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区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具有接待人数多、社会影响大和认可度高的特点。尤其是人文类景区,人们通过在景区的参观,不仅可得到视觉上的享受,而且可以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如果能结合景区特点,融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对其特有的人文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将其建设成兼具德育功能的大中小学德育基地,必将更好地发挥景区的社会教育功能。本文以成都市的知名景区为例,探讨将景区与大中小学德育基地进行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及具体模式,以期能为我国的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前言
2019年暑假临近结束,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成都乃至四川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也成为自媒体上被大家竞相转载的流量明星。一是8月18日-20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耿达、水磨等地的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洪涝灾害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道路被冲断、房屋被冲毁、游客滞留、人员失踪,这些灾情无一不牵动着大家的心,大家都在为灾区人民祈福和祈祷。但到了21日至23日,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抖音等热门自媒体上被大家转载最多的却是另外几个短视频,虽然版本稍有差别,主题却是惊人的一致,都是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视频拍摄的是洪水经过都江堰的情景,表现的是已经建成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巍然耸立、气定神闲地降沙排洪和分流的画面,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让人看了热血沸腾,荡气回肠,深深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睿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而随着这一事件,另外一个堪称成都自媒体流量明星的话题就是电子科大的副教授因为师德师风问题被暂停教学工作的新闻,因为和学生争辩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算不算创新而被学生举报,最终被学校处理引发各界的热议。且不论事件的发生究竟是怎样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纯粹的学术争论还是无良学生对老师的有预谋的政治构陷,而是该事件引发了大家对我国四大发明的讨论和质疑、对学生品德的质疑以及对学校处理态度的不满。绝大多数人都为学生可能对老师的政治构陷而感到震惊和担忧,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们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少数学生拿來作为构陷老师、对付老师的武器,让人既痛心又愤怒。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再次引发思考,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宣传,我们对学生爱国、爱人民、爱民族的德育教育是不是失败了?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旅游教育工作者,从都江堰这一让我们无比自豪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同时又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的这一伟大建筑的最现实、最直观的佐证,以及大家在讨论四大发明时的各种不同声音的表达,让我们再次思考,怎么样用最直观、最显而易见、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方式做好大中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景区德育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景区是一个地区对外交流的窗口,具有开放性和交融性的特点。游客到景区参观旅游,不仅可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和满足,而且可以通过了解学习景区所具有的人文和精神价值,得到精神的放松和知识的拓展,尤其是人文类景区更是可以得到认知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景区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一直都是得到业界的承认和推崇的。
对于景区与爱国教育基地的结合,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既有行业实践又有理论研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珍贵成果。比如在我国景区建设中,非常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名人故居都是典型的将景区与社会教育联系起来进行建设的例子,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田昶,张兴武在《谱写时代新歌——松滋市德育内容系列化写真》一文中"叙述了湖北松滋市结合此地出生的近现代英雄的故居进行德育教育的做法;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利用瘦西湖对该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事迹也被媒体进行了报道。而关于景区与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的联合,已经有较多的博物馆、科技馆还有主题景区在进行科普教育,不过这些展馆类型景区主要是倾向于科普功能,既具体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而关于德育的内容较少。但总体来说,关于利用景区进行明确的德育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和现实例子都较少,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工作余地。
成都市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区资源,比如都江堰、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但是将这些景区切实纳入德育基地建设范畴,结合大中小学德育教育需要进行景区功能拓展和深化的目前还基本没有,这就为我们进行德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必要性。
景区流性和教育性的成都市的旅游景点,通过科学合理的科普教育、智力教育的植入,将这些知名景点与德育教育基地结合起来,让都江堰、青城山、杜普草堂、武侯祠这些成都最著名的景点,不仅仅作为人们观赏景色、体味我国古代文明、了解历史的地方,而是把这些景点与德育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其德育教育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项或者多项内容有机融合,建设成都市的大中小学德育基地,借力成都最佳旅游城市的身份建设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基地,通过古人留存下来的遗迹或者文物,通过古人修身、治国、齐家的事迹的深层次挖掘和宣讲,让学生在第一现场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魅力,从而更为有效地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景区德育基地建设思路与方法
德育基地与景区的融合发展,就是要利用旅游景点,通过科学合理的科普教育、智力教育的植入,将这些知名景点与德育教育基地结合起来,让都江堰、青城山、杜普草堂、武侯祠这些成都最著名的景点,不仅仅作为人们观赏景色、体味我国古代文明、了解历史的地方,更是要把这些景点与德育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其德育教育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项或者多项内容相结合,建成成都市的大中小学德育基地,更是以成都最佳旅游城市的身份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基地,通过古人留存下来的遗迹或者文物,通过古人修身、治国、齐家的事迹的深层次挖掘和宣讲,让学生在第一现场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魅力,从而更为有效地达到德育培养的目的。
具体到实际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都市知名景点德育与科普教育调研:可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成都市目前的3A及以上级别景区的科普及德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景区德育及科普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
2. 建立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的景区筛选:对实地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这些景点的资源类型,在此基础上将结合德育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对这些景区进行筛选。评选标准将依据景区本身资源是否具备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家国情怀等德育范畴因子来制定。
3. 对具备德育教育基地建设的景区进行重点调研,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法,特别注重对德育因子的有效植入。具体将确定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形式,景区硬件设置和人员软件配置,一定要结合景区本身的特点和德育教育的要求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和景区及景区管理部门沟通,确认建设和后期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与展望
景区尤其是人文类景区是古人智慧和精神的凝聚与浓缩,富含诸多精神教育和感召价值。成都市的很多景区具备德育教育资源和条件,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个人优秀品质的典型案例,是德育教育鲜活的例子和教材。如果能在这些景区结合德育教育要求,植入德育教育内容,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不仅对成都的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大有裨益,而且可以发挥景区的辐射和发散功能,影响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到访者。本文分析探讨了利用成都及其周边旅游景点进行德育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及建设思路,探寻科学合理的德育功能植入途径,寻找行之有效的建设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能为成都乃至四川省和全国的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本文为2019年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课题:“成都市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与知名景区融合发展研究”(2080819027)的阶段性成果。
一、前言
2019年暑假临近结束,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成都乃至四川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也成为自媒体上被大家竞相转载的流量明星。一是8月18日-20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耿达、水磨等地的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洪涝灾害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道路被冲断、房屋被冲毁、游客滞留、人员失踪,这些灾情无一不牵动着大家的心,大家都在为灾区人民祈福和祈祷。但到了21日至23日,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抖音等热门自媒体上被大家转载最多的却是另外几个短视频,虽然版本稍有差别,主题却是惊人的一致,都是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视频拍摄的是洪水经过都江堰的情景,表现的是已经建成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巍然耸立、气定神闲地降沙排洪和分流的画面,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让人看了热血沸腾,荡气回肠,深深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睿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而随着这一事件,另外一个堪称成都自媒体流量明星的话题就是电子科大的副教授因为师德师风问题被暂停教学工作的新闻,因为和学生争辩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算不算创新而被学生举报,最终被学校处理引发各界的热议。且不论事件的发生究竟是怎样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纯粹的学术争论还是无良学生对老师的有预谋的政治构陷,而是该事件引发了大家对我国四大发明的讨论和质疑、对学生品德的质疑以及对学校处理态度的不满。绝大多数人都为学生可能对老师的政治构陷而感到震惊和担忧,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们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少数学生拿來作为构陷老师、对付老师的武器,让人既痛心又愤怒。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再次引发思考,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宣传,我们对学生爱国、爱人民、爱民族的德育教育是不是失败了?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旅游教育工作者,从都江堰这一让我们无比自豪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同时又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的这一伟大建筑的最现实、最直观的佐证,以及大家在讨论四大发明时的各种不同声音的表达,让我们再次思考,怎么样用最直观、最显而易见、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方式做好大中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景区德育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景区是一个地区对外交流的窗口,具有开放性和交融性的特点。游客到景区参观旅游,不仅可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和满足,而且可以通过了解学习景区所具有的人文和精神价值,得到精神的放松和知识的拓展,尤其是人文类景区更是可以得到认知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景区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一直都是得到业界的承认和推崇的。
对于景区与爱国教育基地的结合,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既有行业实践又有理论研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珍贵成果。比如在我国景区建设中,非常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名人故居都是典型的将景区与社会教育联系起来进行建设的例子,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田昶,张兴武在《谱写时代新歌——松滋市德育内容系列化写真》一文中"叙述了湖北松滋市结合此地出生的近现代英雄的故居进行德育教育的做法;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利用瘦西湖对该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事迹也被媒体进行了报道。而关于景区与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的联合,已经有较多的博物馆、科技馆还有主题景区在进行科普教育,不过这些展馆类型景区主要是倾向于科普功能,既具体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而关于德育的内容较少。但总体来说,关于利用景区进行明确的德育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和现实例子都较少,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工作余地。
成都市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区资源,比如都江堰、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但是将这些景区切实纳入德育基地建设范畴,结合大中小学德育教育需要进行景区功能拓展和深化的目前还基本没有,这就为我们进行德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必要性。
景区流性和教育性的成都市的旅游景点,通过科学合理的科普教育、智力教育的植入,将这些知名景点与德育教育基地结合起来,让都江堰、青城山、杜普草堂、武侯祠这些成都最著名的景点,不仅仅作为人们观赏景色、体味我国古代文明、了解历史的地方,而是把这些景点与德育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其德育教育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项或者多项内容有机融合,建设成都市的大中小学德育基地,借力成都最佳旅游城市的身份建设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基地,通过古人留存下来的遗迹或者文物,通过古人修身、治国、齐家的事迹的深层次挖掘和宣讲,让学生在第一现场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魅力,从而更为有效地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景区德育基地建设思路与方法
德育基地与景区的融合发展,就是要利用旅游景点,通过科学合理的科普教育、智力教育的植入,将这些知名景点与德育教育基地结合起来,让都江堰、青城山、杜普草堂、武侯祠这些成都最著名的景点,不仅仅作为人们观赏景色、体味我国古代文明、了解历史的地方,更是要把这些景点与德育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其德育教育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项或者多项内容相结合,建成成都市的大中小学德育基地,更是以成都最佳旅游城市的身份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基地,通过古人留存下来的遗迹或者文物,通过古人修身、治国、齐家的事迹的深层次挖掘和宣讲,让学生在第一现场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魅力,从而更为有效地达到德育培养的目的。
具体到实际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都市知名景点德育与科普教育调研:可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成都市目前的3A及以上级别景区的科普及德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景区德育及科普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
2. 建立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的景区筛选:对实地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这些景点的资源类型,在此基础上将结合德育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对这些景区进行筛选。评选标准将依据景区本身资源是否具备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家国情怀等德育范畴因子来制定。
3. 对具备德育教育基地建设的景区进行重点调研,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法,特别注重对德育因子的有效植入。具体将确定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形式,景区硬件设置和人员软件配置,一定要结合景区本身的特点和德育教育的要求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和景区及景区管理部门沟通,确认建设和后期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与展望
景区尤其是人文类景区是古人智慧和精神的凝聚与浓缩,富含诸多精神教育和感召价值。成都市的很多景区具备德育教育资源和条件,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个人优秀品质的典型案例,是德育教育鲜活的例子和教材。如果能在这些景区结合德育教育要求,植入德育教育内容,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不仅对成都的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大有裨益,而且可以发挥景区的辐射和发散功能,影响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到访者。本文分析探讨了利用成都及其周边旅游景点进行德育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及建设思路,探寻科学合理的德育功能植入途径,寻找行之有效的建设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能为成都乃至四川省和全国的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本文为2019年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课题:“成都市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与知名景区融合发展研究”(208081902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