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制订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培养探究能力、联系实际、增加跨学科内容及使用多媒体等方面展开教法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2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价值观到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角色。在教法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尤其要结合學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基础,因势利导,从化学课程的“预设”到“生成”,充分体现出教材的计划和开放性的和谐统一,不墨守陈规,把握时机,教学的一切手段都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展开。一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硕果累累,就是他能够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不断吸收各种教学方法的精华,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程教学。
一、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学情对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化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为学习优秀生,B为学习一般生,C为学习困难生。
(二)设置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
徐盂海在研究中提到,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有一弊端,即教学上的“一刀切”,不能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造就了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消”,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分层,就是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如,我在“制取氧气”的教学中,为C层学生制订基础层目标:①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②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③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为B层学生制订提高层目标:①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原理;②知道催化剂是否参加化学反应;为A层学生制订高水平目标:①总结选取发生装置的规律;②初步建立“论述浅析一实验设计一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三)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的部分。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本人通过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引导学生学习,让其主动走;B层学生“扶”着走,“扶”中有“放”,带领学生学习,让其能够小步走;C层学生拉着走,让其基本达到课堂要求,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分层作业
张红利提出,在学生中划分A、B、C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筛选出一些由于学习好而备受老师重视和宠爱的优秀生,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因势利导地使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能力、素质等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其实各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为了全面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不同数量作业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如:在实验室中,将含有30.6克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计算:
①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C层学生做)
②生成氧气的体积多少升?(B层学生做)
③将上题改为100克含过氧化氢30.6%的溶液与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最多生成氧气多少升?
二、设计个性化教案,倡导探究性学习
先期实施新课程地区的教师在实践中积累、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与体会,备出了许多优秀的教案,在网络上、教学参考书上、化学学杂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许多东西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我认为,在备课时,不宜先阅读现成的教案,否则必然会束缚自己的思维,备出的课一味地去模仿,甚至照搬,不一定与当地的化学资源以及你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备出的课很难出新意也谈不上什么创造性了。
我在备课时始终坚持先吃透教材,挖掘当地相应的化学资源,从网络上搜索对应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自行设计教案。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去学习示范教案,取他人之长,补自己的教案之短,这样才会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学习“金属材料”时,我考虑到周围存在的大量的金属制品。因而将教学程序作了改动:先让学生用酒精灯、铁锤、钳子对铁丝、铜丝、铁钉等金属进行分组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安排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学生不仅知道了结论,也体验了知识产生的过程,既发展了智能,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其创新能力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人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性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在教学关于水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组成,了解水的污染及水的净化方法等。
四、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人类社会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仅靠某一学科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种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随之改变。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积极转换,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逐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红利.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07).
[2]《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2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价值观到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角色。在教法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尤其要结合學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基础,因势利导,从化学课程的“预设”到“生成”,充分体现出教材的计划和开放性的和谐统一,不墨守陈规,把握时机,教学的一切手段都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展开。一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硕果累累,就是他能够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不断吸收各种教学方法的精华,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程教学。
一、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学情对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化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为学习优秀生,B为学习一般生,C为学习困难生。
(二)设置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
徐盂海在研究中提到,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有一弊端,即教学上的“一刀切”,不能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造就了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消”,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分层,就是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如,我在“制取氧气”的教学中,为C层学生制订基础层目标:①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②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③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为B层学生制订提高层目标:①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原理;②知道催化剂是否参加化学反应;为A层学生制订高水平目标:①总结选取发生装置的规律;②初步建立“论述浅析一实验设计一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三)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的部分。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本人通过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引导学生学习,让其主动走;B层学生“扶”着走,“扶”中有“放”,带领学生学习,让其能够小步走;C层学生拉着走,让其基本达到课堂要求,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分层作业
张红利提出,在学生中划分A、B、C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筛选出一些由于学习好而备受老师重视和宠爱的优秀生,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因势利导地使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能力、素质等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其实各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为了全面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不同数量作业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如:在实验室中,将含有30.6克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计算:
①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C层学生做)
②生成氧气的体积多少升?(B层学生做)
③将上题改为100克含过氧化氢30.6%的溶液与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最多生成氧气多少升?
二、设计个性化教案,倡导探究性学习
先期实施新课程地区的教师在实践中积累、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与体会,备出了许多优秀的教案,在网络上、教学参考书上、化学学杂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许多东西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我认为,在备课时,不宜先阅读现成的教案,否则必然会束缚自己的思维,备出的课一味地去模仿,甚至照搬,不一定与当地的化学资源以及你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备出的课很难出新意也谈不上什么创造性了。
我在备课时始终坚持先吃透教材,挖掘当地相应的化学资源,从网络上搜索对应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自行设计教案。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去学习示范教案,取他人之长,补自己的教案之短,这样才会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学习“金属材料”时,我考虑到周围存在的大量的金属制品。因而将教学程序作了改动:先让学生用酒精灯、铁锤、钳子对铁丝、铜丝、铁钉等金属进行分组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安排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学生不仅知道了结论,也体验了知识产生的过程,既发展了智能,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其创新能力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人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性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在教学关于水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组成,了解水的污染及水的净化方法等。
四、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人类社会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仅靠某一学科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种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随之改变。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积极转换,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逐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红利.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07).
[2]《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