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同时,重点从高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开展生命教育四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77-02
  生命观是指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及生命的意义、价值、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在激烈的博弈中顺利跨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生理和心理应该都比较成熟,应该有一个健康成熟的生命观。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困惑以及对生活意义的迷茫却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根据对生命的影响与伤害的严重程度,生命观的缺失可分为几个层面:忽视生命,虚度时光;轻视生命,伤害身体;无视生命,自杀伤人。大学生缺失的生命观,模糊的生命意识,失范的生命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无法治愈的伤痛,给社会造成久久不能平息的负面影响,也给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损失。因此,探讨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导致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因素很多。但从主观原因来分析,大学生自身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生命认知能力较弱;适应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1.生命认知能力较弱。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命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延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知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但是,据有关学者调查,79.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无法主宰,生命质量严重受到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65.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命很脆弱,难以把握;3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够敬畏生命;15.3%的同学觉得人生如戏,得过且过。这些数据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人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知。既缺少很高的生命追求,又觉得命运难以预测;既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又觉得生命难以把握;既恐惧死亡,又不珍惜有限的生命[2]。
  2.适应能力较弱。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家长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同学们的好榜样,这些在无形当中就会形成一种优越感。但在大学里同学之间的水平相当,所以在大学期间他们很有可能会遇到考试成绩不如意、生活不适应、恋爱受挫等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缺少一种积极、乐观、豁达、“越是没人爱越要爱自己”的人生态度。由于心理上不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与现实生活的不适应组合在一起,往往容易导致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对人生失去信心。因此,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弱会导致他们对未来生活缺少美好的预期,从而直接影响健康生命观的建立。
  3.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与男(女)朋友的争吵就可能导致学生通过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可见,生命观的缺失并不是直接由外在压力的大小决定的,其根源在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低。根本原因在于,当压力超过自身心理最大承受力时,这种压力会导致其心理扭曲。尤其是当大学生个人心理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地释放时,往往会感到失落、苦闷、纠结,甚至出现放弃生命的心理倾向。并且随着以后遇到更多的问题,所遭受的挫折、失意、痛苦就越大,这种心理倾向会陷入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其放弃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
  (二)家庭因素
  1.家庭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大学生生命观的状况。一般来讲,在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对待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即使生活中出现失意、挫折,也能够正确对待,一般不会采取过激行为。相反,在权威甚至“独裁”的家庭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或羞于与他人交往,有的甚至会对他人抱有敌意,遇到问题时容易采取极端行为。另外,特别是家庭关系缺失,如孤儿、单亲家庭,因为过去的创伤性记忆,经常会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重新唤醒,这会导致他们情绪消极,严重的形成心理疾病,甚至走上自杀的绝路。
  2.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溺爱的教育方式对给生命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比较优越。这比较容易形成他们自我中心、依赖性强等性格,从而降低他们抗挫折能力。另外,过高的期望水平和过于严格的要求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的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希望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结果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了希望。
  (三)学校因素
  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教育实用主义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生命观。虽然素质教育开展了很多年,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模式占主导, 过多关注升学、考试、分数等,忽视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尤其缺乏引导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紧张的学习使学生无暇去思考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享受不到生命带来的快乐。教育实用主义倾向在当代大学教育中越发明显。部分高校正逐渐退化成职业技能培训所。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现代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太偏重于获得某些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用公正观去开拓人类的心魂。”一些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技能掌握情况,而对他人、他事本着“打酱油”的心态不会多加评判,甚至对生命的消逝无动于衷。这种教育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厌恶的情绪、恐惧的心理和冷漠的情感,很难使其养成健康的人生观。
  二、高校培养大学生健康生命观应采取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两课”作为高校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两课”通常是贯穿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主渠道,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素材,并且根据社会变化新形势的要求,吸取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生命观教育的新内容,构建以“两课”为载体的全方位多学科渗透性的生命教育体系。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自觉抵制消极人生价值观的能力和明辨人生问题的是非能力;教育学生懂得道德的最高境界是爱,而爱的根源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从哲学,特别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看待问题要辩证地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钻牛角尖。《形势与政策》可针对国内外出现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教育,如对药家鑫杀人事件、美国丹佛枪击案等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这种价值[3]。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两种形式开展。针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对前途感到渺茫,对人生没有系统的规划,高校应组织一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重点突出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生命神圣性教育。在我国传统中,自古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之说。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包括自己也不可随意损伤。现在一些学生不怕死就怕吃苦,宁可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愿勇敢面对生活挫折与挑战,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高校的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圣性,敬畏生命。
  2.生命价值教育。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是个人价值,更重要的还要体现社会价值。为了自己要活着,为了家人、社会要活得更好。还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过程,过程中必然会有艰辛和挫折,这些苦难和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磨炼意志,承受苦难,这本身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3.死亡认知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死亡通常采取避而不提的态度。生与死是相对的,有生必有死,两者均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生命教育必然包括死亡教育。死亡对于生命的启示,就在于它使生命成为有限的存在。没有正确的死亡观就不会有正确的生命观。通过死亡教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死亡的思考,产生对生命的警醒,赋予对生命意义的重新体验与思考。
  (三)注重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生命观教育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在实践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对生命进行思考,还能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4]。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等地感受生命的崇高与伟大,领悟生命的意义;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康复中心,积极参与关爱生命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在学生群体中选拔一些对生命有着特殊体验、并且有着积极健康生命观的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用自己亲身经历去感染同学。这种发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来引导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但不会让学生感觉太死板,同时还能打消他们对宣传教育的抵触和反感,使得高校生命教育更具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国民,雷丽君,路超.大学生之生命困顿及成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4):325-328.
  [2]陈建华,肖家芳,江晓萍.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0,(2):30-33.
  [3]贺彩艳.高校德育工作渗透生命教育初探[J].陕西教育,2011,(7-8):90-91.
  [4]李芳,刘彤.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98-100.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陆续涌现,大部分的研究结果显示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而其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也是最根本的环节就是食品的生产环节。食品加工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易导致微生物污染,然而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固体废弃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一般选择粗放式处理方式,全国性专项
2013年6月-2014年10月,怀远县胡桥湾特种水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怀远县水产推广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开展饲料中添加富有机硒营养添加剂养殖中华鳖试验。通过17个月的饲养,发现硒在
在IS-代数(BCI一半群)(X,*,·,0)中,如果(X,*,0)分别是结合、广义结合和拟结合BCI-代数,那么这3种IS-代数分别生成特征为2的环、环和半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