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早,人力资源部的美女HR小倩就神情疲倦地走进办公室。不久前,关于小倩夫妻不和的传闻已在同事的微信圈上流传,此时,小倩一条“重回自由”的微信更让同事们揣测她已经离婚。从她的状态可以看出,这份“自由”的降临并不如预期那般美好。
算起来,这已经是本部门近五年来第三位婚姻“走麦城”的HR了。看着强作笑颜的小倩,笔者不能不感慨,这些专业HR们在能力和学识上都堪称优秀,但他们一边在职场上挥洒自如、笑傲江湖,一边却在婚姻、家庭生活上触礁停船。究其原因,终究逃不出寻常人家的鸡毛蒜皮、零零碎碎——他控诉她只顾工作不顾家,她嫌弃他只重自我不体贴;他讨厌她个性好强不示弱,她鄙夷他自甘平庸不进取……任何细节琐事,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笔者在替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想提出一点建议:其实,经营婚姻与治理企业何尝没有共性?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不妨以专业的思维来看待婚姻。当复杂的婚姻问题转换成“企业模式”,问题也不外乎法人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绩效管控等。熟悉的场景、似曾相识的情节,相信“换位”后的HR们会在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结婚成家——法人治理结构
婚姻使两个独立的个体找到交点,可以说,从登记结婚那天起,家庭这个“股份制企业”便开始了运营。此时首要的工作就是明确产权结构、战略规划和机构设计。
二位“股东”首先要想清楚,“公司”是否有必要增加新的股东——双方的父母,而这通常要视企业文化而定。如果增加,新股东的职责、行使决策权的范围等都应提前规划和说明;也可以考虑让他们进入“监事会”,充当“言官”,赋予其一定的纠偏职能。父母是股东还是监事,是否担任其他职务,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经营……都必须一一明晰,这对于家庭能否和谐运转至关重要。目前,许多独生子女在婚姻中过分倚赖父母,如果未将这些因素进行明确的定位,双方父母无限制地干预“企业”管理,由此造成婆媳失和、翁婿不睦、夫妻冷战等,直至矛盾升级才被迫进行结构调整——要么是小夫妻或老夫妇一方搬出去单过,要么不得不“注销公司”,以离婚的方式“终止协议”。当然,表面上看,终止协议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争端,但杀出重围后的股东也付出了企业倒闭、心力交瘁的沉重代价。
切记,我们都是自己婚姻的“股东”,为了杜绝企业走上穷途末路,在涉及重大决策和重要信息传达时,一定要及时应对,保持信息畅通。对于家庭中的重大开支,买房、买车等重要决策,双方一定要互相商讨、共同决策。若一方常以“你看着办吧”随意推脱、置身事外,久而久之,必定从股东身份沦为旁观者,甚至被淘汰出局。
生活规划——企业愿景和战略
企业产权明晰后,股东们就要考虑企业发展愿景和战略规划。说到底,婚姻的终极目标无非是生活愉悦。很多小夫妻在结婚伊始也如企业初创一样,对未来满怀憧憬,充满激情和动力。但随着时过境迁,生活渐渐归于平淡,或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或是在实现了短期目标后,他们渐渐忘记最初的梦想和愿景。于是就出现男人换房换车换老婆,女人拉眼皮拉肚皮等等。静下心想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多么艰辛,但这一切的艰辛不都是为了最初的愿景——使人生活愉悦和幸福吗?这才是婚姻的根本,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度过三年磨合、七年之痒后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
说到战略规划,对于家庭这个企业来说,三年内生育、五年内买车、十年内买房等都属战略规划范畴。很多小家庭无论是长期战略或中期战略,实现起来都有条不紊,远比真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理念天上飞,管理行为地上爬,战略总在空中飘”的情况来得
踏实有效。或许这应该得益于大多数女性是天生的理财高手,她们擅长盘算家庭的收益和投资,谈笑间就将HR的战略落地发挥得淋漓尽致。
谈及此,笔者不得不多说一句。在战略执行的具体操作上,夫妻双方尽可以精打细算,但为了买房买车勒紧裤带过日子,甚至因为对方花费超支而发生“战争”,这实在没有必要。对于战略落实的细节,二位股东完全可以平心静气、促膝而谈,正如企业中的HR在遭遇意见分歧时一样,很多情形下,不过是谁先放低姿态妥协而已。
感情维护——绩效和薪酬管理
企业的长期绩效源于战略规划系统,短期绩效则源于绩效管理系统。短期绩效的产生更多地依赖绩效激励,而在绩效激励中,精神激励是最有创造价值的——被认可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套用到婚姻当中,夫妻双方对彼此多一些关爱和疼惜,多看对方优点,少挑对方毛病,这既有利于感情保鲜,又能为家庭创造更多的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绩效考核这个始终让HR头痛的课题,可以试着引入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在指标设计上,采用“青蛙效应”。当然,前提是,不要急于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为防止考核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出现反弹,基于战略因素的考虑,建议指标及权重如下:
1.财务指标(权重40%):
月度资金回笼率不得低于95%,即工资必须全部上缴,由财务总监统一调配,按需要划拨使用。
月度消费预算控制率不得高于15%(个人月度工资收益的80%为月度消费预算)。
月度预算外资金增加率不低于3%。作为月度绩效,鼓励男股东兼职,月度预算外资金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给予其0.6%的奖励。
2.内部流程指标 (权重30%):
坚持重大事项一票否决制。凡大事、要事,男、女股东要坚持先向对方汇报,禁止越级直接汇报给各自父母。
月度缺勤率低于20%。作为股东,每月必须抽出固定时间陪伴家人,进行家务劳动,具体次数可经由商谈确定,但通常每月各自做饭不低于8次,洗衣不低于4次,打扫卫生不低于4次,每天确保有一人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方有可能保证缺勤率低于20%。
3.客户类指标(权重20%):
老客户回访率不低于90%。可将双方父母视为老客户,每月必须回家探望不低于3次,电话问候每周不少于4次;与父母同住的可以邀请父母外出就餐或送礼物。
感情呵护率不低于80%。男股东需谨记各类重大节日、纪念日,每月保证陪女股东进行“商务考察”——逛商场不低于3次;女股东需牢记男股东父母生日、重大纪念日,在男股东无暇做“客户回访”时,主动代为回访,搞好良性沟通。
4.学习成长类指标(10%):
月度培训参加率不低于90%。每月保证参加各类形式的婚姻辅导课2次,婴儿家庭教育3次,自身专业进修课5次,以保持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考核结构设计方面,实行月度考核、月度述职、季度总结、年度奖励的办法;针对考核结果,可以采取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手段,尽可能不使用末位淘汰制。具体标准如下:
A.优秀(95分以上) B.良好(75-94分)
C.合格(60-74分) D.需改进(30-59分)
E.亟需改进(30分以下)
对于上述A、B、C、D四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特色、瞄准战略,设计相关的奖惩办法。对于处在E类分值,即30分以下的股东,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此人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第二,他/她在缺少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对另一位共组企业的股东也缺少起码的关爱之心。当该分值连续出现13次以上时,其合作股东就有必要及早准备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计划;若两年内累计考核达到17次仍无改善,对于这样的股东,企业恐怕只能实行末位淘汰制了。
至于薪酬问题,在恋爱即招聘阶段就已经基本清晰。在薪酬结构上,笔者建议,最好采用宽带薪酬,随着股东附加值的提升,容许他/她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相应提升,话语权加大。
综合薪酬结构如下:每月工资总额的20%为月度固定工资,月度固定工资包含每月因上班产生的交通费、抽烟补贴以及由工作衍生出的临时性应酬费用。同事红白喜事的礼金可作为预算外资金,单独向“财务总监”申请,经批准后予以发放。
算起来,这已经是本部门近五年来第三位婚姻“走麦城”的HR了。看着强作笑颜的小倩,笔者不能不感慨,这些专业HR们在能力和学识上都堪称优秀,但他们一边在职场上挥洒自如、笑傲江湖,一边却在婚姻、家庭生活上触礁停船。究其原因,终究逃不出寻常人家的鸡毛蒜皮、零零碎碎——他控诉她只顾工作不顾家,她嫌弃他只重自我不体贴;他讨厌她个性好强不示弱,她鄙夷他自甘平庸不进取……任何细节琐事,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笔者在替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想提出一点建议:其实,经营婚姻与治理企业何尝没有共性?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不妨以专业的思维来看待婚姻。当复杂的婚姻问题转换成“企业模式”,问题也不外乎法人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绩效管控等。熟悉的场景、似曾相识的情节,相信“换位”后的HR们会在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结婚成家——法人治理结构
婚姻使两个独立的个体找到交点,可以说,从登记结婚那天起,家庭这个“股份制企业”便开始了运营。此时首要的工作就是明确产权结构、战略规划和机构设计。
二位“股东”首先要想清楚,“公司”是否有必要增加新的股东——双方的父母,而这通常要视企业文化而定。如果增加,新股东的职责、行使决策权的范围等都应提前规划和说明;也可以考虑让他们进入“监事会”,充当“言官”,赋予其一定的纠偏职能。父母是股东还是监事,是否担任其他职务,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经营……都必须一一明晰,这对于家庭能否和谐运转至关重要。目前,许多独生子女在婚姻中过分倚赖父母,如果未将这些因素进行明确的定位,双方父母无限制地干预“企业”管理,由此造成婆媳失和、翁婿不睦、夫妻冷战等,直至矛盾升级才被迫进行结构调整——要么是小夫妻或老夫妇一方搬出去单过,要么不得不“注销公司”,以离婚的方式“终止协议”。当然,表面上看,终止协议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争端,但杀出重围后的股东也付出了企业倒闭、心力交瘁的沉重代价。
切记,我们都是自己婚姻的“股东”,为了杜绝企业走上穷途末路,在涉及重大决策和重要信息传达时,一定要及时应对,保持信息畅通。对于家庭中的重大开支,买房、买车等重要决策,双方一定要互相商讨、共同决策。若一方常以“你看着办吧”随意推脱、置身事外,久而久之,必定从股东身份沦为旁观者,甚至被淘汰出局。
生活规划——企业愿景和战略
企业产权明晰后,股东们就要考虑企业发展愿景和战略规划。说到底,婚姻的终极目标无非是生活愉悦。很多小夫妻在结婚伊始也如企业初创一样,对未来满怀憧憬,充满激情和动力。但随着时过境迁,生活渐渐归于平淡,或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或是在实现了短期目标后,他们渐渐忘记最初的梦想和愿景。于是就出现男人换房换车换老婆,女人拉眼皮拉肚皮等等。静下心想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多么艰辛,但这一切的艰辛不都是为了最初的愿景——使人生活愉悦和幸福吗?这才是婚姻的根本,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度过三年磨合、七年之痒后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
说到战略规划,对于家庭这个企业来说,三年内生育、五年内买车、十年内买房等都属战略规划范畴。很多小家庭无论是长期战略或中期战略,实现起来都有条不紊,远比真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理念天上飞,管理行为地上爬,战略总在空中飘”的情况来得
踏实有效。或许这应该得益于大多数女性是天生的理财高手,她们擅长盘算家庭的收益和投资,谈笑间就将HR的战略落地发挥得淋漓尽致。
谈及此,笔者不得不多说一句。在战略执行的具体操作上,夫妻双方尽可以精打细算,但为了买房买车勒紧裤带过日子,甚至因为对方花费超支而发生“战争”,这实在没有必要。对于战略落实的细节,二位股东完全可以平心静气、促膝而谈,正如企业中的HR在遭遇意见分歧时一样,很多情形下,不过是谁先放低姿态妥协而已。
感情维护——绩效和薪酬管理
企业的长期绩效源于战略规划系统,短期绩效则源于绩效管理系统。短期绩效的产生更多地依赖绩效激励,而在绩效激励中,精神激励是最有创造价值的——被认可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套用到婚姻当中,夫妻双方对彼此多一些关爱和疼惜,多看对方优点,少挑对方毛病,这既有利于感情保鲜,又能为家庭创造更多的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绩效考核这个始终让HR头痛的课题,可以试着引入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在指标设计上,采用“青蛙效应”。当然,前提是,不要急于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为防止考核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出现反弹,基于战略因素的考虑,建议指标及权重如下:
1.财务指标(权重40%):
月度资金回笼率不得低于95%,即工资必须全部上缴,由财务总监统一调配,按需要划拨使用。
月度消费预算控制率不得高于15%(个人月度工资收益的80%为月度消费预算)。
月度预算外资金增加率不低于3%。作为月度绩效,鼓励男股东兼职,月度预算外资金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给予其0.6%的奖励。
2.内部流程指标 (权重30%):
坚持重大事项一票否决制。凡大事、要事,男、女股东要坚持先向对方汇报,禁止越级直接汇报给各自父母。
月度缺勤率低于20%。作为股东,每月必须抽出固定时间陪伴家人,进行家务劳动,具体次数可经由商谈确定,但通常每月各自做饭不低于8次,洗衣不低于4次,打扫卫生不低于4次,每天确保有一人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方有可能保证缺勤率低于20%。
3.客户类指标(权重20%):
老客户回访率不低于90%。可将双方父母视为老客户,每月必须回家探望不低于3次,电话问候每周不少于4次;与父母同住的可以邀请父母外出就餐或送礼物。
感情呵护率不低于80%。男股东需谨记各类重大节日、纪念日,每月保证陪女股东进行“商务考察”——逛商场不低于3次;女股东需牢记男股东父母生日、重大纪念日,在男股东无暇做“客户回访”时,主动代为回访,搞好良性沟通。
4.学习成长类指标(10%):
月度培训参加率不低于90%。每月保证参加各类形式的婚姻辅导课2次,婴儿家庭教育3次,自身专业进修课5次,以保持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考核结构设计方面,实行月度考核、月度述职、季度总结、年度奖励的办法;针对考核结果,可以采取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手段,尽可能不使用末位淘汰制。具体标准如下:
A.优秀(95分以上) B.良好(75-94分)
C.合格(60-74分) D.需改进(30-59分)
E.亟需改进(30分以下)
对于上述A、B、C、D四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特色、瞄准战略,设计相关的奖惩办法。对于处在E类分值,即30分以下的股东,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此人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第二,他/她在缺少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对另一位共组企业的股东也缺少起码的关爱之心。当该分值连续出现13次以上时,其合作股东就有必要及早准备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计划;若两年内累计考核达到17次仍无改善,对于这样的股东,企业恐怕只能实行末位淘汰制了。
至于薪酬问题,在恋爱即招聘阶段就已经基本清晰。在薪酬结构上,笔者建议,最好采用宽带薪酬,随着股东附加值的提升,容许他/她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相应提升,话语权加大。
综合薪酬结构如下:每月工资总额的20%为月度固定工资,月度固定工资包含每月因上班产生的交通费、抽烟补贴以及由工作衍生出的临时性应酬费用。同事红白喜事的礼金可作为预算外资金,单独向“财务总监”申请,经批准后予以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