显。
3、教材内容的多元化,短暂性
以六年级美术上册为例,教材中除了第一单元、第五单元是欣赏、评述内容,学生主要是以搜集信息为主。第二单元的造型、表现,第三单元的设计、应用,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索,都需要准备多种材料的工具,如铅画纸、彩色纸、水粉纸、废报纸、水粉颜料或挂历纸、彩铅笔、水粉笔、色卡纸、剪刀、胶水等。如果碰上老师上公开课时,为了取得较好效果,课堂作业形式呈多样化,那学生需要准备的材料更多。据我了解,学具大部分是由学生自行准备,自己花钱买的。学生好不容易准备好这一节课的材料,也许只用一个课时,最多三个课时,这个学期都不再用了。这样容易造成材料保管不善,学生下次还得再买,浪费了财力、人力。越是低年级这种现象越严重。也使得学生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上课临时借用或大不了挨一次批评。因此课堂效率很难保证,作业质量从何谈起。
二、应对措施
国家《课程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国家课程设置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点我们无法改变,这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它对我们带来的不利因素。如我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效果不错。
1、及时提醒
针对课程间隔时间长的问题,做到提前提醒。到了每个班上课时间,我都让课代表用口头和板书形式在前一天下午放学前通知第二天上午、在当天上午放学前通知下午的学具准备。
2、采取小组合作形式,降低学具准备的难度
例如,六年级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需要准备材料有:报纸、铅画纸、彩纸、色卡纸、挂历纸和水粉颜料(1套)、蜡笔、彩铅笔任选一种,剪刀、胶水、木棍、废旧套管、瓦楞纸等。其中有的材料只用1个课时。我考虑所带材料种类少而杂且多,如果让一个学生都带齐,难免缺这少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提前将各班分好小组,每组13人(通常固定不变,人数不宜太多,避免推诿现象)。让每个学生在剪刀、胶水、色彩工具中任选一种,分工准备,互相提醒,铅画纸(即美术作业本)由学校发,如果有的学生想达到特殊效果,可以自行准备其他工具。
3、统筹规划,提前准备
在每学期开学第1节课,我并不忙着讲课,而是领着学生把本学期教材从头到尾翻一遍,归纳一下每节课必备学具,让学生记下来,提前准备。同时利用校讯通给家长也发一份学具清单。同时告诉学生和家长有些材料保存时应注意事项和方法。看着这一着动作不大,效果却很明显。
4、加强评价,落实到人
在课堂评价中,把学具准备这一项提高分值,目的是引起学生重视。同时细心观察,如发现连续2次以上未带齐学具的学生,问明原因,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代为保管
有的学生确实非常想上好美术课,但忘性太大,家长又不操心督促。那么我就让学生在学具上写清班级、姓名,放在办公室专门地点,代为保管。下次上课前让学生自己来拿。这样也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学具问题。
6、提高兴趣,促进自觉
说来说去,上好每一节课,提高学生自身对美术课的兴趣,产生对材料的迫切需要感,促进他们自觉的带齐学具,这才是根本。当然,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7、创新学具,提高实用性
例如把美术作业本中的纸张设计成不同质地的材质(铅画纸、宣纸、白版纸、彩纸等),一个本子就解决了学生最常用的材料,不用学生为这些物品而常买浪费时间和精力。
以上几点就是自己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的经验和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总结一下,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当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形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带齐学具,也是我们主要探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