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的十余年,恰好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十年,我们深知,在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都是关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认真组织,强化管理,有效实施,改革之路虽艰难却也收获颇丰。
学校课堂教学改的基本目标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找到一种具有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认真落实三个基本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面向全体”的理念:一是要给每位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呈现多样化,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3.“全面发展”的理念: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能正常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作业、学案导学”的要求,将教师讲解时间大幅缩减,把课堂有效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接受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两个十分钟”:教师连续讲课不准超过十分钟,学生当堂作业不得少于十分钟。
2.倡导“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思路方法,讲易混易错知识。学生会了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也不讲。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一位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课堂教学环节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是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主。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动,学校不断借鉴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全国教学改革先进经验。2010年8月,孟照彬教授的“MS-EEPO有效教育”成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有效载体。“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EEPO有效教育”思想的核心、灵魂,它既重视对学生“知识性”的传授,又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课堂教学在“教师角色”、“学习方式”、“知识呈现方式”、“知识建构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转变。
五、教师角色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被打破
教师处在教改的最前线,他们是课改的实践者。新课改下的课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夯实,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习惯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从课堂教学来看,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的实效。因此,把课做实,把立足点真正地放在学生的身上,这是课堂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
因此,学校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从知识权威到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从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到意义的“对话者”,从领导者到“平等者中的首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过程,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他更多的是一名学习和成长的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的关注点就会随之改变。有人曾说过,一个成熟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的分配是:80%在学生的身上,20%在教材、教案上。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随时地调控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地捕捉教学契机、机智地面对课堂生成。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则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自己的教案以及教案流程,关注的是如何呈现自己的精彩。
课堂打破了以往教学那种一问到底,单向交流的现象,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多了,全员参与的机会多了,例如语文学科突出了在阅读中感知、感悟、积累、运用知识的特点,教师注重通过教学中丰富的人文素养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数学教学实现了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方式自主化,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学习评价感悟化,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基本形成了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寻找、结论由学生归纳的教学特色,于是五彩缤纷的课堂出现了。
六、学生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
教育质量最终的体现是学生,新课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我们常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
学校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精神,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资源互补,使学生有自己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如虎添翼达到高效。
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意味着学生以往学习状态的根本改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發现学习。
学校课堂教学改的基本目标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找到一种具有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认真落实三个基本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面向全体”的理念:一是要给每位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呈现多样化,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3.“全面发展”的理念: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能正常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作业、学案导学”的要求,将教师讲解时间大幅缩减,把课堂有效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接受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两个十分钟”:教师连续讲课不准超过十分钟,学生当堂作业不得少于十分钟。
2.倡导“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思路方法,讲易混易错知识。学生会了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也不讲。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一位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课堂教学环节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是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主。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动,学校不断借鉴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全国教学改革先进经验。2010年8月,孟照彬教授的“MS-EEPO有效教育”成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有效载体。“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EEPO有效教育”思想的核心、灵魂,它既重视对学生“知识性”的传授,又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课堂教学在“教师角色”、“学习方式”、“知识呈现方式”、“知识建构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转变。
五、教师角色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被打破
教师处在教改的最前线,他们是课改的实践者。新课改下的课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夯实,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习惯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从课堂教学来看,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的实效。因此,把课做实,把立足点真正地放在学生的身上,这是课堂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
因此,学校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从知识权威到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从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到意义的“对话者”,从领导者到“平等者中的首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过程,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他更多的是一名学习和成长的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的关注点就会随之改变。有人曾说过,一个成熟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的分配是:80%在学生的身上,20%在教材、教案上。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随时地调控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地捕捉教学契机、机智地面对课堂生成。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则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自己的教案以及教案流程,关注的是如何呈现自己的精彩。
课堂打破了以往教学那种一问到底,单向交流的现象,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多了,全员参与的机会多了,例如语文学科突出了在阅读中感知、感悟、积累、运用知识的特点,教师注重通过教学中丰富的人文素养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数学教学实现了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方式自主化,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学习评价感悟化,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基本形成了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寻找、结论由学生归纳的教学特色,于是五彩缤纷的课堂出现了。
六、学生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
教育质量最终的体现是学生,新课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我们常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
学校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精神,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资源互补,使学生有自己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如虎添翼达到高效。
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意味着学生以往学习状态的根本改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發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