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风建设贯穿于院校发展始末,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间里高校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教师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分析教师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及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助力高校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风;学风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45-02
引言
学校风气,简称学风,即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
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1]。高校学风是院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高校治学能力、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学风是高等学校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是大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加强学风建设对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2]。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是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教师这一角度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影响,着力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教风培养、治学方略改进、综合素质提高等要素。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对院校学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工科院校学生的学风呈现以下特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力不强等特点。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将从教师对学生的纵向影响路径出发,谈谈教师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学风,以此能找到提高学风的突破口。
一、高校教师对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纵向影响路径
高校教师是连接院校及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向学生传输院校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教师在院校和学生的联系中处于中间环节,信息传输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院校学风建设的成败。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做指引,再好的学风建设也只会是一纸空谈,难于付诸实践。在各个层级的交流和运转中,教师这一影响素既有层次性又有关联性。每一个层级的互动中都与教师的参与程度相关联,参与的多少与好坏,都影响着学风建设的方向。高校制定各种有效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教育体制、培养方法与目标都需要教师带到课堂,最大限度地输送给学生群体,让学生群体更好地吸收补给,使此三方形成更高效的三维互动,及时补充并修正教育教学方法与监督管理措施。
(二)横向影响路径
高校教师中个体对群体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个人的工作水平与业绩是这一集体素质检验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善于汲取、创新、综合各个不同方面的有益知识信息,学习与实践这些知识的新思想、新见解。以正确的理念指导自己,通过个体的自主努力学习和团队的共同奋斗,为实现良好学风建设的共同愿景而不断突破。在教师内部要树立先进模范的典型,激发同仁积极进取的竞争力,团结向上的向心力。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才是院校学风建设的必要保障。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引领者,在這一群体之间要思想统一,目标统一,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便于院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促使良好教风学风的养成变为一种自发的、主观意愿上的行为,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身应有的实力。以个体影响群体,以群体带动个体。只有把教师群体内部的学风建设做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让院校的整体学风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二、高校教师在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高校教师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核心动力
一台机器的运转离不开发动机。那么,一个高校学风建设的体制运行更少不了高校教师这台“发动机”。教师是推动院校学风建设的核心动力。要充分发挥其良好教学、治学学风对大学生良好学习风气形成的积极促进作用,高校教师处于相关联的有效节点,其积极性、创造性带动着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整体思想发展方向,正向指引着院校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教师素质体现着学风建设的行程到底能走多远,发展到什么程度。教师推动着学校的学风建设进程,能够塑造更好的、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
(二)高校教师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武器”
高校教师奋战在教育的第一线,是院校学风建设的最“有效武器”。一个好政策的实施,需要一个优秀的执行者,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扎根于课堂,直接面对大学生群体,传授最先进的文化知识,传输正能量,有效地把握着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地摒弃并修正不良的歪风邪气。高校教师在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教师以其为人之师的特殊地位,发挥其特殊的示范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风、紧抓教学风气,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和树立发挥着引领者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教师引领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师德乃建校之基,固校之本,校魂之源。教师的良好德行是学生所需、院校所需、社会所需、国家所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厚德载物,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1.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是对教师提出的最本质要求。一是表现在教师对自己工作的高度认真。充分备课,认真上课,下课后深刻总结。二是表现在课上对学生的有序管理。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是自我个性极强,崇尚过度的自由,但由于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新形势下,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面对学生、教化学生、关爱学生。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2.教师的德行与学生的学风成互动关系。人们常说:教学相长。在某种层面来讲,也体现在教师德行与学生学风的关系上。当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容易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课堂要求;而学生积极的上课态度,也容易感染老师,促进老师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欲育人之德,先育己之德。把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一门必修课,时刻谨记为人师表要由内及外。去浮躁之风,去懒惰之风,去趋利之风。待人接物要充分体现出高校教师的良好道德情操。尤其是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恒久的毅力,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如春风化雨般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使其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风气,走到学生中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吾日三省吾身,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二)加强学术能力培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由学到教的整个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补充是第一要素。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形成,最重要的无疑是学识和修养,渊博的学识可以快速地打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最大程度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进行各种思维和思想的熏陶,教师的内在人格和修养更是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重要的是老师需要学会关爱学生,只有心中充满爱的学生才会回报和感恩社会。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自身学术能力培养。紧随理论前沿,互相沟通交流心得体会。用先进的网络信息等渠道,构筑自己的学习平台,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为学术能力的提升做好储备。经常与专家学者沟通,探讨自己在学术问题中所遇到的困难,争取有所突破,以期学术能力更上一层楼。治学态度要严谨,把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精心制作教案,用心做好授课内容,积累经验,改进不足。把丰富的教学内容、治学风气赋予课堂,树立知识渊博、素质良好、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形象。积极参加院校及社会团体所组织的各种培训,让自己的思想走出去,把先进的知识带回来。同时多参与和申报课题,提升本专业的学术水平。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方能做好事,行好路。因材施教方可发其优,掘其精,识其利。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以偏概全,一以贯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与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学风环境,丰富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用知识武装头脑,把先进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地应用于实际,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补充新鲜血液,使其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学以致用,争先创优,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回归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加强管理,为良好学风的创立奠定基础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效果的提高,良好学风的真正养成,是学校各方合力的结果。作为辅导员,平时要担负起教育和督促的作用。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要真正走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院校和谐发展的灵魂工程,教师是这项工程的灵魂工程师,其素质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导向。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障。因此,各高校在教师的培养与任用方面要狠下功夫,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以此为契机,根据本校的办学特点与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优良学风,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树立风向标。以健全的体制为基础,以科学的管理为保障,以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为先锋,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導作用,引领院校的学风建设。为新时期的高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国锋.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1).
[2]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1-12-02.
关键词:学风;学风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45-02
引言
学校风气,简称学风,即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
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1]。高校学风是院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高校治学能力、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学风是高等学校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是大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加强学风建设对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2]。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是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教师这一角度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影响,着力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教风培养、治学方略改进、综合素质提高等要素。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对院校学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工科院校学生的学风呈现以下特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力不强等特点。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将从教师对学生的纵向影响路径出发,谈谈教师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学风,以此能找到提高学风的突破口。
一、高校教师对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纵向影响路径
高校教师是连接院校及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向学生传输院校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教师在院校和学生的联系中处于中间环节,信息传输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院校学风建设的成败。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做指引,再好的学风建设也只会是一纸空谈,难于付诸实践。在各个层级的交流和运转中,教师这一影响素既有层次性又有关联性。每一个层级的互动中都与教师的参与程度相关联,参与的多少与好坏,都影响着学风建设的方向。高校制定各种有效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教育体制、培养方法与目标都需要教师带到课堂,最大限度地输送给学生群体,让学生群体更好地吸收补给,使此三方形成更高效的三维互动,及时补充并修正教育教学方法与监督管理措施。
(二)横向影响路径
高校教师中个体对群体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个人的工作水平与业绩是这一集体素质检验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善于汲取、创新、综合各个不同方面的有益知识信息,学习与实践这些知识的新思想、新见解。以正确的理念指导自己,通过个体的自主努力学习和团队的共同奋斗,为实现良好学风建设的共同愿景而不断突破。在教师内部要树立先进模范的典型,激发同仁积极进取的竞争力,团结向上的向心力。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才是院校学风建设的必要保障。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引领者,在這一群体之间要思想统一,目标统一,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便于院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促使良好教风学风的养成变为一种自发的、主观意愿上的行为,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身应有的实力。以个体影响群体,以群体带动个体。只有把教师群体内部的学风建设做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让院校的整体学风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二、高校教师在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高校教师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核心动力
一台机器的运转离不开发动机。那么,一个高校学风建设的体制运行更少不了高校教师这台“发动机”。教师是推动院校学风建设的核心动力。要充分发挥其良好教学、治学学风对大学生良好学习风气形成的积极促进作用,高校教师处于相关联的有效节点,其积极性、创造性带动着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整体思想发展方向,正向指引着院校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教师素质体现着学风建设的行程到底能走多远,发展到什么程度。教师推动着学校的学风建设进程,能够塑造更好的、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
(二)高校教师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武器”
高校教师奋战在教育的第一线,是院校学风建设的最“有效武器”。一个好政策的实施,需要一个优秀的执行者,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扎根于课堂,直接面对大学生群体,传授最先进的文化知识,传输正能量,有效地把握着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地摒弃并修正不良的歪风邪气。高校教师在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教师以其为人之师的特殊地位,发挥其特殊的示范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风、紧抓教学风气,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和树立发挥着引领者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教师引领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师德乃建校之基,固校之本,校魂之源。教师的良好德行是学生所需、院校所需、社会所需、国家所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厚德载物,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1.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是对教师提出的最本质要求。一是表现在教师对自己工作的高度认真。充分备课,认真上课,下课后深刻总结。二是表现在课上对学生的有序管理。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是自我个性极强,崇尚过度的自由,但由于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新形势下,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面对学生、教化学生、关爱学生。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2.教师的德行与学生的学风成互动关系。人们常说:教学相长。在某种层面来讲,也体现在教师德行与学生学风的关系上。当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容易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课堂要求;而学生积极的上课态度,也容易感染老师,促进老师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欲育人之德,先育己之德。把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一门必修课,时刻谨记为人师表要由内及外。去浮躁之风,去懒惰之风,去趋利之风。待人接物要充分体现出高校教师的良好道德情操。尤其是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恒久的毅力,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如春风化雨般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使其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风气,走到学生中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吾日三省吾身,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二)加强学术能力培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由学到教的整个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补充是第一要素。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形成,最重要的无疑是学识和修养,渊博的学识可以快速地打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最大程度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进行各种思维和思想的熏陶,教师的内在人格和修养更是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重要的是老师需要学会关爱学生,只有心中充满爱的学生才会回报和感恩社会。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自身学术能力培养。紧随理论前沿,互相沟通交流心得体会。用先进的网络信息等渠道,构筑自己的学习平台,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为学术能力的提升做好储备。经常与专家学者沟通,探讨自己在学术问题中所遇到的困难,争取有所突破,以期学术能力更上一层楼。治学态度要严谨,把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精心制作教案,用心做好授课内容,积累经验,改进不足。把丰富的教学内容、治学风气赋予课堂,树立知识渊博、素质良好、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形象。积极参加院校及社会团体所组织的各种培训,让自己的思想走出去,把先进的知识带回来。同时多参与和申报课题,提升本专业的学术水平。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方能做好事,行好路。因材施教方可发其优,掘其精,识其利。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以偏概全,一以贯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与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学风环境,丰富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用知识武装头脑,把先进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地应用于实际,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补充新鲜血液,使其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学以致用,争先创优,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回归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加强管理,为良好学风的创立奠定基础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效果的提高,良好学风的真正养成,是学校各方合力的结果。作为辅导员,平时要担负起教育和督促的作用。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要真正走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院校和谐发展的灵魂工程,教师是这项工程的灵魂工程师,其素质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导向。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障。因此,各高校在教师的培养与任用方面要狠下功夫,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以此为契机,根据本校的办学特点与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优良学风,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树立风向标。以健全的体制为基础,以科学的管理为保障,以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为先锋,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導作用,引领院校的学风建设。为新时期的高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国锋.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1).
[2]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