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让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特别要注重数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1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激法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创设,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1 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
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两个已知条件。这时教师就“青蛙吃害虫”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1.2 巧用游戏、故事激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1.2.1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针对教材与生活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1.2.2 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袋,65净重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兴趣。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1.4 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1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1.4.2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1.4.3 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训练。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
2 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让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2.1 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2.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改教材将“书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活动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天气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让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激法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创设,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1 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
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两个已知条件。这时教师就“青蛙吃害虫”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1.2 巧用游戏、故事激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1.2.1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针对教材与生活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1.2.2 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袋,65净重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兴趣。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1.4 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1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1.4.2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1.4.3 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训练。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
2 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让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2.1 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2.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改教材将“书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活动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天气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让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