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籍与房产测量》信息化教学施行以来,以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新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思考,改变思路,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使课程教学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使课程学习更简便,查询知识点更方便,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评价也更客观全面。
关键词:优化设计;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
1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发展迅速,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供选择使用的教学平台多样化,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主流趋势,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了直接参考资料,为学生查找资料节约了时间,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知识。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搭建框架充实内容,并在使用中不断优化,灵活使用信息化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服务。
2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建设平台
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建设在“清华教育”(THEOL)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程的整体设计及内容搭建。学生登陆手机APP“优慕课”就可以学习查阅资料,和教师互动交流,提交作业,实现了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开展中,因优慕课平台使用人数急增,平台运转不够流畅,借助“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针对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在原有的课程设计使用基础上,重新迁移资源并重新优化设计。“学习通”平台有四个优点:(1)可以直接录制教学视频;(2)可以在线直播讲解重难点;(3)可以设置学习进程,更具趣味性:完成上一个视频学习才能开启下一个任务,像做游戏过关一样;(4)设置成绩评价规则,自动计算显示总评成绩,学生随时可以查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概况及学情分析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选用的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籍测量与房产测绘》,60学时,共6个项目。该课程主要针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开设,需要具备一定的测量基础。课程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部分,需要理解记忆的概念型知识点较多;实践项目六个,实践中用到工程测量课程学过的各种仪器操作和测量方法。
高职学生存在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学习积极性不够,热情不高,缺乏耐心,但是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探索欲望强烈的特点;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同学之间交流顺畅,组织团结协作能力较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根据对应学生群体的特征,以方便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点燃学习热情为主。
4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4.1理论知识及实践教学优化设计
按照章节来进行教学建设,每个章节主要由4部分内容组成:①思维导图;②教学课件;③知识点视频;④学习测试。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知识点内容的重新梳理分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间的重新优化安排,使得教学在同等课时内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都能圆满的完成。首先梳理各章节知识点,将理论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分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知识传授。
(1)理论部分优化设计。
理论部分知识点分为概念型和论述型,分别录制小视频并设置对应的测试科目,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成果,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讲解内容的侧重点,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短视频设计,相比整个章节长视频更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同时学生学完后如果有疑问,回看更方便,查找目标知识点更便捷,最后设计的测试是对预习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考察学生通过预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测试成绩计入综合成绩,引起了同学的重视,对于在实践过程中学过就忘的同学,这是一个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并且学习中养成记笔记好习惯的环节。
(2)实践部分优化设计。
实践类知识点分为规范精度基准和技术操作两类,优化增加了实例讲解,实例的挑选和制作要囊括各章节涉及到的实践类的所有知识点,并且与我们要给学生安排的具体实践任务类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实例后自己参考做技术设计。测量实训项目是随理论教学一起进行的,各章节涉及到哪方面的内容需要安排实践我们会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原先的设计主要针对同学们实践课要做的项目内容,在线上对任务做一个说明,主要是在课堂安排实践任务后给学生提供可以随时查看对应技术要求的作用。实训任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实训任务概述(文字+图画);②仪器设备(具体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同时链接操作视频);③精度要求(本次任务精度等级要求列表+整个规范);④提交资料(本次提交资料的目录+总结各级同学在实践中容易疏忽的点说明及各科目提交注意事项)。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发现学生会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总结之后放入注意事项中使后面的同学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节约试错成本。
(3)举例说明。
例如课程的项目四房地产测绘内容包含七个小节,之前在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内容按照分节顺序依次讲解,再根据涉及的实践内容安排实习,总体感觉时间不够充裕,导致实践有些内容没有达标因时间原因未能改进。优化设计首先统计本章七小节共计39个知识点,理论型19个(概念型知识点7个,论述型12个),实践类20个(规范精度基准11个,技术操作9个)。
理论部分优化设计。①7个概念的视频讲解;②测试1(测试7个概念掌握情况);③12个论述知识点分两个视频录制;④测试2(测试12个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测试1和测试2的结果,根据需要重点讲解学生存在问题的内容,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实践部分涉及到房产测绘实践项目,在之前实践中知识点在课堂上伴随理论知识按章节已经讲解过,所以实践课直接说明实践任务,做好设计(包括规范要求也具体给到学生)直接开始实践。改进后的优化设计①案例讲解,将课程的20个实践类的知识点,直接以具体的实践项目为例,将规范要求,精度基准,技术操作全部融入其中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之前做过的不同类项目作比较,让学生多思考,这样将知识点讲解与实践实例相结合用单独讲解知识点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实例的讲解;②实践项目技术设计,该科目学生分组进行,各组学生通力合作,参考讲解的实例,根据布置的项目做具体的技术设计,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完成并检查合格即可进行下一步项目实施;③项目实施,各组组长安排同学根据技术设计书完成项目,实践中统计各个同学完成的内容(例如:仪器操作,数据处理,图形绘制,数据处理各部分哪些是哪个同学完成的具体在表格中记录,随成果一起提交)。
4.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优化
本门课程是考查课,将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应用于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19级测量11、12两个班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期末完成课程学习后,成绩评定采用过程评定法,综合的评价一个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也就确定了。教学的各个步骤在总成绩中都有体现,所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率提高了,据平台统计测量19级两个班提交率高达95%,较18级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自我纠错修改再提交达到82%以上,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5结 语
高职院校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专业技能,我们在建设使用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特点和要求不断优化,向趣味性,综合性方面继续发展,争取让学生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更加主动学习,获取更多知识。
參考文献:
[1]赵飞燕.高职院校GNSS定位测量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84-86+89.
[2]雷洋.《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实训课信息化教学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67-70.
关键词:优化设计;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
1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发展迅速,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供选择使用的教学平台多样化,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主流趋势,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了直接参考资料,为学生查找资料节约了时间,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知识。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搭建框架充实内容,并在使用中不断优化,灵活使用信息化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服务。
2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建设平台
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建设在“清华教育”(THEOL)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程的整体设计及内容搭建。学生登陆手机APP“优慕课”就可以学习查阅资料,和教师互动交流,提交作业,实现了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开展中,因优慕课平台使用人数急增,平台运转不够流畅,借助“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针对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在原有的课程设计使用基础上,重新迁移资源并重新优化设计。“学习通”平台有四个优点:(1)可以直接录制教学视频;(2)可以在线直播讲解重难点;(3)可以设置学习进程,更具趣味性:完成上一个视频学习才能开启下一个任务,像做游戏过关一样;(4)设置成绩评价规则,自动计算显示总评成绩,学生随时可以查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概况及学情分析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选用的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籍测量与房产测绘》,60学时,共6个项目。该课程主要针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开设,需要具备一定的测量基础。课程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部分,需要理解记忆的概念型知识点较多;实践项目六个,实践中用到工程测量课程学过的各种仪器操作和测量方法。
高职学生存在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学习积极性不够,热情不高,缺乏耐心,但是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探索欲望强烈的特点;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同学之间交流顺畅,组织团结协作能力较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根据对应学生群体的特征,以方便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点燃学习热情为主。
4高职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4.1理论知识及实践教学优化设计
按照章节来进行教学建设,每个章节主要由4部分内容组成:①思维导图;②教学课件;③知识点视频;④学习测试。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知识点内容的重新梳理分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间的重新优化安排,使得教学在同等课时内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都能圆满的完成。首先梳理各章节知识点,将理论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分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知识传授。
(1)理论部分优化设计。
理论部分知识点分为概念型和论述型,分别录制小视频并设置对应的测试科目,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成果,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讲解内容的侧重点,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短视频设计,相比整个章节长视频更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同时学生学完后如果有疑问,回看更方便,查找目标知识点更便捷,最后设计的测试是对预习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考察学生通过预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测试成绩计入综合成绩,引起了同学的重视,对于在实践过程中学过就忘的同学,这是一个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并且学习中养成记笔记好习惯的环节。
(2)实践部分优化设计。
实践类知识点分为规范精度基准和技术操作两类,优化增加了实例讲解,实例的挑选和制作要囊括各章节涉及到的实践类的所有知识点,并且与我们要给学生安排的具体实践任务类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实例后自己参考做技术设计。测量实训项目是随理论教学一起进行的,各章节涉及到哪方面的内容需要安排实践我们会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原先的设计主要针对同学们实践课要做的项目内容,在线上对任务做一个说明,主要是在课堂安排实践任务后给学生提供可以随时查看对应技术要求的作用。实训任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实训任务概述(文字+图画);②仪器设备(具体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同时链接操作视频);③精度要求(本次任务精度等级要求列表+整个规范);④提交资料(本次提交资料的目录+总结各级同学在实践中容易疏忽的点说明及各科目提交注意事项)。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发现学生会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总结之后放入注意事项中使后面的同学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节约试错成本。
(3)举例说明。
例如课程的项目四房地产测绘内容包含七个小节,之前在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内容按照分节顺序依次讲解,再根据涉及的实践内容安排实习,总体感觉时间不够充裕,导致实践有些内容没有达标因时间原因未能改进。优化设计首先统计本章七小节共计39个知识点,理论型19个(概念型知识点7个,论述型12个),实践类20个(规范精度基准11个,技术操作9个)。
理论部分优化设计。①7个概念的视频讲解;②测试1(测试7个概念掌握情况);③12个论述知识点分两个视频录制;④测试2(测试12个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测试1和测试2的结果,根据需要重点讲解学生存在问题的内容,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实践部分涉及到房产测绘实践项目,在之前实践中知识点在课堂上伴随理论知识按章节已经讲解过,所以实践课直接说明实践任务,做好设计(包括规范要求也具体给到学生)直接开始实践。改进后的优化设计①案例讲解,将课程的20个实践类的知识点,直接以具体的实践项目为例,将规范要求,精度基准,技术操作全部融入其中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之前做过的不同类项目作比较,让学生多思考,这样将知识点讲解与实践实例相结合用单独讲解知识点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实例的讲解;②实践项目技术设计,该科目学生分组进行,各组学生通力合作,参考讲解的实例,根据布置的项目做具体的技术设计,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完成并检查合格即可进行下一步项目实施;③项目实施,各组组长安排同学根据技术设计书完成项目,实践中统计各个同学完成的内容(例如:仪器操作,数据处理,图形绘制,数据处理各部分哪些是哪个同学完成的具体在表格中记录,随成果一起提交)。
4.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优化
本门课程是考查课,将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应用于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19级测量11、12两个班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期末完成课程学习后,成绩评定采用过程评定法,综合的评价一个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也就确定了。教学的各个步骤在总成绩中都有体现,所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率提高了,据平台统计测量19级两个班提交率高达95%,较18级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自我纠错修改再提交达到82%以上,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5结 语
高职院校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专业技能,我们在建设使用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特点和要求不断优化,向趣味性,综合性方面继续发展,争取让学生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更加主动学习,获取更多知识。
參考文献:
[1]赵飞燕.高职院校GNSS定位测量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84-86+89.
[2]雷洋.《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实训课信息化教学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