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级质检中心在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要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相匹配,在调研统计近年来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情况下,分析判断区域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整体规划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本文分析了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区域建设现状,提出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区域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国家级质检中心;区域建设;地方经济;技术服务
国家质检中心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简称,在国内属于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国家级质检中心主要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技术服务,包括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服务、认证产品检验、质量仲裁检验、委托检验、质量认证咨询、技术咨询、检验人员培训等服务项目,能够引导地方企业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促使企业构建起产品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以标准化的体系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为此,各地方要积极推进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质检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
1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区域建设现状
1.1分布不均衡
我国除西藏外,其省市自治区均设立了国家级质检中心,多分布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部地位,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和直辖市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数量较多。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分布现状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暴露出质检中心在全国各地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导致某些地区出现了质检中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
1.2技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在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区域建设中,质检中心缺乏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技术服务能力,只有部分国家级质检中心实现了对国际认证检测机构的对接,使得质检中心的检测技术、检测标准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国家级质检中心与区域内企业高精尖技术资源的共享力度不足,缺乏与本行业企业的合作,降低了质检中心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力。
1.3市场主体意识不强
国家级质检中心对市场需求和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不敏感,在质检中心建设中多以科研水平提升为主,缺乏业务服务拓展,导致国家级质检中心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我国大部分国家级质检中心没有实施品牌战略,使国家级质检中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远低于SGS、BV、ITS等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
2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区域建设的实践路径
2.1规划国家级质检中心的整体布局
国家要从整体层面出发规划国家级质检中心在各区域的分布,通过比较各地区各行业的产值,选取每个行业类别中总产值靠前的15个省份,确定该省份工业总产值较高的地区,在该地区建立国家级质检中心,以确保国家级质检中心数据与区域内行业工业总产值相匹配。如,河南省的纺织业、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较高,可在河南省建立以化纤类产品、纺织品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山东省、河北省、浙江省、上海市的石油加工业、炼焦工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这些省份建设以石油类产品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山东省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山东省建设以化学制品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的造纸业和纸制品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这些省份建设以纸制品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广东省的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较高,可在广东省建设以专业设备类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山东省的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山东省建设以电子设备检测、仪器仪表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山东省、天津市的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山东省和天津市建设以金属类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
2.2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国家级质检中心作为公共检测服务机构,要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技术服务能力,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2.1对接国际认证检测机构。各区域建设的国家级质检中心要积极与欧盟等境外检测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国内检测数据在国际上的认可打下基础,打破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如,深圳建设的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检中心,与美国NTS合作,其检测数据得到了亚洲和北美市场的认可,实现了电子产品的本地化检测。
2.2.2对接产业发展。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建设与服务要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与区域企业共享共用检验检测技术,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中山市建设的国家灯具质检中心,为本地区的照明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资源,其与松浦照明公司合作,共用共享高精仪器设备和检验检测方法,缩短了节能型照明产品的研发周期。
2.2.3对接标准化组织。国家级质检中心要与标准化组织加强沟通联系,使质检中心能够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制定,赋予质检中心在重点产业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如,珠海市建設的国家印刷及办公自动化消耗材料质检中心,参与了国家油墨标准的制定,推进了该区域耗材产业向资源节约化方向发展。
2.2.4扩大技术服务范围。国家级质检中心要找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加强自身检测技术能力建设,使其达到国际检测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家级质检中心的服务范围,延伸质量技术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从市场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集产品质量检验、国际认证、体系认证、标准物资采购等一站式技术服务,塑造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品牌形象。
2.3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级质检中心要结合“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解决质检中心发展的短板,进而增强国家级质检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开展实验室命名活动。国家级质检中心应着重于培养检验技术带头人,打造区域研发团队,形成检测骨干力量,并以检测技术带头人命名实验室,树立质检中心工作人员的学习榜样。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检测工作范围、岗位职责、检测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夯实质检中心工作基础。三是引入关键技术人才。国家级质检中心要引入行业领域具有知名度的权威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端人才,构建起层次合理的质量监督检验队伍结构,积极推进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质检中心的科研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家级质检中心是区域经济技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行业总产值和区域分布特点,围绕地方产业优势建设相应技术服务项目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推进质检中心与国际认证检测机构、区域产业和标准化组织实现对接,确保质检中心的检验服务项目有助于促进配套产业发展,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参考文献:
[1]赖明河,陈向标.关于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的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8(18):82-84.
[2]徐蓉蓉.内控视角下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风险管理分析 ——基于贵州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J].财会学习,2019(4):109-110.
[3]赖明河,陈向标.关于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的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8(18):120-122.
关键词:国家级质检中心;区域建设;地方经济;技术服务
国家质检中心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简称,在国内属于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国家级质检中心主要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技术服务,包括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服务、认证产品检验、质量仲裁检验、委托检验、质量认证咨询、技术咨询、检验人员培训等服务项目,能够引导地方企业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促使企业构建起产品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以标准化的体系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为此,各地方要积极推进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质检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
1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区域建设现状
1.1分布不均衡
我国除西藏外,其省市自治区均设立了国家级质检中心,多分布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部地位,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和直辖市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数量较多。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分布现状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暴露出质检中心在全国各地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导致某些地区出现了质检中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
1.2技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在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区域建设中,质检中心缺乏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技术服务能力,只有部分国家级质检中心实现了对国际认证检测机构的对接,使得质检中心的检测技术、检测标准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国家级质检中心与区域内企业高精尖技术资源的共享力度不足,缺乏与本行业企业的合作,降低了质检中心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力。
1.3市场主体意识不强
国家级质检中心对市场需求和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不敏感,在质检中心建设中多以科研水平提升为主,缺乏业务服务拓展,导致国家级质检中心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我国大部分国家级质检中心没有实施品牌战略,使国家级质检中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远低于SGS、BV、ITS等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
2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区域建设的实践路径
2.1规划国家级质检中心的整体布局
国家要从整体层面出发规划国家级质检中心在各区域的分布,通过比较各地区各行业的产值,选取每个行业类别中总产值靠前的15个省份,确定该省份工业总产值较高的地区,在该地区建立国家级质检中心,以确保国家级质检中心数据与区域内行业工业总产值相匹配。如,河南省的纺织业、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较高,可在河南省建立以化纤类产品、纺织品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山东省、河北省、浙江省、上海市的石油加工业、炼焦工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这些省份建设以石油类产品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山东省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山东省建设以化学制品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的造纸业和纸制品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这些省份建设以纸制品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广东省的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较高,可在广东省建设以专业设备类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山东省的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山东省建设以电子设备检测、仪器仪表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山东省、天津市的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的总产值较高,可在山东省和天津市建设以金属类检测为主的质检中心。
2.2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国家级质检中心作为公共检测服务机构,要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技术服务能力,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2.1对接国际认证检测机构。各区域建设的国家级质检中心要积极与欧盟等境外检测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国内检测数据在国际上的认可打下基础,打破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如,深圳建设的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检中心,与美国NTS合作,其检测数据得到了亚洲和北美市场的认可,实现了电子产品的本地化检测。
2.2.2对接产业发展。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建设与服务要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与区域企业共享共用检验检测技术,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中山市建设的国家灯具质检中心,为本地区的照明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资源,其与松浦照明公司合作,共用共享高精仪器设备和检验检测方法,缩短了节能型照明产品的研发周期。
2.2.3对接标准化组织。国家级质检中心要与标准化组织加强沟通联系,使质检中心能够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制定,赋予质检中心在重点产业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如,珠海市建設的国家印刷及办公自动化消耗材料质检中心,参与了国家油墨标准的制定,推进了该区域耗材产业向资源节约化方向发展。
2.2.4扩大技术服务范围。国家级质检中心要找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加强自身检测技术能力建设,使其达到国际检测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家级质检中心的服务范围,延伸质量技术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从市场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集产品质量检验、国际认证、体系认证、标准物资采购等一站式技术服务,塑造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品牌形象。
2.3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级质检中心要结合“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解决质检中心发展的短板,进而增强国家级质检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开展实验室命名活动。国家级质检中心应着重于培养检验技术带头人,打造区域研发团队,形成检测骨干力量,并以检测技术带头人命名实验室,树立质检中心工作人员的学习榜样。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检测工作范围、岗位职责、检测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夯实质检中心工作基础。三是引入关键技术人才。国家级质检中心要引入行业领域具有知名度的权威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端人才,构建起层次合理的质量监督检验队伍结构,积极推进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质检中心的科研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家级质检中心是区域经济技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行业总产值和区域分布特点,围绕地方产业优势建设相应技术服务项目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推进质检中心与国际认证检测机构、区域产业和标准化组织实现对接,确保质检中心的检验服务项目有助于促进配套产业发展,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参考文献:
[1]赖明河,陈向标.关于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的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8(18):82-84.
[2]徐蓉蓉.内控视角下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风险管理分析 ——基于贵州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J].财会学习,2019(4):109-110.
[3]赖明河,陈向标.关于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的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8(18):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