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改变传统评改作文耗时低效的弊病,为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为了开发学生潜能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学校高二语文备课组就作文评改课堂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探索,本文对我们一年来的探索进行阶段性总结。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作文 四环评改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止于教师的批改。作文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却长期被教师所垄断,负担沉重,教师难改、厌改,而社会舆论、家长、学生都要求语文教师“精批细改”,甚至让学生的作文“满篇见红”,改得越多,批得越多,就越好。教师独揽,费时费力,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师侧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不少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常常因为一已之见或思维的定势,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哪管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呢?这种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评价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造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厌改且效率低下的局面。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作文教学离开了“人本”,忽视了写作主体,它是走不远的。叶圣陶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叶圣陶先生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作文的学与教、写与改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去真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三、实验对象及时间
1.实验对象:衡阳市一中高二年级10个班(一共20个班,另10个班为对比班)。
2.实验参与教师:衡阳市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
3.实验时间: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
四、实验过程
㈠准备阶段
1.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
2.教师理论学习与探索;
3.拟定计划,明确分工。
㈡实施阶段
1.每两周开展一次课堂交流。
2.确定基本的作文四环评改课堂模式。
(1)独立自改
要引导学生走出“学生作文由教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认识误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在反复锤炼修改中产生的,认识到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它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表达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其次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要求反复看,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便于思考修改,同时考虑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表达能否更上一个层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现自己作文的亮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能掌握自我评改方法,作出规范的评改,而且评语越写越好,越写越多,他们能围绕作文要求、审题立意、文章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等诸多方面,写上评语,提出修改方案。
(2)教师示导
评改课堂一定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首先教师引导确立修改目标,我们把评改目标分为常规目标和特定目标两种。常规目标一般包括评判书写质量,修改字、词、标点符号及句子;特定目标是根据每次作文的重点确定修改目标,如议论文的立意、结构、论证方法、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叙述等等,特定目标一般一次只有一个。一般要从常规目标开始,再落实特定目标。这样便于各个击破,步步为营,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认知规律。再确定恰当的作文评分标准(分项评分表)和修改细则,交待评改程序和评改方法,并对此作专题讲解。而且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一份示例修改,比如书写美观,用词、标点、格式正确。语言准确、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立意新颖、深刻;中心明确;他的闪光点在哪儿等,引导学生大胆发现,引导学生奇思异想,引导学生提出创造性的修改方案。
(3)分组评改
分组批改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以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实际操作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三人为一组,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配。每组安排一个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组长,批改完后,批改人均签上姓名。小组互评时,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如果评改意见不一致,可通过讨论协商的方式来达成共识或求同存异。要求学生多进行鼓励性或赏识性评价,让自己的红圈红线红字化作真诚的笑脸,由衷的赞叹,恳切的建议。指导学生在评改中选择好评改点,而不是处处改、随意改,选择就要选那些必改之处,选择那些有较大批改意义或启发价值的地方。改是为了使某些不足或错误成为比较完美、相对成功的先导。
(4)交流总结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班交流,进行佳作欣赏,进行评改范例欣赏。要求优秀习作者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读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对该文进行点评,并与小组互评的情况相对照,可见仁见智,可开展讨论,必要时教师提出参考意见。这样通过几轮评改,学生对该文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写好作文的好办法,同时,学生容易明确自己在批改上的差距,便于努力调整方向,提高自身水平。
交流完毕,教师要对评改情况作简短小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对评改积极分子进行表扬,对评改中存在的问题恰当予以点拔,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小结。尤其是针对作文的训练目标要总结,学生的训练现状和问题都要及时总结。
以上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关联,构成一个立体式评改信息网络,使得作文评改更加趋于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五、实验结果
从近一年学期的的实践看,特别是和对比班相比效果是明显的,学生在“自我表露”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丰富了学生内心感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激情,有利于克服学生作文马虎,不负责任的陋习,有利于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评改实践中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材料和言语经验,学生像样的文章也多了。而且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91.8%的学生赞成四环评改,86.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写作有所帮助。也对两次考试的作文评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一次期末考试实验班的作文平均分高出1.89分,第二次期末考試实验班的作文平均高出2.38分。
六、研究反思
1.是否可以采取分层分组法?
2.对差生作文什么样的评改尺度最有效?
3.最后教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评改情况,针对不恰当的评改如何处理最有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作文 四环评改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止于教师的批改。作文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却长期被教师所垄断,负担沉重,教师难改、厌改,而社会舆论、家长、学生都要求语文教师“精批细改”,甚至让学生的作文“满篇见红”,改得越多,批得越多,就越好。教师独揽,费时费力,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师侧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不少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常常因为一已之见或思维的定势,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哪管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呢?这种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评价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造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厌改且效率低下的局面。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作文教学离开了“人本”,忽视了写作主体,它是走不远的。叶圣陶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叶圣陶先生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作文的学与教、写与改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去真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三、实验对象及时间
1.实验对象:衡阳市一中高二年级10个班(一共20个班,另10个班为对比班)。
2.实验参与教师:衡阳市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
3.实验时间: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
四、实验过程
㈠准备阶段
1.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
2.教师理论学习与探索;
3.拟定计划,明确分工。
㈡实施阶段
1.每两周开展一次课堂交流。
2.确定基本的作文四环评改课堂模式。
(1)独立自改
要引导学生走出“学生作文由教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认识误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在反复锤炼修改中产生的,认识到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它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表达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其次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要求反复看,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便于思考修改,同时考虑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表达能否更上一个层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现自己作文的亮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能掌握自我评改方法,作出规范的评改,而且评语越写越好,越写越多,他们能围绕作文要求、审题立意、文章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等诸多方面,写上评语,提出修改方案。
(2)教师示导
评改课堂一定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首先教师引导确立修改目标,我们把评改目标分为常规目标和特定目标两种。常规目标一般包括评判书写质量,修改字、词、标点符号及句子;特定目标是根据每次作文的重点确定修改目标,如议论文的立意、结构、论证方法、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叙述等等,特定目标一般一次只有一个。一般要从常规目标开始,再落实特定目标。这样便于各个击破,步步为营,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认知规律。再确定恰当的作文评分标准(分项评分表)和修改细则,交待评改程序和评改方法,并对此作专题讲解。而且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一份示例修改,比如书写美观,用词、标点、格式正确。语言准确、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立意新颖、深刻;中心明确;他的闪光点在哪儿等,引导学生大胆发现,引导学生奇思异想,引导学生提出创造性的修改方案。
(3)分组评改
分组批改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以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实际操作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三人为一组,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配。每组安排一个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组长,批改完后,批改人均签上姓名。小组互评时,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如果评改意见不一致,可通过讨论协商的方式来达成共识或求同存异。要求学生多进行鼓励性或赏识性评价,让自己的红圈红线红字化作真诚的笑脸,由衷的赞叹,恳切的建议。指导学生在评改中选择好评改点,而不是处处改、随意改,选择就要选那些必改之处,选择那些有较大批改意义或启发价值的地方。改是为了使某些不足或错误成为比较完美、相对成功的先导。
(4)交流总结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班交流,进行佳作欣赏,进行评改范例欣赏。要求优秀习作者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读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对该文进行点评,并与小组互评的情况相对照,可见仁见智,可开展讨论,必要时教师提出参考意见。这样通过几轮评改,学生对该文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写好作文的好办法,同时,学生容易明确自己在批改上的差距,便于努力调整方向,提高自身水平。
交流完毕,教师要对评改情况作简短小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对评改积极分子进行表扬,对评改中存在的问题恰当予以点拔,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小结。尤其是针对作文的训练目标要总结,学生的训练现状和问题都要及时总结。
以上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关联,构成一个立体式评改信息网络,使得作文评改更加趋于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五、实验结果
从近一年学期的的实践看,特别是和对比班相比效果是明显的,学生在“自我表露”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丰富了学生内心感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激情,有利于克服学生作文马虎,不负责任的陋习,有利于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评改实践中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材料和言语经验,学生像样的文章也多了。而且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91.8%的学生赞成四环评改,86.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写作有所帮助。也对两次考试的作文评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一次期末考试实验班的作文平均分高出1.89分,第二次期末考試实验班的作文平均高出2.38分。
六、研究反思
1.是否可以采取分层分组法?
2.对差生作文什么样的评改尺度最有效?
3.最后教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评改情况,针对不恰当的评改如何处理最有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