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他到柏林图书馆中国书编目室去看一位德国朋友,瞧见地板上一大堆民国初年上海出的期刊,《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大中华》《妇女杂志》全有。信手翻着一张中英文对照的广告,是美国纽约什么“克莱登法商专门学校函授部”登的,说本校鉴于中国学生有志留学而无机会,特设函授班,将来毕业,给予相当于学士、硕士或博士之证书,章程函索即寄,通讯处纽约第几街几号几之几。方鸿渐心里一动,想事隔二十多年,这学校不知是否存在,反正去封信问问,不费多少钱。那登广告的人,原是个骗子,因为中国人不来上当,改行不干,人也早死了。他住的那间公寓房间现在租给一个爱尔兰人,具有爱尔兰人的不负责、爱尔兰人的机智、还有爱尔兰人的穷。这位是个萧伯纳式既高且瘦的男人,他当时在信箱里拿到鸿渐来信,以为邮差寄错了,但地址明明是自己的,好奇拆开一看,莫名其妙,想了半天,快活得跳起来。忙向邻室小报记者借个打字机,打了一封回信,说先生既在欧洲大学读书,程度想必高深,无庸再经函授手续,只要寄一万字论文一篇附缴美金五百元,审查及格,立即寄上哲学博士文凭,来信可寄本人,不必写学校名字。署名Patrick Mahoney,后面自赠了四五个博士头衔。方鸿渐看信纸是普通用的,上面并没有刻学校名字,信的内容分明更是骗局,搁下不理。爱尔兰人等急了,又来封信,说如果价钱嫌贵,可以从长商议,本人素爱中国,办教育的人尤其不愿牟利。方鸿渐盘算一下,想爱尔兰人无疑在捣鬼,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可是——记着,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上决不开这个学位。索性把价钱杀得极低,假如爱尔兰人不肯,这事就算吹了,自己也免做骗子。便复信说:至多出一百美金,先寄三十,文凭到手,再寄余款;此间尚有中国同学三十余人,皆愿照此办法向贵校接洽。爱尔兰人起初不想答应,后来看方鸿渐语气坚决,又就近打听出来美国博士头衔确在中国时髦,渐渐相信欧洲真有三十多条中国糊涂虫,要向他买文凭。他并且探出来做这种买卖的同行很多,例如东方大学、东美合众国大学、联合大学(Intercollegiate University)、真理大学等等,便宜的可以十块美金出卖硕士文凭,神玄大学(College of Divine Metaphysics)廉价一起奉送三种博士文凭;这都是堂堂立案注册的学校,自己万万比不上。于是他抱薄利畅销的宗旨,跟鸿渐生意成交。他收到三十美金,印了四五十张空白文凭,填好一张,寄给鸿渐,附信催他缴款和通知其他学生来接洽。鸿渐回信道,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过自新,汇上十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钱。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醉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惟一的胜利。
鸿渐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了张四寸相。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信上千叮万嘱说,生平最恨“博士”之称,此番未能免俗,不足为外人道。回法国玩了几星期,買二等舱票回国。马赛上船以后,发见二等舱只有他一个中国人,寂寞无聊得很,三等的中国学生觉得他也是学生而摆阔坐二等,对他有点儿敌视。他打听出三等一个安南人舱里有张空铺,便跟船上管事人商量,自愿放弃本来的舱位搬下来睡,饭还在二等吃。
(节选自《围城》第一章,题目为编者加)
内容品析
在这一章的描写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方鸿渐虚伪的品性。为了满足家里人的面子,也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他诡辩论式地说服了自己,与爱尔兰人交易。并且在与爱尔兰人的交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方鸿渐的精明。而在拿到证书后,做戏做全套的方鸿渐煞有其事地拍照,又为了圆谎,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淡泊名利的高洁之士,实则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伪君子。
技法点拨
在选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讽刺这一手法的充分展现。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选段中,既有方鸿渐对于假学历的自嘲,也有作者的侧面讽刺:“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惟一的胜利。”这些都使得方鸿渐这一形象充实丰盈。
事实上,钱锺书在《围城》里展开的对于知识分子群体、教育体制、现代文明状态的反讽性思考让人敬佩。他通过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的眼睛,看到的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整体的文化环境中的精神病态。钱锺书以方鸿渐的佯装无知和不如他人的心态,不露声色展现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自以为是和自我欺骗中,把自己看作是现代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的代言人和掌握者,由此表现出形形色色的荒谬可笑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心灵结构,并最终达到了反讽的目的。这种反讽的光芒,不仅指向了方鸿渐本人,同时也指向方鸿渐周围的知识分子群体。这种反讽不仅具有批判的功能,也具有反思的功效,由此达到对于中国文化和现实情境的思考和质疑。
鸿渐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了张四寸相。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信上千叮万嘱说,生平最恨“博士”之称,此番未能免俗,不足为外人道。回法国玩了几星期,買二等舱票回国。马赛上船以后,发见二等舱只有他一个中国人,寂寞无聊得很,三等的中国学生觉得他也是学生而摆阔坐二等,对他有点儿敌视。他打听出三等一个安南人舱里有张空铺,便跟船上管事人商量,自愿放弃本来的舱位搬下来睡,饭还在二等吃。
(节选自《围城》第一章,题目为编者加)
内容品析
在这一章的描写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方鸿渐虚伪的品性。为了满足家里人的面子,也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他诡辩论式地说服了自己,与爱尔兰人交易。并且在与爱尔兰人的交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方鸿渐的精明。而在拿到证书后,做戏做全套的方鸿渐煞有其事地拍照,又为了圆谎,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淡泊名利的高洁之士,实则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伪君子。
技法点拨
在选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讽刺这一手法的充分展现。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选段中,既有方鸿渐对于假学历的自嘲,也有作者的侧面讽刺:“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惟一的胜利。”这些都使得方鸿渐这一形象充实丰盈。
事实上,钱锺书在《围城》里展开的对于知识分子群体、教育体制、现代文明状态的反讽性思考让人敬佩。他通过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的眼睛,看到的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整体的文化环境中的精神病态。钱锺书以方鸿渐的佯装无知和不如他人的心态,不露声色展现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自以为是和自我欺骗中,把自己看作是现代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的代言人和掌握者,由此表现出形形色色的荒谬可笑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心灵结构,并最终达到了反讽的目的。这种反讽的光芒,不仅指向了方鸿渐本人,同时也指向方鸿渐周围的知识分子群体。这种反讽不仅具有批判的功能,也具有反思的功效,由此达到对于中国文化和现实情境的思考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