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课程,是教学生“做人”的课程。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总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偏离了教育教学规律所致。因此,本文就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204-02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近些年来,有一些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到高校,一些人提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乍看上去,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期望以此为思想指引,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不能说这一提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但也应该看到,过于专注这一提法和做法至少是偏离了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体的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矛盾至少由两个方面构成,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矛盾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会发生转化。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来看,教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学是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哪个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笔者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讲,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换一句话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该由教师主导还是由学生主导的问题,当然应该是由教师主导。因为,一般地说,多数人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人天生不爱刻苦学习,否则人人都是尖子生,人人都是学霸了;当然,不能排除一些人喜欢读书和学习,但乐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的需要就是老师的努力方向,我们想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了。人是有惰性的,多数人是不爱积极主动学习的,所以,为了让学生学习,甚至为了迎合学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搞诗歌朗诵,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唱流行歌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专捡负面的东西讲,甚至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老师还不无挖苦地说,“只要学生有需要,老师大神都能跳”,如此等等。原因就是讲理论很枯燥,学生不爱听,为了提高到课率和抬头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搞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看上去是“以学生为本”了,“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实则是丢了教学的根本。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要把以学生为本和教育教学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树德立人”的教育教学目的。何谓“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就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何谓教育教学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教育教学规律包含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笔者认为,简单地说,教育教学规律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提高教和学的效果的可持续可复制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的规律与学的规律的辩证统一。比如,一个人一天之内用多长时间学习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当然因人而异,因学习的内容而异,但就一个具有诸多共同特点的学生群体来讲,也有共性的东西可寻。教育教学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不像春夏秋冬季节更替那样具有客观性。教育教学规律是用带有主观色彩的客观方式让学生获取带有主观色彩的客观学习效果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就教的方面来看,把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提高应有的能力最好;就学的方面来看,一般地说,一个人整天优哉游哉过日子,不学习或者少学习最好。如何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能够达到既教得多又学得好的目的,然后按照这种方式方法途径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就是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
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来讲,一般来说,学习政治理论相对枯燥一些,但是,离开了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論课就达不到树德立人的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不会主动地学习领会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靠“灌输”才能使工人阶级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是所谓的“灌输论”。经典作家对此均有过论述。列宁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就明确地指出:“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密切联系的革命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是这样,学生一般不会自觉地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应该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学生。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学生一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变成学生的强大的物质力量。
既然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首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应该认真学习、全面掌握、深入领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老师没有读过几篇原著,没有看过几本专著,没有看过丰富的资料,仅仅看过几本教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知半解,仅有的一点知识又是写在教案上,没装在脑子里,就谈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理论的魅力是无穷的,过往的理论大师,或慷慨陈词,或涓涓细流,无不浸润着理论的魅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读原著、看原文、悟原理”,必须储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拥有灵活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可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头脑里想的和课堂上讲的不一致,就不配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把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应该把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一生追求的崇高事业来干。只有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信不疑,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丰富多彩,理论的魅力才能彰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途径,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管用就行。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试验田,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研究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总有一种方法手段适合自己,也便于学生接受,不要唯方法而方法、唯手段而手段。比如,时下流行“慕课”,一些课程可以搞慕课,但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搞慕课。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宜搞慕课,面对面的教育教学效果都不理想,远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更可想而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面对面的带有情感的互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闭卷考试。考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怎么考就怎么学:开卷考试,学生就松松垮垮地学;闭卷考试,学生就会相对认真地学。为了让学生学习、领会、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闭卷考试,才能达到此目的。而不是在为了给学生减负的说辞掩盖下,进行开卷考试,实则是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要严格管理。在“以学生为本”的氛围下,学生“打不得、骂不得”,一切顺着学生来,这不是教育的本真做法。当然今天是不能像“私塾”时期打骂学生了。但是,老师对迟到、早退和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给予相应的处罚都是正常的和必需的。同时,校、院(部)和教研室要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督导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学生,也是必要的。
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在矛盾统一体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也不能忽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问题。
首先,学校要从多方面做好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工作,形成合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要让学生明确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要明确告诉学生只有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实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三是要不断树立和巩固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心中有理想、行动有方向、周身有力量。
其次,学校要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引導和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好的制度能够约束人的行为,也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学生管理制度也是这样。要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褒奖先进、鞭策后进,要从制度角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在制度上约束学生认真听讲,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也是学生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必需的。
第三,要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不管家庭、学校和社会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有所减损,甚至教育教学效果归零或者是负数。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正能量,共同营造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因此,要把握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张蕊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204-02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近些年来,有一些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到高校,一些人提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乍看上去,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期望以此为思想指引,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不能说这一提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但也应该看到,过于专注这一提法和做法至少是偏离了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体的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矛盾至少由两个方面构成,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矛盾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会发生转化。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来看,教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学是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哪个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笔者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讲,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换一句话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该由教师主导还是由学生主导的问题,当然应该是由教师主导。因为,一般地说,多数人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人天生不爱刻苦学习,否则人人都是尖子生,人人都是学霸了;当然,不能排除一些人喜欢读书和学习,但乐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的需要就是老师的努力方向,我们想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了。人是有惰性的,多数人是不爱积极主动学习的,所以,为了让学生学习,甚至为了迎合学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搞诗歌朗诵,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唱流行歌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专捡负面的东西讲,甚至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老师还不无挖苦地说,“只要学生有需要,老师大神都能跳”,如此等等。原因就是讲理论很枯燥,学生不爱听,为了提高到课率和抬头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搞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看上去是“以学生为本”了,“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实则是丢了教学的根本。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要把以学生为本和教育教学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树德立人”的教育教学目的。何谓“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就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何谓教育教学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教育教学规律包含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笔者认为,简单地说,教育教学规律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提高教和学的效果的可持续可复制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的规律与学的规律的辩证统一。比如,一个人一天之内用多长时间学习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当然因人而异,因学习的内容而异,但就一个具有诸多共同特点的学生群体来讲,也有共性的东西可寻。教育教学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不像春夏秋冬季节更替那样具有客观性。教育教学规律是用带有主观色彩的客观方式让学生获取带有主观色彩的客观学习效果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就教的方面来看,把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提高应有的能力最好;就学的方面来看,一般地说,一个人整天优哉游哉过日子,不学习或者少学习最好。如何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能够达到既教得多又学得好的目的,然后按照这种方式方法途径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就是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
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来讲,一般来说,学习政治理论相对枯燥一些,但是,离开了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論课就达不到树德立人的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不会主动地学习领会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靠“灌输”才能使工人阶级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是所谓的“灌输论”。经典作家对此均有过论述。列宁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就明确地指出:“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密切联系的革命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是这样,学生一般不会自觉地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应该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学生。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学生一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变成学生的强大的物质力量。
既然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首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应该认真学习、全面掌握、深入领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老师没有读过几篇原著,没有看过几本专著,没有看过丰富的资料,仅仅看过几本教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知半解,仅有的一点知识又是写在教案上,没装在脑子里,就谈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理论的魅力是无穷的,过往的理论大师,或慷慨陈词,或涓涓细流,无不浸润着理论的魅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读原著、看原文、悟原理”,必须储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拥有灵活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可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头脑里想的和课堂上讲的不一致,就不配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把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应该把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一生追求的崇高事业来干。只有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信不疑,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丰富多彩,理论的魅力才能彰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途径,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管用就行。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试验田,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研究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总有一种方法手段适合自己,也便于学生接受,不要唯方法而方法、唯手段而手段。比如,时下流行“慕课”,一些课程可以搞慕课,但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搞慕课。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宜搞慕课,面对面的教育教学效果都不理想,远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更可想而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面对面的带有情感的互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闭卷考试。考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怎么考就怎么学:开卷考试,学生就松松垮垮地学;闭卷考试,学生就会相对认真地学。为了让学生学习、领会、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闭卷考试,才能达到此目的。而不是在为了给学生减负的说辞掩盖下,进行开卷考试,实则是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要严格管理。在“以学生为本”的氛围下,学生“打不得、骂不得”,一切顺着学生来,这不是教育的本真做法。当然今天是不能像“私塾”时期打骂学生了。但是,老师对迟到、早退和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给予相应的处罚都是正常的和必需的。同时,校、院(部)和教研室要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督导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学生,也是必要的。
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在矛盾统一体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也不能忽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问题。
首先,学校要从多方面做好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工作,形成合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要让学生明确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要明确告诉学生只有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实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三是要不断树立和巩固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心中有理想、行动有方向、周身有力量。
其次,学校要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引導和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好的制度能够约束人的行为,也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学生管理制度也是这样。要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褒奖先进、鞭策后进,要从制度角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在制度上约束学生认真听讲,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也是学生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必需的。
第三,要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不管家庭、学校和社会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有所减损,甚至教育教学效果归零或者是负数。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正能量,共同营造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因此,要把握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