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奖金,“我们”的成长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383910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这篇案例,有这样几个关键词跃入眼帘:“每个成员”“我们”“一起”“管理”“配合”,引发了我的思考。
  点赞共享奖金
  欣赏赖老师的尝试,“管理”方式的改变,带来“每个成员”的改变,奖金成为“我们”“一起”努力的链接。
  当看到被评上“文明班”的概率很小时,面对“反叛”学生的挖苦,赖老师没有迁怒于学生,而是寻求改变现状的路径。
  当遭遇学生的抗拒与反叛,赖老师找到一个与学生贴合的切入口,放低自己,借力而不是出蛮力。他打起了奖金的主意。“决定改变管理模式——我要与学生共甘共苦,一起打天下,共享成果。”他将此困境看成师生成长的契机,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为赖老师的反思点赞!由此可见,在教育当中,我该做什么,的确比我能做什么重要得多。
  当一个老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班级状况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疑惑奖金功效
  “学生们的日常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奖金的“诱惑”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但学生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诚如赖老师所言:“并不只是为了拿那点奖金,而是在我的管理下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等和尊重。”
  之前呢?他们甚至公然挑衅。他们在抗拒,为什么?那是因为没有获得满足。后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在他们眼里,管他们的班主任变成了同一条战线上的盟友,是他们成长中的合伙人。
  那么,原来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他们表面服从管理,私底下还是我行我素,因此我每天都与学生在扮演着‘猫’与‘老鼠’的对立角色,工作辛苦,可是效果不佳。”难道不分奖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这样吗?
  他的反思点也是基于这个出发:“‘文明班’是学生和我一起共同创造的,成果却没有一起公平地分享……这明显与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原则相违背。”我不敢苟同。老师和学生的平等一定要跟学生共分享吗?高中生考上大学,老师拿到奖金是否也要分享呢?
  任何教育行为与方法的背后,都蕴含着对教育的认识,不知赖老师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窃以为,最初的不配合是赖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出了问题。之后的和谐也是关系得到了改善,是“我们”“一起”作用的结果。诚如范梅南所言:最好的教育关系是在父母和孩子,或者职业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那种孕育了某些特殊品质的关系。“特殊品质”是孩子看到了赖老师用温暖和支持的目光鼓励自己,而他们用努力回应了这份温暖。
  我认为,如果不追根溯源,也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文明班”的评选也许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班额的30%比例从最高分依次取若干名”,以40个班为基数计算的话,不过12个班获得此项殊荣,其余28个班做得不好吗?是要获得“文明班”的荣誉还是以荣誉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和标准?这是班主任需要深思的问题。
  我们班曾经创下一学期“文明班”的佳话,尽管如此,每周我们仍然会组织各个部门一起反思一周卫生纪律情况,每个小组成员都会自查和互查,有一个月甚至做了个实验,下午不做值日,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我们依然保持着最佳纪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心往一处使,班主任和他们关系和谐,少了一份瞎忙,多了一份认同。所以,后来即使评不上“文明班”也没出现太大的情绪波动。
  追问不分奖金
  假设赖老师不再与学生共享奖金,班里会是什么状况呢?也许,有了一学期的努力,大家仍然一如既往同甘共苦。可是,也不排除没有催化剂会回到原状吧?
  您想建设什么样的班级?您的班级播种了哪些种子?您给孩子搭建了什么平台?这个平台是否真正动起来了呢?因为动起来才是不惹是生非的关键,是发展孩子能力的关键,是班级全方位发展的关键。诚然,我们为“文明班”这样一个目标奋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限于此,未免有些狭隘。“文明班”的评选一旦有了不公,孩子们会坦然面对吗?如果,只把它当作检验班级各项活动的副产品,我们才会看淡这个问题。
  学生为什么不遵守纪律?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案例中似乎没有提到,在未发奖金之前,也没有看到老师主动征询学生对自己带班的意见,我们看到的是有了奖金的介入,学生由不配合到配合,由被动的无奈到积极地参与。可是,或许在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的学生的成长秘密,才是班主任最需要思考的着力点,因为这才是教育的开始。我们需要的不是管理班级,而是共同建设班级。全国85%的班主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正是陷入管理的泥潭中吗?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防患于未然。共享奖金只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不错的路径,最终,我们还是要提高学生做事的能力。让奖金为我们带班助力,而不是必需的依赖。
  也希望赖老师着力于班级生态的建设,让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每个成员”“一起”为班级服务,取代“管理”下的“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纪伯伦说:“工作就是把爱变成看得见!”希望赖老师能让学生看到奖金背后您对他们的爱,让“我们”的奖金,变成“我们”的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市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这个案例我的理解可以概括为:班主任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将学生违反学校强制推行但该班班主任老师及学生都不太认同的制度的事实曝光于全班视野中,违反制度的学生迫于舆论的压力迄今未再违反该项制度。  以下分析我对案例的理解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词,以确认我对案例理解得是否准确:  一、 班主任老师及学生都不太认同的制度  案例中说到“我们学校对于学生宿舍的管理”,“‘还’规定不能在宿舍里面挂衣物。但是部分学
期刊
获赠一本《如果我当教师》,内容是叶圣陶先生著作的精选,选编者是苏州一中(叶圣陶先生母校)的一位特级教师杨斌老师。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给我们学习和借鉴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带来极大方便,因为要把《叶圣陶教育文集》全读下来,太费时间了。  读这本《如果我当教师》,首先吸引我的是叶先生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论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叶先生关于“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论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在教育界有
期刊
数学“王子”,理化“奇才”,“浩哥”是我们班的骄傲,十回考试八回第一,老师们喜欢,同学们崇拜!他是热心又低调的男生,大家有问题都会去问他。可他就是课桌上永远横七竖八,常会找到我说有书或者复习资料找不到了。每次我都批评他太迷糊,没有良好的放东西习惯,自己连本书也照顾不好。他说:“有研究表明,课桌越乱的人越有创新能力!”哎!无语呀!  这不,周考结束,他的电子词典又找不到了,在宿舍里掉眼泪。见到我,孩
期刊
亲爱的家长:  新学期开始了,伴着几多憧憬。我们期盼孩子能有更大进步,学习上的,思想上的,体格上的……一切为了孩子,我们做过了很多,即将要做的也很多。为了孩子,咱们的心是相通的。开学初,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只要我们家校合一,抓住“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根绳索,一切都将有条不紊地展开。“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童年”读书系列活动,从这一学期开始,将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入你、我、孩子心中。参与,从现在
期刊
备考备什么?怎么准备?从哪几个方面准备?我们认为在考试之前最好在四个方面做好准备:心态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情绪上的准备,以及行为上的准备。  一、心态上的准备  所谓心态上的准备指的是要解决如何看待考试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高考?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焦虑?考得好意味着什么?考得不好又能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不解决,很难说我们已经对考试有了充分的准备。  1.考试是什么?焦虑又如何?  现在给
期刊
考试前后情绪的变化,是备考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考试焦虑问题,对许多考生而言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那么,考试之前太紧张了怎么办?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1.运动法  如果这一个月内你比较焦躁,今天学不进去了怎么办?课间的时候做点运动。你有没有看到又跑步又紧张的?你有没有看到一边冲凉一边焦虑的?没有,对不对?因此,在你平时觉得自己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时,最好让自己运动起来。通过运动,可以将身体上的放松转变为精神
期刊
在体育委员的忙碌下,各个比赛项目连拉带拖地报满了。有抱怨的,有委屈的,有暗自窃喜的,当然,还有信心满满的。  教室里不断传来议论:1班在买服装了,5班租了个小黄人,9班在排队形……终于有学生按捺不住了,结对来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训练入场式和广播操啊?”  学生着急了,正是我向学生提出挑战的好时候:“你们有没有训练一次就能拿到入场式第一的信心?”学生哗然,我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说:“梦想是要有的,万
期刊
此班会是在江苏省南通市第八届优秀主题班会评比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基础上再做修改,该班会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小切口,大视角。“友善”这一主题的教育内容十分宽泛,本堂班会通过初中学生都能经历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相互帮助以及善待父母三个相对细微的方面展开友善教育。友善远不止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在班会的第三板块又对“友善”教育做了拓展和提升。班会不仅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又有了广泛意义上的教
期刊
习惯完全是“养成”的吗?  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是在行动中养成的,所谓“行动培养习惯”。但我们不妨追问一下:行动又是怎么来的?人为什么会行动?  叶圣陶先生举了两个行动的例子: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一脚往前,一脚在后,相互交替,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去,把要说的都说明白了?  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
期刊
学校这样评“文明班”,发班主任奖金,是否合适,我持怀疑态度。但是这不是赖军老师管得了的,赖军老师不负这个层级的责任。  我这里仅就赖老师与学生分奖金一事谈点看法。我认为赖军老师说得好:“学生之所以那么努力地配合班主任争取拿‘文明班’,并不只是为了拿那点奖金,而是在我的管理下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等和尊重。”这里的关键在于“平等”和“共享”,用眼下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有了“获得感”,这个比奖金本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