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上去很现代,骨子里很中国”,这是刘红宝的创作理念。因为他希望珠宝可以讲述东方人自己的故事。
首饰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可一提及珠宝设计时,脑子里还是只能浮想起国外那几个超级大牌?其实,中国有一群珠宝工艺师,一直在努力助推中国珠宝设计的崛起,56岁的刘红宝便是其一。
整齐的“三七分”,亲和力十足的面庞,一套笔挺的西装,温文尔雅的刘红宝透着一股浓浓的海派风范。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红宝不仅擅长金银镶嵌制作技艺,还熟谙东西方设计理念。因此他的珠宝作品看上去既有古典端庄的中国情韵,又带有新奇独特的时尚元素。
痛失“祝福”
两只绶带鸟依偎在红梅枝头,背后绽放的牡丹映衬着朵朵祥云;牡丹之下寿石耸立,岁寒四友萦绕而生,引得蝴蝶翩翩而至……好一幅初春画色。经刘红宝一“指点”,绶带鸟飞到身上变成胸针,蝴蝶停在颈间化作吊坠,两朵小梅则在双耳绽放。让首饰融于工艺摆件之中,美观、实用。这创意,着实绝妙!
这件充满浓郁中国风的作品名为《祝福》,其中牡丹是运用螺钿镶嵌技艺制作而成。“从设计到完成,我花了整整十年时间。 但卖它,却只用了几天。”刘红宝的眼角流露一丝不舍的伤感。因为他的作品,件件都是孤品。
尽管身为设计师,但刘红宝却不接受个人定制,他只做自己中意的珠宝。许多人慕名前来求“宝”,都被他婉言谢绝。但在一个靠资本运作的高端市场,反其道而行自然受阻无数。要想不断地创作新品,材料是保障,可这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有次逛宝石市场,刘红宝发现了一颗罕见的红宝石,好货可遇不可求,他决定将其收归门下,不想却囊中羞涩。几经思虑,他忍痛卖掉了《祝福》。“十年的心血一下子就没了,心里很不好受,甚至彻夜难眠。”刘红宝把珠宝设计比喻成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支撑自己前行。
之所以对珠宝设计如此迷恋,源于儿时的经历。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来本连环画《智取威虎山》,引起了他的兴趣,从此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后,刘红宝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金属工艺一厂创办的工业中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了远东金属工艺一厂,就是现在的老凤祥工作。在厂里,刘红宝做的都是打磨宝石、镶嵌胸针耳环等费力又琐碎的活,师傅们大多不愿意接这样的订单,年轻的刘红宝便全揽了过来。厚积薄发,有一天车间主任鼓励他去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刘红宝终于从首饰制作过渡到独立设计制作珠宝摆件了。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珍珠麟》诞生了。这是运用中国工笔画精致细腻的描绘手法,创造出的一幅金鱼水中游的场景。水草是由象牙雕刻而成,与黄金珠宝搭配亮丽而不张扬,开创了工艺材料混搭先河。第一次亮相,刘红宝获得二等奖,他也因此被调到了上海首饰设计研究中心,履历就此改写,从车间里的一名工人华丽地转变为设计师,书写自己的珠宝传奇。
创作犹如品茗
从那之后,刘红宝每制作一件作品,都会留下一个故事。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刘红宝决定设计制作一款《郑和七宝船》。几经打听,得知南京有家郑和博物馆,里面正好有一艘两米长的仿郑和下西洋的船模。于是顶着酷暑燥热,他与助手一同来到博物馆研究细节。由于年久失修,船体有些部分已经损坏,不能触摸,刘红宝索性弄来一把梯子,爬到顶端俯身拍摄下各种细节,一丝不苟。回到上海后,他又查了大量资料,才定下设计方案。
同为珠宝界的朋友很是疑惑,珠宝设计都是按照电脑设计图完成,不仅花样繁多,还精致准确,有必要为制作一件作品而亲临现场吗?刘红宝笑答:“只有这样,作品才会更加生动真实。”后来,《郑和七宝船》“起航”到了英国,被当做和平远航的象征,送给了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
对于珠宝制作,刘红宝这样说:“一颗宝石加上好的设计和制作,犹如一壶上好的铁观音,二道三道茶,陈香渐去后,散发出一种浅浅的甘甜,四道之后其特有的兰花香气才真正地弥散开来。”做珠宝,也是要细细品味的,不能急功近利。
《南海七宝观音》是刘红宝近几年的作品,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佛像题材,他专程去了趟普陀山。经过反复设计与修改,他决定用白色琉璃做观音身躯,借鉴佛教“七宝”的寓意,在观音身上镶嵌红宝石、珍珠、玛瑙等珍贵石材。因为鲜少制作人物塑像,观音脸部的刻画就显得尤其困难,“宝相要端庄、慈祥,表情要柔和。反复尝试的过程,就像在洗涤心灵。有一阵子着实没有灵感,索性放下一切,‘神游’去了,直到几个月后重拾,才得以完善作品。”这件作品花了刘红宝足足大半年时间,才功德圆满。
当他手捧《南海七宝观音》再次登上普陀山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总方丈戒忍法师赞不绝口:“这是我国佛像造像史上第一尊用琉璃镶嵌珠宝的七宝观音,庄严又不失仁慈,相当好!”这种至高的赞誉,为刘红宝的艺术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坠入“情网”的大师
获得认可越多,刘红宝反而越能沉下心来,坐在老凤祥的工作室,悉心创作心仪的作品。然而最近,他又开始忙碌起来,为2015年的首饰个展尽力筹备着。
“届时会展出50到60件作品。除了以往的,还有近几年创作的首饰新品。尤其是用3D打印技术创作出来的珠宝首饰,将是展会的亮点。”于近几年兴起的3D打印,多为工艺师的宿敌,手作与“快速成像”水火不容,然而刘红宝却放下这样的成见,主动与之结合。在他眼中,敢于尝试是获取灵感的最好方式,相比于保守来说,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紧跟时代步伐,不拘泥于现状,刘红宝除了尊崇中国传统之外,对西方设计元素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黄金摆件《情网》便是他的经典代表之一。“年轻时我曾前往爱尔兰克尔凯妮设计学院深造,西方人不喜欢繁琐的装饰,而是注重直线与面的组合以及立体感的呈现。”作品的灵感来自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一幅作品,内容是相依相偎的两个心环,以金丝相互连接,其间穿插着一颗颗闪亮的金珠,织就了一张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网。
同以往充满画质感的多功能摆件相比,《情网》更具备现代雕塑般的质感,立体而抽象。作品中的几根金丝纵横交错,每根丝上又缀着大小不同的圆球,在焊接时既要保持丝线本身的笔直,又不能将旁边的碰弯,所以在制作前需要经过精密的设计。刘红宝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才画出设计图。功夫不负有心人,《情网》的现世,令世人眼前一亮,他如愿摘得了“首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
刘红宝对珠宝设计的创新并不局限于高贵的材质。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开创性地将牛仔布和宝石结合在一起,用牛仔布制作成吉祥物“海宝”的形象,镶嵌在银制边框中,再加上宝石组成的花朵,时尚乖巧。这种独特的创作丰富了珠宝领域的种类,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启发。
如今刘红宝对珠宝的看法已上升到另一种境界,“珠宝不应以华丽为重,而是如何去发掘和体现材质本身的美丽。”他用独特的理念诉说着东方人自己的珠宝故事,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不会改变。
首饰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可一提及珠宝设计时,脑子里还是只能浮想起国外那几个超级大牌?其实,中国有一群珠宝工艺师,一直在努力助推中国珠宝设计的崛起,56岁的刘红宝便是其一。
整齐的“三七分”,亲和力十足的面庞,一套笔挺的西装,温文尔雅的刘红宝透着一股浓浓的海派风范。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红宝不仅擅长金银镶嵌制作技艺,还熟谙东西方设计理念。因此他的珠宝作品看上去既有古典端庄的中国情韵,又带有新奇独特的时尚元素。
痛失“祝福”
两只绶带鸟依偎在红梅枝头,背后绽放的牡丹映衬着朵朵祥云;牡丹之下寿石耸立,岁寒四友萦绕而生,引得蝴蝶翩翩而至……好一幅初春画色。经刘红宝一“指点”,绶带鸟飞到身上变成胸针,蝴蝶停在颈间化作吊坠,两朵小梅则在双耳绽放。让首饰融于工艺摆件之中,美观、实用。这创意,着实绝妙!
这件充满浓郁中国风的作品名为《祝福》,其中牡丹是运用螺钿镶嵌技艺制作而成。“从设计到完成,我花了整整十年时间。 但卖它,却只用了几天。”刘红宝的眼角流露一丝不舍的伤感。因为他的作品,件件都是孤品。
尽管身为设计师,但刘红宝却不接受个人定制,他只做自己中意的珠宝。许多人慕名前来求“宝”,都被他婉言谢绝。但在一个靠资本运作的高端市场,反其道而行自然受阻无数。要想不断地创作新品,材料是保障,可这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有次逛宝石市场,刘红宝发现了一颗罕见的红宝石,好货可遇不可求,他决定将其收归门下,不想却囊中羞涩。几经思虑,他忍痛卖掉了《祝福》。“十年的心血一下子就没了,心里很不好受,甚至彻夜难眠。”刘红宝把珠宝设计比喻成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支撑自己前行。
之所以对珠宝设计如此迷恋,源于儿时的经历。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来本连环画《智取威虎山》,引起了他的兴趣,从此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后,刘红宝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金属工艺一厂创办的工业中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了远东金属工艺一厂,就是现在的老凤祥工作。在厂里,刘红宝做的都是打磨宝石、镶嵌胸针耳环等费力又琐碎的活,师傅们大多不愿意接这样的订单,年轻的刘红宝便全揽了过来。厚积薄发,有一天车间主任鼓励他去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刘红宝终于从首饰制作过渡到独立设计制作珠宝摆件了。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珍珠麟》诞生了。这是运用中国工笔画精致细腻的描绘手法,创造出的一幅金鱼水中游的场景。水草是由象牙雕刻而成,与黄金珠宝搭配亮丽而不张扬,开创了工艺材料混搭先河。第一次亮相,刘红宝获得二等奖,他也因此被调到了上海首饰设计研究中心,履历就此改写,从车间里的一名工人华丽地转变为设计师,书写自己的珠宝传奇。
创作犹如品茗
从那之后,刘红宝每制作一件作品,都会留下一个故事。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刘红宝决定设计制作一款《郑和七宝船》。几经打听,得知南京有家郑和博物馆,里面正好有一艘两米长的仿郑和下西洋的船模。于是顶着酷暑燥热,他与助手一同来到博物馆研究细节。由于年久失修,船体有些部分已经损坏,不能触摸,刘红宝索性弄来一把梯子,爬到顶端俯身拍摄下各种细节,一丝不苟。回到上海后,他又查了大量资料,才定下设计方案。
同为珠宝界的朋友很是疑惑,珠宝设计都是按照电脑设计图完成,不仅花样繁多,还精致准确,有必要为制作一件作品而亲临现场吗?刘红宝笑答:“只有这样,作品才会更加生动真实。”后来,《郑和七宝船》“起航”到了英国,被当做和平远航的象征,送给了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
对于珠宝制作,刘红宝这样说:“一颗宝石加上好的设计和制作,犹如一壶上好的铁观音,二道三道茶,陈香渐去后,散发出一种浅浅的甘甜,四道之后其特有的兰花香气才真正地弥散开来。”做珠宝,也是要细细品味的,不能急功近利。
《南海七宝观音》是刘红宝近几年的作品,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佛像题材,他专程去了趟普陀山。经过反复设计与修改,他决定用白色琉璃做观音身躯,借鉴佛教“七宝”的寓意,在观音身上镶嵌红宝石、珍珠、玛瑙等珍贵石材。因为鲜少制作人物塑像,观音脸部的刻画就显得尤其困难,“宝相要端庄、慈祥,表情要柔和。反复尝试的过程,就像在洗涤心灵。有一阵子着实没有灵感,索性放下一切,‘神游’去了,直到几个月后重拾,才得以完善作品。”这件作品花了刘红宝足足大半年时间,才功德圆满。
当他手捧《南海七宝观音》再次登上普陀山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总方丈戒忍法师赞不绝口:“这是我国佛像造像史上第一尊用琉璃镶嵌珠宝的七宝观音,庄严又不失仁慈,相当好!”这种至高的赞誉,为刘红宝的艺术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坠入“情网”的大师
获得认可越多,刘红宝反而越能沉下心来,坐在老凤祥的工作室,悉心创作心仪的作品。然而最近,他又开始忙碌起来,为2015年的首饰个展尽力筹备着。
“届时会展出50到60件作品。除了以往的,还有近几年创作的首饰新品。尤其是用3D打印技术创作出来的珠宝首饰,将是展会的亮点。”于近几年兴起的3D打印,多为工艺师的宿敌,手作与“快速成像”水火不容,然而刘红宝却放下这样的成见,主动与之结合。在他眼中,敢于尝试是获取灵感的最好方式,相比于保守来说,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紧跟时代步伐,不拘泥于现状,刘红宝除了尊崇中国传统之外,对西方设计元素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黄金摆件《情网》便是他的经典代表之一。“年轻时我曾前往爱尔兰克尔凯妮设计学院深造,西方人不喜欢繁琐的装饰,而是注重直线与面的组合以及立体感的呈现。”作品的灵感来自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一幅作品,内容是相依相偎的两个心环,以金丝相互连接,其间穿插着一颗颗闪亮的金珠,织就了一张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网。
同以往充满画质感的多功能摆件相比,《情网》更具备现代雕塑般的质感,立体而抽象。作品中的几根金丝纵横交错,每根丝上又缀着大小不同的圆球,在焊接时既要保持丝线本身的笔直,又不能将旁边的碰弯,所以在制作前需要经过精密的设计。刘红宝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才画出设计图。功夫不负有心人,《情网》的现世,令世人眼前一亮,他如愿摘得了“首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
刘红宝对珠宝设计的创新并不局限于高贵的材质。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开创性地将牛仔布和宝石结合在一起,用牛仔布制作成吉祥物“海宝”的形象,镶嵌在银制边框中,再加上宝石组成的花朵,时尚乖巧。这种独特的创作丰富了珠宝领域的种类,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启发。
如今刘红宝对珠宝的看法已上升到另一种境界,“珠宝不应以华丽为重,而是如何去发掘和体现材质本身的美丽。”他用独特的理念诉说着东方人自己的珠宝故事,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