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热”升温的背后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漢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当下“汉服热”愈发升温,在各城市大街小巷尤其是热门景点,越来越多人穿汉服出行、拍照。有人因汉服外观好看而对其着迷,也有人热衷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
    古式茶盏、梳妆镜、棋盘、琵琶等错落摆放,灯笼散发出昏黄的灯光,身穿汉服的女子坐于其中,或用扇子半遮面,或手抱琵琶,在各场景中拍照。记者在“95后”女孩解明丽的汉服体验馆看到,她为顾客化妆、定造型后,顾客就在其汉服体验馆内自助拍照。顾客群体中有大学生,也有在国外工作归来的文身师,在社交平台上刷屏的汉服展示吸引了她们的注意:“因为觉得汉服好看,想看自己穿汉服是什么模样。”
    “有人认为穿汉服能更好地激发民族情怀,有人热衷于汉服文化,也有人只是单纯觉得汉服好看。”济南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系主任鲍怀敏分析人们喜欢汉服的原因时说,汉服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民族文化,是文化复兴的一部分。“我们有美好的意愿希望它能恢复,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但这是文化选择,不是必然认同。”鲍怀敏研究汉服文化十余载,现在更多地进行传统服饰文化学术方面的探索。
    据鲍怀敏介绍,汉服大致形成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时,其主流形制是“交领右衽、隐扣系带”。直至明代,汉服一直是主流服饰。清朝实行满族服制、剃发易服等规定。后又因引进西方文化等原因,汉服文化出现断层,后续也没有被恢复。汉服逐渐被淡忘。进入21世纪后,因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了更多交流、古装剧展现汉服等传统服饰等原因,民众开始反思和注意到,汉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且极其辉煌灿烂。直至现在,汉服已成为服装行业中的一个产业,其产业链(包括面料、配饰、辅料等)在不断丰富完善。
    “当前,汉服在年轻人中的发展呈‘爆炸式’。年轻人更热情、积极、努力、影响力更大。任何事物的发展有年轻人参与才有生命力。”鲍怀敏说,十几年前,汉服刚开始复兴时,关注汉服的人的年龄大都集中于30岁至40岁。
    如鲍怀敏所说,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汉服文化。解明丽介绍说,她加入的济南汉服交流群现有成员800余人,济南“汉服圈”预计共有几千人,且人数在不断增加。其年龄大多分布于13岁—25岁。他们经常组织成员穿汉服去济南趵突泉、大明湖等地出行、拍照。
    崔英杰所在的山东大学季棠汉服社于2013年成立,该社团通过举办汉服知识科普讲堂、外拍活动与射艺、插花等其他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拓展活动等,将汉服文化推介给更多人。
    “汉服的受关注度、影响力越来越大。”谈及其中原因时,鲍怀敏说,更多专业人士介入,对汉服行业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推动着汉服发展。
    解明丽认为,各种新媒体平台对宣传汉服文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现在,很多“00后”“10后”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汉服,必将会把汉服推向更好的发展道路。她认为,“90后”现在做的是科普工作,让更多人知道汉服的存在。“00”后可能会把汉服带入生活,让它成为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不希望汉服圈成为一个封闭的‘圈子’,而希望它开散出去,更多人都能接受汉服文化。”解明丽希望更多人看到并喜欢汉服,不敢穿、不好意思穿的人敢于穿汉服出行,让汉服融入日常生活。
    “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汉服后,中国可以专门设定一个节日,大家都穿上各自的民族服饰出行,任何人都不会受人非议。”解明丽畅想说,老人过寿、小孩及笄、成人礼、毕业典礼、端午节、七夕节等特殊的时间点、节假日,民众都可以穿上汉服庆祝,这种体验会更有仪式感。
  (摘自中国新闻网)
  【赏析】
   辉煌灿烂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瑰宝,汉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身着汉服并不意味着复古,而是我们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关注汉服人群的年轻化,更有利于推动汉服的发展。而且量身定做的汉服其舒适性不比当下的流行服饰差,只不过时代的发展让我们产生了惯性思维,汉服也并不是只存于展厅内的“高端服饰”,让汉服落地,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服饰,需要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动。
其他文献
开发松果体实现蒙眼辨色、训练大脑专注力形成磁场、听脑波音频激活大脑共振、通过手纹检测确定先天遗传特征……日前《新京报》记者通过暗访揭穿了北京、山东多家培训机构“全脑开发”骗局。在常人看来缺乏科学依据的所谓“超能力”依附于“全脑开发”而生,培训方号称这些“超能力”具有能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显著提高专注力、记忆力”等神奇效果,成功俘获一众意欲培养“学霸”“神童”的家长们。   尽管其
期刊
1922年冬天,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法老的坟墓,就找赞助者来支持自己挖掘,他们在山谷中整整挖了3年,可是一无所获。霍华德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当时的绝望,他不断地告诉自己已经输了,赞助商也不再愿意给予资助,工人们也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霍华德问他的助理:“我们还有多少粮食?”   “顶多还可以吃5天!”助理告诉他说。  “頂多可以吃5天?不,不,这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应该说成‘天哪,我
期刊
锦绣中华五千年,有多少华夏儿女为中华之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风流人物指点江山,为祖国的发展描画蓝图?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究竟以何种姿态迎接祖国的美好明天?我认为,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铭记中国梦,以拳拳赤子心献出绵薄之力!   曾点曾在《论语》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盛世图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阳春三月的美好时令,老
期刊
金丝鸟嘲笑鹰在空中四处飞翔寻找食物,不如自己待在笼子里每天三餐不愁;小草讽刺大树长得如此高大却只为世界多一处榆阴,不如自己享受他人带来的阴凉;雨滴取笑湖泊停在一处任人取用,不如自己随心所欲各地旅游……愚蠢的人只能看见事物表面的美好,而充满智慧的人却能看见万物内在的意义。金丝鸟不懂得鹰在拼搏过程中所享受的喜悦感,小草不知道大树在给人凉爽时的幸福感,雨滴不明白湖泊造福一方时的满足感。吃不到西瓜的人,偏
期刊
【专家解读】   从命题内容角度看,“文明的韧性”,属偏正式短语,韧性是核心,是个抽象名词,考生写作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文明”是修饰限制成分,规定了“韧性”的方向与维度。整合起来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中华文明的韧性。   从命题形式角度看,与往年一致,继续采用“材料+题目”的格式。题目是关键,材料是作文立意与行文的引导与梯子。考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材料的提示与引领,完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童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小孩子的天真纯朴的心;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纯朴的心。”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你对童心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感悟、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写作指导】   提供的材料是
期刊
从七星河的甜美空气中,荡出一缕缕眷恋的相思;从七星河的绿水清波中,冲刷出动人的乡情。绵绵的乡情,犹如土地坯炕里噼噼啪啪的烟火,散发出豆秸麦草的香味。家乡,我美丽的家乡;家乡,我可爱的家乡。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年龄多大,我都忘不了生我养我的南大泡子和北大甸子。   南大泡子,北大甸子,家乡的一年四季,承载着无数的压力和希冀。   这里,还有神奇而美丽的传说呢。   据老人讲,一百多年前的南大泡子是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世界上最知名的直销企业之一、美国安利公司创始人兼总裁理查·狄维士,接到一个电话,被告知公司里有一个叫梅森格的年轻仓库保管员,下班酒后开車时不慎撞死一个人,已经被警方逮捕,死者的母亲要求法院判处梅森格死刑。   按理说,梅森格是在下班后撞死人的,而且只是公司一个底层职员,因此狄维士本可以完全不管。但他没有这种做,而是亲自登门拜访死者的母亲,并且请求她撤回要求判死刑的上诉:“他死
期刊
吃过午饭,80岁的魏凤泉骑车来到西宁市兴海路的红香柳刀削面馆,看望他的老乡王晓军,“我们认识有10年时间了,最开始我是来吃饭的客人,现在我们是关系要好的朋友。”   魏凤泉和王晓军结缘于一碗刀削面,“他开店以后我就经常来吃饭,后来他知道我有70岁了,就再也没有收过我的饭钱。”   這间不足100平方米、仅能容纳9张餐桌的刀削面馆是王晓军退伍后开的。“我们都会老,趁我们还年轻多给老人做些事,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南宋·陆游  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现代·鲁迅  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名言名句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