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英语是高职院校的公共理论课之一,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步探讨了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和途径等等,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教育;策略和途径
德育是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高职阶段是大学生开始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第一步。作为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他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着机遇、挑战和竞争的时代。因此,重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塑造至关重要。如何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现代意识既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和来自中专、职高、技校等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而进入大学后很多课程是以中学知识为基础的,在知识衔接上出现断层,学习困难相对较大。所以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快适应大学学习。久而久之,学习目标难以达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激情。
(二)角色转变,无所适从
与高中严格的管理相比,高职相对宽松和开放,多数时候学生需要自觉学习,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培养自学能力,而刚入校的新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很差。在生活上,学生也需要独立面对很多问题,这对于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令他们很头疼的一件事,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角色转换,各种生活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心理问题较多
高考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很多学生遭遇高考挫折之后,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对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较大。同时由于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四)重实践轻理论
高职院校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于是许多学生片面理解为突出技能,忽略理论,误以为只要上好专业课,善于动手操作就行,理论课则扔在一旁,尤其是英语课,认为英语无用,是浪费时间等等。
(五)主体性意识开始增强
经过高考的“洗礼”,同学们尝尽了高中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艰难地度过了高中生活。如今,进入了大学生活,有些人就有了“如释重负”、“熬出头”的感觉,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自由时间相对较多,便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深入探索自我,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立性倾向,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动、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高瞻远瞩地指明了新世纪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强调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可见,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却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即教书也要育人。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和道德的象征,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师如父母”不仅表明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行为和心灵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的点滴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高尚品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础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理论课之一,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行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专注于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片面的强调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生英语应试能力而忽(上接第220页)略了德育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现象与基础英语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极不相称,严重地阻碍了高职教育的正常健康地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教育中基础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缜密的审视与反思。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英语教师应转换观念、积极开拓,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把思想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熏陶,让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英语教学之中,充分地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发展机遇和共同发展的可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使我们的德育目标能升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三、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一)关爱学生,严慈相济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尤其是那些有严重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欣然接受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应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师生感情交融升华的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而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因此,为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为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不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则要严格要求他们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在逐渐的养成习惯中热爱英语学习,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二)以心教心,加强“内化”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外在教育要求和影响没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要求,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的形态称之为“纪律”。反之,外在教育影响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并在尔后的言行中自觉地体现这种内化的影响,则称之为“自律”。老师要学会做人做事的关键是在“做”,即行为本身上,即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整体修养,关键在于发挥“内因”作用,才能真正达到行为自律。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和定位,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用心去教育,即做到“以心教心”;在德育内化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指挥者,不能居高而上,更不能主观臆断,以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指挥学生,而是学生的朋友,促膝交谈,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一起受教育;尤其是在琐碎的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观察,老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公平客观,尽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独特的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对部分学生的反复无常现象,则要有针对性进行持久战的准备,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褒奖并进行适时的宣传,对稍有进步或变化不大的学生深挖其潜能,进行赏识鼓励教育,让他们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日久天长,这种诚心和耐心势必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稳步向前发展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三)结合课堂,直接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传授中。以Giving Thanks(表达感谢)为例说明:一开始,可以和大家一起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并倡议大家和老师一起歌唱;之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这首歌的原创目的和现实意义;最后老师可先讲述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感人事迹。之后老师可设置好一些与题目有关的问题: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人值得我们感谢?为什么?2.你将如何感谢他们?3.他们都是你认识的人吗?若否,你将怎么办?4.你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吗?你给过别人的帮助吗?举例说明。5.在你的生活当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为什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及同学们感人的事件叙述,使学生们的感恩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产生了思想品德的飞跃,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有帮助。
如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求索取,不愿付出,更有甚者,对待父母冷漠,缺乏孝心、关爱。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爱他人、爱国家、爱人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会关心家庭,关心他人,孝敬长辈,为家庭负起应有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英语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自然贴切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四)课外教学,间接渗透
课外教学也是英语课堂德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优化学生心理,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外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又能使学生多方面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辩论赛。正方:诚实是为人处事的最佳原则。反方:诚实不总是为人处事的最好的原则。由于学生们课后有充足的时间,还可以借用其它媒介搜集相关材料,这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激烈的辩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大有裨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适当地组织课外活动课,不仅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另一个发展的大舞台,还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增强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优化学生心理,促进了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五)联系实际,注重能力
英语教学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现在面临就业的压力大,为了稳定思想,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将课本上的死知识灵活变通,将英语学习课变成了职场求知预备课。在学习《Applying for a Job》(求职)时,可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为求知过程中学生可能涉及到的四部分,即关于公司、应聘职位、求职者及薪水,又细分求职者为三部分,即个人简介、教育状况及特长爱好。以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在班上先进行两人一组固定搭档模拟求职,最后随机抽取部分同学现场模拟。这种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舒缓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的求知自信,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求职信心。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素质,培养出优良的品德。
参考文献
[1]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李志丹.高职英语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大众科技,2006(1).
作者简介:
谢海燕(1975—),女,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彭志荣(1968—),男,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教育;策略和途径
德育是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高职阶段是大学生开始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第一步。作为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他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着机遇、挑战和竞争的时代。因此,重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塑造至关重要。如何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现代意识既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和来自中专、职高、技校等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而进入大学后很多课程是以中学知识为基础的,在知识衔接上出现断层,学习困难相对较大。所以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快适应大学学习。久而久之,学习目标难以达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激情。
(二)角色转变,无所适从
与高中严格的管理相比,高职相对宽松和开放,多数时候学生需要自觉学习,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培养自学能力,而刚入校的新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很差。在生活上,学生也需要独立面对很多问题,这对于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令他们很头疼的一件事,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角色转换,各种生活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心理问题较多
高考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很多学生遭遇高考挫折之后,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对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较大。同时由于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四)重实践轻理论
高职院校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于是许多学生片面理解为突出技能,忽略理论,误以为只要上好专业课,善于动手操作就行,理论课则扔在一旁,尤其是英语课,认为英语无用,是浪费时间等等。
(五)主体性意识开始增强
经过高考的“洗礼”,同学们尝尽了高中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艰难地度过了高中生活。如今,进入了大学生活,有些人就有了“如释重负”、“熬出头”的感觉,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自由时间相对较多,便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深入探索自我,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立性倾向,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动、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高瞻远瞩地指明了新世纪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强调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可见,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却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即教书也要育人。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和道德的象征,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师如父母”不仅表明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行为和心灵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的点滴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高尚品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础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理论课之一,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行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专注于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片面的强调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生英语应试能力而忽(上接第220页)略了德育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现象与基础英语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极不相称,严重地阻碍了高职教育的正常健康地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教育中基础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缜密的审视与反思。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英语教师应转换观念、积极开拓,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把思想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熏陶,让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英语教学之中,充分地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发展机遇和共同发展的可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使我们的德育目标能升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三、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一)关爱学生,严慈相济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尤其是那些有严重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欣然接受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应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师生感情交融升华的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而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因此,为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为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不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则要严格要求他们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在逐渐的养成习惯中热爱英语学习,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二)以心教心,加强“内化”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外在教育要求和影响没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要求,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的形态称之为“纪律”。反之,外在教育影响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并在尔后的言行中自觉地体现这种内化的影响,则称之为“自律”。老师要学会做人做事的关键是在“做”,即行为本身上,即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整体修养,关键在于发挥“内因”作用,才能真正达到行为自律。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和定位,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用心去教育,即做到“以心教心”;在德育内化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指挥者,不能居高而上,更不能主观臆断,以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指挥学生,而是学生的朋友,促膝交谈,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一起受教育;尤其是在琐碎的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观察,老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公平客观,尽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独特的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对部分学生的反复无常现象,则要有针对性进行持久战的准备,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褒奖并进行适时的宣传,对稍有进步或变化不大的学生深挖其潜能,进行赏识鼓励教育,让他们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日久天长,这种诚心和耐心势必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稳步向前发展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三)结合课堂,直接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传授中。以Giving Thanks(表达感谢)为例说明:一开始,可以和大家一起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并倡议大家和老师一起歌唱;之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这首歌的原创目的和现实意义;最后老师可先讲述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感人事迹。之后老师可设置好一些与题目有关的问题: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人值得我们感谢?为什么?2.你将如何感谢他们?3.他们都是你认识的人吗?若否,你将怎么办?4.你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吗?你给过别人的帮助吗?举例说明。5.在你的生活当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为什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及同学们感人的事件叙述,使学生们的感恩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产生了思想品德的飞跃,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有帮助。
如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求索取,不愿付出,更有甚者,对待父母冷漠,缺乏孝心、关爱。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爱他人、爱国家、爱人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会关心家庭,关心他人,孝敬长辈,为家庭负起应有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英语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自然贴切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四)课外教学,间接渗透
课外教学也是英语课堂德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优化学生心理,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外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又能使学生多方面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辩论赛。正方:诚实是为人处事的最佳原则。反方:诚实不总是为人处事的最好的原则。由于学生们课后有充足的时间,还可以借用其它媒介搜集相关材料,这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激烈的辩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大有裨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适当地组织课外活动课,不仅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另一个发展的大舞台,还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增强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优化学生心理,促进了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五)联系实际,注重能力
英语教学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现在面临就业的压力大,为了稳定思想,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将课本上的死知识灵活变通,将英语学习课变成了职场求知预备课。在学习《Applying for a Job》(求职)时,可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为求知过程中学生可能涉及到的四部分,即关于公司、应聘职位、求职者及薪水,又细分求职者为三部分,即个人简介、教育状况及特长爱好。以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在班上先进行两人一组固定搭档模拟求职,最后随机抽取部分同学现场模拟。这种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舒缓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的求知自信,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求职信心。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素质,培养出优良的品德。
参考文献
[1]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李志丹.高职英语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大众科技,2006(1).
作者简介:
谢海燕(1975—),女,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彭志荣(1968—),男,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