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可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的指导;并且,教学评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评课就是对照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它既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更是一种学习、反思、研究和改进的活动。评课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评课活动是幼儿园组织开展园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有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评课;幼儿园;评价;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271-03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现代幼教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幼儿园教学过程评价,对于完善教师基本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评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评课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活动中的得失成败,深化教学改革,对抓好常规教学、深化课改至关重要。怎样评课是一项十分有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它也是一种具有艺术化的说服能力。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的评课在其态度、内容、方式和评价主体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评课态度的问题
1.评课态度的敷衍化。评课是幼儿园进行教学管理,完善幼儿园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幼儿园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在其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都会明确提出对幼儿园教师的评课相关要求。而评课其理想目的是分享经验、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有的人将“评课”简单地看作是“任务”、“走秀”,在走进教学活动之前往往对授课者本次活动的纲要要求、使用的教材、活动目标、活动预设、幼儿基础等一无所知,从而只听不评或重听不评,使评课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当每学期提交听课、评课记录本时,临时“抱佛脚”,“借借抄抄”应付了事。其评课态度的敷衍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毫无价值。
2.评课态度的功利化。评课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判定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听课、评课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有些幼儿园的“评课”突出的是甄别和选拔功能,并将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评价。例如,有的“评课”是为了“应付”上级行政单位或领导的检查而设,评课过程中只唱“赞歌”;而有的幼儿园为了提高名声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评课,其参与评课者的态度有着“功利化”的影子。
(二)评课内容的问题
1.评课内容的泛化。《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但是,参与幼儿园的“评课”的老师在评课时仅仅经过短暂的思考就进行评课,准备得也不够充分。而且对课程的内容记录的也大都是教者的教学环节,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和行为表现记录不多。因此,虽然评起来头头是道,却没有深入关键与实质内容,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次教学活动。
2.评课内容避重就轻。《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但是,参与评课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评价教师教,而忽视评价学生学;只注重教学方法的评价,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可操作性、教学环节的适宜度与连贯性、教学方法的合理与有效性等方面,很少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出更高的理念要求。而执教者也最容易接受这些能直接调整和改进自己具体教学的建议,对于如何由教学实践上升到教育理论层面、如何提升自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等建议,则由于时间问题或理解上的偏颇而忽略。
(三)评课方式的问题
1.评课方式缺少新意。目前,幼儿园地评课方式上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大多数是以量化的评价或以集中公开讨论的评价方式进行。而实际上不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教学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评课要综合考虑授课者的个性特点、专业水平、执教年限等,其评课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从量化评价转变为质化评价,从单一的公开讨论的评价方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综合评价方式转变。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帮助不同教师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取长补短,不断跨越自身的问题,向专业化教师迈进。
2.评课方式的行政化。评课方式的行政化是指在给教师评课的过程中采用数量化、等级化的方式和程序来进行,并且将评价的优劣关系到奖金,关系到教师的晋升,无形中给评课的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什么东西都数量化、数据化,有可能导致教师对数量指标的病态追求与病态攀比。而且,在目前的幼儿园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是“督导团”、“专家组”,其成员是园长、教研主任、骨干教师,或者是教育局的领导或高校的专家等。因此,一线教师总是担心自己的评课水平和能力有限,因而在评课时缺乏自我认同和自信,生怕自己说出的观点被专家、领导和同行看低,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发言,即使发言也表现得很拘谨和小心,三言两语就结束,而将大部分时间留给专家、领导和骨干教师。他们会认真听取并记录专家领导的发言,认同和遵从他们的观点,虽然有时自己的观点很精彩,但最后还是被专家、领导的评课意见所主导。这样就丧失了评课的主动权,弱化了参与评课的积极性;有时,还会盲从专家、领导的不恰当建议,严重影响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评价主体的问题
1.评价主体的成员单一化。评价主体是指具备一定评价知识技能,能够实际参加评价活动的人。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中,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即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园长、同事,以及家长等。但是,目前幼儿园的评课多是以园内同事之间进行,即使有外来的“评价者”,但仍然也是合作单位的教师或相关部门领导,缺少多元的、多领域的评价者。因此,评价主体在评课时,有时会考虑自己的评课意见对执教者本人、执教者所代表的单位以及自己以后工作的影响等,因而发言时不能如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常采用“因人而异”和“避重就轻”的方法,说一些大家情感上都能接受的话。对于名教师或骨干教师往往以唱赞歌为主,对于年轻教师则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这样就出现了评课者说不出真实建议,受评者听不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无法获得建设性帮助,评课因而也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评价主体的权威化。在幼儿园的评课中,评课者的角色定位往往是指导者、权威者。因此,评课主体的任务就是依据自己看、听、思等活动,对执教者的活动效果做出判断提出建议。因此,在评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奇怪的现象。例如,在评课的过程中领导和专家是评课的权威,普通教师看的多,评的少,并且以被动发言者居多。其评课场面冷淡,气氛不热烈,不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执教者以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全面地收集和听取评课者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去思考意见的对错或建议的可行性。这样的评课活动其实质是“就课论课”,执教和评课双方都不能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层面来评课,因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用不明显。
二、应对策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设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评课作为幼儿园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它是进行园本培训的重要途径。若想有效地发挥评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就需要做到四定位,即评课者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评课内容定位为基本维度与核心话题并行;评课氛围定位为民主平等对话;评课过程定位于价值中立与公平公正。
(一)评课过程中“去行政化”、“去功利化”
什么是“去行政化”?所谓“去”就是“除去、去除、剥离”之意,所谓“去行政化”就是去除行政权力作用过度的现象,尊重其内在规律,促进某一领域良性有序地运作和发展。评课过程中去行政化,是指把评课作为帮助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手段,使教师真正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杨骞认为,听课评课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一个诊断、交流、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学习、反思、研究的活动。因此,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应去除功利化的目的,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在评课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开展骨干教师观摩活动的评课,幼儿教师邀约同伴及相关教师的邀约式评课等有效互动的评课模式。通过这种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评课方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开展细致深入的评课活动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听课者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师幼不同的表现。因此,评课者在评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以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其次,要认真看执教老师的教案,读懂执教者对本次教学的精心预设。听课时要全神贯注地认真做好记录和批注,适时地辅助授课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如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等,尽可能模拟幼儿的思路和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材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且,为了有效开展细致深入的评课,可采用全程录像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活动、突发的情境、幼儿的反应、教师的言行等如实记录下来,从而为开展评课活动提供可直接借鉴的证据和深入论证的依据。评课中可回放录像反复观看研究,通过逐一环节的细致揣摩、深入评点,使评课活动尽可能做到科学化、客观化。
(三)评课方式多元化,寻找多方面的声音
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评课方式上,可以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评课对象上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例如,问卷的方式、茶话会的方式、通过网络媒介的方式等。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有利于听评课双方反复揣摩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真诚研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周红梅.幼儿园评课活动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3).
〔2〕王海英,王玥玥.“期待”还是“批判”——幼儿园看课、评课的价值导向[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3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方淑华.幼儿园评课的误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1).
〔5〕郭火斌.如何评课[J].才智,2011(28).
〔6〕吴巍莹.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
〔7〕施柳生.转变评课方式 促进专业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2).
〔8〕张杰.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行政化的成因分析:一种路径依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9〕吴兴华.试论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J].教育与职业,2008(15).
〔10〕杨骞.教师成长离不开听课评课[N].中国教育报,2008-07-22(7).
(责任编辑 张海鹏)
关键词:评课;幼儿园;评价;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271-03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现代幼教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幼儿园教学过程评价,对于完善教师基本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评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评课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活动中的得失成败,深化教学改革,对抓好常规教学、深化课改至关重要。怎样评课是一项十分有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它也是一种具有艺术化的说服能力。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的评课在其态度、内容、方式和评价主体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评课态度的问题
1.评课态度的敷衍化。评课是幼儿园进行教学管理,完善幼儿园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幼儿园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在其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都会明确提出对幼儿园教师的评课相关要求。而评课其理想目的是分享经验、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有的人将“评课”简单地看作是“任务”、“走秀”,在走进教学活动之前往往对授课者本次活动的纲要要求、使用的教材、活动目标、活动预设、幼儿基础等一无所知,从而只听不评或重听不评,使评课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当每学期提交听课、评课记录本时,临时“抱佛脚”,“借借抄抄”应付了事。其评课态度的敷衍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毫无价值。
2.评课态度的功利化。评课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判定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听课、评课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有些幼儿园的“评课”突出的是甄别和选拔功能,并将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评价。例如,有的“评课”是为了“应付”上级行政单位或领导的检查而设,评课过程中只唱“赞歌”;而有的幼儿园为了提高名声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评课,其参与评课者的态度有着“功利化”的影子。
(二)评课内容的问题
1.评课内容的泛化。《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但是,参与幼儿园的“评课”的老师在评课时仅仅经过短暂的思考就进行评课,准备得也不够充分。而且对课程的内容记录的也大都是教者的教学环节,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和行为表现记录不多。因此,虽然评起来头头是道,却没有深入关键与实质内容,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次教学活动。
2.评课内容避重就轻。《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但是,参与评课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评价教师教,而忽视评价学生学;只注重教学方法的评价,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可操作性、教学环节的适宜度与连贯性、教学方法的合理与有效性等方面,很少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出更高的理念要求。而执教者也最容易接受这些能直接调整和改进自己具体教学的建议,对于如何由教学实践上升到教育理论层面、如何提升自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等建议,则由于时间问题或理解上的偏颇而忽略。
(三)评课方式的问题
1.评课方式缺少新意。目前,幼儿园地评课方式上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大多数是以量化的评价或以集中公开讨论的评价方式进行。而实际上不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教学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评课要综合考虑授课者的个性特点、专业水平、执教年限等,其评课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从量化评价转变为质化评价,从单一的公开讨论的评价方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综合评价方式转变。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帮助不同教师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取长补短,不断跨越自身的问题,向专业化教师迈进。
2.评课方式的行政化。评课方式的行政化是指在给教师评课的过程中采用数量化、等级化的方式和程序来进行,并且将评价的优劣关系到奖金,关系到教师的晋升,无形中给评课的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什么东西都数量化、数据化,有可能导致教师对数量指标的病态追求与病态攀比。而且,在目前的幼儿园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是“督导团”、“专家组”,其成员是园长、教研主任、骨干教师,或者是教育局的领导或高校的专家等。因此,一线教师总是担心自己的评课水平和能力有限,因而在评课时缺乏自我认同和自信,生怕自己说出的观点被专家、领导和同行看低,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发言,即使发言也表现得很拘谨和小心,三言两语就结束,而将大部分时间留给专家、领导和骨干教师。他们会认真听取并记录专家领导的发言,认同和遵从他们的观点,虽然有时自己的观点很精彩,但最后还是被专家、领导的评课意见所主导。这样就丧失了评课的主动权,弱化了参与评课的积极性;有时,还会盲从专家、领导的不恰当建议,严重影响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评价主体的问题
1.评价主体的成员单一化。评价主体是指具备一定评价知识技能,能够实际参加评价活动的人。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中,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即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园长、同事,以及家长等。但是,目前幼儿园的评课多是以园内同事之间进行,即使有外来的“评价者”,但仍然也是合作单位的教师或相关部门领导,缺少多元的、多领域的评价者。因此,评价主体在评课时,有时会考虑自己的评课意见对执教者本人、执教者所代表的单位以及自己以后工作的影响等,因而发言时不能如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常采用“因人而异”和“避重就轻”的方法,说一些大家情感上都能接受的话。对于名教师或骨干教师往往以唱赞歌为主,对于年轻教师则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这样就出现了评课者说不出真实建议,受评者听不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无法获得建设性帮助,评课因而也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评价主体的权威化。在幼儿园的评课中,评课者的角色定位往往是指导者、权威者。因此,评课主体的任务就是依据自己看、听、思等活动,对执教者的活动效果做出判断提出建议。因此,在评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奇怪的现象。例如,在评课的过程中领导和专家是评课的权威,普通教师看的多,评的少,并且以被动发言者居多。其评课场面冷淡,气氛不热烈,不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执教者以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全面地收集和听取评课者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去思考意见的对错或建议的可行性。这样的评课活动其实质是“就课论课”,执教和评课双方都不能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层面来评课,因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用不明显。
二、应对策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设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评课作为幼儿园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它是进行园本培训的重要途径。若想有效地发挥评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就需要做到四定位,即评课者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评课内容定位为基本维度与核心话题并行;评课氛围定位为民主平等对话;评课过程定位于价值中立与公平公正。
(一)评课过程中“去行政化”、“去功利化”
什么是“去行政化”?所谓“去”就是“除去、去除、剥离”之意,所谓“去行政化”就是去除行政权力作用过度的现象,尊重其内在规律,促进某一领域良性有序地运作和发展。评课过程中去行政化,是指把评课作为帮助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手段,使教师真正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杨骞认为,听课评课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一个诊断、交流、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学习、反思、研究的活动。因此,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应去除功利化的目的,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在评课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开展骨干教师观摩活动的评课,幼儿教师邀约同伴及相关教师的邀约式评课等有效互动的评课模式。通过这种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评课方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开展细致深入的评课活动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听课者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师幼不同的表现。因此,评课者在评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以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其次,要认真看执教老师的教案,读懂执教者对本次教学的精心预设。听课时要全神贯注地认真做好记录和批注,适时地辅助授课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如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等,尽可能模拟幼儿的思路和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材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且,为了有效开展细致深入的评课,可采用全程录像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活动、突发的情境、幼儿的反应、教师的言行等如实记录下来,从而为开展评课活动提供可直接借鉴的证据和深入论证的依据。评课中可回放录像反复观看研究,通过逐一环节的细致揣摩、深入评点,使评课活动尽可能做到科学化、客观化。
(三)评课方式多元化,寻找多方面的声音
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评课方式上,可以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评课对象上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例如,问卷的方式、茶话会的方式、通过网络媒介的方式等。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有利于听评课双方反复揣摩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真诚研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周红梅.幼儿园评课活动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3).
〔2〕王海英,王玥玥.“期待”还是“批判”——幼儿园看课、评课的价值导向[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3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方淑华.幼儿园评课的误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1).
〔5〕郭火斌.如何评课[J].才智,2011(28).
〔6〕吴巍莹.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
〔7〕施柳生.转变评课方式 促进专业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2).
〔8〕张杰.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行政化的成因分析:一种路径依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9〕吴兴华.试论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J].教育与职业,2008(15).
〔10〕杨骞.教师成长离不开听课评课[N].中国教育报,2008-07-22(7).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