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代进步、 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但教师专业化成长毕竟是个人的行为,只有教师发自内心的渴求成长,才有可能生发出教师自觉的行为。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平淡和厌倦。如果教学工作长期重复,没有创新,享受不到教育带来的快乐、幸福,难免教师产生职业怠倦,发展动力不足。教育是一种精神传承,如果教师没有热情,学生怎会感到温暖呢?正如朱永新所言:“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体,但实际上往往是行不通的,如果没有教师努力的工作,就淡不上学生的主体。因此,只有教师感到工作的快乐、幸福,只有教师努力地工作,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因此,教师发自内心的专业化成长对于教育是如此的重要。
一、在“读”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没有思想就没有行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思想,就不会否定,也就不可能发展。读书、育人是一个教师的生命轨迹、成长轨迹。只有把读书作为人的精神之旅,并以此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我们的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育人理念真正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品质、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爱好读书应当成为教师职业素养和习惯。但需指出的是,那些只喜欢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成长为优秀教师。教师要读书,更要读名著、读名师的教育随笔。在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生发感悟、得到成长。还需指出的是,虽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一个教师的境界高低,并不在于他读了多少本书和教了多少本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本书、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二、在“写”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写学习体会
教育教学毕竟是教师的核心工作所在,教师只有经常研读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论文,在研读中才有感悟,并把自己的感悟付诸于笔端,才有利于专业成长。写是什么?写可以促进思考,有思考才有进步、才会成长。教师要养成写学习体会的习惯,要有写学习体会的热情。万事开头难,教师开始写学习体会的时候,不必提过高的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待到一定阶段时,既提出量的要求,又提出质的要求。因为只有写一定量的学习笔记,写一定量的心得体会,才能在量变中达到质变,在质变中实现专业成长的跨跃。
2.写教学反思
“反思”一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各国教育。“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现已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对其展开了探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环节。波斯纳就曾提出:成功=反思+实践。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促成长。
3.写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的兴起,应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种进步。教育叙事之所以备受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它不需要建立富有逻辑的概念体系,更是因为教育作为人文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生活体验”所内具的价值。教育叙事写作可以使教师摆脱烦琐、窘迫的教育生活状态,去捕捉教育生活中灵动的场景甚至片段。因此,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要大力提倡叙事式研究,讲述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展现教学活动的原生状态,揭示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通过叙事研究可以整理和提升个人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理论的内容和形式,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在“研”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
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全可以说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成长。因为教学工作是教师重要的职业所在,一个不研究教学的教师谈成长,这是不可思议的。教师做教学研究,既可以独立进行,又可以集体合作。而有目的地组织教师集中研讨一个教学内容,先共同设计教学,在设计的基础上,指定一位教师开课,课后共同评课,修改教学设计,并再次开课。这种“磨课”方式,可以使全体参与的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评课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作为学校联系教师的专业群体,可以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越来越成为教育有识之士的共识。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即学校的他控策略和教研组的自控策略。学校着重研究的是自控策略,这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需要为支撑的,这是人性化管理策略,而且是高层次的人性化管理。
3.加强学科小课题研究
课题从教育实践中来,课题从阅读中来,课题从思考中来。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工作,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周围的教育现象,要经常进行反思、分析。教师在一个时期里,选定一个课题,然后对此加以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在选题时,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选题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须与自己的业务特长密切相关,在选题时,要多考虑本专业领域中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领域。
四、在“说”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说教育教学问题
说教育教学问题是指学校根据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所遇见的问题与困惑,请本校有较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一一作出解答与交流。这样,不仅青年教师解决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参与教育教学讨论的骨干教师也在与青年教师交流中获取了更多的新知识,与青年教师共同得到了进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研讨活动,研讨内容以交流读名著、名师随笔的体会,学习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论文的体会、感悟为主,教学反思、教育叙事为辅。在研讨中加深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同时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名师成长故事
说名师成长故事是指让一些骨干教师讲述自己从教经历和成长故事,还可以让教师述说名师成长的故事。说名师成长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教师成长的方式。为教师呈现一些名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思想,从模糊到混沌到清晰到凸现的发展轨迹;诠释这些教师学习、科研、实践、笔耕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行走方式;使教师领略到名师的热爱事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的人格魅力。特别是解读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等的成长历程,对教师有着特别的意义。教师往往会因有着相同的困惑、成功和经历而感动,在感动中生发出成长的欲望。
总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避免“空对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是教师成长的唯一途经。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岗位,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工作实际,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把它付诸于实践,把专业化成长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一、在“读”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没有思想就没有行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思想,就不会否定,也就不可能发展。读书、育人是一个教师的生命轨迹、成长轨迹。只有把读书作为人的精神之旅,并以此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我们的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育人理念真正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品质、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爱好读书应当成为教师职业素养和习惯。但需指出的是,那些只喜欢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成长为优秀教师。教师要读书,更要读名著、读名师的教育随笔。在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生发感悟、得到成长。还需指出的是,虽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一个教师的境界高低,并不在于他读了多少本书和教了多少本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本书、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二、在“写”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写学习体会
教育教学毕竟是教师的核心工作所在,教师只有经常研读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论文,在研读中才有感悟,并把自己的感悟付诸于笔端,才有利于专业成长。写是什么?写可以促进思考,有思考才有进步、才会成长。教师要养成写学习体会的习惯,要有写学习体会的热情。万事开头难,教师开始写学习体会的时候,不必提过高的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待到一定阶段时,既提出量的要求,又提出质的要求。因为只有写一定量的学习笔记,写一定量的心得体会,才能在量变中达到质变,在质变中实现专业成长的跨跃。
2.写教学反思
“反思”一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各国教育。“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现已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对其展开了探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环节。波斯纳就曾提出:成功=反思+实践。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促成长。
3.写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的兴起,应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种进步。教育叙事之所以备受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它不需要建立富有逻辑的概念体系,更是因为教育作为人文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生活体验”所内具的价值。教育叙事写作可以使教师摆脱烦琐、窘迫的教育生活状态,去捕捉教育生活中灵动的场景甚至片段。因此,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要大力提倡叙事式研究,讲述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展现教学活动的原生状态,揭示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通过叙事研究可以整理和提升个人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理论的内容和形式,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在“研”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
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全可以说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成长。因为教学工作是教师重要的职业所在,一个不研究教学的教师谈成长,这是不可思议的。教师做教学研究,既可以独立进行,又可以集体合作。而有目的地组织教师集中研讨一个教学内容,先共同设计教学,在设计的基础上,指定一位教师开课,课后共同评课,修改教学设计,并再次开课。这种“磨课”方式,可以使全体参与的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评课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作为学校联系教师的专业群体,可以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越来越成为教育有识之士的共识。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即学校的他控策略和教研组的自控策略。学校着重研究的是自控策略,这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需要为支撑的,这是人性化管理策略,而且是高层次的人性化管理。
3.加强学科小课题研究
课题从教育实践中来,课题从阅读中来,课题从思考中来。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工作,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周围的教育现象,要经常进行反思、分析。教师在一个时期里,选定一个课题,然后对此加以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在选题时,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选题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须与自己的业务特长密切相关,在选题时,要多考虑本专业领域中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领域。
四、在“说”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说教育教学问题
说教育教学问题是指学校根据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所遇见的问题与困惑,请本校有较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一一作出解答与交流。这样,不仅青年教师解决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参与教育教学讨论的骨干教师也在与青年教师交流中获取了更多的新知识,与青年教师共同得到了进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研讨活动,研讨内容以交流读名著、名师随笔的体会,学习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论文的体会、感悟为主,教学反思、教育叙事为辅。在研讨中加深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同时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名师成长故事
说名师成长故事是指让一些骨干教师讲述自己从教经历和成长故事,还可以让教师述说名师成长的故事。说名师成长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教师成长的方式。为教师呈现一些名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思想,从模糊到混沌到清晰到凸现的发展轨迹;诠释这些教师学习、科研、实践、笔耕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行走方式;使教师领略到名师的热爱事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的人格魅力。特别是解读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等的成长历程,对教师有着特别的意义。教师往往会因有着相同的困惑、成功和经历而感动,在感动中生发出成长的欲望。
总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避免“空对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是教师成长的唯一途经。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岗位,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工作实际,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把它付诸于实践,把专业化成长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