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作文指导和阅读教学的密切联系,陷入“个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窘境。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将作文指导蕴含在阅读教学中。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取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关于教师如何将作文指导蕴含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综合前人的观点,归纳出以下三点措施:
一、引导学生将阅读文章的优秀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加以选取、整合、完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机会接触、接受新的东西,感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不论是看书、读报、考试,还是聊天、看剧、听歌,总有各种各样的文字组合涌入我们的心田,或奇特,或幽默,或直白,或晦涩,或含蓄,或优雅……教师可合理利用多种渠道选择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只要值得品味,均可作为学习范本。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王家新写的《在山的那边》有很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地方。如“山那边还是山”,表面上看,这的确是自然规律,大多数人都会陷入山外有山的窘境,而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山那边是海”幼稚理想的幻灭。短短几个字便能引发很多不一样的见解。说到这里,我又联想到舒婷《神女峰》中的一句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语言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其表达的内涵,正所谓诗言情、词言志。以上所举的三个简短句子,不必说初中生,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都识得,其中深意却需要用成熟的思考、独到的见解来体会。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摒弃一味追求字数的写作观念,学习前人文章的字字珠玑。
再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其中一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结合作者经历可知,宗璞的家庭曾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多年来的悲痛和焦虑一直压在作者心头。面对同样遭遇不幸但依然茂密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感动和鼓舞,心中终于感到久违的宁静和喜悦。如果我们不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作者对花的赞美和快乐,并不能品味出忧伤。因此,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知人论世,还能学习到在写作中摒弃无病呻吟,如何使文章蕴含感情,文质兼美。
二、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和写作素材,并学以致用
积累素材是作文指导的重头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教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比如,课标要求学生要会背诵、默写《论语》十则/十二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的确让学生背诵、默写。但由于很多学生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把文章死记硬背下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他们只会将其运用到考试填空中,在其他方面则毫无用处。所以,教师还需要解释句子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均适用于写作。
还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深刻哲理,意境壮阔,积极向上,获得当时宰相张说的高度赞赏。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可引用于很多主题的作文,如心态、希望、大自然等。再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以平实的语言叙写了一家人散步的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和一家人互相理解、和谐的生活。学生在写家庭、理解、和谐等主题的文章时便可引用这个故事。
再如,学习《孙权劝学》后,便可在写议论文时将其作为论据。文中的千古名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适用于劝学、学习重要性等主题的文章。同样,《伤仲永》这篇文章也可作为论据积累起来。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可以摘抄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适用于人生、挫折、心态等题材的文章。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不仅可以学习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还可以借鉴、引用曹操写景的方法。
三、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创新为主,以仿写为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把作文指导蕴含在阅读教学中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将作文指导、阅读教学、写作训练穿插进行。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以这篇文章为模板,写一篇以“春”为题目的散文,写出所见、所思、所感、所悟的不一样的春。学生可以规规矩矩地根据示范写,也可以写春为核心,用创新的写法展示春。
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阅读文章多半是小说、散文和说明文,写作则大多是记叙文,但教师不能只专注于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应培养学生写作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例如,教师可在引导学生阅读完一篇考试文章后,以其为标杆,让学生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比如,写一篇短篇小说,学生可以模仿例文中的铺垫、开门见山、留白、夹叙夹议、卒章显志等手法,但重点在于能够合理、完整、准确地表达中心思想。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改革创新。例如,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文章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寓情于叙,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叙述方式和独特的写作手法写一位老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如鲁迅描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很多學生描写人物时直接描述穿着,少了生动形象,模仿鲁迅的这种幽默风趣的写法,文字顿时生动许多,人物也更加立体。
总之,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既是一体的,也是分离的,但一定是相互渗透的。教师要运用最佳的、适于初中生的教学方式把作文指导蕴含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学生在习作和处世方面达到一叶知秋、触类旁通的境界。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取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关于教师如何将作文指导蕴含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综合前人的观点,归纳出以下三点措施:
一、引导学生将阅读文章的优秀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加以选取、整合、完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机会接触、接受新的东西,感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不论是看书、读报、考试,还是聊天、看剧、听歌,总有各种各样的文字组合涌入我们的心田,或奇特,或幽默,或直白,或晦涩,或含蓄,或优雅……教师可合理利用多种渠道选择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只要值得品味,均可作为学习范本。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王家新写的《在山的那边》有很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地方。如“山那边还是山”,表面上看,这的确是自然规律,大多数人都会陷入山外有山的窘境,而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山那边是海”幼稚理想的幻灭。短短几个字便能引发很多不一样的见解。说到这里,我又联想到舒婷《神女峰》中的一句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语言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其表达的内涵,正所谓诗言情、词言志。以上所举的三个简短句子,不必说初中生,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都识得,其中深意却需要用成熟的思考、独到的见解来体会。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摒弃一味追求字数的写作观念,学习前人文章的字字珠玑。
再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其中一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结合作者经历可知,宗璞的家庭曾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多年来的悲痛和焦虑一直压在作者心头。面对同样遭遇不幸但依然茂密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感动和鼓舞,心中终于感到久违的宁静和喜悦。如果我们不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作者对花的赞美和快乐,并不能品味出忧伤。因此,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知人论世,还能学习到在写作中摒弃无病呻吟,如何使文章蕴含感情,文质兼美。
二、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和写作素材,并学以致用
积累素材是作文指导的重头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教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比如,课标要求学生要会背诵、默写《论语》十则/十二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的确让学生背诵、默写。但由于很多学生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把文章死记硬背下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他们只会将其运用到考试填空中,在其他方面则毫无用处。所以,教师还需要解释句子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均适用于写作。
还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深刻哲理,意境壮阔,积极向上,获得当时宰相张说的高度赞赏。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可引用于很多主题的作文,如心态、希望、大自然等。再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以平实的语言叙写了一家人散步的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和一家人互相理解、和谐的生活。学生在写家庭、理解、和谐等主题的文章时便可引用这个故事。
再如,学习《孙权劝学》后,便可在写议论文时将其作为论据。文中的千古名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适用于劝学、学习重要性等主题的文章。同样,《伤仲永》这篇文章也可作为论据积累起来。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可以摘抄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适用于人生、挫折、心态等题材的文章。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不仅可以学习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还可以借鉴、引用曹操写景的方法。
三、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创新为主,以仿写为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把作文指导蕴含在阅读教学中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将作文指导、阅读教学、写作训练穿插进行。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以这篇文章为模板,写一篇以“春”为题目的散文,写出所见、所思、所感、所悟的不一样的春。学生可以规规矩矩地根据示范写,也可以写春为核心,用创新的写法展示春。
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阅读文章多半是小说、散文和说明文,写作则大多是记叙文,但教师不能只专注于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应培养学生写作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例如,教师可在引导学生阅读完一篇考试文章后,以其为标杆,让学生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比如,写一篇短篇小说,学生可以模仿例文中的铺垫、开门见山、留白、夹叙夹议、卒章显志等手法,但重点在于能够合理、完整、准确地表达中心思想。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改革创新。例如,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文章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寓情于叙,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叙述方式和独特的写作手法写一位老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如鲁迅描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很多學生描写人物时直接描述穿着,少了生动形象,模仿鲁迅的这种幽默风趣的写法,文字顿时生动许多,人物也更加立体。
总之,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既是一体的,也是分离的,但一定是相互渗透的。教师要运用最佳的、适于初中生的教学方式把作文指导蕴含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学生在习作和处世方面达到一叶知秋、触类旁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