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那条就要变成人的鱼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ww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科学家在加拿大极地地区发现了三具几乎完美的鱼化石。经过两年的分析之后,他们于2006年4月宣布:很可能正是这种此前未知的鱼使得人类的出现成为了必然。科学家们说,这种拥有腿状鱼鳍的鱼很可能是从鱼类向陆地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转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研究者指出,这种鱼显示出了淡水鱼类的鱼鳍最初是如何向肢体转换的过程。这种发生于大约3.8亿年前的转变是一个巨大的进化步骤,为脊椎动物从水中“冒出”开辟了道路。
  这种身长3米、被称为“提克塔里克”的大鱼,具有一个扁平的鳄鱼状头颅和强壮多骨的鱼鳍。它很可能像伸腿那样伸展自己的鱼鳍,以便帮助自己在亚热带的浅水水域、甚至在陆地上移动。另外,提克塔里克鱼身上还显示出其他一些陆地动物的典型特征,包括有肋骨、颈子,通过鼻孔呼吸空气。总而言之,提克塔里克鱼是迄今为止已知与陆上脊椎动物血缘最近的鱼类祖先,它很可能利用宽大的鱼鳍来支撑体重,就像人在做俯卧撑时以四肢支撑身体一样。
  鱼生活在水中,水的浮力能支撑鱼的体重,因此强壮的肋骨对鱼来说是多余的。那么,提克塔里克鱼为何会长出强壮的肋骨呢?科学家们推测,这种鱼一定是为了适应在浅水或陆地上生活而演化出肋骨的。它那宽阔的头部和尖利的牙齿暗示,它像鳄鱼一样捕猎,并且呼吸空气。
  古生物学家指出,从提克塔里克鱼转变成最早的两栖类动物仍有一段漫长的过程,但可以肯定地说。人类的遥远祖先就是体型扁而大的掠食性鱼类,强健的肢状胸鳍使它们得以摆脱水的“樊笼”。进化学家普遍认为,一切拥有四肢的陆上脊椎动物,包括恐龙和哺乳动物。部起源于总鳍鱼(一大类具有肢状鳍的原始鱼)。在迄今仍然存活于世的总鳍鱼中,肺鱼是典型的代表。肺鱼有鳃,但也能利用经过改进的气泡来呼吸空气,这种气泡因此具有肺的功能。生活在淡水中的提克塔里克鱼应该也是像肺鱼那样呼吸,而且它需要宽大的头颅来将空气压进自己简单的肺中,压进的空气越多呼吸就越顺畅。
  科学家们还推测,提克塔里克鱼的长鼻子看来很适应突然猛咬猎物,以及像鳄鱼那样将头部露出水面来捕猎。在水面下猛咬猎物不太有效。因为会受到水压的阻碍。正因为提克塔里克鱼有颈项,所以它能将自己的头部抬离水面。据分析,在提克塔里克鱼生活的时代,水边很可能生活着一些大型的无脊椎动物,并且提克塔里克鱼仍有可能捕食水中的小型鱼类及其他生物。
  那么,提克塔里克鱼为何最终会选择登上陆地呢?科学家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其生活的河湖中还潜伏着性情更凶猛、体型更巨大的掠食者,而陆地上不仅没有掠食者,相反还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把这些因素考虑在一起,那些浅滩和泥浆地就成了在严酷环境下可供选择的生存乐土。就是在这样的动因促使之下,从鱼到人的伟大转变终于渐渐开始了。
其他文献
1859年,德国人凌尔把患花叶病的烟草的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引起了烟草的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1892年,俄国人伊万诺夫斯基重复了麦尔的试验。
由于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在70摄氏度时2分钟内就可以被杀死,因此禽肉或蛋煮熟煮透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则很可能进入人体。
发表在本刊2007年第7期上的文章《植物的化学武器:剧毒生物碱》,让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些含剧毒生物碱的“大毒草”,比如雷公藤、钩吻、乌头、藜芦,这些化学武器制造大师们的高超本
美杜莎是一个著名的希腊神话角色,流行观念认为她是能以双目使注视者石化的蛇发女怪,但这一看法值得商榷。从词源角度和《神谱》记载推断,美杜莎应是一位高贵的守护女神,她可
独乐寺是天津市蓟县境内的一座古刹,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之一。这座千年古刹的主殿观音阁曾历经28次地震至今依然完好,
在过去20年中,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通过扫描来自外太空的无线电波来寻找外星人的踪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至今仍一无所获。但科学家们毫不气馁,现在他们决定另辟蹊径——通过来
好莱坞影片《金刚》里的黑猩猩力大无比,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七种毫不起眼的动物才是真正的动物“金刚”,假若没有它们,也许人类至今还与1万多年前的古人类没有什么区别。
公元165年,一场可怕的流行性天花席卷了整个罗马帝国,它整整肆虐了15年,杀死了全国人口的1/3。
每年,当夏季来临.天气逐渐变暖的时候.季节性的风暴给澳大利亚广袤的大地带来丰沛的雨水。每逢这个时节.各种各样的甲虫便开始大量出现,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到来年的2月。之前若干
白天漫长热烈,天空碧蓝澄静,没有一丝云彩,很多人钟爱这样的夏季景象.云,这个庞大蓬松的家伙在夏季似乎不太受欢迎.但是,最新的研究正在改变人们对云的固有看法.有气候学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