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脑卒中(E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6.25%)、缺血性脑卒中再发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6.25%)、死亡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8.33%)、(22.92%)、(6.25%),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5d、1个月、2个月、3个月的ES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再发或TIA发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脑梗死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多发性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指脑部组织缺氧、缺血,血液供应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出现脑软化或局限性缺血坏死症状[1]。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积极预防,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预防并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和疾病致残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类抗血小板药物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为进一步探讨最为有效、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并经MRI或头颅CT 确诊。同时对于以下症状患者予以排除:①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②曾经有脑出血病史者。③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近期1个月内具有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血小板减少或白细胞减少等疾病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0-71岁,平均(54.3±5.7)岁;合并症:糖尿病者19例,高血压者27例,高脂血症者29例,冠心病者3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1-72岁,平均(54.1±5.5)岁;合并症:糖尿病者18例,高血压者26例,高脂血症者30例,冠心病者32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症,若高血压患者应调控血压,高血糖患者应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给予100mg阿司匹林(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78)口服,1次/ d,连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均口服75mg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由深圳信立
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1 次/ d,连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再发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死亡等情况。利用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15d、1个月、2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再发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6.25%)、缺血性卒中再发或TIA发生率(6.25%)、死亡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8.33%)、(22.92%)、(6.25%),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5d、1个月、2个月、3个月的ES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具体。
3.讨 论
目前临床上已达成一种共识,原有的血管疾病诱发的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炎症反应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血栓,从而诱发各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4]。这一病变形成过程最主要表现为粥样斑块部位有大量血小班聚集,形成局部血栓,且远端会被已经脱落的斑块和血栓阻塞,影响远端正常的血液循环,其中血小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抗血栓研究协会组通过汇总、分析288项抗血栓治疗研究结果显示[5],心肌梗死患者及高危卒中患者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可使疾病死亡率降低15%-35%左右。根据AHA/ASA在2005年更新的急性期脑梗死治疗指南中指出[6],大多数脑梗死患者病发1-2d内应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但是仍然会有部分患者会再发缺血性卒中事件。而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具有高危缺血事件患者,相比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再发危险,若存在既往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卒中患者,主要转归指标的危险性可降低15%左右;具有缺血性卒中亚型表现者主要转归指标的危险性可降低7.5%左右;近期并发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患者,主要转归指标危险性可将低8.8%[7]。由此可见,具有缺血事件高危因素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二级预防效果较阿司匹林更为显著。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环氧化酶具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阻碍TXA2 合成,抑制血小板积聚,但是无法阻碍损伤血管内皮表面黏附血小板,也不会使PGI 2含量增加,且有部分患者会抵抗阿司匹林(大概有30%~40%左右),因此临床疗效欠佳[8]。氯吡格雷属于噻氯匹啶的乙酸衍生物,是一种非竞争性腺苷二磷酸(ADP)抑制剂,可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不可逆地结合,从而刺激磷酸蛋白磷酸化,对纤维蛋白原受体(GPIIb/IIIa)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血小板聚集的目的[9]。同时氯吡格雷还可有效减少血小板活化效应,对于其他激动剂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具有强效抑制作用。
本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治疗患者出血发生率降低了2.08%,缺血性卒中再发或TIA发生率降低了16.67%,死亡率降低了2.08%,且治疗后ESS评分较阿司匹林治疗患者明显偏高(P<0.05)。与临床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因此笔者认为,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再发或TIA发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未来可尝试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参考文献:
[1]张东亚,胡亚妮,姜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98例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2):7-8.
[2]张陶莉,张春晓.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4):359-361.
[3]张太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33-134.
[4]黄勇.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2(24):46-47.
[5]程旺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0):1016-1017.
[6]顾力华,庞永诚,陈斌,等.阿司匹林片联合氯比格雷片对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10):1146-1148.
[7]许风雷,李翠萍,热依汗,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2-33.
[8]王新国.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1.
[9]蔡辉,赵施竹.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或单独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3):291-293.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脑梗死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多发性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指脑部组织缺氧、缺血,血液供应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出现脑软化或局限性缺血坏死症状[1]。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积极预防,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预防并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和疾病致残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类抗血小板药物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为进一步探讨最为有效、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并经MRI或头颅CT 确诊。同时对于以下症状患者予以排除:①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②曾经有脑出血病史者。③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近期1个月内具有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血小板减少或白细胞减少等疾病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0-71岁,平均(54.3±5.7)岁;合并症:糖尿病者19例,高血压者27例,高脂血症者29例,冠心病者3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1-72岁,平均(54.1±5.5)岁;合并症:糖尿病者18例,高血压者26例,高脂血症者30例,冠心病者32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症,若高血压患者应调控血压,高血糖患者应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给予100mg阿司匹林(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78)口服,1次/ d,连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均口服75mg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由深圳信立
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1 次/ d,连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再发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死亡等情况。利用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15d、1个月、2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再发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6.25%)、缺血性卒中再发或TIA发生率(6.25%)、死亡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8.33%)、(22.92%)、(6.25%),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5d、1个月、2个月、3个月的ES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具体。
3.讨 论
目前临床上已达成一种共识,原有的血管疾病诱发的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炎症反应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血栓,从而诱发各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4]。这一病变形成过程最主要表现为粥样斑块部位有大量血小班聚集,形成局部血栓,且远端会被已经脱落的斑块和血栓阻塞,影响远端正常的血液循环,其中血小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抗血栓研究协会组通过汇总、分析288项抗血栓治疗研究结果显示[5],心肌梗死患者及高危卒中患者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可使疾病死亡率降低15%-35%左右。根据AHA/ASA在2005年更新的急性期脑梗死治疗指南中指出[6],大多数脑梗死患者病发1-2d内应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但是仍然会有部分患者会再发缺血性卒中事件。而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具有高危缺血事件患者,相比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再发危险,若存在既往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卒中患者,主要转归指标的危险性可降低15%左右;具有缺血性卒中亚型表现者主要转归指标的危险性可降低7.5%左右;近期并发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患者,主要转归指标危险性可将低8.8%[7]。由此可见,具有缺血事件高危因素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二级预防效果较阿司匹林更为显著。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环氧化酶具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阻碍TXA2 合成,抑制血小板积聚,但是无法阻碍损伤血管内皮表面黏附血小板,也不会使PGI 2含量增加,且有部分患者会抵抗阿司匹林(大概有30%~40%左右),因此临床疗效欠佳[8]。氯吡格雷属于噻氯匹啶的乙酸衍生物,是一种非竞争性腺苷二磷酸(ADP)抑制剂,可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不可逆地结合,从而刺激磷酸蛋白磷酸化,对纤维蛋白原受体(GPIIb/IIIa)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血小板聚集的目的[9]。同时氯吡格雷还可有效减少血小板活化效应,对于其他激动剂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具有强效抑制作用。
本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治疗患者出血发生率降低了2.08%,缺血性卒中再发或TIA发生率降低了16.67%,死亡率降低了2.08%,且治疗后ESS评分较阿司匹林治疗患者明显偏高(P<0.05)。与临床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因此笔者认为,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再发或TIA发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未来可尝试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参考文献:
[1]张东亚,胡亚妮,姜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98例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2):7-8.
[2]张陶莉,张春晓.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4):359-361.
[3]张太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33-134.
[4]黄勇.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2(24):46-47.
[5]程旺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0):1016-1017.
[6]顾力华,庞永诚,陈斌,等.阿司匹林片联合氯比格雷片对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10):1146-1148.
[7]许风雷,李翠萍,热依汗,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2-33.
[8]王新国.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1.
[9]蔡辉,赵施竹.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或单独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3):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