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行为等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习主体
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应“为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所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第一要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成人成材为主要目标,一切要围绕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为着眼点,所以从教者需熟悉学生特点,努力提高自身执教能力,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方法不合适,学习目标不清晰等诸多问题,这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带来难度,也给学生管理增加负担,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专业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文化素质和修养不够。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尤其是学生家长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清晰和对职业教育的不了解,加上职业院校录取分数较低,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弱,文明修养性相对较差。第二,学习劲头不足,自信心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几乎近半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未来不抱希望,所以他们的学习劲头不足,学习积极性差。应试教育的失利、对学习的倦怠和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偏见使得他们缺少像普通高校大学生那样的信心和雄心壮志。因此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晚上不情愿上自习,考试前缺乏紧迫感等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对学业的不专注,对自身认识不充分,自我的局限使得他们违反纪律和不良习性特别多,很多时候是和老师或学校唱反调,明知校规不允许,却不想或根本不能管理、约束住自己。上课迟到、旷课、不参与或通宵上网、沉迷游戏已经习以为常。第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虽然在以上几个方面与高校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他们也有自己明显的个性和优势,他们思维活跃,好动,爱在人前表现,往往在一些拓展项目、竞赛或第二课堂有意想不到的成绩。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书、教知识向教人、教学生转化。这样就得深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认识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特点和接受规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策略都应根据学生特点作相应调整。
1 增强课堂吸引力
1.1 深度适当
课堂教学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尤其是对于我们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和自学能力较差,如果一味追求理论深度,就会给学生接受知识增加难度,有突然被拔高的感觉,时间一长就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没有“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学必须着力寻求“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统一,降低教学深度以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拓宽内容的广度,增加学生的认知面,以丰富多样、浅显易懂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同时课堂内容要有新意。
1.2 吃透教材
学生最直接的知识来源是教材,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给学生的理解设置了难度,这就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必要性,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进行多重解释,对教材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地研读教材,梳理教材内容,理清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要掌握其基本理论,掌握重点、难点,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注重课堂设计
相同的课堂内容,一致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课堂安排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课堂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介绍铸造技术,从铸造的概念、分类、应用、讨论、利与弊平铺直叙地讲下来,势必让学生觉得了然无趣,如果从讨论当前铸造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入手,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提出铸造的概念、分类、应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一样,深度也都能达到,但是效果肯定不一样。
2 尽量形象具体化
理论教学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差很远,知识本身枯燥乏味,学生对理论的实用性产生怀疑,自然会降低课堂吸引力,如果能让课堂知识立体化具体化,学生也会对课堂产生亲近感。因此教师应尽量的在理论教学中插入生活生产实例,比如讲热处理,虽然我们不能带学生现场实习参观,但可以和学生可能亲眼目睹过的铁匠铺的一些简单工艺联系起来,打铁师傅为什么要烧红铁块?捶打一会后为什么又要加热?这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课堂的真实度,拉近理論知识和实际生产的距离。
3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老师上课采用的仍然是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不愿听课,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现象的发生,使得学生把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厌学。如果能够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活跃的思维得以展现,学生获得满足感,增强了信心,自然就能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自然而然的配合老师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老师又能及时掌握学生思维动态、掌握程度,能够适时的调整教学安排和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2]张永华.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3]吉哲.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民办高校90后新生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作者简介:汪定妮(1981-),女,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材料成型及控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习主体
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应“为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所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第一要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成人成材为主要目标,一切要围绕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为着眼点,所以从教者需熟悉学生特点,努力提高自身执教能力,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方法不合适,学习目标不清晰等诸多问题,这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带来难度,也给学生管理增加负担,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专业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文化素质和修养不够。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尤其是学生家长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清晰和对职业教育的不了解,加上职业院校录取分数较低,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弱,文明修养性相对较差。第二,学习劲头不足,自信心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几乎近半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未来不抱希望,所以他们的学习劲头不足,学习积极性差。应试教育的失利、对学习的倦怠和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偏见使得他们缺少像普通高校大学生那样的信心和雄心壮志。因此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晚上不情愿上自习,考试前缺乏紧迫感等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对学业的不专注,对自身认识不充分,自我的局限使得他们违反纪律和不良习性特别多,很多时候是和老师或学校唱反调,明知校规不允许,却不想或根本不能管理、约束住自己。上课迟到、旷课、不参与或通宵上网、沉迷游戏已经习以为常。第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虽然在以上几个方面与高校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他们也有自己明显的个性和优势,他们思维活跃,好动,爱在人前表现,往往在一些拓展项目、竞赛或第二课堂有意想不到的成绩。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书、教知识向教人、教学生转化。这样就得深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认识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特点和接受规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策略都应根据学生特点作相应调整。
1 增强课堂吸引力
1.1 深度适当
课堂教学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尤其是对于我们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和自学能力较差,如果一味追求理论深度,就会给学生接受知识增加难度,有突然被拔高的感觉,时间一长就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没有“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学必须着力寻求“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统一,降低教学深度以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拓宽内容的广度,增加学生的认知面,以丰富多样、浅显易懂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同时课堂内容要有新意。
1.2 吃透教材
学生最直接的知识来源是教材,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给学生的理解设置了难度,这就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必要性,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进行多重解释,对教材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地研读教材,梳理教材内容,理清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要掌握其基本理论,掌握重点、难点,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注重课堂设计
相同的课堂内容,一致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课堂安排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课堂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介绍铸造技术,从铸造的概念、分类、应用、讨论、利与弊平铺直叙地讲下来,势必让学生觉得了然无趣,如果从讨论当前铸造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入手,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提出铸造的概念、分类、应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一样,深度也都能达到,但是效果肯定不一样。
2 尽量形象具体化
理论教学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差很远,知识本身枯燥乏味,学生对理论的实用性产生怀疑,自然会降低课堂吸引力,如果能让课堂知识立体化具体化,学生也会对课堂产生亲近感。因此教师应尽量的在理论教学中插入生活生产实例,比如讲热处理,虽然我们不能带学生现场实习参观,但可以和学生可能亲眼目睹过的铁匠铺的一些简单工艺联系起来,打铁师傅为什么要烧红铁块?捶打一会后为什么又要加热?这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课堂的真实度,拉近理論知识和实际生产的距离。
3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老师上课采用的仍然是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不愿听课,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现象的发生,使得学生把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厌学。如果能够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活跃的思维得以展现,学生获得满足感,增强了信心,自然就能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自然而然的配合老师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老师又能及时掌握学生思维动态、掌握程度,能够适时的调整教学安排和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2]张永华.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3]吉哲.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民办高校90后新生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作者简介:汪定妮(1981-),女,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材料成型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