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尝试依据职业教育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贴近学生(student)、贴近专业(speciality)、贴近社会(society)的“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并探讨了其内涵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侯永生(1961- ),男,江苏东台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晓莉(1973-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程道光(1974- ),男,江苏如东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苏州215009)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41-02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17~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李长春、陈至立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我们在此提出 “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下简称“3S”模式),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一、“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
所谓“3S”模式,即从贴近学生(student)、贴近专业(speciality)和贴近社会(society)三个维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经、以社会为纬,构建学生管理体系。贴近学生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关心学生为出发点,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为基点,以建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突破点,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终点;贴近专业就是要符合专业的实际,理解专业的内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等角度出发做好学生工作,使之与学生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贴近社会就是学生工作要适应社会新形势,抓住社会的新问题、关注社会的新变化、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进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S”模式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框架中,开发和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教育优势,提升活动特色,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与实效性。
二、“3S”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实践经验
(一)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贴近学生
1.贴近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重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全景介绍法,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法院、博物馆。建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标,以文体比赛、专题活动、教育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共同组成的活动课程体系,并将这些活动纳入思想政治课程考核体系,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强调人人都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突出党员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创最佳党日活动,开展“党员联系班级”活动,调动全体党员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和持久性。推荐具有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同志进入系(部)党组织,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第三,扩大廉政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学校要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利用展板、图片、史料、故事等形式,结合宣传画册,开展系统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建设廉政基地、编印校本教材、刻录廉政光盘、排演课本剧、培训导游员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升华职业道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贴近学生,营造三全育人氛围。第一,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工作的热点与重点,形成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第二,完善帮困体系,解决后顾之忧。(1)适当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做好学习经验交流与学习互助、一对一帮带和学习进程监督、教学对话和学习辅导等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2)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要形成以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包括国家、省、市、学院各级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特困补助、学费减免、帮困基金等多种形式的“奖、贷、助、补、减、免”六位一体的助学机制。
第三,加强心理辅导,拓展服务平台。一是结合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咨询;二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之中。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积极干预,主动回访;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
3.贴近学生,强化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第一,强化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一是通过悬挂党员宿舍标识牌,通过开展创建“学生党员示范宿舍”、加强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内表现的考察等举措,加大“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的力度;二是在学生实习期间成立实习地学生团支部、党小组,实现远程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团内推优工作,增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力量。
第二,引导学生自律组织建设。一是培育多元化的学生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广泛提升学生能力;二是通过各类学生自律委员会,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培育高效的学生干部团队。
(二)强化职业熏陶,全面贴近专业
1.贴近专业,优化素质教育环境。第一,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课程和各种素质教育环节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还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第二,重视活动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要依据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行业文化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感恩、诚信等主题活动,建设活动课程体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并将这些活动纳入学分计算。
第三,培育良好的专业实践环境。积极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主动开拓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形成“院内模拟模式、合作办学模式、服务性实践模式”三者结合的人才培养ICS模式。此外,通过成立实习地团支部等措施,强化实习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全过程育人。
2.贴近专业,加强专业分类指导。第一,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管理。一是从专业需要出发,配备学生工作队伍,一方面要依据专业需要,充实各院系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广泛开展“党员联系班级”活动,使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教育工作,加强兼职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二是立足专业特色,加强学生工作的灵活性,鼓励各专业在实践中总结新方法,利用专业优势,增强学生工作的活力。
第二,突出专业优势,开展学生活动。各系部要以“最佳团日活动”为抓手,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职能,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3.贴近专业,强化职业理念引导。第一,通过职业教育明确职业定位。要强调专业教育的针对性,改进新生入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进一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深化职业理念教育。
第二,通过典型事迹培养职业意识。通过评优评先活动,以评选“团员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等形式,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作用。
(三)突破传统模式,全面贴近社会
1.贴近社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结合时事热点,以学生关心的话题为重点,以学生的身边事为素材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大学生阅读节、心理健康月等活动。在主旋律教育的基础上拓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做好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校内服务意识,拓展校外服务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服务性实践基地的优势,使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实训与服务相结合,进而使学生工作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2.贴近社会,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通过社会调研,开发培育新专业;通过专业研讨与就业跟踪,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实际效果出发,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定位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同时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学院开展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的重要窗口。
3.贴近社会,完善质量跟踪监控和评价体系。跟踪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工作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加强社会调研和行业信息反馈,建立校企人才培养质量交流平台,关注行业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工作评价。二是要鼓励学生参与质量跟踪,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信息反馈,广泛听取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三是要通过“ISO 9000”管理认证,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全面监控。四是要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参加职业规划大赛、提供就业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并积极引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推进双证书制度,强化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
总之,“3S”模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始终的有效途径。它依托贴近学生的各类活动,健全学生自组织体系,使学生工作更具人文关怀;依靠专业教育优势,加强职业教育活动,使学生工作更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关注社会效益,立足人才培养,使学生工作更具社会时效性。这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J].科教文汇,2005(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4]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DB/OL]. http://www.wzvtc.cn/news/ShowNews.asp?id=2984,2008-08-28.
[5]黄红球.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6]张文学.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7]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党校工作的意见(苏委教组[2002]35号)[Z].2002-04-29.
[关键词]“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侯永生(1961- ),男,江苏东台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晓莉(1973-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程道光(1974- ),男,江苏如东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苏州215009)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41-02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17~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李长春、陈至立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我们在此提出 “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下简称“3S”模式),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一、“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
所谓“3S”模式,即从贴近学生(student)、贴近专业(speciality)和贴近社会(society)三个维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经、以社会为纬,构建学生管理体系。贴近学生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关心学生为出发点,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为基点,以建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突破点,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终点;贴近专业就是要符合专业的实际,理解专业的内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等角度出发做好学生工作,使之与学生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贴近社会就是学生工作要适应社会新形势,抓住社会的新问题、关注社会的新变化、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进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S”模式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框架中,开发和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教育优势,提升活动特色,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与实效性。
二、“3S”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实践经验
(一)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贴近学生
1.贴近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重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全景介绍法,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法院、博物馆。建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标,以文体比赛、专题活动、教育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共同组成的活动课程体系,并将这些活动纳入思想政治课程考核体系,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强调人人都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突出党员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创最佳党日活动,开展“党员联系班级”活动,调动全体党员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和持久性。推荐具有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同志进入系(部)党组织,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第三,扩大廉政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学校要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利用展板、图片、史料、故事等形式,结合宣传画册,开展系统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建设廉政基地、编印校本教材、刻录廉政光盘、排演课本剧、培训导游员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升华职业道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贴近学生,营造三全育人氛围。第一,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工作的热点与重点,形成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第二,完善帮困体系,解决后顾之忧。(1)适当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做好学习经验交流与学习互助、一对一帮带和学习进程监督、教学对话和学习辅导等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2)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要形成以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包括国家、省、市、学院各级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特困补助、学费减免、帮困基金等多种形式的“奖、贷、助、补、减、免”六位一体的助学机制。
第三,加强心理辅导,拓展服务平台。一是结合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咨询;二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之中。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积极干预,主动回访;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
3.贴近学生,强化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第一,强化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一是通过悬挂党员宿舍标识牌,通过开展创建“学生党员示范宿舍”、加强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内表现的考察等举措,加大“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的力度;二是在学生实习期间成立实习地学生团支部、党小组,实现远程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团内推优工作,增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力量。
第二,引导学生自律组织建设。一是培育多元化的学生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广泛提升学生能力;二是通过各类学生自律委员会,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培育高效的学生干部团队。
(二)强化职业熏陶,全面贴近专业
1.贴近专业,优化素质教育环境。第一,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课程和各种素质教育环节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还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第二,重视活动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要依据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行业文化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感恩、诚信等主题活动,建设活动课程体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并将这些活动纳入学分计算。
第三,培育良好的专业实践环境。积极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主动开拓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形成“院内模拟模式、合作办学模式、服务性实践模式”三者结合的人才培养ICS模式。此外,通过成立实习地团支部等措施,强化实习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全过程育人。
2.贴近专业,加强专业分类指导。第一,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管理。一是从专业需要出发,配备学生工作队伍,一方面要依据专业需要,充实各院系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广泛开展“党员联系班级”活动,使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教育工作,加强兼职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二是立足专业特色,加强学生工作的灵活性,鼓励各专业在实践中总结新方法,利用专业优势,增强学生工作的活力。
第二,突出专业优势,开展学生活动。各系部要以“最佳团日活动”为抓手,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职能,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3.贴近专业,强化职业理念引导。第一,通过职业教育明确职业定位。要强调专业教育的针对性,改进新生入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进一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深化职业理念教育。
第二,通过典型事迹培养职业意识。通过评优评先活动,以评选“团员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等形式,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作用。
(三)突破传统模式,全面贴近社会
1.贴近社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结合时事热点,以学生关心的话题为重点,以学生的身边事为素材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大学生阅读节、心理健康月等活动。在主旋律教育的基础上拓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做好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校内服务意识,拓展校外服务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服务性实践基地的优势,使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实训与服务相结合,进而使学生工作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2.贴近社会,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通过社会调研,开发培育新专业;通过专业研讨与就业跟踪,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实际效果出发,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定位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同时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学院开展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的重要窗口。
3.贴近社会,完善质量跟踪监控和评价体系。跟踪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工作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加强社会调研和行业信息反馈,建立校企人才培养质量交流平台,关注行业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工作评价。二是要鼓励学生参与质量跟踪,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信息反馈,广泛听取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三是要通过“ISO 9000”管理认证,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全面监控。四是要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参加职业规划大赛、提供就业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并积极引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推进双证书制度,强化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
总之,“3S”模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始终的有效途径。它依托贴近学生的各类活动,健全学生自组织体系,使学生工作更具人文关怀;依靠专业教育优势,加强职业教育活动,使学生工作更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关注社会效益,立足人才培养,使学生工作更具社会时效性。这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J].科教文汇,2005(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4]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DB/OL]. http://www.wzvtc.cn/news/ShowNews.asp?id=2984,2008-08-28.
[5]黄红球.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6]张文学.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7]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党校工作的意见(苏委教组[2002]35号)[Z].200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