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何对《欧盟宪法条约》说“不”?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2005年5月29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因为法国在这天举行公民投票,以54.86%对45.14%的多数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作为欧盟的创始国和核心国,法国在欧盟10国业已通过《欧盟宪法条约》的情况下第一个对欧宪说“不”,这表明欧宪批准进程遭到严重挫折,势必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法国政局造成巨大冲击。在世人感到震惊和疑惑不解之际,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法兰西这样一个欧宪主要推动国里会发生“5.29”公投失败这场政治大地震呢?
  公投前民调表明,
  反欧宪派占先
  2004年7月14日,希拉克总统借发表国庆电视讲话之际,以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和各大政党要求为由,宣布了法国将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今年3月9日,希拉克决定在5月29日举行欧宪公民投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3月10日到5月28日期间,民意调查结果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支持欧宪的法国人从60%下降到45%左右,反对欧宪的法国人则从40%增至55%左右,而且反欧宪派基本上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三个月来的公投宣传运动,可以看出,支持欧宪派同反对欧宪派之间的斗争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84%的法国人参加了民主辩论,在许多家庭中,男女老少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无论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法国人都超越了传统的左右翼政党的分野。支持欧宪派,主要由两大主流政
  党——右翼的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和左翼的在野党社会党组成。反对派阵营以社会党前总理法比尤斯和法共全国书记比费等为代表人物,主要涵盖了法共、极左翼和极右翼组织等党派的支持者。其中,在以法比尤斯为首社会党支持者中,占59%;在以比费为首的法共支持者中,占98%;在以勒庞为首的极右翼国民阵线的支持者中,占93%。
  民众怀疑一体化进程,
  对欧宪说“不”
  法国民众对欧盟建设持如此广泛的反对态度,确实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和错综复杂的。首先,从欧洲层面上看,法国民众在反欧宪派领导人的鼓动下,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洲一体化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和害怕,从而导致疑欧情绪大大上升。这种疑欧情绪包括下述几种因素:
  其一,对失业和企业外迁的害怕。法国民众害怕欧洲一体化导致法国资本外流、企业外迁和工人失业,这在2004年5月欧盟实现东扩,吸收中东欧10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为新成员国之后尤其如此。例如,他们害怕在法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严重、政府改革步履艰难的情况下,推动欧盟各国之间的资本流通、人员流动和自由竞争,会进一步加剧法国企业的外迁,加剧东欧国家移民进入法国,从而加剧法国的失业。又如,他们害怕欧盟官员弗里特·博克斯坦提出的,关于开放欧洲服务业市场的计划会促使东欧低成本的服务业进入西欧市场,对法国的高成本服务业构成威胁,并导致法国失业率的进一步上升。
  其二,对“社会欧洲”的强烈要求。法国民众根据其不同的政治倾向,或者赞同法比尤斯提出的反对“自由主义欧洲”的主张,或者赞同比费提出的建立“另一个欧洲”的主张,或者赞成勒庞提出的“法国人优先”、反对削弱法国的国家主权和国际地位的主张。但不管怎样,这些反欧宪派都认为,欧洲现行的一体化是大资本联合,推行的是新自由主义模式,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因此想要通过投反对票来表示要求建立一个确保法国人福利和就业的“社会欧洲”。
  其三,对重开欧宪问题谈判的期待。法国民众害怕此次公投通过欧宪后,就会加剧国家主权的丧失,改变法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所以认为现在的欧宪条约既不是“最好的版本”,也不是“最终的版本”。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公投来否定现有的欧宪条约,促使欧盟各国就欧宪问题重开谈判,以便充分维护法国的民族
  权益。
   民众对拉法兰政府不满,
  对欧宪说“不”
  法国民众历来有借选举和公民投票之机,对政府表示不满和惩罚政府的习惯,此次公投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在5月29日公投中,把“是否希望法国批准欧宪”的公投,变成了“是否赞成拉法兰政府的政策”的公投,表达了他们对现政府的强烈不满和对法国社会经济问题的严重关切。可以说,这是法国欧宪公投失败的首要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法国社会充满着矛盾和危机,其中包括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购买力有所下降同广大中下层民众权益要求之间的矛盾。诚然,拉法兰政府上台三年来,进行了退休金制度改革,通过了有关35小时工作周、地方分权、医疗保险等问题的改革方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税和增值税、刺激个人消费等措施,并在2004年达到了2.5%的经济增长率。但总的看来,由于失业和财政赤字问题严重,社会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据2004年统计数字,法国失业人数达到250万,失业率超过10%;财政赤字59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超过欧盟的标准(3%);外债10657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6%,超过欧盟的标准(60%);外贸在连续三年盈余后,首次出现了年度赤字,赤字额为78亿欧元,为1991年来新高;法国失业金管理局的累计赤字,已达102亿欧元。
  今年以来,法国经济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低于2%。从希拉克3月9日宣布公投日期以来,在铁路运输、教育、科技研究、文艺界、航空等部门中,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接连不断,从而对加剧反政府情绪、促进反欧宪派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法国媒体形容的那样,此次欧宪公投给了法国民众一次宣泄不满的机会,使《欧盟宪法条约》变成了法国公投的“人质”,法国人是把踢政府的一脚踹到了欧盟的屁股上。
  社会党分裂,
  促使左翼民众对欧宪说“不”
  作为法国左翼传统大党之一,法国社会党历来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主张维护欧洲独立,加强欧盟在外交和防务上的自主权,维护公正和民主的欧洲发展模式,强调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的和公民的欧洲。1981年至1995年密特朗执政14年,1997年至2002年若斯潘执政5年,社会党在促进法德轴心、通过马斯特利赫特条约、促进欧洲货币一体化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此次欧宪公投,法国社会党在第一书记奥朗德领导下,在欧洲社会党的大力声援下,提出了“社会欧洲要通过欧宪来实现”的宣传口号,号召广大社会党选民支持欧宪。奥朗德还解释说,对欧宪投赞成票,并不意味着赞成希拉克和右翼政府。
  但是,法比尤斯作为社会党的第二号人物,在宣传运动和民主辩论中却与党的立场背道而驰,激烈抨击“自由主义的欧洲”,呼吁法国人组织反欧宪派阵营。法比尤斯还应邀对法共《人道报》发表谈话,主张反欧宪派实行大联合,这一政治举动在他从政近30年来尚属首次。在法比尤斯的带动下,前第一书记埃马纽埃利等社会党领导人积极参加了反对欧宪派的联合活动,掀起了更大的反欧宪浪潮。有新闻媒体认为,法比尤斯此次一反常态,反对欧盟建设,其目的不外是同奥朗德分庭抗礼,争夺2007年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资格,实现其问鼎爱丽舍宫的政治意愿。
  欧宪公投失败,对欧盟建设和法政局造成双重冲击
  法国对欧宪说“不”是一个严重事件,已经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法国政局演变造成巨了大的冲击。
  概括地说,从欧洲层面上看,法国公投失败的主要影响至少有三点:其一,将使欧洲宪法条约无法如期在2006年11月通过和生效。作为欧盟的创始国和和核心国,法国开了否决欧宪的先河,有可能对今后的14国、特别是那些通过公投来批准欧宪的国家,产生消极影响或多米诺骨牌效应。日前,荷兰于6月1日否决了欧宪,英国已经宣布其推迟对欧宪的公投日期,就是有力的证据。其二,将使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地位遭到削弱,由此也使法德轴心遭到沉重打击。其三,将会使欧盟强化有关“社会欧洲”的条款,从而阻碍欧盟社会经济模式的改革和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经济合作。其四,使欧盟难于制定一项有效的和统一的对外政策,从而影响欧盟的形象和作用。6月16日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已决定延迟欧盟宪法条约的表决限期,以便从长计议。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欧宪公投失败对法国政局,特别是对以希拉克为代表的右翼执政、以及对在野的左翼社会党的团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首先,在右翼方面,进一步削弱了希拉克总统的执政地位。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公投失败后,希拉克的民意指数从3月份的50%降低到6月初的35%,下跌了15个百分点,已经跌倒了他2002年蝉联总统以来的最低点。现在有57%的法国人希望希拉克辞去总统职务,有75%的法国人不希望希拉克在2007年参加总统竞选。其次,直接导致了政府的更迭。5月31日,希拉克任命原内政部长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为新总理,同时任命人民运动联盟主席萨科齐为新政府的国务部长和内政部长。根据希拉克的指示,新政府工作将要以增加就业为重点,实行“新的推动”。法国媒体认为,由此开始了“三重共处”,即希拉克同德维尔潘的“共处”、德维尔潘同萨科齐的“共处”、以及希拉克同萨科齐的“共处”。再次,在左翼方面,此次公投结果加剧社会党的内部斗争。特别是加强了法比尤斯的地位,使第一书记奥朗德的领导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为了稳定党内局势和加强支持欧宪派的地位,社会党已于6月4日解除了法比尤斯及其支持者在社会党领导机构中的职务,此举将会对社会党今秋召开特别代表大会以及2007年大选筹备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总之,由于欧宪公投失败的巨大冲击,法国左右翼政党将会在面临2007年的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的前景下展开更加激烈和错综复杂的斗争。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
其他文献
去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个国际场合,提出了关于建立“和谐世界”的一系列主张,包括建立“和谐亚洲”和“和谐地区”。这是中国政府关于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自然延伸,是对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所倡导的一系列外交新观点的深化和全面总结,这一理念昭示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基本走向。它的提出也是缓解当今世界各种紧张态势的一种新尝试,因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  在中国今后的外交实践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使这
《金瓶梅》中出现了大量的性描写,一直被学界认为是道德感的缺席与身体美学的泛化.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种书写表现的是男性以身体求颠覆,女性以身体求解放,是一场“身体狂
当今世界,公共危机频发。公共危机往往酿成国际形象危机,现代国家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处理好公共危机,提升国际形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层近几年来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使中国国际形象不断提升。    勇于面对 坦诚透明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威胁性、紧迫性等特点。2003年春中国爆发非典型肺炎,形成一场严重的病毒传染危机。但当时中国还没有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造成SAR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是大学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过大学人的共同修身、研究与实践,所形成的符合一定时代特征,并形成自身鲜明特色文化体系中的核心文化。教师品质是大学教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与雅典、开罗、西安被联合国共同列为世界四大古城。罗马最大的特色是古迹随处可见,所以人称罗马是一座“露天历史博物馆”。罗马人非常珍惜悠久历史古迹,就是一段旧城墙,几根残缺的古廊柱,都保持原样。公元前751年4月21日,是罗马建城的日子。古罗马早在公元1世纪,就是一座拥有100万人口的大都市,交通四通八达,东南西北都有宽敞的大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就是这么来的。它
采用pH 2的柠檬酸溶液提取海带中的多糖,将海带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Laminaria japonica,LPA-P)通过Sevag法除蛋白、透析除盐处理、离子交换柱处理,分离纯化得到3种多糖组
利用脱氢枞胺与甲基丙烯酸-(4-醛基)-苯酯经亲核加成合成可聚合单体脱氢枞胺Schiff碱,该单体与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共聚制备了脱氢枞胺甲基丙烯酸-(4-醛基)-苯酯Schiff碱高
早在今年7月底,东盟与美国签署了《实施加强东盟-美国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框架文件》。该框架文件是2005年11月东盟和美国发表的《关于加强东盟-美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的后续行动计划,涵盖了2006年至2010年东盟和美国全面加强双边关系与合作的行动安排。    美国加紧推进同东盟关系,加大关注和投入    今年以来,美国加快重返东南亚步伐,全方位拓展与东盟整体关系,加大对东盟投入,积极寻求与东盟国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