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办下发《关于取缔<人民权益报>等60种非法报刊的通知》,其中包括本刊前文提及的《警视专刊》、《法制新闻》、《百姓与法制》等,这是中国报刊主管部门在今年第二次公布取缔非法期刊。
在此前的7月中旬,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首批被取缔的《WTO与中国》、《中国经济论坛》、《中国经济评论》、《中国社会新闻》等30种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出版、印刷、发行的期刊名单。
在这些非法报刊的背后,是—批借此敛财的假记者。《瞭望东方周刊》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好多假记者,以曝光相要挟,向企业及政府人员索要钱财,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喻国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多种利益集团,需要通过传播来减少磨擦,传播本身也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因此媒介的作用就越来越大。媒介的影响力越大,权力就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让一些人认为是一种机会,可以将这种责任变为个人利益的回报,这是社会腐败的表现之一。《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老百姓遇到冤屈总爱找媒体,所以也为假记者行骗创造了一定的机会。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喻国明:对媒介寄予过多希望,对老百姓来说无可厚非,这是整个社会制度安排的课题。比如司法领域如果存在腐败,那么就会导致媒介负荷过重。对媒介寄予的希望越高,说明社会制度本身尚需完善。制度建设的不完善给假记者的生存创造了一定的空间,也造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 《瞭望东方周刊》:为了保证媒体行业的纯洁性,中国已经开始实行记者资格准入制度,这是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喻国明:这种方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记者的专业能力很难通过书面考试衡量,这和律师、医生不同。对记者的要求不仅是知识的要求,更是能力的要求。记者是一个职业的社会沟通者,一个职业的社会活动家,他不是官员,不是行政负责人,但他要站在负责人的高度去看待社会问题,这种能力不是通过书面考试能完全衡量出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其实现在不光是假记者敲诈勒索,连个别真记者也以此谋生,比如拿红包,比如搞有偿新闻。有人认为记者毕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一定的理想主义,但这个职业的专业教育尚存在一定不足,你怎么认为?
喻国明: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优点,对自己的价值实现很关注,更务实,但比较缺乏的就是职业理想主义。对掌握话语权的知识群体来说,没有这样一种为职业献身的激情,很容易让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寻租。
职业道德有一个价值归宿。但基本的职业保障往往只能够解决职业规范底线的操作问题。新闻工作者需要有理想主义色彩。这是对我们新闻教育的警示,我们不能光教会学生如何写一篇稿子,我们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扮演角色,如何用好自己的话语权,以便有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表现。
《瞭望东方周刊》:假记者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来约束他,但真记者的一些行为似乎成了职务行为,如一味曝光黑暗面已成了个别媒体的本职,有的记者会借此敛财。一些媒体对外承包版面,或者鼓励记者去搞经营。这些问题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
喻国明:在加强监管和自律的同时,还要提高竞争力,在市场上站住脚。有的媒体之所以把自己的牌子用烂,就是因为它不认为这块牌子是自己的。一种情况值得关注:在一些计划经济成分很多的媒介上,出现了版面寻租和权力寻租的现象。
目前中国新闻行业正在努力建立合乎行业的机制,包括市场化、产业化的引入。不过整体的制度化的建设我认为还是有缺陷的。目前应该建立一个较为严厉的退出机制,要让从业者对自己的不自律行为负非常大责任,比如设定多少年禁止从事这个行业的惩罚,同时建立奖励制度。
在此前的7月中旬,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首批被取缔的《WTO与中国》、《中国经济论坛》、《中国经济评论》、《中国社会新闻》等30种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出版、印刷、发行的期刊名单。
在这些非法报刊的背后,是—批借此敛财的假记者。《瞭望东方周刊》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好多假记者,以曝光相要挟,向企业及政府人员索要钱财,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喻国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多种利益集团,需要通过传播来减少磨擦,传播本身也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因此媒介的作用就越来越大。媒介的影响力越大,权力就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让一些人认为是一种机会,可以将这种责任变为个人利益的回报,这是社会腐败的表现之一。《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老百姓遇到冤屈总爱找媒体,所以也为假记者行骗创造了一定的机会。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喻国明:对媒介寄予过多希望,对老百姓来说无可厚非,这是整个社会制度安排的课题。比如司法领域如果存在腐败,那么就会导致媒介负荷过重。对媒介寄予的希望越高,说明社会制度本身尚需完善。制度建设的不完善给假记者的生存创造了一定的空间,也造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 《瞭望东方周刊》:为了保证媒体行业的纯洁性,中国已经开始实行记者资格准入制度,这是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喻国明:这种方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记者的专业能力很难通过书面考试衡量,这和律师、医生不同。对记者的要求不仅是知识的要求,更是能力的要求。记者是一个职业的社会沟通者,一个职业的社会活动家,他不是官员,不是行政负责人,但他要站在负责人的高度去看待社会问题,这种能力不是通过书面考试能完全衡量出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其实现在不光是假记者敲诈勒索,连个别真记者也以此谋生,比如拿红包,比如搞有偿新闻。有人认为记者毕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一定的理想主义,但这个职业的专业教育尚存在一定不足,你怎么认为?
喻国明: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优点,对自己的价值实现很关注,更务实,但比较缺乏的就是职业理想主义。对掌握话语权的知识群体来说,没有这样一种为职业献身的激情,很容易让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寻租。
职业道德有一个价值归宿。但基本的职业保障往往只能够解决职业规范底线的操作问题。新闻工作者需要有理想主义色彩。这是对我们新闻教育的警示,我们不能光教会学生如何写一篇稿子,我们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扮演角色,如何用好自己的话语权,以便有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表现。
《瞭望东方周刊》:假记者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来约束他,但真记者的一些行为似乎成了职务行为,如一味曝光黑暗面已成了个别媒体的本职,有的记者会借此敛财。一些媒体对外承包版面,或者鼓励记者去搞经营。这些问题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
喻国明:在加强监管和自律的同时,还要提高竞争力,在市场上站住脚。有的媒体之所以把自己的牌子用烂,就是因为它不认为这块牌子是自己的。一种情况值得关注:在一些计划经济成分很多的媒介上,出现了版面寻租和权力寻租的现象。
目前中国新闻行业正在努力建立合乎行业的机制,包括市场化、产业化的引入。不过整体的制度化的建设我认为还是有缺陷的。目前应该建立一个较为严厉的退出机制,要让从业者对自己的不自律行为负非常大责任,比如设定多少年禁止从事这个行业的惩罚,同时建立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