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用到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引入课堂,加强课堂的“可读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体验性、引导性和灵活性的体验情感式教学引入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促进数学内容的具象化和模块化,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再审视自己的教学责任,更好地实现新课标教育要求。当问题情境创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时,难免会遇到方法守旧、可操作性不强,形式古板、趣味性缺少,内容涣散、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矛盾,我们提出了在教学中加强思考的循序渐进,促进生活场景的融合,同时注意情境主题的具体化和针对性,从各方面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问题情境创设更有效地融合,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2-0133-02
【Absrtact】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thinking cultiv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we often use the method of problem situation creation to introduce the classroom,strengthen the "readability" of the classroom,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better. The problem situation is a kind of experience emotion teaching introduction method with experience,guidance and flexibility. It not only accords with the cognitive law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but also promotes the concrete and modularization of mathematics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it is helpful for teachers to re-examine their teach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better realize the standard education. When the problem situation is created and applied to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it is inevitable to encounter problems such as conservative method,weak maneuverability,old-fashioned form,lack of interest,lax content and weak pertinence. In view of these contradictions,w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gradual thinking in teaching,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scenes,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cretization and pertinence of situational themes. From all aspects to promot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problem situation creation more effective integration,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education and teaching;problem situation.
新課改越来越崇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集抽象和逻辑于一体的学科,更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不小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教学经常被引入。本文将从问题情境的概念及原则谈起,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剖析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方针策略。
1.问题情境的概念及原则
(1)问题情境的概念
“情”与“境”的组合通过两个字生动概括了“情境”的内涵:感情的渲染性和经历的模拟性。情境旨在将人代入具体的事件或场景中,真实感受人物的历程和思考,拥有更生动的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在教育学中是不断被探讨的话题,而“问题情境”则是将它的内容继续扩散和延伸,探究如何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探入情境,实现情境趣味度和沉浸感的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们渐渐开始意识到,问题情境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潜能和可利用性。
(2)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在教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成为了众多教师们开始尝试和探索的途径。然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有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方法依托,需要我们遵循正确的原则。其一,问题情境创设具有“体验性”,即被创设者应当在情境中有充分的体验感。其二,问题情境创设还应当具有“引导性”,具有引导倾听者进入自己所讲主题和内容的作用。再者,问题情境创设还需具有“灵活性”,即围绕教学目标可以有丰富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上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场景灵活变换。 2.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1)学生层面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众多课程中重要性最强、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相比语文、英语等文类科目,小学阶段的数学已包含很多的抽象概念和逻辑计算。将问题情境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时“先表面后内里”的过程规律,有助于将数学学科具象化、模块化。
(2)教师层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接触者和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学生学习和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解,对于方法的体悟,对于理念的深入,都关系到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深度和效率,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身心的发展。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也是教师们的一次“教学再思考”,使教师们在方法的对比和调整中,进一步理解自己所承担的教学责任,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
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方法守旧,可操作性低
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非传统性教学方式,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中,面临着种种矛盾和难题。其中最普遍的矛盾是教师的方法较为古板守旧,理念更新不足,使得脑海中的教学手段在实际课堂中可操作性较低,成效不显著。一些教师较为习惯传统的口授教学模式,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还是会习惯性地去“主导课堂”,没有发挥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的启发性和引领性。此外一些教师由于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不够深刻,构思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具体教学,比如请学生上台讲课而不提供任何帮助,比如每个人逐一提问,不仅大大打乱了课堂节奏和秩序,还会挫伤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们对于问题情境创设方法把握的不当,本质是来自对于问题情境内涵理解的不深入,只运用了“问题”,没有挖掘到“情境”,或是对于二者如何结合没有很好的领悟,使问题情境的引入事倍功半,不利于数学教学成效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每一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践时都不应只是单纯的模仿,而可以依托每个老师焕发出不同的活力。尤其是对于问题情境式教学这种灵活性极强的方式,教师们更应积极去创新和优化具体方式,寻找出合适小学年龄阶段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与问题情境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因为缺乏对于情境创设的创新和思考,只是照搬别人文章或者示范课里的方法,想用一种方式“一劳永逸”,殊不知也会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缺乏共鸣力。长期使用同一种问题情境引入方式,不仅会使课堂引导变得十分机械化,具有强烈的“套路感”,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同时还会使课堂内容缺乏趣味,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教师运用过于专业和高深的问题引导,超出了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考维度,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让学生们很难应答,也思考不出所以然,容易使情境教学陷入“一潭死水”,进入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听的恶性循环。
(3)内容发散,针对性不强
问题情境创设,本质的目的不是为了“问问题”本身,也不是“体验”本身,它的核心目标仍是在长远角度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倘若总是“为问而问”,不给情境设置一个聚焦点和边界,很容易让问题情境游离出教学方向之外,既难以过渡进内容的讲授,又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正确养成。有些教师也许会认为,适当地放宽思考的维度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我们需要让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为我们的教学效果服务。太过于发散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情境,会浪费大量的上课时间,让学生们形成不了良好的思维路径,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不利于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新课改对于学生创造力和思辨力的要求不言而喻,但我们应在具体教学中作灵活的调整,让教学方式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被教学方式牵制。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都是完整的思维连接过程,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用逻辑清晰的问题情境作科学的锻炼巩固。
4.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方针
(1)崇尚思考性,也崇尚循序渐进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我们改进教学方针,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针对于问题情境具体实践时方法守旧、可操作性低的问题,我们需要调整和创新教学理念,同时尊重小学生的思考特点与认知方式。一味守旧很容易被淘汰,而过于陈旧的教学模式,也在渐渐被时代摒弃。我们要顺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理念,使之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问题创设的循序渐进。问题固然应当富有思考价值和挖掘意义,但在短暂的课堂而非时间充裕的研究中,我们应当使问题情境创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用,从“小”至“大”,由“外”至“里”,通過一种逐渐推进的方式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譬如,在小学低段乘法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在做课程前期引导时,不能急于求成地就让学生们去思考乘法“两个数相乘”的内涵。基于学生们的学习进程,我们可以先从学生们熟悉的加法讲起,举例买菜时我们有很多个相同的东西要买,于是我们要将单价多次相加,这时我们再引入乘法,告诉学生“乘法本质是同一个数字多次相加”,这样更能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融入专业性,也融入日常琐碎
数学是个“双面”巨魔。一方面它可以涵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万物原理,一方面它又和我们日常的小事脱不开干系。专业性和广泛性的兼具,使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有多维的视野。一方面,我们当然不能忽视数学基本的严谨,不能丢失数学内涵的深刻;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将这种严谨和深刻用更能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体悟。比如针对小学高段的“牛吃草”类问题,由于方程等高阶工具显然不能使用,引导学生们理解“入”和“出”的日常内涵和相互关系,就十分地重要。在讲解中,我们要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方式,而要多以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历的事情为载体,譬如洗澡时的注水等等。我们要在问题情境创设的理念上积极地挖掘创新而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仅仅遵照以往的经验和“教师专家”的指点。
(3)关注开放性,也关注视角收敛
在问题情境创设发散性、开放性的要求下,如何又精准地切入课程内容,这就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在思维发散性上显现出很好的天赋,但在逻辑和因果、关于整体性的认知上,却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指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格外注意切入点的精确性,并注意引导情境,使之顺着对课堂教学有利的方向发展。有些情境创设和引导方式,可能对于这一块教学内容适用,但是和另一块教学内容就没有很好的契合性。譬如,对于一些代数相关的话题,将我们的一些生活和经济行为代入就是很好的引入手法,但对于一些几何和更抽象内容的教学,就不一定适用了。我们一定要在关注问题开放性、思考性的前提下,懂得如何将看似宏大的背景收缩到一个小的方面,使学生们的视野不知不觉间聚焦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对于事物的逻辑因果有更深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具体而科学的“搭配”。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是一种将情感和体验融入教学、并用问题进行引导的方式,具有体验性、引导性和灵活性的使用原则。将问题情境创设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既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数学学科的具象化、模块化,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责任,实现新课标教育要求。在问题情境创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时,我们面临着方法守旧、可操作性低,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内容发散、针对性不强等种种难题。针对此,我们提出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兼顾思考性和问题的循序渐进,兼顾专业性和生活化的指引,兼顾发散性和思考角度的聚焦,促进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更高效地实现。
参考文献
[1]季胜男.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林建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2):140-141+144.
[3]郭萍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95-19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2-0133-02
【Absrtact】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thinking cultiv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we often use the method of problem situation creation to introduce the classroom,strengthen the "readability" of the classroom,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better. The problem situation is a kind of experience emotion teaching introduction method with experience,guidance and flexibility. It not only accords with the cognitive law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but also promotes the concrete and modularization of mathematics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it is helpful for teachers to re-examine their teach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better realize the standard education. When the problem situation is created and applied to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it is inevitable to encounter problems such as conservative method,weak maneuverability,old-fashioned form,lack of interest,lax content and weak pertinence. In view of these contradictions,w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gradual thinking in teaching,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scenes,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cretization and pertinence of situational themes. From all aspects to promot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problem situation creation more effective integration,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education and teaching;problem situation.
新課改越来越崇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集抽象和逻辑于一体的学科,更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不小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教学经常被引入。本文将从问题情境的概念及原则谈起,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剖析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方针策略。
1.问题情境的概念及原则
(1)问题情境的概念
“情”与“境”的组合通过两个字生动概括了“情境”的内涵:感情的渲染性和经历的模拟性。情境旨在将人代入具体的事件或场景中,真实感受人物的历程和思考,拥有更生动的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在教育学中是不断被探讨的话题,而“问题情境”则是将它的内容继续扩散和延伸,探究如何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探入情境,实现情境趣味度和沉浸感的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们渐渐开始意识到,问题情境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潜能和可利用性。
(2)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在教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成为了众多教师们开始尝试和探索的途径。然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有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方法依托,需要我们遵循正确的原则。其一,问题情境创设具有“体验性”,即被创设者应当在情境中有充分的体验感。其二,问题情境创设还应当具有“引导性”,具有引导倾听者进入自己所讲主题和内容的作用。再者,问题情境创设还需具有“灵活性”,即围绕教学目标可以有丰富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上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场景灵活变换。 2.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1)学生层面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众多课程中重要性最强、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相比语文、英语等文类科目,小学阶段的数学已包含很多的抽象概念和逻辑计算。将问题情境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时“先表面后内里”的过程规律,有助于将数学学科具象化、模块化。
(2)教师层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接触者和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学生学习和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解,对于方法的体悟,对于理念的深入,都关系到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深度和效率,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身心的发展。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也是教师们的一次“教学再思考”,使教师们在方法的对比和调整中,进一步理解自己所承担的教学责任,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
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方法守旧,可操作性低
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非传统性教学方式,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中,面临着种种矛盾和难题。其中最普遍的矛盾是教师的方法较为古板守旧,理念更新不足,使得脑海中的教学手段在实际课堂中可操作性较低,成效不显著。一些教师较为习惯传统的口授教学模式,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还是会习惯性地去“主导课堂”,没有发挥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的启发性和引领性。此外一些教师由于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不够深刻,构思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具体教学,比如请学生上台讲课而不提供任何帮助,比如每个人逐一提问,不仅大大打乱了课堂节奏和秩序,还会挫伤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们对于问题情境创设方法把握的不当,本质是来自对于问题情境内涵理解的不深入,只运用了“问题”,没有挖掘到“情境”,或是对于二者如何结合没有很好的领悟,使问题情境的引入事倍功半,不利于数学教学成效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每一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践时都不应只是单纯的模仿,而可以依托每个老师焕发出不同的活力。尤其是对于问题情境式教学这种灵活性极强的方式,教师们更应积极去创新和优化具体方式,寻找出合适小学年龄阶段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与问题情境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因为缺乏对于情境创设的创新和思考,只是照搬别人文章或者示范课里的方法,想用一种方式“一劳永逸”,殊不知也会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缺乏共鸣力。长期使用同一种问题情境引入方式,不仅会使课堂引导变得十分机械化,具有强烈的“套路感”,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同时还会使课堂内容缺乏趣味,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教师运用过于专业和高深的问题引导,超出了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考维度,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让学生们很难应答,也思考不出所以然,容易使情境教学陷入“一潭死水”,进入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听的恶性循环。
(3)内容发散,针对性不强
问题情境创设,本质的目的不是为了“问问题”本身,也不是“体验”本身,它的核心目标仍是在长远角度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倘若总是“为问而问”,不给情境设置一个聚焦点和边界,很容易让问题情境游离出教学方向之外,既难以过渡进内容的讲授,又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正确养成。有些教师也许会认为,适当地放宽思考的维度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我们需要让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为我们的教学效果服务。太过于发散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情境,会浪费大量的上课时间,让学生们形成不了良好的思维路径,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不利于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新课改对于学生创造力和思辨力的要求不言而喻,但我们应在具体教学中作灵活的调整,让教学方式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被教学方式牵制。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都是完整的思维连接过程,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用逻辑清晰的问题情境作科学的锻炼巩固。
4.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方针
(1)崇尚思考性,也崇尚循序渐进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我们改进教学方针,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针对于问题情境具体实践时方法守旧、可操作性低的问题,我们需要调整和创新教学理念,同时尊重小学生的思考特点与认知方式。一味守旧很容易被淘汰,而过于陈旧的教学模式,也在渐渐被时代摒弃。我们要顺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理念,使之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问题创设的循序渐进。问题固然应当富有思考价值和挖掘意义,但在短暂的课堂而非时间充裕的研究中,我们应当使问题情境创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用,从“小”至“大”,由“外”至“里”,通過一种逐渐推进的方式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譬如,在小学低段乘法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在做课程前期引导时,不能急于求成地就让学生们去思考乘法“两个数相乘”的内涵。基于学生们的学习进程,我们可以先从学生们熟悉的加法讲起,举例买菜时我们有很多个相同的东西要买,于是我们要将单价多次相加,这时我们再引入乘法,告诉学生“乘法本质是同一个数字多次相加”,这样更能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融入专业性,也融入日常琐碎
数学是个“双面”巨魔。一方面它可以涵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万物原理,一方面它又和我们日常的小事脱不开干系。专业性和广泛性的兼具,使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有多维的视野。一方面,我们当然不能忽视数学基本的严谨,不能丢失数学内涵的深刻;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将这种严谨和深刻用更能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体悟。比如针对小学高段的“牛吃草”类问题,由于方程等高阶工具显然不能使用,引导学生们理解“入”和“出”的日常内涵和相互关系,就十分地重要。在讲解中,我们要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方式,而要多以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历的事情为载体,譬如洗澡时的注水等等。我们要在问题情境创设的理念上积极地挖掘创新而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仅仅遵照以往的经验和“教师专家”的指点。
(3)关注开放性,也关注视角收敛
在问题情境创设发散性、开放性的要求下,如何又精准地切入课程内容,这就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在思维发散性上显现出很好的天赋,但在逻辑和因果、关于整体性的认知上,却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指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格外注意切入点的精确性,并注意引导情境,使之顺着对课堂教学有利的方向发展。有些情境创设和引导方式,可能对于这一块教学内容适用,但是和另一块教学内容就没有很好的契合性。譬如,对于一些代数相关的话题,将我们的一些生活和经济行为代入就是很好的引入手法,但对于一些几何和更抽象内容的教学,就不一定适用了。我们一定要在关注问题开放性、思考性的前提下,懂得如何将看似宏大的背景收缩到一个小的方面,使学生们的视野不知不觉间聚焦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对于事物的逻辑因果有更深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具体而科学的“搭配”。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是一种将情感和体验融入教学、并用问题进行引导的方式,具有体验性、引导性和灵活性的使用原则。将问题情境创设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既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数学学科的具象化、模块化,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责任,实现新课标教育要求。在问题情境创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时,我们面临着方法守旧、可操作性低,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内容发散、针对性不强等种种难题。针对此,我们提出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兼顾思考性和问题的循序渐进,兼顾专业性和生活化的指引,兼顾发散性和思考角度的聚焦,促进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更高效地实现。
参考文献
[1]季胜男.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林建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2):140-141+144.
[3]郭萍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