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那么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呢?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呢?个人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今年暑假后接了个三年级,发现学生一切如常,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上课也是那么认真,作业照旧按时完成,但是通过刚刚结束的期中测试成绩来看,很不尽如人意,多数学生出现下滑显现,奇怪的是学生的其它科目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略有上升。时候得知,本班学生对我这位新老师知之甚少,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总是和任教学科捆绑在一起的,于是我所教的学科也变得虚无缥缈起来。慢慢的我觉得第一点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自己。
用幽默的话语敲开学生的心扉。不少学生说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因此我开始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讲很多事:有我的亲身经历、有历史故事、有国家大事、有笑话、有就事论事……记得在讲到学生曾经帮父母做过哪些家务时,一位同学恐慌之余将擦桌子这一答案说了两三遍,就是想不起另外的答案,我看其他同学也紧张的都快汗流浃背了,我便重复道“你的意思是每天都要擦三次桌子,每次都要擦三遍桌子是吗?哎,这位同学,你这么擦来擦去,我看最后结果先是桌子变亮,后是桌子被你擦出窟窿了吧?你还是少擦几遍吧!”此语一出,不仅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而且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对于家务活来说,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都做过,并且做过许多,知识紧张中无从说起罢了。在讲这些事的过程中,还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有笑声。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说:又怕我,又喜欢我。我知道奇妙的变化马上就要发生了。
把真诚的心融汇到学生中去。当学生觉得你不那么可怕了,甚至有点让人喜欢了的时候,做老师的就应该主动抓住这有利的时机,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学生心中去,让师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记得一次课间,有一位学生突然问我一分钟跳绳能跳几下,天啊,我可是不会跳绳的啊。面对这么多的学生我挺难为情说不会跳的,于是便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吧,我们两个来一次比赛怎么样?看谁一分鐘跳的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越来越多……时候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以较大的比分失败,我是失败了,看到那位同学胜利的表情时,我忽然觉得胜利的不仅仅只有他,而是整个班的同学都胜利,从此他们不觉得我多么高大,多为威严多么高不可攀。当我们都放下那颗虚荣的心后,我们都会变得那么的轻松自如,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的走向返璞归真。
当一位老师和学生真正的打成一片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驾驭课堂,让学生像对待你一样去热衷于学习。让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会失去控制,为什么会“乱”呢?我们先来找找原因:
一是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自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二是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拼命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就不可避免了。
三是学生本身的特点。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敢于怀疑,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或做一些无关的事等等——“乱”自然就产生了。不过这种“乱”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生在每天六节课的每一个40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并扭转“乱”的局面,达到由“乱”而“治”呢?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
首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功”。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将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给学生,但有时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备课。什么意思?不知各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一段时间课堂气氛很热烈,可一段时间却又死气沉沉,这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上课,根本就没什么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利用半节课或一节课时间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或其它的一些事情来调动一下情绪。心情好了,做事、学习自然就有精神了。
其次,恩威并施,学会鼓励与批评学生。教师要“爱”学生。严以为表、爱以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要学会正确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不仅仅是对良好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不良学习行为的一种否定,一种提醒。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简单的题让学困生做,对了就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当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很多时候疾言呵斥只会适得其反,更容易造成对自身威信的挑战。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因为这样一方面便于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用敲敲课桌、碰碰肩膀、低声叫出名字等办法进行提醒。如果总是“蛛守”讲台,不但会失去许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丧失对远离讲台的一部分学生的控制。这对维持课堂的纪律是很不利的。
总而言之,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都希望把课上好,上课也是一种艺术。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很好的“绝招”,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任何一种“绝招”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场合。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就会有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今年暑假后接了个三年级,发现学生一切如常,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上课也是那么认真,作业照旧按时完成,但是通过刚刚结束的期中测试成绩来看,很不尽如人意,多数学生出现下滑显现,奇怪的是学生的其它科目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略有上升。时候得知,本班学生对我这位新老师知之甚少,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总是和任教学科捆绑在一起的,于是我所教的学科也变得虚无缥缈起来。慢慢的我觉得第一点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自己。
用幽默的话语敲开学生的心扉。不少学生说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因此我开始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讲很多事:有我的亲身经历、有历史故事、有国家大事、有笑话、有就事论事……记得在讲到学生曾经帮父母做过哪些家务时,一位同学恐慌之余将擦桌子这一答案说了两三遍,就是想不起另外的答案,我看其他同学也紧张的都快汗流浃背了,我便重复道“你的意思是每天都要擦三次桌子,每次都要擦三遍桌子是吗?哎,这位同学,你这么擦来擦去,我看最后结果先是桌子变亮,后是桌子被你擦出窟窿了吧?你还是少擦几遍吧!”此语一出,不仅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而且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对于家务活来说,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都做过,并且做过许多,知识紧张中无从说起罢了。在讲这些事的过程中,还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有笑声。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说:又怕我,又喜欢我。我知道奇妙的变化马上就要发生了。
把真诚的心融汇到学生中去。当学生觉得你不那么可怕了,甚至有点让人喜欢了的时候,做老师的就应该主动抓住这有利的时机,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学生心中去,让师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记得一次课间,有一位学生突然问我一分钟跳绳能跳几下,天啊,我可是不会跳绳的啊。面对这么多的学生我挺难为情说不会跳的,于是便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吧,我们两个来一次比赛怎么样?看谁一分鐘跳的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越来越多……时候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以较大的比分失败,我是失败了,看到那位同学胜利的表情时,我忽然觉得胜利的不仅仅只有他,而是整个班的同学都胜利,从此他们不觉得我多么高大,多为威严多么高不可攀。当我们都放下那颗虚荣的心后,我们都会变得那么的轻松自如,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的走向返璞归真。
当一位老师和学生真正的打成一片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驾驭课堂,让学生像对待你一样去热衷于学习。让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会失去控制,为什么会“乱”呢?我们先来找找原因:
一是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自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二是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拼命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就不可避免了。
三是学生本身的特点。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敢于怀疑,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或做一些无关的事等等——“乱”自然就产生了。不过这种“乱”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生在每天六节课的每一个40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并扭转“乱”的局面,达到由“乱”而“治”呢?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
首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功”。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将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给学生,但有时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备课。什么意思?不知各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一段时间课堂气氛很热烈,可一段时间却又死气沉沉,这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上课,根本就没什么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利用半节课或一节课时间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或其它的一些事情来调动一下情绪。心情好了,做事、学习自然就有精神了。
其次,恩威并施,学会鼓励与批评学生。教师要“爱”学生。严以为表、爱以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要学会正确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不仅仅是对良好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不良学习行为的一种否定,一种提醒。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简单的题让学困生做,对了就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当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很多时候疾言呵斥只会适得其反,更容易造成对自身威信的挑战。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因为这样一方面便于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用敲敲课桌、碰碰肩膀、低声叫出名字等办法进行提醒。如果总是“蛛守”讲台,不但会失去许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丧失对远离讲台的一部分学生的控制。这对维持课堂的纪律是很不利的。
总而言之,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都希望把课上好,上课也是一种艺术。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很好的“绝招”,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任何一种“绝招”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场合。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就会有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