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凯:28岁的设计天才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angd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时装的不解之缘
  
  杨正凯初中二年级随父母从中国台湾移民来到纽约,一直居住在皇后区的贝赛。他于2003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计算机系,同年在法拉盛开办了自己第一家时装精品店Dejavu。从小就喜爱时装设计的杨正凯在短短的两三年之间就在华裔设计圈内小有名气了。他将于今年春季在曼哈顿上城开办第二家主流精品店。
  不同于其它设计师志在开设自己的品牌专卖店,杨正凯不想只开一家品牌店,而是打算用批发销售的形式为更多精品店供货,让更多的人喜欢并可以穿上他设计的衣服。就是在这样一个有着“奇特想法”的人眼中,“没有一个女人是不美丽的”。擅长为客人搭配时装的杨正凯在圈中拥有一大批忠实“追随者”,而他也以“扮靓每个女孩”作为他服装设计的宗旨之一。
  


  杨正凯的父母上世纪70年代在台湾从事纺织业,妈妈是纺织厂的女工,爸爸负责销售。70年代末,纺织业在台湾逐渐衰退,杨正凯的父母也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当时,杨正凯的父亲为了生计一筹莫展,他只能从纺织厂里拿回布匹到夜市上去卖。但无奈,买布料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杨正凯的妈妈会裁剪,于是她把丈夫从厂里拿回来的布匹裁剪、缝制成各种造型的成衣,然后再拿到夜市地摊上去卖。没想到,杨正凯妈妈设计的衣服很有市场,非常受顾客的欢迎。
  有了自己制作成衣的经验,杨正凯的父母就辞去工作,开张了自己的“手工作坊”。从刚开始的“简易设计”,到后来带着设计理念的裁剪,杨正凯的父母逐渐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时装界有了些名气,而父母对时装的敏感和成功的经营理念给杨正凯后来的“时装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被问起第一次接触时装的经验时,杨正凯笑说:“我就是在时装堆里长大的。”原来,杨正凯的父母在时装界略有发展后,马上投身到经营时装精品店的事业中去。每年他们都要去意大利和法国,就是为了要“淘”到独一无二的时装精品。
  杨正凯父母所经营的时装精品店里主要销售的是欧洲高级女装,而那些复古和注重细节设计的欧式女装便成了杨正凯之后的设计灵感来源。
  杨正凯回忆道,从记事起他就常常在父母经营的时装店里玩耍。每天放学后,他就来到父母经营的精品店里,看着母亲为顾客试穿衣服,由于个头小,他总是仰着头看挂在衣架上垂地的长裙和蕾丝背心。
  他还记得一个个貌似普通的中年妇女在时装的装点下,从试衣间出来后脸上洋溢着动人的神情。回想起小时候,杨正凯说:“时装可以改变一个女人的气质,想必这一点我从小就已经了解到了。”
  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和那一套套独具特色的女装,杨正凯就这样“耳濡目染”,对时装有了感觉。有时候母亲看他在店里无聊,便拿给他蜡笔和纸张,没想到,年幼的杨正凯就用稚嫩的双手涂画出一个个有着“大师风范”的设计图。
  
  年轻设计师的成长
  
  杨正凯在纽约读初中时,他画的草图常常被老师当做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典范。杨正凯还记得,自己画的时装设计草图被学校老师评价为“创意中夹杂着抽象”。有些从事时装设计多年的设计师看到他的草图,经常会认为这是出自有着丰富经验的设计师之手,而不是一个年轻的中学生。
  高中时代的杨正凯已经在学校鼎鼎大名了。除了他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之外,他平时有个性的衣着和画一手好画的技巧让大家对这个华裔学生刮目相看。读高中后,杨正凯得到时装学院FIT老师的指导,他笔下的设计草图画得也越来越成熟。
  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华人家庭,杨正凯的父母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成为医生、律师或者电脑专家,但儿子却另有想法。记得高中时代学生们都准备报考大学时,杨正凯却告诉父母“我要读FIT时装设计学院”。当时杨正凯已经得到FIT的录取,并为他提供奖学金。
  当父母听说儿子要当一个“以画画为生的设计师”时,严厉地告诉杨正凯:“我们希望你上名牌大学,读一个好科系,将来出人头地。”或许在老一辈人眼中,儿女的成功大多都与名校有着莫大的关联。不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一番期望,杨正凯听从了家人的劝告,报考了纽约大学计算机系。
  杨正凯在校期间一直都是尖子生,除了在学校担任助教的职位外,他还连续获得“系主任优秀学生奖”(Deans List)。然而,繁琐的电脑程序和枯燥的编程系统并没有将杨正凯对时装设计的满腔热情溶化,他仍然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利用空闲时间设计时装草图。
  
  开创精品店
  
  2003年,杨正凯拿到了纽约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证书。当同学们都在到处投递简历找工作的时候,他却在物色着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刚刚大学毕业,杨正凯就告诉父母:“我要自己开店,不再从事电脑相关行业。”当时母亲听了儿子的一番话,第一个反映就是“气死了”。回想起过去,杨正凯说,母亲说什么都不让他自己开店,告诉他:“我们是为了你好,你要去正正经经找个工作。”
  母亲的劝告、父亲的阻拦那时候杨正凯听得太多了,但一心想要进入时装业的他不得不告诉家人:“我心意已决,不管你们多伤心,我只想让你们知道,时装设计是我毕生的追求。”看着儿子信誓旦旦,杨正凯的父母只能抱着“让他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他开时装店。
  当初,杨正凯手里也没有太多资金,只能勉强在法拉盛租下一间200多平方的店面。店面虽小,但杨正凯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他亲自动手,把临街的橱窗装点一新,他说,只有橱窗展示能吸引人们的目光,顾客才能进来买东西。
  杨正凯利用自己服装设计的经验把一个个模特打扮得性感万分,从衣着到鞋子,甚至到橱窗内的灯饰,都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杨正凯代理法国和意大利的时尚女装,他认为,只要设计好,就不怕没客人。
  果不其然,杨正凯的Dejavu(巴黎时装精品店)才开张没多久,其经典欧式女装就打响了名气,上门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女孩子看中这家店的与众不同,也得知杨正凯是设计师出身,常常来到店里让他帮忙搭配衣服。有些客人干脆每个月就把自己买衣服的预算交给杨正凯,让他按照自己的体形、年龄和喜好搭配一套套漂亮的时装。
  几个月后,杨正凯扩大了店面;三年后,这家1000平方呎大的精品时装店焕然一新,店里的装修和设计都是出自杨正凯之手。粉红色的墙壁、试衣间里玫瑰花样的挂衣钩、沙发上柔软的靠枕和极具浪漫风格的纱帘都让来到Dejavu的人们感觉到非常女性化。有些客人甚至空闲的时候会来店里与杨正凯随便聊聊,喝一杯咖啡,谈谈最新的春季时装流行趋势,杨正凯的店被称为“大家的店”。
  
  力争“与众不同”
  
  杨正凯的店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设计也以“另类抽象”取胜。原本充满女性温柔的蕾丝在他的手中成为冷酷性感的晚装,透明的黑纱却在模特身上穿出“可爱”的效果。他出奇不意的搭配让平淡的布料在普通的女性身上尽显“与众不同”。
  杨正凯告诉记者,那一晚在时装秀T台上展示新装的模特都是他的朋友,其中好几个还是常常光顾Dejavu的客人。杨正凯强调,T台职业模特的身型和身高都与普通大众相差甚远,就算是名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时装穿在普通人身上也未必有预期的效果。
  杨正凯请来的模特高矮胖瘦都有,有华人、白人、黑人和西语裔人,他说,就是要大家看看,普通人穿上他设计的衣服,也可以像模特那样光彩四射。杨正凯认为,时装应该“扬长避短”,通过颜色和式样的搭配,来凸现女性的特点,让女孩子更自信、更美丽。
  在杨正凯的热情邀请下,记者也试穿了几身他特地搭配的衣服。一件看似普通的棉服,却在背后有收腰的扣子,袖子也做了收紧的效果,穿在身上的确多了几分女性魅力。而与棉服搭配的小背包又可以当手套来用,杨正凯说,他要的就是这些“以细节取胜”的设计。
  杨正凯设计的女装总是给人性感的印象,但却难看出大肆裸露皮肤的设计,正如他所说:“性感是通过细节和独特的设计所表现,而不是因为裸露的多少。”透过男性的视角,杨正凯看女人也一样与众不同,“每个女人都有美的一面,而我可以看到她们最美的地方”,他如是说。
  
  对自己期望大
  
  目前杨正凯已经在圈内打响了自己的名气,他的母亲也不再阻止他继续时装事业了。每当她听到别人夸奖儿子
  “很棒”的时候,她在心里也默认,儿子当初坚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杨正凯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下一个精品店的开业,同时也在忙于设计自己的时装。他说:“如果只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品牌店,那么只有少数人能买到我设计的衣服;如果把品牌作为批发商,让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精品店都可以零售我设计的衣服,让更多人认识我,那就是我的梦想。”
  杨正凯虽然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他仍然抽出时间在华语电视台做一些有关服饰的节目,专门为纽约的华人介绍近期流行的时装和如何搭配服装。他也在电台主持一期关于“吃喝玩乐在纽约”的节目,他直言:“每个人都爱玩、爱吃,我就是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东西都告诉听众,让他们也能在纽约玩得开心。”(编辑/左后卫)
其他文献
“博派金刚,我们变形,出发!”这是“擎天柱”的一句经典台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变形金刚》动画片在国内播出后,变形金刚玩具迅速风靡。时至今日,随着电影《变形金刚》的上映,北京的变形金刚热再次升温,鼓楼东大街一家开业不到半年的变形金刚店生意愈加红火。  这家店的老板叫魏炜,典型的北京“80后”,在日本留学的他,前两年归国时,还带回了在北京开店的计划。      半路出家的变形金刚迷    被金刚迷
期刊
李伟  1966年生于洛阳;1997年创办郑州第一家专业茶馆“水云涧”;2002~2005年编著《信阳毛尖》一书,并先后出版了《学茶艺》、《中国茶艺》、《西湖龙井》、《茶路传奇》等著作;现任河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级高级评茶师、高级茶艺师;河南水云涧茶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个经营茶叶的老板,中原第一家专业茶馆的主人,李伟看起来显得与“商人”这个职业
期刊
在30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里,红红绿绿的小塑料桶摆满了一地。满面红光的傅进生一脸的轻松和幸福。桶里喂养的毛茸茸的毒蜘蛛,是他发财致富的“活宝”。  今年53岁的傅进生曾是南宁市沙井煤矿的一名职工。1986年煤矿因水灾宣布停产,傅进生随即下了岗。傅进生依靠出售以前的一些收藏品,加上爱人在矿上招待所还有一点收入,一家人生活倒也不错。  下岗的第一波冲击似乎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但10余年后生活发生了
期刊
如何在众多新基金密集发行期分享牛市收益?FOF基金优选理财产品不失为稳健投资且收益较高的好办法。  这类通常被称为FOF的基金优选理财产品,是英文“Fund Of Fond”的缩写,意指“基金中的基金”。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运作的主要有券商发售和银行发售两大类。由于基金经理对股票进行了优选,FOF又对基金进行了优选,所以通过两层筛选的FOF,其风险较单只股票或基金要低不少。    随着8月2日后,招商
期刊
在接受我们采访前,林正刚特地安排,让我们感受一下思科最新的“网真”技术。  思科的会议室里,我们正说话间,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帅哥。帅哥神气地秀了一下粉红色的领带,“怎么样?为了今天的会面特别佩戴的。”屏幕中的人物面容亲切,仿佛就在我们面前,其实我们相隔千里——他们是思科新加坡公司的员工。  “网真”是思科今年最新推出的视频通信产品,被媒体冠以“公务舱杀手”的名号。利用它进行实时会议和沟通,画面比例是
期刊
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小说大师。遗憾的是,这个在文学创作方面少有的天才,在投资方面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傻帽儿。他一生中的两次投资行为,是两次伤心的“失败之旅”,是两次“黄金梦”的破灭。   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造访马克?吐温。来访者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这个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需要一笔启动资金。马克?吐温年轻时热衷于发明创造,他喜欢把钱投资在各种新产品、新发明上,但那些项目没有一个
期刊
【人物档案·来辉武】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模,全国政协委员,505集团总裁,中国咸阳保健品厂厂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人类健康研究所所长,陕西咸阳抗衰老研究所所长,科学院西安分院医药保健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教授,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名誉教授。    五月初五,端午节。一大早,很多人来到西安近郊周至县尚村。来辉武住在这
期刊
【主持人】 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这里是财富故事会。我是主持人王凯。今天的故事从一个女人辞职开始说起,这个女人是一家著名时尚杂志的主编,拿着近百万的年薪,人人羡慕啊,可是,有一天她却突然辞职了,辞职之后手机关机,人间蒸发,谁也找不到她了,一个月之后,她又神秘地出现了,还带着一个比她小很多的印度男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尹岩】 临走的时候,顺手带了一个相机,你就可想而知我当时的心情,是一种怎样
期刊
河南省商城高中校长黄传福,在教师岗位上已干了33年。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远近闻名的“信阳市优秀校长”,黄传福走过了不平凡的成长之路。    初踏教育之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3岁的乡下少年黄传福刚刚小学毕业。随后几年,黄传福断断续续读完了初中。1971年春,他考上了钟铺高中,两年后高中毕业,在“广阔的天地”里锻炼了大半年,又被推荐到钟铺高中的初中班当代课老师。    上班的第一
期刊
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译云国际信息服务公司横扫在沪外国领事馆和跨国公司的翻译业务,同时还在全国开了几十家翻译连锁门店。有人因此感叹:中国翻译产业界已崛起一个“巨人”。  在这个“巨人”的背后,有一个24岁的小姑娘,口气大得吓人:“最迟后年,我们公司将在国外上市。”她,就是“译云国际”创业者之一的陈弋桃。  朋友们都叫陈弋桃为“桃子”,“80后”的她和校园里的大学生没多少区别,也喜欢模仿漫画里的卡通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