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陆相页岩油面临单井产量低、递减快、最终采收率低的开发瓶颈,需超前布局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系统解析北美页岩油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现实,详细讨论了该技术在国内页岩油开发的适用性与发展前景.分析表明,我国各页岩油区块原油黏度、地层压力、矿物组成等储层特征迥异,效益开发面临的瓶颈各不相同,CO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作用机理差异显著.因此,需针对性建立各区块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指标,制定合理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标准,加大力度攻关现场应用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并积极争取明确的国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陆相页岩油面临单井产量低、递减快、最终采收率低的开发瓶颈,需超前布局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系统解析北美页岩油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现实,详细讨论了该技术在国内页岩油开发的适用性与发展前景.分析表明,我国各页岩油区块原油黏度、地层压力、矿物组成等储层特征迥异,效益开发面临的瓶颈各不相同,CO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作用机理差异显著.因此,需针对性建立各区块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指标,制定合理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标准,加大力度攻关现场应用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并积极争取明确的国家财政支持.综合考虑技术发展前景与资源现实,建议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区块建立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先导示范区,建立完整的产业技术与政策支撑体系,推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
其他文献
针对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防控技术.在流体通道—断层激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滑动力学条件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QRA),对套管变形风险段进行预测;分析断层滑动和套管相互作用的规律,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对套管变形进行预防;基于套管变形井微地震特征,压裂实时监测微地震信号,对套管变形进行预警;基于流体通道和压裂模型,可通过优化压裂施工参数和多簇射孔+暂堵孔眼工艺对套管变形进行控制.综合起来,形成了钻前预测、压前预防、压裂预警和压裂控制的一体化套管
潘庄煤层气田是我国煤层气产量最高的气田,发育多套煤层,具有埋深浅、厚度大、含气量高、渗透性好等优越地质条件,煤层气资源丰富.在开发过程中,面临3号煤层开发主体技术效果不佳、产量递减、15号煤层开发未突破等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前期地质、工程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地震、煤田钻孔、煤层气钻探等资料,深入研究各煤层地质特征,开展厚、薄煤互层综合地质评价技术研究,探索适用于厚、薄煤层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脱硫技术,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工作平台.通过工程反复试验、不同井型比选,攻克了厚、薄煤互层勘探开发技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深湖相泥页岩和重力流砂体的交互沉积,储层的分布在垂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同时又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针对该区页岩油开发中存在的井位部署、高效钻井和科学压裂等技术难题,提出了一套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油藏和地质力学模型,进行钻井位置优选、工厂化平台设计、钻井作业实施和地质导向方案优化,使井轨迹设计科学合理,钻井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储层钻遇率,同时又能够降低钻完井时间;结合地质力学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为合
前言rn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由于甲真菌病与其他甲病易混淆、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甲真菌病的诊治仍然存在挑战.我国在甲真菌病病原学调查、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于2008年、2010年和2015年相继推出了“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和“甲真菌病的诊疗难点和个体化策略”[1-3],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近5年来,国内外在甲真菌病诊治方面又有新的进展,为进一步规范甲真菌病的诊疗,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2015年版指南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