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地区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离不开价值链这一机制,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新算法对广东省和江苏省2002、2005以及2012年切入价值链水平测算后发现,我国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价值链(NVC)建立了良好的对接,而且国内价值链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二者共同推动我国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进一步地,基于产业外部性、劳动力及技术差距的研究后发现,现阶段产业外部性和劳动力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向价值链环节的进一步攀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良性对接
一、引言
随着上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世界经济呈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发展趋势,国家之间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各国之间通过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间自由流动,进行产品生产、加工、协作和贸易,更好地进行资源在全球的资源配置。根据联合国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提供的数据发现,1950年至1960年1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约为6.51%,1950年至1970年20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7.50%,而与此2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增长情况相比,1970年至1990年2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却高达11.52%,2000年至2010年全球出口贸易出现了更高速增长,这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演进具有实践上的一致性。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入了“全球化”这一浪潮,主要通过生产加工并出口劳动密集型这种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参与GVC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首先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利用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通过和全球高新技术和体制进行良性对接,进行自身产业升级,施行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我国融入全球化这一进程。其次,通过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的进一步交流,引进高新技术实行区域间协调发展,二者间进行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循环发展的链条,通过中西部齐头并进,进而提高我国在GVC的参与度。因此,研究我国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之间的互动,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生长以及区域间协调发展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我国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二、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
1.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近几年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價值链”一词最先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8年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他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随后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Gereffi(1991)将这一概念就扩展为“全球价值链”,目前对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总值出口中的增加值来源;二是测算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由于本文主要对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互动进行分析,所以主要探究后者。
对于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主要的研究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作为指标,该值越高,表明国家出口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越高,进而可以说明国家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较高。早先Hummels等(2001)提出通过VSS模型来衡量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一国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刘利民等(2010)通过VSS法对我国各行业从1992—2007年产品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测算。但是由于该模型存在两个较为严格的假设1,平新乔等 (2005)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垂直专门化程度已经从1992 年的 14.22%增加到 2003 年的 21.82%。 Koopman等(2010)构建了以下指标来测量国家i在产业r上的国际分工地位,也就是垂直专业化指数1:
其中, Eir表示传统的总值出口, IVir表示间接增加值出口,即被进口国用来为第三国最终消费进行生产使用的本国中间品中蕴含的国内增加值, FVir 表示出口蕴含的国外增加值。 Koopman 等 ( 2010)认为,该指标越大,国家i的国际分工地位就越高。为了弥补Hummels等人提出的传统核算理论的不足,Koopman等(2014)考虑了不断发展的中间品贸易,进一步提出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通过使用投入产出表对一国的出口按增加值来源和吸收地进行完全分解,进而测算国家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指数,林孝文(2017)就这一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测算得我国的第二产业的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较高,而农业和服务业的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较低。
另一种是由Antras等(2013)通过“出口上游度”来测算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也也就是通过一国某一产业参与生产过程的环节衡量该产业离最终需求的远近,苏庆义(2015)等就在这一基础上对整体出口上游度进行测算,并得出一国的整体出口上游度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越来越低。尽管Hummels提出的VSS计算方法中的两个假设忽略了中间品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该方法能够较为清晰的反映出产品内贸易和加工的发展趋势,另外还有数据的可获得性,所以本文主要采取这一方法对我国不同行业的垂直专业指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张少军(2009)投入产出表法的新方法,测度各地区的跨国生产分割程度——生产非一体化指数,以此衡量切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指标。
2.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
一国某地区的国内价值链衡量的是该国某一地区相对于一国其它地区切入价值链的程度,相比较全球价值链的核算,对于国内价值链的核算则更少,现有的是张少军等在2009年提出的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新方法,本文借鉴了其提出的新测算方法对国内价值链进行计算。
三、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1.模型设定 首先,随着我国东部地区切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提高,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生产率,为中西部地区创造市场,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入价值链环节,从而使中西部区域间协调发展,所以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全球价值链。其次我国在向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发达国家利用其市场优势进行压榨,这就需要我国国内市场作为支撑,通过国内广阔的内陆腹地和丰富自然资源,结合自身在gvc中积累的技术优势和nvc中国内市场的本土优势,促进自身产业升级,进而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所以产业升级同时也离不开国内价值链。所以,本文打算建立以下3个模型进行分析:
(1)lngvcipt=α0+λ0lnnvcipt+β0lnieipt+ω0lnsipt+γ0lnepipt+ω0lnqipt+u0ipt
(2)lnnvcipt=α1+λ1lngvcipt +β1lnieipt+ω1lnsipt+γ1lnepipt+ω1lnqipt+u1ipt
(3)lnovcipt=α2+λ2lnnvcipt+β2gvcipt +u2ipt
其中,(1)(2)是衡量了全球價值链和国内价值链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对接,(3)通过加入外部价值链(ovc=gvc+nvc,具体说明参见附录1),探究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二者间的弹性。
2.变量说明
(1)全球价值链(lngvcipt):t年p省i行业切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具体的测算方法见附录1。
(2)国内价值链(lnnvcipt):t年p省i行业切入国内价值链的程度,具体的测算方法见附录1。
(3)产业外部性(lnieipt): t年p省i行业法人单位数占全国i行业单位数的比重,本文将这一变量作为产业集群的参考变量。
(4)要素禀赋(lnsipt):t年p省i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用这一指标衡量不同行业间劳动力要素差异。
(5)技术差距(lnepipt): t年p省i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平均工资占全国城镇占全国i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重,作为不同行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代理变量。进一步地,可以将其作为产业梯度的技术差距。
3.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广东省作为珠三角地区代表,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地区代表,由于计算地区投入产出表时要用到省内调入系数,但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没有调入调出系数,为了使不同年份和地区在相关数据上保持一致,本文就加入外生变量前后作两次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广东省和江苏省2002年、2005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各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计算,再按照上文中的3个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中总共包含了两个省3年42个行业的数据,共252个样本。
另外,为了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数分类法统一口径,在加入外生变量后,将两省的投入产出表进行了归类合并。
数据来源自《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
四、实证分析和检验
1.统计结果并分析
以下是基于粤苏两省基于2002年、2005年、201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所得42个行业切入价值链水平(垂直专业化指数):
依据上述所得结果初步分析:首先从时间上看,广东省2002年各个行业gvc指数均值为0.093058,到2012年gvc指数均值为0.46694,2002年各个行业nvc指数为0.17205,到2012年nvc指数均值为0.942408,表明广东省切入gvc和nvc的程度都在不断增强,二者起到了良性的互动。江苏省2002年各个行业gvc指数均值为0.590212,到2012年gvc指数均值为0.395444,2002年各个行业nvc指数均值为0.51943,到2002年nvc指数均值为2.81503,表明随着江苏省切入国内价值链的不断增强,其切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是减弱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地区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高的环节攀升时,由于与发达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导致发达国家利用市场优势对地区进行低端锁定,进一步压榨地区的市场份额,使得地区在价值链攀升过程中受阻,进而切入gvc程度降低,其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向型逐步变为内向型。
进而分行业看gvc,2002年广东省g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开采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到2012年广东省gvc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化学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江苏省2002年g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农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到2012年g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制造业、化学工业。可以看出这些行业切入gvc的程度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基本属于中间品工业,大多是原材料、半成品等,两个地区都是通过从国外加工原材料和半成品,利用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加工组装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像科学研究事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自2002年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也进一步说明了在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占据了高利润环节,而由于我国切入价值链的环节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处于价值创造的底层,处于一个高产却低值的困境。 2002年广东省n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旅游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到2012年n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2002年江苏省n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到2012年n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这些行业基本业都属于中间品工业,相比gvc,这些行业更多的与自然资源相关,这一点在江苏省更为突出,这表明国内的价值链链条主要还是在自然资源等低端供应上进行对接,两个地区作为连接国内外价值链的桥梁,通过自身在gvc的分工地位进一步影响国内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2.gvc和nvc之间的相互关系
(1)未考虑外生变量
首先如上表所示,基于模型(1),国内价值链(lnnvc)前系数前系数为1.335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国内价值链的提升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提升,这里的province1是一个二值变量(广东省为1,江苏省为0),系数并不显著,说明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大。模型(2)中lngvc前系数也显著为0.0767,说明全球价值链的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价值链的提升,两者基于良性互动产生对接,但相比国内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提升的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对国内价值链的提升作用较弱,基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来看,不同地区在地理条件、要素结构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东部地区在对接全球高新技术并引入内陆时,中西部地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进而阻碍其在国内价值链的攀升。模型(3)中引入了外部价值链(ovc),比较gvc和nvc之间的弹性,可以看到lnnvc前系数显著为0.921,lngvc前系数0.00125,遗憾的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国内价值链上升一个百分点,行业的外部价值链就上升0.921个百分点,国内价值链较全球价值链更有弹性。之前也提到,我国东部地区切入价值链的环节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后再出口到国外,形成了一种大出大进两头向外的经济发展模式,由此gvc在国内价值链的环节延长,导致对国内中间加工产业的高需求,由此使得国内价值链更具有弹性。
(2)加入外生变量的回归分析
在加入产业外部性、劳动力禀赋、生产力差距这3個外生变量后,lngvc和lnnvc前的系数较之前差距减小,可以看到模型(1)lnnvc前系数为0.721,(2)中lngvc前系数为0.617,而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二者确实有共同促进作用,而且国内价值链的促进作用更强,与我们之前未加入外生变量结论一致。有趣的是,劳动力禀赋前系数在模型(1)(2)中符号不同,而且都显著,结果表明劳动力要素和全球价值链水平负相关,而和国内价值链正相关,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从市场供需角度出发,由于切入全球价值链的行业毕竟占少数,所以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较少,过多的劳动力投入一方面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没有办法通过规模经济、人才引进等方式扩大生产;另一方面供大于需会导致行业恶性竞争,从而阻碍了其在全球价值链的水平。另外,蒋满元(2003)提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与改造,但是劳动力市场与体系改革存在滞后现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的过度投入会导致企业经营的投入成本增加,进而无法盈利,使得企业间出现过度竞争的现象。
从而也造成劳动力要素对全球价值链的阻碍作用。而国内价值链相对更具有市场,所以劳动力要素对国内价值链是明显的促进作用。(3)中lnnvc前系数为0.884,lngvc前系数为0.0782,且都显著,相比之下,国内价值链较全球价值链更有弹性,也与之前的结论一致。也进一步说明了随着中西部地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gvc中的链条逐渐变长,国内外有效的对接使得我国更好地发挥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内陆的本土优势,更好地向价值链攀升。
至于产业外部性,即某行业法人单位数占全国i行业单位数的比重,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这里产业外部性与全球价值链想关系不大,这可能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在切入价值链的过程中主要从事一些低附加值环节进行生产,这些环节通常专业化程度较低,基于刘子琳(2015)的研究,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u形”关系,当专业化程度较低时,不利于产业增长,而当专业化程度较高时,专业化外部性存进产业增长。所以其对价值链的攀升没有一个明确的影响。
3.稳健性检验
由于加入3个外生变量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所以本文先对外生变量进行了逐步回归,最后再加入了模型进行回归。
五、结论与启示
随着国与国之间垂直专业化分工不断增强,我国在加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确形成了良好的对接。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加入“全球化”这一浪潮后,作为一个连接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枢纽;另一方面在逐步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对接发达国家地高新技术,再通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将高新技术引进到内陆地区,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创造市场和发展空间,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另外,在价值链攀升过程中,又需要内陆腹地良好的本土优势,再结合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好地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 另外,尽管我国现在参与价值链环节日益增多,但由于缺乏先进技术,受到发达国家的压榨,最终只能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生产,并由此导致企业在低附加值间过度竞争,不能通过产业外部性推动经济增长,而且由于企业间过度和恶性竞争导致劳动力投入和生产失衡,企业没有办法扩大规模生产,长期以往,就会受到发达国家的低端锁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基于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在全球价值链中吸收和生产世界高新技术要素和我国东部地区本身的区位优势和内陆的本土优势,结合更好地利用中国的大国优势,始终保持全球价值链对国内价值链的高度产业关联度,进而延长国内价值链,构建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对接关系。另外,加速劳动力市场与体系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现有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多方面的改善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问题。
参考文献:
[1]戴翔, 张二震. 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与中国外贸失速之“谜”[J].经济学家, 2016(1):75-82.
[2] David Hummels, Jun Ishii, Kei-Mu Yi.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1):75-96.
[3]刘利民, 崔日明. 我国各行业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基于垂直专业化指数法的测算[J]. 国际经贸探索, 2011, 27(4):9-14.
[4] 平新乔.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美贸易关系[J]. 国际经济评论, 2005(5):12-14.
[5] Wei S J.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
[6] Guilhoto J J M, Imori D. Brazilian Role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J]. Working Paper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2014.
[7] 林孝文, 何陈念.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加剧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1(1):50-55.
[8]Antràs P, Chor D. Organizi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J]. Econometrica, 2013, 81(6):2127-2204.
[9] 苏庆义, 高凌云. 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及其演进规律[J]. 统计研究, 2015, 32(12):38-45.
[10] 张少军, 刘志彪. 国内价值链是否对接了全球价值链——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经验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3(2):14-27.
[11] 蒋满元. 基于资本与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全的过度竞争的成因分析[J]. 甘肃理论学刊, 2007(3):64-67.
[12] 刘子琳. 产业外部性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 2015.
附 录:
本文采用Hummels et al.(2001)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提出的方法对跨国生产 分割程度进行测度,记为垂直专业化指数(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dex,vsi)。考虑到垂直专业化理论和GVC 理论都是以同一产品不同工序的空间布局跨国配置为基础,只是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所以本文此处以 垂直专业化指数作为切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度量。具体推导如下: 假设经济中有 n 个部门, Mi表示行业i 进口的中间投入,Yi 表示行业i 的产出, Xi 表示行业i 的出口, 则行业i 出口额中包含的进口中间投入,即行业i 垂直专业化的数量为:
其中, AD 为国内消耗系数矩阵。AD +AM =A, A是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AD)-1 为列 昂惕夫逆矩阵,表示各行业进口的中间投入成为最终出口品之前,在第2、第3……第 n阶段体现在国内产出 上的一种直接和间接的循环累积效应。因此,公式(A.5)表明了商品在出口之前在国内各行业的循环,反 映了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值得指出的是,依据公式(A.3)和(A.4)计算出的 整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相同,与公式(A.5)计算出的整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则不同。 现在,我们需要通过 Mji 来确定进口系数矩阵。中国历年编制的投入产出表皆属于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没有区分进口中间投入和国内中间投入。因此,我们需要两点假设:第一,各行业使用的i 行业的中间投入 中,进口的中间投入的比例在各个部门间是相同的;第二,中间投入中进口的与国内生产的比例等于最终产 品中进口的与国内生产的比例。 令Cm i 和Cd i 分别表示在i 行业的最终产品中进口和国内生产的数量, Im i 和 Id i 分别表示在i 行业的中间投 入中进口和国内生产的数量,依据上述两个假设,我们有:
即i 行业提供的中间投入中来自进口所占的比例等于i 行业的总进口与(总产值+进口-出口)之比。 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A.6)式的比例可以写为:进口/(总产出+进口-出口)。计算每个行业的这个 比例,然后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的每行乘以相同的比例就可以得到进口系数矩阵 AM 。求得 进口系数矩阵 AM ,就可以代入公式(A.4)和(A.5)进行计算。再用比例(进口/(总产出+进口-出口)) 乘以各行业的中间投入,就可以得到 Mi ,将 Mi 代入公式(A.1)、(A.2)和(A.3)就可计算出所需指数。 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发现垂直专业化指数具有三重含义:第一,对一国整体的和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 程度的测量;第二,由于该指数的计算利用了各行业来自国外的中间投入,所以该指数也可以反映本国对国 外的产业关联效应;第三,公式(A.5)使用了列昂惕夫逆矩阵,所以该指数也可以反映来自国外的中间投 入在成为最终的出口品之前在国内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 若计算垂直专业化指数采用的是一国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则该指数表示的是一国相对于世界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的全球价值链水平,其经济学含义为出口额中的进口中间投入的比重;若采用的是一 国对另一国的进出口数据,则该指数表示的是一国相对于另一国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的双边价值 链水平,其经济学含义为一国出口额中的来自另一国进口中间投入的比重。其具体计算过程为:该进口国的 AM 矩阵的定义和总进口的 AM 矩阵的定义还是一样的,此时,只要将该进口国各部门的进口额占世界各部门 的进口额的比重计算出来,再分别乘以 AM 矩阵。这样,就可以依据上面的公式来计算相关的双边价值链水平。 对于一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来说,若采用的是该地区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则该指数表示的是该地区相 对于世界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國某一地区的全球价值链水平;若采用的是该地区对一国其它地区的 调入调出数据,则该指数表示的是该地区相对于一国其它地区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某一地区的国 内价值链水平。具体说来,一国的投入产出表从行来看存在如下的关系: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总产出;而一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从行来看存在如下的关系:中间使用 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地区间调出)-进口-地区间调入=总产出。这样,对 于一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由于该地区与其它地区(本国之外与国内其它地区)的联系包括“进出口”和 “地区间调出入”两类。如果我们将进口与地区间调入合并,出口与地区间调出合并,那么,就可以将一国 的投入产出表理解为一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特例。因而,在计算价值链时,比例相应地就变为(进口+调 入)/(总产出+进口+调入-出口-调出)。然后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的每行乘以相同的比例就 可以得到进口和调入系数矩阵 A M + I 。求得进口和调入系数矩阵 AM+I ,就可以代入公式(A.4)和(A.5)进行 计算。再用比例(进口+调入)/(总产出+进口+调入-出口-调出)乘以各行业的中间投入,就可以得到行业 i 进口和调入的中间投入,从而依据公式(A.1)、(A.2)和(A.3)计算出所需指数。本文将所计算的指数称 为一国某一地区的外部(包括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价值链水平(Outside Value Chain,OVC),其经济学含 义为一国某一地区(出口和调出)总额中来自外部(包括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的中间投入所占的比重。 进一步地,若采用的是该地区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就用各部门的(进口/(进口+调入))来乘以进口 和调入系数矩阵 AM+I,则最终计算出的是该地区相对于世界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某一地区的全球价值链水平,其经济学含义为(出口和调出)总额中的来自世界的进口中间投入的比重;若采用的是该地 区对一国其它地区的调出入数据,就用各部门的(调入/(进口+调入))来乘以进口和调入系数矩阵 AM+I , 则最终计算出的是该地区相对于一国其它地区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某一地区的国内价值链水平, 其经济学含义为(出口和调出)总额中的来自国内其它地区的中间投入的比重。对于一国某一地区来说, ovci =gvci +nvci 。 中国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只有中国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没有中国国内各地区间的调入调出数据;而中国 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既有该地区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也有该地区对国内其它地区的调入调出数据。这样,本 文在正文中就利用附录1中的方法,采用地区投入产出表来测度该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以揭示 全球、该地区与其它地区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 释:
1.VSS模型的两个严格假设为:(1)假设出口品和内销品使用中间品的比例相同;(2)假设本国使用的进口中间品完全由国外进口,忽略了本国出口的可能性。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良性对接
一、引言
随着上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世界经济呈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发展趋势,国家之间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各国之间通过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间自由流动,进行产品生产、加工、协作和贸易,更好地进行资源在全球的资源配置。根据联合国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提供的数据发现,1950年至1960年1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约为6.51%,1950年至1970年20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7.50%,而与此2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增长情况相比,1970年至1990年20年间全球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却高达11.52%,2000年至2010年全球出口贸易出现了更高速增长,这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演进具有实践上的一致性。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入了“全球化”这一浪潮,主要通过生产加工并出口劳动密集型这种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参与GVC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首先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利用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通过和全球高新技术和体制进行良性对接,进行自身产业升级,施行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我国融入全球化这一进程。其次,通过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的进一步交流,引进高新技术实行区域间协调发展,二者间进行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循环发展的链条,通过中西部齐头并进,进而提高我国在GVC的参与度。因此,研究我国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之间的互动,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生长以及区域间协调发展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我国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二、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
1.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近几年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價值链”一词最先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8年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他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随后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Gereffi(1991)将这一概念就扩展为“全球价值链”,目前对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总值出口中的增加值来源;二是测算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由于本文主要对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互动进行分析,所以主要探究后者。
对于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主要的研究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作为指标,该值越高,表明国家出口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越高,进而可以说明国家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较高。早先Hummels等(2001)提出通过VSS模型来衡量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一国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刘利民等(2010)通过VSS法对我国各行业从1992—2007年产品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测算。但是由于该模型存在两个较为严格的假设1,平新乔等 (2005)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垂直专门化程度已经从1992 年的 14.22%增加到 2003 年的 21.82%。 Koopman等(2010)构建了以下指标来测量国家i在产业r上的国际分工地位,也就是垂直专业化指数1:
其中, Eir表示传统的总值出口, IVir表示间接增加值出口,即被进口国用来为第三国最终消费进行生产使用的本国中间品中蕴含的国内增加值, FVir 表示出口蕴含的国外增加值。 Koopman 等 ( 2010)认为,该指标越大,国家i的国际分工地位就越高。为了弥补Hummels等人提出的传统核算理论的不足,Koopman等(2014)考虑了不断发展的中间品贸易,进一步提出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通过使用投入产出表对一国的出口按增加值来源和吸收地进行完全分解,进而测算国家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指数,林孝文(2017)就这一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测算得我国的第二产业的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较高,而农业和服务业的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较低。
另一种是由Antras等(2013)通过“出口上游度”来测算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也也就是通过一国某一产业参与生产过程的环节衡量该产业离最终需求的远近,苏庆义(2015)等就在这一基础上对整体出口上游度进行测算,并得出一国的整体出口上游度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越来越低。尽管Hummels提出的VSS计算方法中的两个假设忽略了中间品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该方法能够较为清晰的反映出产品内贸易和加工的发展趋势,另外还有数据的可获得性,所以本文主要采取这一方法对我国不同行业的垂直专业指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张少军(2009)投入产出表法的新方法,测度各地区的跨国生产分割程度——生产非一体化指数,以此衡量切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指标。
2.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
一国某地区的国内价值链衡量的是该国某一地区相对于一国其它地区切入价值链的程度,相比较全球价值链的核算,对于国内价值链的核算则更少,现有的是张少军等在2009年提出的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新方法,本文借鉴了其提出的新测算方法对国内价值链进行计算。
三、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1.模型设定 首先,随着我国东部地区切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提高,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生产率,为中西部地区创造市场,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入价值链环节,从而使中西部区域间协调发展,所以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全球价值链。其次我国在向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发达国家利用其市场优势进行压榨,这就需要我国国内市场作为支撑,通过国内广阔的内陆腹地和丰富自然资源,结合自身在gvc中积累的技术优势和nvc中国内市场的本土优势,促进自身产业升级,进而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所以产业升级同时也离不开国内价值链。所以,本文打算建立以下3个模型进行分析:
(1)lngvcipt=α0+λ0lnnvcipt+β0lnieipt+ω0lnsipt+γ0lnepipt+ω0lnqipt+u0ipt
(2)lnnvcipt=α1+λ1lngvcipt +β1lnieipt+ω1lnsipt+γ1lnepipt+ω1lnqipt+u1ipt
(3)lnovcipt=α2+λ2lnnvcipt+β2gvcipt +u2ipt
其中,(1)(2)是衡量了全球價值链和国内价值链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对接,(3)通过加入外部价值链(ovc=gvc+nvc,具体说明参见附录1),探究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二者间的弹性。
2.变量说明
(1)全球价值链(lngvcipt):t年p省i行业切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具体的测算方法见附录1。
(2)国内价值链(lnnvcipt):t年p省i行业切入国内价值链的程度,具体的测算方法见附录1。
(3)产业外部性(lnieipt): t年p省i行业法人单位数占全国i行业单位数的比重,本文将这一变量作为产业集群的参考变量。
(4)要素禀赋(lnsipt):t年p省i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用这一指标衡量不同行业间劳动力要素差异。
(5)技术差距(lnepipt): t年p省i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平均工资占全国城镇占全国i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重,作为不同行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代理变量。进一步地,可以将其作为产业梯度的技术差距。
3.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广东省作为珠三角地区代表,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地区代表,由于计算地区投入产出表时要用到省内调入系数,但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没有调入调出系数,为了使不同年份和地区在相关数据上保持一致,本文就加入外生变量前后作两次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广东省和江苏省2002年、2005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各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计算,再按照上文中的3个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中总共包含了两个省3年42个行业的数据,共252个样本。
另外,为了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数分类法统一口径,在加入外生变量后,将两省的投入产出表进行了归类合并。
数据来源自《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
四、实证分析和检验
1.统计结果并分析
以下是基于粤苏两省基于2002年、2005年、201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所得42个行业切入价值链水平(垂直专业化指数):
依据上述所得结果初步分析:首先从时间上看,广东省2002年各个行业gvc指数均值为0.093058,到2012年gvc指数均值为0.46694,2002年各个行业nvc指数为0.17205,到2012年nvc指数均值为0.942408,表明广东省切入gvc和nvc的程度都在不断增强,二者起到了良性的互动。江苏省2002年各个行业gvc指数均值为0.590212,到2012年gvc指数均值为0.395444,2002年各个行业nvc指数均值为0.51943,到2002年nvc指数均值为2.81503,表明随着江苏省切入国内价值链的不断增强,其切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是减弱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地区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高的环节攀升时,由于与发达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导致发达国家利用市场优势对地区进行低端锁定,进一步压榨地区的市场份额,使得地区在价值链攀升过程中受阻,进而切入gvc程度降低,其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向型逐步变为内向型。
进而分行业看gvc,2002年广东省g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开采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到2012年广东省gvc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化学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江苏省2002年g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农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到2012年g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制造业、化学工业。可以看出这些行业切入gvc的程度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基本属于中间品工业,大多是原材料、半成品等,两个地区都是通过从国外加工原材料和半成品,利用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加工组装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像科学研究事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自2002年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也进一步说明了在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占据了高利润环节,而由于我国切入价值链的环节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处于价值创造的底层,处于一个高产却低值的困境。 2002年广东省n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旅游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到2012年n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2002年江苏省n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到2012年nvc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这些行业基本业都属于中间品工业,相比gvc,这些行业更多的与自然资源相关,这一点在江苏省更为突出,这表明国内的价值链链条主要还是在自然资源等低端供应上进行对接,两个地区作为连接国内外价值链的桥梁,通过自身在gvc的分工地位进一步影响国内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2.gvc和nvc之间的相互关系
(1)未考虑外生变量
首先如上表所示,基于模型(1),国内价值链(lnnvc)前系数前系数为1.335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国内价值链的提升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提升,这里的province1是一个二值变量(广东省为1,江苏省为0),系数并不显著,说明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大。模型(2)中lngvc前系数也显著为0.0767,说明全球价值链的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价值链的提升,两者基于良性互动产生对接,但相比国内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提升的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对国内价值链的提升作用较弱,基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来看,不同地区在地理条件、要素结构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东部地区在对接全球高新技术并引入内陆时,中西部地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进而阻碍其在国内价值链的攀升。模型(3)中引入了外部价值链(ovc),比较gvc和nvc之间的弹性,可以看到lnnvc前系数显著为0.921,lngvc前系数0.00125,遗憾的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国内价值链上升一个百分点,行业的外部价值链就上升0.921个百分点,国内价值链较全球价值链更有弹性。之前也提到,我国东部地区切入价值链的环节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后再出口到国外,形成了一种大出大进两头向外的经济发展模式,由此gvc在国内价值链的环节延长,导致对国内中间加工产业的高需求,由此使得国内价值链更具有弹性。
(2)加入外生变量的回归分析
在加入产业外部性、劳动力禀赋、生产力差距这3個外生变量后,lngvc和lnnvc前的系数较之前差距减小,可以看到模型(1)lnnvc前系数为0.721,(2)中lngvc前系数为0.617,而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二者确实有共同促进作用,而且国内价值链的促进作用更强,与我们之前未加入外生变量结论一致。有趣的是,劳动力禀赋前系数在模型(1)(2)中符号不同,而且都显著,结果表明劳动力要素和全球价值链水平负相关,而和国内价值链正相关,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从市场供需角度出发,由于切入全球价值链的行业毕竟占少数,所以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较少,过多的劳动力投入一方面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没有办法通过规模经济、人才引进等方式扩大生产;另一方面供大于需会导致行业恶性竞争,从而阻碍了其在全球价值链的水平。另外,蒋满元(2003)提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与改造,但是劳动力市场与体系改革存在滞后现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的过度投入会导致企业经营的投入成本增加,进而无法盈利,使得企业间出现过度竞争的现象。
从而也造成劳动力要素对全球价值链的阻碍作用。而国内价值链相对更具有市场,所以劳动力要素对国内价值链是明显的促进作用。(3)中lnnvc前系数为0.884,lngvc前系数为0.0782,且都显著,相比之下,国内价值链较全球价值链更有弹性,也与之前的结论一致。也进一步说明了随着中西部地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gvc中的链条逐渐变长,国内外有效的对接使得我国更好地发挥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内陆的本土优势,更好地向价值链攀升。
至于产业外部性,即某行业法人单位数占全国i行业单位数的比重,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这里产业外部性与全球价值链想关系不大,这可能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在切入价值链的过程中主要从事一些低附加值环节进行生产,这些环节通常专业化程度较低,基于刘子琳(2015)的研究,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u形”关系,当专业化程度较低时,不利于产业增长,而当专业化程度较高时,专业化外部性存进产业增长。所以其对价值链的攀升没有一个明确的影响。
3.稳健性检验
由于加入3个外生变量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所以本文先对外生变量进行了逐步回归,最后再加入了模型进行回归。
五、结论与启示
随着国与国之间垂直专业化分工不断增强,我国在加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确形成了良好的对接。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加入“全球化”这一浪潮后,作为一个连接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枢纽;另一方面在逐步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对接发达国家地高新技术,再通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将高新技术引进到内陆地区,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创造市场和发展空间,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另外,在价值链攀升过程中,又需要内陆腹地良好的本土优势,再结合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好地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 另外,尽管我国现在参与价值链环节日益增多,但由于缺乏先进技术,受到发达国家的压榨,最终只能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生产,并由此导致企业在低附加值间过度竞争,不能通过产业外部性推动经济增长,而且由于企业间过度和恶性竞争导致劳动力投入和生产失衡,企业没有办法扩大规模生产,长期以往,就会受到发达国家的低端锁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基于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在全球价值链中吸收和生产世界高新技术要素和我国东部地区本身的区位优势和内陆的本土优势,结合更好地利用中国的大国优势,始终保持全球价值链对国内价值链的高度产业关联度,进而延长国内价值链,构建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对接关系。另外,加速劳动力市场与体系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现有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多方面的改善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问题。
参考文献:
[1]戴翔, 张二震. 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与中国外贸失速之“谜”[J].经济学家, 2016(1):75-82.
[2] David Hummels, Jun Ishii, Kei-Mu Yi.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1):75-96.
[3]刘利民, 崔日明. 我国各行业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基于垂直专业化指数法的测算[J]. 国际经贸探索, 2011, 27(4):9-14.
[4] 平新乔.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美贸易关系[J]. 国际经济评论, 2005(5):12-14.
[5] Wei S J.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
[6] Guilhoto J J M, Imori D. Brazilian Role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J]. Working Paper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2014.
[7] 林孝文, 何陈念.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加剧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1(1):50-55.
[8]Antràs P, Chor D. Organizi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J]. Econometrica, 2013, 81(6):2127-2204.
[9] 苏庆义, 高凌云. 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及其演进规律[J]. 统计研究, 2015, 32(12):38-45.
[10] 张少军, 刘志彪. 国内价值链是否对接了全球价值链——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经验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3(2):14-27.
[11] 蒋满元. 基于资本与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全的过度竞争的成因分析[J]. 甘肃理论学刊, 2007(3):64-67.
[12] 刘子琳. 产业外部性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 2015.
附 录:
本文采用Hummels et al.(2001)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提出的方法对跨国生产 分割程度进行测度,记为垂直专业化指数(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dex,vsi)。考虑到垂直专业化理论和GVC 理论都是以同一产品不同工序的空间布局跨国配置为基础,只是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所以本文此处以 垂直专业化指数作为切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度量。具体推导如下: 假设经济中有 n 个部门, Mi表示行业i 进口的中间投入,Yi 表示行业i 的产出, Xi 表示行业i 的出口, 则行业i 出口额中包含的进口中间投入,即行业i 垂直专业化的数量为:
其中, AD 为国内消耗系数矩阵。AD +AM =A, A是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AD)-1 为列 昂惕夫逆矩阵,表示各行业进口的中间投入成为最终出口品之前,在第2、第3……第 n阶段体现在国内产出 上的一种直接和间接的循环累积效应。因此,公式(A.5)表明了商品在出口之前在国内各行业的循环,反 映了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值得指出的是,依据公式(A.3)和(A.4)计算出的 整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相同,与公式(A.5)计算出的整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则不同。 现在,我们需要通过 Mji 来确定进口系数矩阵。中国历年编制的投入产出表皆属于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没有区分进口中间投入和国内中间投入。因此,我们需要两点假设:第一,各行业使用的i 行业的中间投入 中,进口的中间投入的比例在各个部门间是相同的;第二,中间投入中进口的与国内生产的比例等于最终产 品中进口的与国内生产的比例。 令Cm i 和Cd i 分别表示在i 行业的最终产品中进口和国内生产的数量, Im i 和 Id i 分别表示在i 行业的中间投 入中进口和国内生产的数量,依据上述两个假设,我们有:
即i 行业提供的中间投入中来自进口所占的比例等于i 行业的总进口与(总产值+进口-出口)之比。 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A.6)式的比例可以写为:进口/(总产出+进口-出口)。计算每个行业的这个 比例,然后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的每行乘以相同的比例就可以得到进口系数矩阵 AM 。求得 进口系数矩阵 AM ,就可以代入公式(A.4)和(A.5)进行计算。再用比例(进口/(总产出+进口-出口)) 乘以各行业的中间投入,就可以得到 Mi ,将 Mi 代入公式(A.1)、(A.2)和(A.3)就可计算出所需指数。 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发现垂直专业化指数具有三重含义:第一,对一国整体的和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 程度的测量;第二,由于该指数的计算利用了各行业来自国外的中间投入,所以该指数也可以反映本国对国 外的产业关联效应;第三,公式(A.5)使用了列昂惕夫逆矩阵,所以该指数也可以反映来自国外的中间投 入在成为最终的出口品之前在国内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 若计算垂直专业化指数采用的是一国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则该指数表示的是一国相对于世界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的全球价值链水平,其经济学含义为出口额中的进口中间投入的比重;若采用的是一 国对另一国的进出口数据,则该指数表示的是一国相对于另一国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的双边价值 链水平,其经济学含义为一国出口额中的来自另一国进口中间投入的比重。其具体计算过程为:该进口国的 AM 矩阵的定义和总进口的 AM 矩阵的定义还是一样的,此时,只要将该进口国各部门的进口额占世界各部门 的进口额的比重计算出来,再分别乘以 AM 矩阵。这样,就可以依据上面的公式来计算相关的双边价值链水平。 对于一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来说,若采用的是该地区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则该指数表示的是该地区相 对于世界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國某一地区的全球价值链水平;若采用的是该地区对一国其它地区的 调入调出数据,则该指数表示的是该地区相对于一国其它地区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某一地区的国 内价值链水平。具体说来,一国的投入产出表从行来看存在如下的关系: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总产出;而一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从行来看存在如下的关系:中间使用 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地区间调出)-进口-地区间调入=总产出。这样,对 于一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由于该地区与其它地区(本国之外与国内其它地区)的联系包括“进出口”和 “地区间调出入”两类。如果我们将进口与地区间调入合并,出口与地区间调出合并,那么,就可以将一国 的投入产出表理解为一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特例。因而,在计算价值链时,比例相应地就变为(进口+调 入)/(总产出+进口+调入-出口-调出)。然后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的每行乘以相同的比例就 可以得到进口和调入系数矩阵 A M + I 。求得进口和调入系数矩阵 AM+I ,就可以代入公式(A.4)和(A.5)进行 计算。再用比例(进口+调入)/(总产出+进口+调入-出口-调出)乘以各行业的中间投入,就可以得到行业 i 进口和调入的中间投入,从而依据公式(A.1)、(A.2)和(A.3)计算出所需指数。本文将所计算的指数称 为一国某一地区的外部(包括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价值链水平(Outside Value Chain,OVC),其经济学含 义为一国某一地区(出口和调出)总额中来自外部(包括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的中间投入所占的比重。 进一步地,若采用的是该地区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就用各部门的(进口/(进口+调入))来乘以进口 和调入系数矩阵 AM+I,则最终计算出的是该地区相对于世界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某一地区的全球价值链水平,其经济学含义为(出口和调出)总额中的来自世界的进口中间投入的比重;若采用的是该地 区对一国其它地区的调出入数据,就用各部门的(调入/(进口+调入))来乘以进口和调入系数矩阵 AM+I , 则最终计算出的是该地区相对于一国其它地区的切入价值链的程度,记为一国某一地区的国内价值链水平, 其经济学含义为(出口和调出)总额中的来自国内其它地区的中间投入的比重。对于一国某一地区来说, ovci =gvci +nvci 。 中国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只有中国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没有中国国内各地区间的调入调出数据;而中国 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既有该地区对世界的进出口数据,也有该地区对国内其它地区的调入调出数据。这样,本 文在正文中就利用附录1中的方法,采用地区投入产出表来测度该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以揭示 全球、该地区与其它地区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 释:
1.VSS模型的两个严格假设为:(1)假设出口品和内销品使用中间品的比例相同;(2)假设本国使用的进口中间品完全由国外进口,忽略了本国出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