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顾曼璐是张爱玲小说《半生缘》里塑造得很成功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完整地叙述了曼璐从一个单纯的女孩一步步沦为一个无道德感、出卖亲情的恶妇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她的精神裂变。
关键词:半生缘;悲剧人生;成因;悲哀的灵魂
曼璐在父亲去世之后,为了供养家庭,与未婚夫诀别,从清纯少女——舞女——交际花——怨妇一路不可控制地堕落下去。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理清曼璐的悲剧人生,并将其的成因进行阐释。
一、 清纯少女时期
祝鸿才和曼璐谈情说爱时,曾见到过一张照片“有一张四寸半身照,是一个圆圆脸的少女,梳着两根短短的辫子”。寥寥数笔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形神兼备的少女形象——美麗清纯。此时的曼璐喜欢穿紫色的绸缎旗袍,当时的恋人——张豫瑾就称她为“紫衣姊姊”,紫色,温暖,深沉,梦幻。正值花样年华的曼璐就如紫色般高贵典雅,如绸缎般光鲜靓丽。
美丽清纯的曼璐被初次见面的张太太看中。书中写到“张太太见了曼璐,非常喜欢,想要她做媳妇。张太太的儿子名叫豫瑾。这一门亲事,曼璐和豫瑾虽然没有什么表示,看样子也是十分愿意的。就此订了婚,后来张太太回乡下去了,豫瑾仍旧留在上海读书,住在宿舍里,曼璐和他一直通着信,也常常见面”。这是书中唯一正面叙述曼璐爱情的内容。
这时候曼璐虽然物质上不优越,但精神上是无比幸福的。她不仅美丽清纯,而且有温馨的家庭,有美好的爱情。照此发展下去,曼璐的人生应该是美满幸福的,但是,父亲的去世使这一切发生了转折。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 舞女时期
中国是一个有着浓郁“长子”情结的国度,长子们在拥有权利的同时,也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感,在关键时刻最容易做出自我牺牲的举动。曼璐虽然只是家中的长女,但家中弟妹们很多很小的特殊情形,使她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长子”,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
曼璐所处的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都市上海深受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的祸害,民族工商业、金融企业纷纷倒闭,农村遭受内战的侵扰,大批农民加入失业大军。而在上层社会,帝国主义买办、代理人、发国难财的暴发户等却鱼肉人民,胡作非为。在这种畸形社会中,金钱主宰一切,人民屈辱苟活。因此,也可以说是这个畸形不合理的社会逼迫着曼璐走上这条堕落的人性扭曲之路的。
从曼璐与预瑾订婚,到由于一次的意外失去了父亲,再到凭着自己对家人的爱,依然放弃了爱情、尊严,放弃了青春女子的骄傲,走上了不归路——当了舞女,她的勇气、牺牲和她的美丽、善良,还是让人不由得生出一丝丝莫名的感动。
三、 交际花时期
“她穿着一件苹果绿软缎长旗袍,倒有八成新,只是腰际有一个黑隐隐的手印,看上去有一些恐怖的意味。头发乱蓬蓬的还没梳过,脸上已经是全部舞台化妆,红的鲜红,黑的墨黑,眼圈上抹着蓝色的油膏,远看固然是美丽的,近看便觉得面目狰狞”。这是曼璐蜕变为交际花的形象。正是美人迟暮之时,她必须用浓妆艳抹来掩饰自己的苍老,殊不知,越掩饰越憔悴,越不堪入目。
当青春不再,红颜将褪,面对被后辈抢饭碗的现实,曼璐不得不感到还是得结婚。她急于选择结婚也是因为她对自身处境的深刻认知,第二章里她与母亲有关婚嫁问题的对话便很能说明这一点。当曼璐主动说:“二妹现在也有这样大了,照说,她一个女孩子家,跟我住在一起实在是不大好,人家要说的,我倒希望她有个合适的人,早一点结了婚也好。”这番话与其说是出于对曼桢的关心,不如说是对自身在这个家中的尴尬处境的清醒认识。
因此,她选择祝鸿财是无奈之举,这场婚姻是以她不可思议的牺牲为前提的,同时也是她精神世界极为疲惫的一种显示,她急需要一份依靠来摆脱家庭的孤立给她造成的压抑。然而,她不但没有从婚姻中得到解脱,反而得到了更多的痛楚。
四、 怨妇时期
《半生缘》中不止一次地通过不同人的口谈到曼璐与豫瑾的恋情,十分曲折。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豫瑾把曼璐的疯狂推向了极致。在她的人性深处,其实是有着强烈的报复欲的。这种报复欲驱使着曼璐疏离她所认为的造成她的不幸之人,即使是她的亲妹妹也没能逃脱。与豫瑾不能再续前缘以及为爱求生的强烈欲望最终促使曼璐不顾伦理和亲情的约束,和祝鸿才合谋设计使其骗奸了曼桢。张爱玲在《谈女人》里说过,“女人在人性的发展上比较有弹性。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而一个坏女人往往比一个坏男人坏得更彻底。”
另外,促使她陷害曼桢的原因是无子,在封建男权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保守落后的封建时代的中国,视传宗接代为女人天职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而“后”的有无也全归于女性。不幸的是,曼璐偏偏不能生育一男半女,已到中年的祝鸿才又迫切想要儿子。为了保全自身,为了拖住祝鸿才的浪荡之心,她想到了“借腹生子”,而且居然想到了利用自己的亲妹妹曼桢的身体。
此时此刻的曼璐,阴险、恐怖。从前的那个曼璐已经是再也回不去了,这时的她只是一个为了男人、为了婚姻完全丧失了自我的女人。她渴求用孩子将丈夫绑在身边,自己做不到就盘算着利用身边最亲近的妹妹来达到目的。
曼璐的一生都在俗世的圈套中苦苦挣扎,她以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便可以安身喘息,甚至于不惜出卖自己的一奶同胞。她不可避免地带着世俗的压力与自私,在欲望的掌控下,爱情的美好在曼璐这里诠释成了依靠牺牲他人成全自己的血腥与罪孽。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王左艳.一个被损害了的人——关于《半生缘》中曼璐形象的精神分析[J].名作欣赏,2010(10):96.
[3]周密,肖玲.川端康成和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比较——从百子与曼璐的悲剧历程说起[J].名作欣赏,2010(33):99-104.
作者简介:
肖水仙,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于都中学。
关键词:半生缘;悲剧人生;成因;悲哀的灵魂
曼璐在父亲去世之后,为了供养家庭,与未婚夫诀别,从清纯少女——舞女——交际花——怨妇一路不可控制地堕落下去。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理清曼璐的悲剧人生,并将其的成因进行阐释。
一、 清纯少女时期
祝鸿才和曼璐谈情说爱时,曾见到过一张照片“有一张四寸半身照,是一个圆圆脸的少女,梳着两根短短的辫子”。寥寥数笔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形神兼备的少女形象——美麗清纯。此时的曼璐喜欢穿紫色的绸缎旗袍,当时的恋人——张豫瑾就称她为“紫衣姊姊”,紫色,温暖,深沉,梦幻。正值花样年华的曼璐就如紫色般高贵典雅,如绸缎般光鲜靓丽。
美丽清纯的曼璐被初次见面的张太太看中。书中写到“张太太见了曼璐,非常喜欢,想要她做媳妇。张太太的儿子名叫豫瑾。这一门亲事,曼璐和豫瑾虽然没有什么表示,看样子也是十分愿意的。就此订了婚,后来张太太回乡下去了,豫瑾仍旧留在上海读书,住在宿舍里,曼璐和他一直通着信,也常常见面”。这是书中唯一正面叙述曼璐爱情的内容。
这时候曼璐虽然物质上不优越,但精神上是无比幸福的。她不仅美丽清纯,而且有温馨的家庭,有美好的爱情。照此发展下去,曼璐的人生应该是美满幸福的,但是,父亲的去世使这一切发生了转折。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 舞女时期
中国是一个有着浓郁“长子”情结的国度,长子们在拥有权利的同时,也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感,在关键时刻最容易做出自我牺牲的举动。曼璐虽然只是家中的长女,但家中弟妹们很多很小的特殊情形,使她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长子”,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
曼璐所处的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都市上海深受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的祸害,民族工商业、金融企业纷纷倒闭,农村遭受内战的侵扰,大批农民加入失业大军。而在上层社会,帝国主义买办、代理人、发国难财的暴发户等却鱼肉人民,胡作非为。在这种畸形社会中,金钱主宰一切,人民屈辱苟活。因此,也可以说是这个畸形不合理的社会逼迫着曼璐走上这条堕落的人性扭曲之路的。
从曼璐与预瑾订婚,到由于一次的意外失去了父亲,再到凭着自己对家人的爱,依然放弃了爱情、尊严,放弃了青春女子的骄傲,走上了不归路——当了舞女,她的勇气、牺牲和她的美丽、善良,还是让人不由得生出一丝丝莫名的感动。
三、 交际花时期
“她穿着一件苹果绿软缎长旗袍,倒有八成新,只是腰际有一个黑隐隐的手印,看上去有一些恐怖的意味。头发乱蓬蓬的还没梳过,脸上已经是全部舞台化妆,红的鲜红,黑的墨黑,眼圈上抹着蓝色的油膏,远看固然是美丽的,近看便觉得面目狰狞”。这是曼璐蜕变为交际花的形象。正是美人迟暮之时,她必须用浓妆艳抹来掩饰自己的苍老,殊不知,越掩饰越憔悴,越不堪入目。
当青春不再,红颜将褪,面对被后辈抢饭碗的现实,曼璐不得不感到还是得结婚。她急于选择结婚也是因为她对自身处境的深刻认知,第二章里她与母亲有关婚嫁问题的对话便很能说明这一点。当曼璐主动说:“二妹现在也有这样大了,照说,她一个女孩子家,跟我住在一起实在是不大好,人家要说的,我倒希望她有个合适的人,早一点结了婚也好。”这番话与其说是出于对曼桢的关心,不如说是对自身在这个家中的尴尬处境的清醒认识。
因此,她选择祝鸿财是无奈之举,这场婚姻是以她不可思议的牺牲为前提的,同时也是她精神世界极为疲惫的一种显示,她急需要一份依靠来摆脱家庭的孤立给她造成的压抑。然而,她不但没有从婚姻中得到解脱,反而得到了更多的痛楚。
四、 怨妇时期
《半生缘》中不止一次地通过不同人的口谈到曼璐与豫瑾的恋情,十分曲折。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豫瑾把曼璐的疯狂推向了极致。在她的人性深处,其实是有着强烈的报复欲的。这种报复欲驱使着曼璐疏离她所认为的造成她的不幸之人,即使是她的亲妹妹也没能逃脱。与豫瑾不能再续前缘以及为爱求生的强烈欲望最终促使曼璐不顾伦理和亲情的约束,和祝鸿才合谋设计使其骗奸了曼桢。张爱玲在《谈女人》里说过,“女人在人性的发展上比较有弹性。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而一个坏女人往往比一个坏男人坏得更彻底。”
另外,促使她陷害曼桢的原因是无子,在封建男权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保守落后的封建时代的中国,视传宗接代为女人天职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而“后”的有无也全归于女性。不幸的是,曼璐偏偏不能生育一男半女,已到中年的祝鸿才又迫切想要儿子。为了保全自身,为了拖住祝鸿才的浪荡之心,她想到了“借腹生子”,而且居然想到了利用自己的亲妹妹曼桢的身体。
此时此刻的曼璐,阴险、恐怖。从前的那个曼璐已经是再也回不去了,这时的她只是一个为了男人、为了婚姻完全丧失了自我的女人。她渴求用孩子将丈夫绑在身边,自己做不到就盘算着利用身边最亲近的妹妹来达到目的。
曼璐的一生都在俗世的圈套中苦苦挣扎,她以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便可以安身喘息,甚至于不惜出卖自己的一奶同胞。她不可避免地带着世俗的压力与自私,在欲望的掌控下,爱情的美好在曼璐这里诠释成了依靠牺牲他人成全自己的血腥与罪孽。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王左艳.一个被损害了的人——关于《半生缘》中曼璐形象的精神分析[J].名作欣赏,2010(10):96.
[3]周密,肖玲.川端康成和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比较——从百子与曼璐的悲剧历程说起[J].名作欣赏,2010(33):99-104.
作者简介:
肖水仙,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于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