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课程教育已经向德育、育人的方向转变。中职学校积极迎合新时期的教育工作特点,提高职业教育中育人的质量,以期增强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本文就针对我国中职院校存在的一些育人模式进行简要论述,分析中职教育育人模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中职教育;育人模式;全面发展
中国分类号:G71
在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质量的情况下,教学质量成为了每个学校的生命线,对于吸引力本就不高的中职院校更是如此。中专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就业的一个群体,在面临着社会巨大考验时要想得到久远的发展,就必须在学会中职院校所教授的技能之外,还学会做人、生活和交际的本领。这也正是中国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德艺双馨的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的育人模式
(一)与学科相结合,教书育人
道德教育与教师教学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育方式,相互依存。教师的教学如果对学生没有德育的效果,那这样的教学就不具有意义。而每一门学科在经过教师的教学转变之后都会形成对学生的一种道德的培养。这样的学科德育手段有利于改变现存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教学与育人的重要使命。
1、从教学目标出发,把握“教学的教育性”
“教学的教育性”就是教师对学生既要有知识的传输,还要有道德精神上的培养。随着新时期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中职院校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努力迎合新时期的教育共组特点,将育人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除了对本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更好地实现中职院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将两方面的教育进行融合,教师可以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和道德品质进行系统的学习。
2、从教学内容出发,注重学科的价值内涵
就从每个学生都会接触到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来说,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利用场景模拟、讲述智慧道德小故事或是分析讨论社会热门道德事件等,让学生间接地接受道德文化的感染,在经由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全面系统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
3、从教学方法出发,增强育人的欣赏、生活性原则
中职院校对学生育人模式的建立,就是希望通过有效地德育教学手段,培养真正有道德精神的人才。首先,德育就是一个对人内心美化的过程,例如,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文学对人知识的丰富等,都是一种对人培养的具象的美。其次,育人的生活型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强化知识在真正的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本领,将教育德育化,将育人生活化。
(二)与心理相结合,心育育人
教学中的育人模式其实也就是一种对学生心理的干预,让他们树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因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接受的并不是十分系统全面,所以,部分学校利用校园心理剧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强化。校园心理剧就是心理导师开展的有关生活实际的道德问题的,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小型话剧。在感受不同人物身份,经历不同生活场景,解决不同的社会道德问题等实践活动中,加强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教师在小田原心理剧中要做到:第一,创设相关情境;第二,对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职业道德品质进行设问讨论;第三,对剧中人物体现的职业道德发展倾向进行引导点拨。
(三)与实践结合,以“赛”育人
在我国中职院校中“风采文明”的竞赛形式已经存在七年了,这项竞赛的组织意义就在于“以赛育人”,为全国中职院校的德育成果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在各大中职院校和学生的相互竞争对比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中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重新认识、评价学生的结合点;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中职院校育人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随着中职院校向育人模式的教学方向转变之后,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在对课堂的参与度上,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人,对班级事务表现出极强的热情,能为班级各项建设投入自己的心力。
其次就是心理上的健全。在一个大学生当道的社会中,许多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和心理品质都存在较低的认识。常常表现出自暴自弃的心理特征,对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而随着育人的教学模式的推进,许多学生能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发现自身的长处,对自己的短处也能尽力弥补。在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形成一定的优势心理。
最后就是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中职院校一直都侧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技术性正满足了我国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而德育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缺少高中高素质的教育经历,所以,中职教育的育人模式则可以弥补文化、素养上的缺失,为生活、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支撑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有科学、艺术和人文三大块。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技术则是他们人生中的科学,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则是一门艺术的展示。中职院校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生存式的教育,缺少的是文化、人文的教育精神。科学技术对于社会来说是把双刃剑,只有人文精神充足才能发挥对社会的好的功效。因此,中职院校实行教育的育人模式,才是一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的正确方式。
参考文献
[1]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凡华.让德育惠及每一个中职学生[J].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3]程逊.中职德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4]陈嵩.中职德育如何实现“1+1>2”?[J].教育与职业.2010(07)
关键词:中职教育;育人模式;全面发展
中国分类号:G71
在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质量的情况下,教学质量成为了每个学校的生命线,对于吸引力本就不高的中职院校更是如此。中专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就业的一个群体,在面临着社会巨大考验时要想得到久远的发展,就必须在学会中职院校所教授的技能之外,还学会做人、生活和交际的本领。这也正是中国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德艺双馨的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的育人模式
(一)与学科相结合,教书育人
道德教育与教师教学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育方式,相互依存。教师的教学如果对学生没有德育的效果,那这样的教学就不具有意义。而每一门学科在经过教师的教学转变之后都会形成对学生的一种道德的培养。这样的学科德育手段有利于改变现存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教学与育人的重要使命。
1、从教学目标出发,把握“教学的教育性”
“教学的教育性”就是教师对学生既要有知识的传输,还要有道德精神上的培养。随着新时期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中职院校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努力迎合新时期的教育共组特点,将育人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除了对本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更好地实现中职院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将两方面的教育进行融合,教师可以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和道德品质进行系统的学习。
2、从教学内容出发,注重学科的价值内涵
就从每个学生都会接触到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来说,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利用场景模拟、讲述智慧道德小故事或是分析讨论社会热门道德事件等,让学生间接地接受道德文化的感染,在经由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全面系统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
3、从教学方法出发,增强育人的欣赏、生活性原则
中职院校对学生育人模式的建立,就是希望通过有效地德育教学手段,培养真正有道德精神的人才。首先,德育就是一个对人内心美化的过程,例如,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文学对人知识的丰富等,都是一种对人培养的具象的美。其次,育人的生活型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强化知识在真正的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本领,将教育德育化,将育人生活化。
(二)与心理相结合,心育育人
教学中的育人模式其实也就是一种对学生心理的干预,让他们树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因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接受的并不是十分系统全面,所以,部分学校利用校园心理剧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强化。校园心理剧就是心理导师开展的有关生活实际的道德问题的,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小型话剧。在感受不同人物身份,经历不同生活场景,解决不同的社会道德问题等实践活动中,加强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教师在小田原心理剧中要做到:第一,创设相关情境;第二,对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职业道德品质进行设问讨论;第三,对剧中人物体现的职业道德发展倾向进行引导点拨。
(三)与实践结合,以“赛”育人
在我国中职院校中“风采文明”的竞赛形式已经存在七年了,这项竞赛的组织意义就在于“以赛育人”,为全国中职院校的德育成果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在各大中职院校和学生的相互竞争对比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中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重新认识、评价学生的结合点;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中职院校育人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随着中职院校向育人模式的教学方向转变之后,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在对课堂的参与度上,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人,对班级事务表现出极强的热情,能为班级各项建设投入自己的心力。
其次就是心理上的健全。在一个大学生当道的社会中,许多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和心理品质都存在较低的认识。常常表现出自暴自弃的心理特征,对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而随着育人的教学模式的推进,许多学生能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发现自身的长处,对自己的短处也能尽力弥补。在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形成一定的优势心理。
最后就是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中职院校一直都侧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技术性正满足了我国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而德育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缺少高中高素质的教育经历,所以,中职教育的育人模式则可以弥补文化、素养上的缺失,为生活、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支撑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有科学、艺术和人文三大块。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技术则是他们人生中的科学,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则是一门艺术的展示。中职院校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生存式的教育,缺少的是文化、人文的教育精神。科学技术对于社会来说是把双刃剑,只有人文精神充足才能发挥对社会的好的功效。因此,中职院校实行教育的育人模式,才是一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的正确方式。
参考文献
[1]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凡华.让德育惠及每一个中职学生[J].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3]程逊.中职德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4]陈嵩.中职德育如何实现“1+1>2”?[J].教育与职业.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