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应当重视有意注意的作用,但是也要认识到,无意注意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调控作用,如何把握好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间的平衡和转换极为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中的“无意注意”作为一个课题好好研究。
[關键词]无意注意 历史教学 课堂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个兴趣,也可以理解为心理学中的无意注意。
所谓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来自两个方面:外界刺激物和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等。《心理学》认为:有意注意需要紧张的努力,时间久了,会使人感到疲劳,只有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工作长久继续下去,而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平均为三十分钟,所以,只有充分动用“无意注意”教学方式才可以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无意注意”规律运用。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目前我校所有班级均已安装了 具备了电化教学条件,所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能极大地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增加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如:学习世界史《大河流域文明》一课时,学生都知道埃及是“金字塔之国”,但金字塔到底是什么样子,学生除了知道锥形、高大外,其余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利用电教设备大量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金字塔、木乃伊、沙漠、尼罗河等生动、真实的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了解了何为金字塔,还对古代埃及有了一个较全方位的直观认识。这种利用直观教具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常规的语言描述。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也容易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利用对比教学手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笔者目前教授的是中学历史的世界史部分,学生之前已经接受过系统的中国史部分学习,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本国历史较有兴趣,课外也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基础很好,但是,由于初次接触世界史,所以对于外国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知识点掌握方法还很生疏,遗忘率较高,如果直接进入世界史的讲解,很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丧失对历史的兴趣,进而无法保持课堂上的有意注意。
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注意采用对比教学手法,比如在《日俄改革》一课中,不是单刀直入讲述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是先从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入手,首先激活学生大脑中的记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进而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让学生自发去思考,为什么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俄国和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而在中国却是以失败而告终,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实力(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相似,措施以及措施的实行力度的差异决定了三个国家不同的命运:改革最为坚决的日本走上了强大且军国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俄国短暂强大,随后就被日本击败,而中国,则因为清政府的顽固保守,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世界史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初步确立一种“大历史观”。
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心胸开朗,心情愉快时,平常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会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例如,增加些幽默诙谐的语言,会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疲倦时,利用历史小故事,小笑话做清醒剂,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要注意的是故事的选择很重要,不能单纯为了搞活课堂气氛而讲故事,而是要注意和知识点密切结合,比如在《新经济政策》一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笔者并没有单纯讲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纲领,不仅和改革开放相结合,还在当年苏联对外开放环节中列举了亿万富翁石油大王哈默和苏联进行经济合作的案例,这个人物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介绍他的一些趣闻轶事,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加深了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了解。
总之,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起和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是有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關键词]无意注意 历史教学 课堂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个兴趣,也可以理解为心理学中的无意注意。
所谓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来自两个方面:外界刺激物和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等。《心理学》认为:有意注意需要紧张的努力,时间久了,会使人感到疲劳,只有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工作长久继续下去,而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平均为三十分钟,所以,只有充分动用“无意注意”教学方式才可以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无意注意”规律运用。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目前我校所有班级均已安装了 具备了电化教学条件,所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能极大地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增加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如:学习世界史《大河流域文明》一课时,学生都知道埃及是“金字塔之国”,但金字塔到底是什么样子,学生除了知道锥形、高大外,其余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利用电教设备大量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金字塔、木乃伊、沙漠、尼罗河等生动、真实的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了解了何为金字塔,还对古代埃及有了一个较全方位的直观认识。这种利用直观教具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常规的语言描述。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也容易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利用对比教学手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笔者目前教授的是中学历史的世界史部分,学生之前已经接受过系统的中国史部分学习,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本国历史较有兴趣,课外也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基础很好,但是,由于初次接触世界史,所以对于外国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知识点掌握方法还很生疏,遗忘率较高,如果直接进入世界史的讲解,很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丧失对历史的兴趣,进而无法保持课堂上的有意注意。
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注意采用对比教学手法,比如在《日俄改革》一课中,不是单刀直入讲述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是先从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入手,首先激活学生大脑中的记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进而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让学生自发去思考,为什么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俄国和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而在中国却是以失败而告终,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实力(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相似,措施以及措施的实行力度的差异决定了三个国家不同的命运:改革最为坚决的日本走上了强大且军国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俄国短暂强大,随后就被日本击败,而中国,则因为清政府的顽固保守,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世界史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初步确立一种“大历史观”。
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心胸开朗,心情愉快时,平常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会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例如,增加些幽默诙谐的语言,会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疲倦时,利用历史小故事,小笑话做清醒剂,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要注意的是故事的选择很重要,不能单纯为了搞活课堂气氛而讲故事,而是要注意和知识点密切结合,比如在《新经济政策》一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笔者并没有单纯讲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纲领,不仅和改革开放相结合,还在当年苏联对外开放环节中列举了亿万富翁石油大王哈默和苏联进行经济合作的案例,这个人物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介绍他的一些趣闻轶事,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加深了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了解。
总之,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起和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是有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