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采访”巧生花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寻常所见的文献纪录片,多是在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表现宏大题材,镜头构成也偏爱使用历史影像资料、情景再现和人物采访等画面,为适应严肃题材需要,其表达方式也略显传统。这是题材和体裁对拍摄方法提出的特殊性要求。正因如此,文献纪录片中的人物采访不仅在数量上占据比例优势,而且在表达主题方面也体现着片子的艺术水准,倘若设计得当,定会锦上添花。
  由陕西省延安市委组织部拍摄的文献纪录片《到群众中去》,用魅力独特的镜头语言对红色延安精神进行了生动的诠释与传承。其中对人物采访的设计尤为精妙,有效提升了文献纪录片的艺术性。现仅以第一集《根植于民》为例,做抛砖引玉的赏析。
  “百卉含英”——故事感强的采访内容更具看点。人物同期采访贵在真实,这也是专题片的基本原则。在真实的前提下,如何让采访内容更具耐人寻味的看点便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一点上来说,富于故事性的采访内容更有“吸睛”效果。我们所说的故事性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加以考量。从采访的广度层面来讲,采访时应尽可能选取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引导其讲述鲜为人知的亲历事件,多侧面地挖掘“独家”采访素材。从采访的深度层面看,可以用回忆的方式讲述某些具体细节,将观众的思绪带入当时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地让采访内容的吸引力层层展现。比如,在《根植于民》片中,当年亲历革命、年事已高的老人们用颤抖的声音讲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十月天,(红军)穿着麻鞋,裤腿都破到半腿上了,腿把子就像死人一样,黑的,非常可怜。”“开荒一天干十多个小时,战士的手磨得都不(像)是人皮了,是牛皮、马皮!”
  “馨香四溢”——采访对象的表达要充分接地气。镜头中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固然重要,但采访现场的氛围同样具有感染力,二者可说是相辅相成。采访的氛围由记者的提问和采访对象的回答双向构成。如果采访对象拘谨严肃或一味说教,那么他和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瞬间拉开;相反,如果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都能从与观众平行的姿态出发,以亲民的口吻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其表达内容则会自然而然地被观众接受。如何让镜头前的采访产生接地气的效果,那就需要镜头背后的采访者具备相当的沟通技巧,并做好大量细致的采访准备,这样才能让观众从采访中收获满意的“回答”。《根植于民》一片出现的采访对象身份不同,有的是延安干部学院的教授,有的是当年老红军战士的子女,也有的是革命老区当地的农民,虽然他们面对镜头时讲述的内容不同,但是他们的状态都十分放松,而且交谈中都带着当地的方言,仿佛唠家常一般述说着当年的故事,使观众在亲切自然的采访氛围中便汲取了精神营养。
  “并蒂连心”——对采访的剪辑要体现逻辑性。如同散文讲究的“形散而神不散”,专题片中对人物的采访往往会根据叙事的安排分散在全片的不同时段,用来服务于不同的表达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采访内容的剪辑要体现全片“意志”,具备清晰连贯的逻辑性。这里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时刻服务主题原则,无论外在形式和位置安排如何变换,其核心指向都应该是专题片的主题;二是关联上下文原则,采访内容不能孤立、突兀地存在于片中,而应与上下文呼应,通过解说词的过渡引领与各部分衔接得浑然一体;三是带入观众思绪原则,采访内容在完成自身信息表达的同时,还应具备启发观众思考、渲染全片情感的作用。《根植于民》片中有好几处采访内容都剪辑得恰到好处,配合着解说词的设计将片子表达得起伏有序。当讲述到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以“切尾巴”战斗的胜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的一段采访及时补充了这样一个细节:“刘志丹同志被释放,(我们)和陕北人民的感情距离一下子就没了……所以信天游唱道‘千家万户把门开,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巧妙的剪辑和恰当的补位,令人物采访成为专题片的一抹亮色。
其他文献
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让微博、微信、微视频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微”变化。这股“微”风同样吹进了党政机关,于是“微党课”应运而生,并悄然改变着党员教育原有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笔者也在尝试制作一些微党课课件,希望利用微平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更多的“党的生活”中去,为更多党员提供一个可以开展自主学习以及提供个性化辅导的教学平台。  微课的特征  “微党课”是“微课”概念的一个组成部
期刊
领导干部讲党课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第一个“关键动作”。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纷纷走上讲台讲党课,在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确保领导干部讲党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党课,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常性的、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形式,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
期刊
中组部赵乐际部长最近到共产党员网调研时指出,要研究、适应、用好新媒体,使党员教育入脑入心、富有实效。贯彻赵乐际部长指示,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重在抓落实、抓创新。  一、强化责任抓落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关键要落实“四个责任”,即党组织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职能责任、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责任、普通党员的个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将党员教育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期刊
“手机平台真是太了不起了,看视频、听讲座、买东西,想干啥就能干啥!”河南省新密市苟堂镇劝门村党组织书记刘玉虎一边登录新密市“智慧党建”客户端,一边给记者演示介绍道。随着“互联网+”概念蔚然成风,新密市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要求,超前一步建立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五位一体”远教模式,推动了党员教育工作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智慧党建,春江水暖鸭先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新密市党员
期刊
如何更好地发挥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促进基层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能力素质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和农村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对策予以解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乡镇、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农村远教工作的优势和现状  磁县共有18个乡镇,367个行政村,农村党员16000多名。从2007年底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
期刊
五年前,刚刚走进刘家河村担任村官的康丽丽,面对眼前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有着太多的想法和憧憬。五年来,她利用远程教育服务党员群众,传授实用技术,用手中的远教“小算盘”,扒拉出了村富民丰的“发展经”。  刘家河村是个农业村,党员群众依靠先进科技手段搞种养殖的意识差、经验少。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康丽丽从宣传入手,通过书写板报、制作标语、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远程教育的内容和作用。在她的动员和引导下,村里
期刊
“小柏啊,我家今年的鱼产量比往年都高,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带领我们学习养殖专业技术,我这一池塘的鱼要跟去年一样赔钱了。现在可好了,大家都说这批鱼味道鲜美,销路也不愁了。”村民老潘满脸笑呵呵地说道。“能赚钱就好,潘叔,最近几天天气变化快,池塘你要多去查看几次,注意别缺氧啊。”小柏叮嘱老潘道。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汛期也快到了,还得赶紧去养殖户家里提醒一下,小柏心想。小柏,名叫柏帆,是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
期刊
在新疆青河县,如果提起“李进”,可能很多人还直迷瞪,不知是何许人也;但要是说“蘑菇大王”,大家就都恍然大悟了:“原来是他啊。这人可厉害,咱青河谁都种不成蘑菇,硬是叫他种成了,估摸是有啥秘诀。”听到这话的李进仰头哈哈大笑:“要说秘诀啊?有!那可是党中央送给咱农民的大秘诀啊——远程教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得从头捋起了。  想当年,从四川移居新疆的李进,将安家之地选在了青河县,靠种点地维持生计,虽
期刊
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查渡村属于偏僻的内陆村庄,距离镇中心较远,土地贫瘠,村民世代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2014年7月,大学生村官杨斌到村担任了村主任助理。进村工作没多久,镇里又给他安排了一项新任务——担任查渡村远教管理员和镇远教管理助理员。杨斌原以为这回可有了用武之地,但没想到村民对远程教育并不感冒:“那就是放电视呗,糊弄小孩还差不多。”还没等开始干就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杨斌心里难免有些沮丧。不过,
期刊
字幕 共产党员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  ——毛泽东  茫茫的陕北高原,沟壑纵横,地瘠民贫,一孔孔圆弧形的土窑洞镶嵌在梁峁和山沟当中,一首首悲苦哀怨的民歌小调曾经诉说着陕北人民的艰辛与苦难。可有谁能想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块贫瘠的黄土地,竟会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陕甘军民传喜讯,红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