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卖水郎》这本戏剧是反映缅甸贡榜王朝日趋衰落,英国殖民势力逐渐侵入的时期。剧本中披露了当时缅甸宫廷内部争夺权力,为了权力,不惜手段,相互残害。虽然表面上似乎都属于佛教或宫廷文学的范畴,仔细观察可知道,剧作家总运用犀利的笔法对社会恶习、腐败现象以及对宗教或宫廷内部的黑暗面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策,有时还隐约地对当代政治和最高统治者的不满。
【关键词】:修辞;《卖水郎》;比喻;讽刺
一、前言
《卖水郎》是由缅甸诗人、剧作家吴邦雅著。学者们一致认为《卖水郎》一剧系吴邦雅剧本中最杰出之佳作。在语言上生动简练,诗句优美,音韵和谐,剧本中所用比喻多样生动。剧本的缅文原文为四言诗句,依照缅甸古代的诗歌体裁写作,词句精炼,音节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吴邦雅被后世缅甸人誉为缅甸的莎士比亚。对《卖水郎》的分析,各千百态。因此,本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卖水郎》。
二、修辞的概念
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中出现许多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引用、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象征、用典、对比等。
三、语言修辞角度下《卖水郎》的写作特征
(一)、比喻的使用
在《卖水郎》剧本中第三场卖水郎与卖水女相遇写到:“所谓财富、年轻与美貌,也是兼而有之,如同编织蓑衣,也需适宜风雨。”这句话的本意是指缅甸蓑衣用竹蔑和嫩棕榈编成,编织时所用比例需适当,才能既能成形,又可挡风雨。这里比喻挑选伴侣也要兼有长短,不能标准片面。也间接的说明了卖水女择偶的标准。第三场还写到:“为这丁点私房,终日寢不寐,食不安,时时如同惊弓鸟,担心那,梁上君子,夜晚窃盗——为此夜夜把心儿担。”这里把卖水郎比喻惊弓鸟,间接的说明了卖水郎为了四钱而每天寝食不安,就像一个惊弓鸟每夜都在守护着。在第八场储君请罪写到:“如今这王储之位,养尊之优,于我犹如枷锁与绳绊,宁可舍之弃之,情愿换上布麻衣,即刻归隐山林。”这里把储君的位置比喻为枷锁和绳绊,从而说明卖水郎获得此位,自己的自由都受到限制。第八场还写到:“众者之中,大凡都为声色所惑,能像贤弟这般,觉识明理,世间稀罕。”这里比喻的是卖水郎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能识明理,真是世间极少。
在《卖水郎》剧本中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同时说明了卖水郎是一个不贪恋的人,在自己拥有财富的情况之下,总感觉不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用着也不踏实,使自己产生邪恶的念头,经过自己反复的思考,使自己摆脱了念想,终于做回原来的自己。在这个剧本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卖水郎的形象从一个贫穷人到变成一个储君的形象,经过几番的思想斗争让一个纯洁的心灵变成一个玷污的心灵再变成一个纯洁的心灵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讽刺修辞手段的运用
《卖水郎》剧本中也大量的使用讽刺的语气,剧本中第三场卖水郎与卖水女相遇写到:“纹银四钱,何其裕足,家资殷实,可谓富翁矣。”这里是指卖水女略带讥讽的口气。说明自己的钱财很少,并不富裕,如果家财万贯的话,就算是富裕的人家了。“苦楝籽儿一般,何其大也!”这句话说明苦楝树籽十分细小,这里是指卖水郎自嘲。“银两四钱,确实富足,用之不尽,犹如山一般。”这里是卖水郎自我解嘲的口气,认为自己有四钱已经是很多了,就像一座山一样的用不完。“富家女啊,常言道,挑少不如意,挑多反为难,如此道理,自古如常。”这里是指卖水郎反讽卖水女的语气,卖水郎故意说卖水女有钱,不要什么东西都挑来挑去的,找到适合的就可以了。
在《卖水郎》剧本中,特别是在第一、二、三场中卖水郎和卖水女的独白,生动且略带夸张地表现了缅甸下层人民生活窘迫,饥寒相交的社会现实,又从二人自嘲调侃的言语中,能够发现到缅甸人民固有的自信与乐观的民族性格,反映了缅甸下层贫苦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卖水郎》剧本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很丰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得淋淋尽职。在第七场储君思量中,对卖水郎储君所做的反复的思想斗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写,鲜明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剧中三名主要角色,卖水郎對于爱情的执着,以及在其身上体现出的世人所受的贪欲和人性本善;欧达亚王汇集了所有道德的完美化身;卖水女的率真活泼和对丈夫的依顺,都通过剧本中的细心描绘,为读者表现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四)、引用的使用
在《卖水郎》剧本中还较多地引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反映小乘佛教在缅甸社会生活中重要地位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第八场储君请罪中大量引用佛教术语,例如:“我辈修持不满,尚迷于九地三界,为五欲贪念所惑,仍羁于混茫之密林。”这里引用了佛教术语九地、三界、五欲,九地指九种有情之住处,也称九有;三界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等三界:五欲指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我此番阴谋算计,好比那仞利天之主,掌管四洲,統领众神,帝释因陀罗,应允我半数江山,我却妄想占据尽完,非但不以领受,还生谋害天帝之心。”这里的四洲指须弥山四方之南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洲、北瞿卢洲。“须行四道,止贪欲,方能涤净身心,解迷惑而成正果。”这里的四道指断烦恼,达涅槃所经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胜讲道等四个阶段的修行方法。“贤弟怀四无量心,归于林野,修行持法,乃大善事,朕定当允许。”这里的四无量心也称作为四等,为慈、悲、喜、舍四种平等心境。
四、结语
在吴邦雅写作的《卖水郎》剧作中,语言上生动形象,诗句优美,音韵和谐,多处使用比喻和引用佛教术语,同时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现实,宣传了佛教劝人为善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吴邦雅作家借用大量的佛本生经故事为创作素材,但没有沿用旧说,而是经过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发挥想象,增加了新的内容,并联系现实,寓以新意。借古喻今,借古讽今,作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大众性和深刻的不朽社会意义,成为了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谋.缅甸与东南亚[M].广州:世界出版社,2014.
[2]李谋.清迈五十本生经故事在东南亚[A].北京大学东方学系.东方研究一百年校庆文集出版社,1998.
[3][缅文]吴邦雅.吴邦雅文学作品选[M].仰光:缅甸政府宣传部新闻局,1992.
[4]闫晓雅.从修辞的视角解读《红字》[D].北京.北京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11.
【摘要】:《卖水郎》这本戏剧是反映缅甸贡榜王朝日趋衰落,英国殖民势力逐渐侵入的时期。剧本中披露了当时缅甸宫廷内部争夺权力,为了权力,不惜手段,相互残害。虽然表面上似乎都属于佛教或宫廷文学的范畴,仔细观察可知道,剧作家总运用犀利的笔法对社会恶习、腐败现象以及对宗教或宫廷内部的黑暗面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策,有时还隐约地对当代政治和最高统治者的不满。
【关键词】:修辞;《卖水郎》;比喻;讽刺
一、前言
《卖水郎》是由缅甸诗人、剧作家吴邦雅著。学者们一致认为《卖水郎》一剧系吴邦雅剧本中最杰出之佳作。在语言上生动简练,诗句优美,音韵和谐,剧本中所用比喻多样生动。剧本的缅文原文为四言诗句,依照缅甸古代的诗歌体裁写作,词句精炼,音节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吴邦雅被后世缅甸人誉为缅甸的莎士比亚。对《卖水郎》的分析,各千百态。因此,本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卖水郎》。
二、修辞的概念
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中出现许多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引用、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象征、用典、对比等。
三、语言修辞角度下《卖水郎》的写作特征
(一)、比喻的使用
在《卖水郎》剧本中第三场卖水郎与卖水女相遇写到:“所谓财富、年轻与美貌,也是兼而有之,如同编织蓑衣,也需适宜风雨。”这句话的本意是指缅甸蓑衣用竹蔑和嫩棕榈编成,编织时所用比例需适当,才能既能成形,又可挡风雨。这里比喻挑选伴侣也要兼有长短,不能标准片面。也间接的说明了卖水女择偶的标准。第三场还写到:“为这丁点私房,终日寢不寐,食不安,时时如同惊弓鸟,担心那,梁上君子,夜晚窃盗——为此夜夜把心儿担。”这里把卖水郎比喻惊弓鸟,间接的说明了卖水郎为了四钱而每天寝食不安,就像一个惊弓鸟每夜都在守护着。在第八场储君请罪写到:“如今这王储之位,养尊之优,于我犹如枷锁与绳绊,宁可舍之弃之,情愿换上布麻衣,即刻归隐山林。”这里把储君的位置比喻为枷锁和绳绊,从而说明卖水郎获得此位,自己的自由都受到限制。第八场还写到:“众者之中,大凡都为声色所惑,能像贤弟这般,觉识明理,世间稀罕。”这里比喻的是卖水郎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能识明理,真是世间极少。
在《卖水郎》剧本中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同时说明了卖水郎是一个不贪恋的人,在自己拥有财富的情况之下,总感觉不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用着也不踏实,使自己产生邪恶的念头,经过自己反复的思考,使自己摆脱了念想,终于做回原来的自己。在这个剧本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卖水郎的形象从一个贫穷人到变成一个储君的形象,经过几番的思想斗争让一个纯洁的心灵变成一个玷污的心灵再变成一个纯洁的心灵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讽刺修辞手段的运用
《卖水郎》剧本中也大量的使用讽刺的语气,剧本中第三场卖水郎与卖水女相遇写到:“纹银四钱,何其裕足,家资殷实,可谓富翁矣。”这里是指卖水女略带讥讽的口气。说明自己的钱财很少,并不富裕,如果家财万贯的话,就算是富裕的人家了。“苦楝籽儿一般,何其大也!”这句话说明苦楝树籽十分细小,这里是指卖水郎自嘲。“银两四钱,确实富足,用之不尽,犹如山一般。”这里是卖水郎自我解嘲的口气,认为自己有四钱已经是很多了,就像一座山一样的用不完。“富家女啊,常言道,挑少不如意,挑多反为难,如此道理,自古如常。”这里是指卖水郎反讽卖水女的语气,卖水郎故意说卖水女有钱,不要什么东西都挑来挑去的,找到适合的就可以了。
在《卖水郎》剧本中,特别是在第一、二、三场中卖水郎和卖水女的独白,生动且略带夸张地表现了缅甸下层人民生活窘迫,饥寒相交的社会现实,又从二人自嘲调侃的言语中,能够发现到缅甸人民固有的自信与乐观的民族性格,反映了缅甸下层贫苦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卖水郎》剧本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很丰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得淋淋尽职。在第七场储君思量中,对卖水郎储君所做的反复的思想斗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写,鲜明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剧中三名主要角色,卖水郎對于爱情的执着,以及在其身上体现出的世人所受的贪欲和人性本善;欧达亚王汇集了所有道德的完美化身;卖水女的率真活泼和对丈夫的依顺,都通过剧本中的细心描绘,为读者表现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四)、引用的使用
在《卖水郎》剧本中还较多地引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反映小乘佛教在缅甸社会生活中重要地位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第八场储君请罪中大量引用佛教术语,例如:“我辈修持不满,尚迷于九地三界,为五欲贪念所惑,仍羁于混茫之密林。”这里引用了佛教术语九地、三界、五欲,九地指九种有情之住处,也称九有;三界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等三界:五欲指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我此番阴谋算计,好比那仞利天之主,掌管四洲,統领众神,帝释因陀罗,应允我半数江山,我却妄想占据尽完,非但不以领受,还生谋害天帝之心。”这里的四洲指须弥山四方之南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洲、北瞿卢洲。“须行四道,止贪欲,方能涤净身心,解迷惑而成正果。”这里的四道指断烦恼,达涅槃所经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胜讲道等四个阶段的修行方法。“贤弟怀四无量心,归于林野,修行持法,乃大善事,朕定当允许。”这里的四无量心也称作为四等,为慈、悲、喜、舍四种平等心境。
四、结语
在吴邦雅写作的《卖水郎》剧作中,语言上生动形象,诗句优美,音韵和谐,多处使用比喻和引用佛教术语,同时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现实,宣传了佛教劝人为善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吴邦雅作家借用大量的佛本生经故事为创作素材,但没有沿用旧说,而是经过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发挥想象,增加了新的内容,并联系现实,寓以新意。借古喻今,借古讽今,作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大众性和深刻的不朽社会意义,成为了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谋.缅甸与东南亚[M].广州:世界出版社,2014.
[2]李谋.清迈五十本生经故事在东南亚[A].北京大学东方学系.东方研究一百年校庆文集出版社,1998.
[3][缅文]吴邦雅.吴邦雅文学作品选[M].仰光:缅甸政府宣传部新闻局,1992.
[4]闫晓雅.从修辞的视角解读《红字》[D].北京.北京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