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92年以来,思维导图被美国近4000所学校广泛运用于各门课程,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评价,也进一步验证了思维导图在提高孩子学习效果方面的成效。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是一群读图长大的孩子,对图像信息非常敏感。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帮助孩子们学习拼音、梳理知识点、理解课文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智能时代,这是一个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又称为“读图时代”。统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很多分类方面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并由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的思维“有物”。这种既“有序”又“有物”的思维就是高质量的思维,也正是思维导图训练的根本。
思维导图是以形象直观的图像、文字来呈现思维的过程,将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可视化传播形式,让读者迅速捕捉和理解关键信息的一种图文形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但对图文内容比较敏感,更善于捕捉图文信息。下面浅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巧用气泡图,帮助学生突破拼读关
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语文园地三”中出现了一幅图——给“车”组词的思维导图,这在以前的苏教版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说明思维导图已经悄然渗透进孩子们的课本中了。
但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拼音尚未认全,怎么引导他们画思维导图呢?如何让思维导图架构起孩子们思维和语文学习之间的通途呢?我首先想到了八大图示中的气泡图,它应该是最容易上手的一种导图形式了。学到声母和单韵母时,我教孩子们用气泡图来练习画声母和六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中心圆,在里面写上声母b,然后在它四周画上四个气泡,中间用小棒相连,接着再继续向外“开花”组成音节bā、bá、bǎ、bà。
孩子们看着我画的气泡图,都跟着拼读起来。
“你们想画吗?”
“想!”
孩子们兴趣很高。这种边画边拼读的方式,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趁热打铁,布置他们双休日回去做剩下的几个声母和单韵母拼读的气泡图。第二周交上来的作业,还真不错:有的气泡是用不同颜色画的;有的气泡特地用绘图工具画的,特别圆,每一个气泡分布得也很均匀;还有的将一个声母和几个韵母的四声合到一起画了好几串气泡……这些创新气泡图,说明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
后来每天学完新的拼音,我都会要求他们用气泡图画出来。孩子们兴趣很高,把它当成一种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一下课,有几个孩子就会拿着自己画的气泡图和同学比赛拼读。一段时间下来,班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掌握了气泡图的画法,画得也越来越漂亮了,声母和韵母四声的拼读规律也掌握得很熟练了。
我想这可以算是孩子们思维导图的启蒙课吧,一个个小圆圈在孩子与拼音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座思维的桥梁,让他们学得更轻松了。
二、关注博赞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单元内容
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完成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还能帮助孩子们建构知识、加深记忆。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条理性非常清楚,非常适合梳理学过的知识点。于是,我准备教他们画博赞导图。画之前,先给他们看一些博赞导图的范例,一边看一边讲解,带他们一步一步感受这种导图的神奇,让他们慢慢喜欢上用它来学习。
在学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后,我带着孩子们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张博赞导图。我先在黑板中间画一个大圆,在圆的中间写上拼音,告诉孩子们:这个写上“拼音”的圆是中心图,代表所有的拼音;接着又均匀地在中心图四周画上三个“牛角”分支,告诉他们这三分支代表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画好分支后,开始梳理三个分支上的内容。“声母”这个分支按唇齿音、舌尖音……分成七个小分支;“整体认读音节”和 “韵母”因为没有学完,就将学过的画好分支,没学到的用省略号表示。我和孩子们一边背一遍梳理,这样拼音的整体框架就慢慢清晰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
画好后,我指着导图一遍一遍带他们读,孩子们对拼音的整体框架就更清楚了。这时候我鼓励孩子们模仿我的导图,自己画一画,要一边画一边说。尽管最后孩子们画得一般,但拼音内容的框架图已经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博赞导图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画好分支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学完拼音,开始识字了。这时候孩子们会在原先少量识字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汉字的偏旁和新的笔画。正好单元测试卷上也考到笔画名称和偏旁的内容,于是我决定带他们用博赞导图来梳理一下最近新学的笔画和偏旁。我们先从书中梳理出最近学的偏旁和新笔画,并找出哪些字带有这个笔画和偏旁。孩子们在书上找,我在黑板上画。
看着最后黑板上梳理出的这幅分支众多、内容丰富的导图时,我们都成就感满满。我由衷地感叹道:“孩子们,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学了这么多偏旁,认识了这么多新笔画,太棒了!现在我们也来画一画它们吧!”
考虑到孩子们刚刚学完拼音,很多字不会写,线条也画不直,把这么多内容整合到一张导图上,难度可能比较大。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我让他们先从一个个分支图画起。我先从整幅导图上截一个分支示范画给他们看:
因为比较简单,孩子们一个个很开心地画了起来。看着他们画得那么兴高采烈,我心想:当他们将这些分支导图画熟练了,再合起来画整幅导图应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四、尝试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
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将注意力聚焦到一个特定的主题上,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去考虑和它相关的知识,并在头脑中将这些零散、模糊的知识更加完整、系统地呈现出来,以达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再创造。
学到后面的课文了,我尝试让孩子们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内容。如《青蛙写诗》一文,课文里的小蝌蚪在青蛙的诗里充当小逗号,水泡泡在诗中充当小句号,一串水珠充当省略号。文章非常巧妙地渗透了这几个需要认识的标点符号。
因为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孩子们又有前面学习的基础,所以这一课我让他们自由发挥,用他们觉得最特别、最有创意的方法来画。孩子们兴奋地画起来,画完后,大家评选出了最有创意的一幅:
这幅导图全篇没有一个字,但却非常清楚地呈现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又能记住新学的三个标点符号,非常有创意。这样的表达既简单又能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灵感,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这应该就是思维的最佳状态。
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常常借助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學,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巩固学习内容。这样既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习的效果。相信随着后期学习内容的不加断深,思维导图一定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他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参考文献:
[1]粟米/著,糯米/绘[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发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智能时代,这是一个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又称为“读图时代”。统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很多分类方面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并由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的思维“有物”。这种既“有序”又“有物”的思维就是高质量的思维,也正是思维导图训练的根本。
思维导图是以形象直观的图像、文字来呈现思维的过程,将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可视化传播形式,让读者迅速捕捉和理解关键信息的一种图文形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但对图文内容比较敏感,更善于捕捉图文信息。下面浅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巧用气泡图,帮助学生突破拼读关
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语文园地三”中出现了一幅图——给“车”组词的思维导图,这在以前的苏教版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说明思维导图已经悄然渗透进孩子们的课本中了。
但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拼音尚未认全,怎么引导他们画思维导图呢?如何让思维导图架构起孩子们思维和语文学习之间的通途呢?我首先想到了八大图示中的气泡图,它应该是最容易上手的一种导图形式了。学到声母和单韵母时,我教孩子们用气泡图来练习画声母和六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中心圆,在里面写上声母b,然后在它四周画上四个气泡,中间用小棒相连,接着再继续向外“开花”组成音节bā、bá、bǎ、bà。
孩子们看着我画的气泡图,都跟着拼读起来。
“你们想画吗?”
“想!”
孩子们兴趣很高。这种边画边拼读的方式,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趁热打铁,布置他们双休日回去做剩下的几个声母和单韵母拼读的气泡图。第二周交上来的作业,还真不错:有的气泡是用不同颜色画的;有的气泡特地用绘图工具画的,特别圆,每一个气泡分布得也很均匀;还有的将一个声母和几个韵母的四声合到一起画了好几串气泡……这些创新气泡图,说明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
后来每天学完新的拼音,我都会要求他们用气泡图画出来。孩子们兴趣很高,把它当成一种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一下课,有几个孩子就会拿着自己画的气泡图和同学比赛拼读。一段时间下来,班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掌握了气泡图的画法,画得也越来越漂亮了,声母和韵母四声的拼读规律也掌握得很熟练了。
我想这可以算是孩子们思维导图的启蒙课吧,一个个小圆圈在孩子与拼音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座思维的桥梁,让他们学得更轻松了。
二、关注博赞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单元内容
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完成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还能帮助孩子们建构知识、加深记忆。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条理性非常清楚,非常适合梳理学过的知识点。于是,我准备教他们画博赞导图。画之前,先给他们看一些博赞导图的范例,一边看一边讲解,带他们一步一步感受这种导图的神奇,让他们慢慢喜欢上用它来学习。
在学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后,我带着孩子们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张博赞导图。我先在黑板中间画一个大圆,在圆的中间写上拼音,告诉孩子们:这个写上“拼音”的圆是中心图,代表所有的拼音;接着又均匀地在中心图四周画上三个“牛角”分支,告诉他们这三分支代表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画好分支后,开始梳理三个分支上的内容。“声母”这个分支按唇齿音、舌尖音……分成七个小分支;“整体认读音节”和 “韵母”因为没有学完,就将学过的画好分支,没学到的用省略号表示。我和孩子们一边背一遍梳理,这样拼音的整体框架就慢慢清晰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
画好后,我指着导图一遍一遍带他们读,孩子们对拼音的整体框架就更清楚了。这时候我鼓励孩子们模仿我的导图,自己画一画,要一边画一边说。尽管最后孩子们画得一般,但拼音内容的框架图已经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博赞导图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画好分支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学完拼音,开始识字了。这时候孩子们会在原先少量识字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汉字的偏旁和新的笔画。正好单元测试卷上也考到笔画名称和偏旁的内容,于是我决定带他们用博赞导图来梳理一下最近新学的笔画和偏旁。我们先从书中梳理出最近学的偏旁和新笔画,并找出哪些字带有这个笔画和偏旁。孩子们在书上找,我在黑板上画。
看着最后黑板上梳理出的这幅分支众多、内容丰富的导图时,我们都成就感满满。我由衷地感叹道:“孩子们,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学了这么多偏旁,认识了这么多新笔画,太棒了!现在我们也来画一画它们吧!”
考虑到孩子们刚刚学完拼音,很多字不会写,线条也画不直,把这么多内容整合到一张导图上,难度可能比较大。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我让他们先从一个个分支图画起。我先从整幅导图上截一个分支示范画给他们看:
因为比较简单,孩子们一个个很开心地画了起来。看着他们画得那么兴高采烈,我心想:当他们将这些分支导图画熟练了,再合起来画整幅导图应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四、尝试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
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将注意力聚焦到一个特定的主题上,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去考虑和它相关的知识,并在头脑中将这些零散、模糊的知识更加完整、系统地呈现出来,以达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再创造。
学到后面的课文了,我尝试让孩子们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内容。如《青蛙写诗》一文,课文里的小蝌蚪在青蛙的诗里充当小逗号,水泡泡在诗中充当小句号,一串水珠充当省略号。文章非常巧妙地渗透了这几个需要认识的标点符号。
因为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孩子们又有前面学习的基础,所以这一课我让他们自由发挥,用他们觉得最特别、最有创意的方法来画。孩子们兴奋地画起来,画完后,大家评选出了最有创意的一幅:
这幅导图全篇没有一个字,但却非常清楚地呈现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又能记住新学的三个标点符号,非常有创意。这样的表达既简单又能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灵感,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这应该就是思维的最佳状态。
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常常借助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學,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巩固学习内容。这样既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习的效果。相信随着后期学习内容的不加断深,思维导图一定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他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参考文献:
[1]粟米/著,糯米/绘[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发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