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拍电影是传统
权聆以前写小说,自由而抽象,但写剧本事无巨细都要考虑,不能写得过于抽象,需要让所有人都能看懂。“不仅是演员,连摄影师、灯光师、道具师都得能看懂。”
从小说到剧本,除了文本方式的转换,权聆认为更需要适应的是思维方式。执导处女作《忘了去懂你》,第一次硬着头皮写剧本,她前前后后改了有二十多遍。
作为导演,权聆觉得自己的优势是讲故事,讲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每个导演有自己强项,美术、摄影出身的导演在视觉上非常有优势,小说家做导演对作品的叙事,故事性、思想有优势。”
身上同时贴着“作家”和“导演”这两个标签,权聆经常被人问起和“韩寒”、“郭敬明”的关系。都是作家,都转型做导演,是否有过交流?
权聆答得倒是干脆,“完全不认识”。她探班贾樟柯拍《海上传奇》时与韩寒有过一面之缘,郭敬明则是完全不了解。
“作家拍电影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在欧美就有这种传统。欧洲的候麦(法国著名电影人)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家;拍《撒旦探戈》的贝拉·塔尔(匈牙利杰出导演)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编剧,编剧在国外也算作家;杜拉斯也拍了很多个人化风格很强的电影。”权聆解释得云淡风轻。
“其实韩寒、郭敬明包括我,只是一些文字工作者,以前用笔来创作,现在是叫了很多朋友拿着摄影机在创作影视的作品,我觉得就是这么一个差别。”
亦兄亦友贾樟柯
她与贾樟柯因文学而结缘,贾樟柯朋友多,和权聆有共同的朋友,一来二去也就认识了。后来,权聆很偶然地提起想要拍一部电影,贾樟柯毫不犹豫表示支持,权聆管这件事叫“水到渠成”。
在权聆眼里,贾樟柯是导师,是朋友,有时候又像兄长。这位对自己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倾注极大心力的人,在权聆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最初开机,贾樟柯便来到现场指导,呆了一礼拜才走,中途多次探班,在最后关机之前仍不忘来片场把关。
在片场,贾樟柯不爱说教。“他会身体力行,在现场坐在监视器前看,会亲自去说戏,电影开拍前他有叫我去他的片场探班,他用身体力行告诉我,导演在现场要怎么去表现。”
导演和监制意见相左是很普通的事情。权聆知道作为导演什么是要坚持的,要坚持的东西她会“卡”在剧本里头,但对一些细节,她更愿意尊重贾樟柯。
“比如说这场戏我要一个演员去喝酒,贾导就不可能让他去跳舞,只要在拍摄的过程中跟剧本是基本吻合的,细节只是一个风格的问题,我要他拿一个杯子,贾导让他拿一个酒盅也是可以的。”
重庆的夏天白天气温经常逼近四十度,所有人收工之后都在车上休息,贾樟柯还在写新剧本、回复电子邮件,一直保持工作状态。
权聆眼中的贾樟柯是敬业且朴实的,“贾导对物质要求非常低,不讲究吃穿,跟大家一块吃盒饭。这一点我比他娇气,我有的时候不太爱吃盒饭会跑到外面饭馆吃饭。”
王子和公主会变老
对童话式的爱情,权聆持否定态度。她认为这种爱情存在,只是一个非常短的瞬间,像火花一样,“王子和公主还是会一起变老的”。
这次她执导的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平凡夫妻的故事。在夫妻关系上,电影展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陌生”。没有人真正像在心灵鸡汤里看到的那么快乐,很多人在35岁到60岁之间,纠结、不安,有危机感。
“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上的纠结非常残酷,残酷不一定说刀刃见血,有时候残酷是你必须要承受的一种纠结和磨难,而且这种纠结和磨难时间非常长。不是说我去买一个东西,然后不喜欢就走人了。”
她认识很多经商的朋友,男人在外面忙于应酬,妻子带着孩子年复一年在家里默默等待。很多人失去了家庭生活,变成无性婚姻。
人跟人面临感情上的交换,甚至是伤害,权聆认为是一种“相处”。“这种相处不是说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喝了一杯咖啡就走了,而是说我们坐下来一直喝咖啡。我们坐在家里头,十几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去面对一个人,这是需要耐心的。”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女儿睡在父母中间,权聆称其为“被迫的客观”。
“我的房子就这么小,没有条件(给孩子单独的房间),孩子年龄小又怕她掉下床去。我觉得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的家庭、孩子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我有表达这个意思。”
在用镜头讲故事的时候,她关注于社会的窘迫。
权聆以前写小说,自由而抽象,但写剧本事无巨细都要考虑,不能写得过于抽象,需要让所有人都能看懂。“不仅是演员,连摄影师、灯光师、道具师都得能看懂。”
从小说到剧本,除了文本方式的转换,权聆认为更需要适应的是思维方式。执导处女作《忘了去懂你》,第一次硬着头皮写剧本,她前前后后改了有二十多遍。
作为导演,权聆觉得自己的优势是讲故事,讲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每个导演有自己强项,美术、摄影出身的导演在视觉上非常有优势,小说家做导演对作品的叙事,故事性、思想有优势。”
身上同时贴着“作家”和“导演”这两个标签,权聆经常被人问起和“韩寒”、“郭敬明”的关系。都是作家,都转型做导演,是否有过交流?
权聆答得倒是干脆,“完全不认识”。她探班贾樟柯拍《海上传奇》时与韩寒有过一面之缘,郭敬明则是完全不了解。
“作家拍电影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在欧美就有这种传统。欧洲的候麦(法国著名电影人)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家;拍《撒旦探戈》的贝拉·塔尔(匈牙利杰出导演)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编剧,编剧在国外也算作家;杜拉斯也拍了很多个人化风格很强的电影。”权聆解释得云淡风轻。
“其实韩寒、郭敬明包括我,只是一些文字工作者,以前用笔来创作,现在是叫了很多朋友拿着摄影机在创作影视的作品,我觉得就是这么一个差别。”
亦兄亦友贾樟柯
她与贾樟柯因文学而结缘,贾樟柯朋友多,和权聆有共同的朋友,一来二去也就认识了。后来,权聆很偶然地提起想要拍一部电影,贾樟柯毫不犹豫表示支持,权聆管这件事叫“水到渠成”。
在权聆眼里,贾樟柯是导师,是朋友,有时候又像兄长。这位对自己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倾注极大心力的人,在权聆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最初开机,贾樟柯便来到现场指导,呆了一礼拜才走,中途多次探班,在最后关机之前仍不忘来片场把关。
在片场,贾樟柯不爱说教。“他会身体力行,在现场坐在监视器前看,会亲自去说戏,电影开拍前他有叫我去他的片场探班,他用身体力行告诉我,导演在现场要怎么去表现。”
导演和监制意见相左是很普通的事情。权聆知道作为导演什么是要坚持的,要坚持的东西她会“卡”在剧本里头,但对一些细节,她更愿意尊重贾樟柯。
“比如说这场戏我要一个演员去喝酒,贾导就不可能让他去跳舞,只要在拍摄的过程中跟剧本是基本吻合的,细节只是一个风格的问题,我要他拿一个杯子,贾导让他拿一个酒盅也是可以的。”
重庆的夏天白天气温经常逼近四十度,所有人收工之后都在车上休息,贾樟柯还在写新剧本、回复电子邮件,一直保持工作状态。
权聆眼中的贾樟柯是敬业且朴实的,“贾导对物质要求非常低,不讲究吃穿,跟大家一块吃盒饭。这一点我比他娇气,我有的时候不太爱吃盒饭会跑到外面饭馆吃饭。”
王子和公主会变老
对童话式的爱情,权聆持否定态度。她认为这种爱情存在,只是一个非常短的瞬间,像火花一样,“王子和公主还是会一起变老的”。
这次她执导的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平凡夫妻的故事。在夫妻关系上,电影展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陌生”。没有人真正像在心灵鸡汤里看到的那么快乐,很多人在35岁到60岁之间,纠结、不安,有危机感。
“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上的纠结非常残酷,残酷不一定说刀刃见血,有时候残酷是你必须要承受的一种纠结和磨难,而且这种纠结和磨难时间非常长。不是说我去买一个东西,然后不喜欢就走人了。”
她认识很多经商的朋友,男人在外面忙于应酬,妻子带着孩子年复一年在家里默默等待。很多人失去了家庭生活,变成无性婚姻。
人跟人面临感情上的交换,甚至是伤害,权聆认为是一种“相处”。“这种相处不是说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喝了一杯咖啡就走了,而是说我们坐下来一直喝咖啡。我们坐在家里头,十几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去面对一个人,这是需要耐心的。”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女儿睡在父母中间,权聆称其为“被迫的客观”。
“我的房子就这么小,没有条件(给孩子单独的房间),孩子年龄小又怕她掉下床去。我觉得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的家庭、孩子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我有表达这个意思。”
在用镜头讲故事的时候,她关注于社会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