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技术嵌入的社会性与数字麻烦——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学想象力

来源 :社会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研究在社会学领域被视为统计方法或者定量研究的新趋势与有前景的新方向.但是,信息技术嵌入的数字生活形成了新的“社会性”,主体的存在与实践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被赋予更多选择和更大延展性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数字麻烦”.这些新情境同样对社会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在当代万物皆可数据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在大数据时代迷航,我们亟需一种新的社会学想象力,来批判性地理解和“解锁”我们身处的时代与数字生活.
其他文献
西方理论指导下的社区多元治理现代化改革,在实践中并未带来社区治理的有效性.研究采取以个案为基础的机制分析方法,在对“深圳改革悖论”经验呈现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我国社区公共事务的内容与属性特征,并剖析其对社区组织权威生成与社区治理有效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社区公共事务中行政、服务与自治职能之间边界模糊.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行政和服务职能不只是工作负担,更是重要的治理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转化为回应居民求助需求的治理能力.这也是其形式权威转化为实质权威的关键.而只有社区组织获得群众认可的实
基层干部在国家与村民之间扮演着中介角色,本文尝试从基层干部有关治理实践的表述来分析农村社区治理策略.研究发现,部分基层干部将一些乡村治理中的问题归因于缺少宣传和教育,而“需要教育”正构成农村社区治理中引领、奖惩等治理策略的潜在假设和话语基础.教育、引领、奖惩共同构成农村社区中的“教育治理术”,它是基层干部针对村庄不同事项而构建起来的一套弹性和柔性的治理工具的集合,教育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这种教育治理术深受长期以来关于乡村的学术话语实践与政策话语实践的影响,其运用正是当前乡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后税费时代国家
基于CGSS2010和CGSS2015数据,论文比较分析了资源占有因素与资源分配因素对普遍信任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资源占有因素与资源分配因素均是城乡居民普遍信任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资源占有因素中,宏观层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微观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城乡居民普遍信任感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资源分配因素中,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公共资源分配水平,还是微观层面的个体分配处境,都对城乡居民普遍信任感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对而言,较之城市居民,资源因素对农村居民普遍信任感的影响更为显著和稳健;较之资源占有
概述和点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中法关系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成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问题上:一是首次注意到了13世纪中叶来华的法王和教皇使臣的有关记述的特殊重要性,并进行了译介;二是深入探讨了17至18世纪中法科技交流对中国科学现代化的奠基作用,以及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三是大幅度深化了有关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的研究;四是开始注意到清末以来法国革命文化对中国革命进程的积极影响,并做了许多初步的探析.这些研究进一步凸显了中法文化交流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方面的特殊意义.
邻里信任根植于社区居民的日常性交往活动中,而户籍制度在空间层面制造的居住隔离会形成群内型互动模式并强化进城农民和本地市民各自的邻里信任.利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城市社区中的户籍隔离对邻里信任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如下:(1)进城农民对邻居的信任会随着居住隔离程度的增加不断提高,但本地市民的邻里信任并不会受到该因素的影响;(2)不管是进城农民还是本地市民,户籍隔离程度越高,两类群体各自的邻里互动规模越大、质量越高,而这又提升了两类群体各自的邻里信任水平.
社会治理的范围问题同时是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试图就此提供一个包含理论、政策与实践三维的分析框架.基于政策文本和省级党政部门的访谈分析发现,社会治理范围及其标准在三个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理层面,社会治理是一种多元共治的理想型组织架构,范围介于社会与公共领域之间.中央政策层面,社会治理范围比较明确,包括与社会秩序和活力相关的公共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基层治理四个核心领域.实践层面,由于地方政府认识、目标、主要矛盾、治理思路与手段的多样性,社会风险的遍及性,以及治理竞争的助推,社会治理通过多种路径实现范围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携式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移动通信设备产生了海量的具有时间和空间信息的数据,对于这些能够反映设备使用者行为特征的时空轨迹数据进行模式分析与挖掘,已成为智慧交通、走私监测、公共安全和智慧旅游等领域应用的重要手段。而轨迹相似度是轨迹近邻查询、轨迹离群点检测、轨迹聚类等轨迹数据处理技术的基础,对于轨迹数据的模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类型的轨迹数据的采样质量,如采样
业主自主治理是观察中国城市治理的切入点.已有研究侧重于关注业主夺取小区自治权的维权抗争,或者探讨后维权抗争时期业主自治的困境与对策,较少从业主夺取、运用和巩固自治权的全过程考察自主治理的演进脉络及其持续机理.考察G市Q小区业主夺取、运用和巩固自治主导权的过程,发现“法权行动主义”——法权意识与行动的螺旋式互促是业主自主治理持续的关键.这表明业主群体是基层社会的建设性力量,自主治理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从“发展型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我们能观察到北美政治社会学内的“双向运动”脉络.以“嵌入的自主性”理论为代表的“发展型国家”理论,其思想资源来自政治社会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早期所经历的范式转型.在这一转型中,“国家-社会关系”范式取代了新马克思主义范式.但在“发展型国家”理论收获大量关注后,一些政治社会学者恰恰又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重新带回到“发展型国家”理论中,强调阶级政治对“发展型国家”的塑造作用.在将阶级视角带回“发展型国家”理论的过程中,历史社会学的发问方式和方法取径扮演
蓬勃发展的车联网能提供各种智能应用,包括自动驾驶等。在技术层面上,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宏观路径规划问题和微观驾驶决策等。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宏观路径规划方法,且已经在各大电子地图平台上有了产业化应用;然而,微观层面上的驾驶决策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包含以下两点:首先研究自动驾驶车辆的微观智能驾驶决策方法;然后,分析决策过程中有限的通信资源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优化方法。具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