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园子煤矿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来源 :科技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刘园子煤矿地质条件为基础,在开拓方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在各煤层中布置采区巷道,选用在技术上合理,并结合经济条件最终得出其合理的采区布置方式。
  关键词:采区巷道;布置方式;采区上山
  1.井田概况
  刘园子煤矿位于甘肃省环县西部沙井子矿区的东部,本井田总的构造形态为一个南北向延展,四周封闭的椭圆形“剥蚀残余型小煤盆地”,井田南北长5.3km,东西宽1.8km,面积9.9km2。井田共有可采煤层4层,煤4-1层平均厚2.15m,煤5-1层平均厚6.98m,煤7-1层平均厚5.59m,煤8-3层平均厚4.65m。各煤层直接顶、底板岩体质量一般为中等岩体。井田内煤层赋存较稳定,DF3断层以西倾角相对平缓,倾角4~20°。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瓦斯含量低,各煤层顶底板条件较好,开采技术条件较优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0Mt/a,年工作日为330d,井下实行“四·六”工作制,日净提升时间16h。
  2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
  2.1 首采区上山巷道布置在煤4-1层中
  移交采区为41采区,开采煤4-1层。煤4-1层厚度为0.8~2.56m,平均1.92m,刘园子向斜西翼煤层倾角为4°~20°,东翼煤层倾角为20°~30°。该采区在煤4-1层中沿倾向布置三条上山,分别为轨道运输上山、带式输送机上山、回风上山,各巷间距为30m。采区轨道运输上山倾角10°~11°,斜长1003m,其中上段650m为煤巷,下段353m为岩巷,矩形断面,净宽4.0 m,净断面积10.8m2,铺设30kg/m,混凝土轨枕,支护方式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采区带式输送机上山设在采区轨道运输上山和采区回风上山之间,倾角10°~11°,斜长707m,其中上段586m为煤巷,下段121m为岩巷,矩形断面,净宽3.6m,净断面积9.0m2,支护方式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采区回风上山设在采区带式输送机上山南侧,倾角10°~11°,斜长905m,其中上段841m为煤巷,下段141m为岩巷,净宽4.8 m,净断面积12.0m2,支护方式为锚杆喷射混凝土。为维护采区上山处于良好的状态,采区轨道运输上山及回风上山外侧均留设煤柱宽度为50m。
  采区内从井底车场向采区煤层露头方向回采,工作面内则按采区边界煤层露头向采区上山方向后退式回采。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一见图1。
  2.2 首采区上山巷道布置在煤5-1中
  移交开采煤层为煤4-1层,但采区上山巷道布置在煤5-1层中,煤5-1层厚度为5.12~8.83m,平均6.98m,是本井田煤层厚度最大、资源量也较大的主采煤层。含矸0~6层,结构简单至复杂。赋煤区内均可采,为较稳定煤层。该采区在煤5-1层中沿倾向布置三条上山,分别为轨道运输上山、带式输送机上山、回风上山,各巷间距为30m。采区轨道运输上山倾角10°~11°,斜长1042m,其中997m为煤巷,45m为岩巷,矩形断面,净宽4.0 m,净断面积10.8m2,铺设30kg/m,混凝土轨枕,支护方式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采区带式输送机上山设在采区轨道运输上山和采区回风上山之间,倾角10°~11°,斜长896m(煤巷),矩形断面,净宽3.6m,净断面积9.0m2,支护方式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采区回风上山设在采区带式输送机上山南侧,倾角10°~11°,斜长1000m,其中955m为煤巷,45m为岩巷,净宽4.8m,净断面积12.0m2,支护方式为锚杆喷射混凝土。为维护采区上山处于良好的狀态,采区轨道运输上山及回风上山外侧均留设煤柱宽度为50m。初期开采煤4-1层时,煤4-1层工作面煤流通过每个区段的溜煤眼转至煤5-1层带式输送机上山,煤4-1层工作面辅助运输及回风通过每个区段的辅助运输斜巷来完成。
  采区内从井底车场向采区煤层露头方向回采,工作面内则按采区边界煤层露头向采区上山方向后退式回采。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二见图2。
  3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经济比较分析
  采区巷道布置的两个方案的经济比较分析详见表1。
  根据经济比较表分析,方案一井巷投资较方案二节省大约1006万元,移交工程量方案一比方案二少约1223m,且建井工期比方案二少约4个月。因此,采区巷道布置方式采用方案一较为合理,即采区巷道布置在煤4-1层中。
  4 小结
  在开拓方式已定的条件下,采区巷道的布置方式可选择的余地不大,但也应该遵循生产系统完善,巷道布置简单,掘进及维护工程量小,有利于集中生产等要求,本文是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比较最终选择出合理的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参考文献:
  [1]杜计平.采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编著.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
  [3]GB 50215-20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S].
  作者简介:
  范岳虎(1985—),山西运城人,工程师,从事煤矿设计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介绍了P沟道增强型,耗尽型MOS管和P沟道JFET放大电路,并进行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关键词:P沟道;靜态;动态
期刊
摘要:油气集输系统尽可能做到密闭,防止由于油气的损失,而降低油田生产的效率。集输工艺主要特点是生产时的油田点多,面广并且线很长,同时进行油田集输生产作业是还伴随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生产作业有很强的连续性以及工艺流程十分复杂的缺点,对其进行相关的技术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集输设备;油气集输;布站方式;关键环节;工艺流程优化;运行效率  油田集输工艺技术是复杂的过程,它
期刊
摘要: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能源问题的严峻性也逐渐凸显,如何平衡能源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世界重点关注的焦点。这其中,电动压缩式制冷技术广泛使用所產生的能源短缺问题也受到了高度重视,要在项目实际发展进程中,寻求优化路径,积极使用可再生资源,确保整体运行结构优化完整。本文基于笔者实践相关经验,从空调制冷中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背景入手,对地道风能源、地源热泵能源、太阳能在空调制冷中的应用进行了集中阐
期刊
摘要:介绍某厂BBD4060型钢球磨煤机耳轴连接螺栓频繁断裂,并针对频繁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案。  关键词:钢球磨煤机;耳轴连接螺栓;原因分析;处理方案  一、设备概述:  黔西电厂4×300MW机组配置的制粉系统均为正压直吹式系统,每台炉配套设计4台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其中1、2号炉钢球磨煤机系沈阳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磨煤机罐体两端分别由36颗M36×255mm的螺栓连接,其磨煤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工业锅炉水质不良的影响及水质检验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四个方面分析工业锅炉水质不良的影响的基础上,论述了工业锅炉水质检验的常用方法,并提出了工业锅炉水质检验和处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工业锅炉;水质不良;水质检验;对策  1 引言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锅炉这种大量使用的能耗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降低我国的能耗水平,有效使得我国污染物排放降低,就应该充分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工
期刊
自成立国有房产管理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学习做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执行能力、提质量创效益的抓手,坚持把理论学习与形势任务教育相结合,把落实会议精神与单位个人发展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果,营造了以学促干,学以致用的浓厚氛围。  特别是2017年以来,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我们更是坚持把形势讲清、把政策讲透、把困难讲明,发动干部职工围绕着保岗位、保任务、保增值进行了深入
期刊
摘要:电气自动化向系统的使用只有短短的40年左右,但是由于整个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异军突起,迅速占据了整个工业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电气自动化主要依托高度集成化的电路板来实现,所以在实际的使用时相关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十分的重要,也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电气研究所主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引言: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不是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经济支柱,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各行各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石油行業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石油在技术方面却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问题,油田井下打捞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打捞作业技术如果不能改进,势必影响着我国
期刊
摘要:水处理是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运行必不可少的设备。生水通过其装置系统处理后供给湿蒸汽发生器质量稳定并且合格的软化水。湿蒸汽发生器能否安全经济运行,水处理运行质量尤为关键。水处理装置包括离子交换系统、盐水系统、加药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等,可实现无人全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易懂。在自动控制过程中的气动阀是切换系统流程的关键装置,但由于在控制过程中气动阀会出现各种故障,导致水处理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本文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庞大,石油能源的消耗也愈加严重。而新能源汽车正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同时又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由于新能源汽车在经济性和环保型两个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因此被世界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当前社会上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明显偏少,且这些技术人员的素质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