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y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改革与调整,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当一部分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51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430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改制面达到83.7%,其中282户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几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移动等一批国有企业相继在海外上市,标志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实质性重大进展。长期以来,企业只生不死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企业内部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基本建立。1998年到2001年的4年间,国有企业通过优化结构和减员增效,人员大幅度减少,职工下岗累计达2550万人,不仅大大缓解了企业人浮于事的状况,也表明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
  为了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企业制度创新,我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政府机构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经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0个减少到29个。国务院各部门将200多项职能交给企业、中介组织或地方承担。6408户军队、武警、政法机关所办的经营性企业和297户军队保障性企业移交地方,530个中央党政机关所办的企业和经营性实体与其脱钩,共涉及资产12436亿元,职工338万人。国家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革,促进企业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国务院和各地确定的2500多户试点企业,大部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从1998年到2001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组上市的有406家,到境外上市的有22家。各地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国务院批准了27户中央直接管理的、基础较好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允许和鼓励地方进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试点,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国务院先后任命了75名监事会主席,陆续向182户国有企业和一批银行、保险公司等派出了监事会主席和监事。中组部、国家经贸委等7部委还选择了一批在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试点,以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其他文献
小康,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小康,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但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难圆的小康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为现实。20世纪末,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重大事件。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会
北京市社科院专家李海舰、聂辉华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即要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即要坚持做大与做强的统一,以强带大,以大促强。公司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证明,一个企业不论其规模有多大,关键是要做强,企业的强决定了企业大的边界和效果。任了何一个企业的经营者都想把企业做大,但企业想不想做大和能不能做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些企业为了快速做大而不断地进行盲目扩张、无主业地多元化经营,扩大企业的边界,许多的企
民生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民生型政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发挥着整合了民生型政府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民生型政府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从根本上要靠经济增长,但有的时候,经济增长却不能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眼下,我国就面临着就业弹性下降的问题。  所谓就业弹性,就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上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到90年代只能增加80万个岗位。一般来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规律使就业弹性从长期看必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就业弹性是可调节的。就业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