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厢记》对古典诗词的吸收与运用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实甫《西厢记》最典型的语言特点是善于选择和提炼古典诗词中的佳句,并将其化用到自己的语言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意境,以营造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本文具体论述了《西厢记》对古典诗词的吸收与运用。
  [关键词]《西厢记》;古典诗词;戏曲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74-02
  
  我国戏曲文学正式诞生于文学史上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唐宋以后,加之戏曲又是以“曲”为重要标志的抒情性很强的文学样式。因此,曲文创作必然要受到唐诗宋词的影响。《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得益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创作中善于选择和提炼古典诗词中的佳句,将其化用到自己的语言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意境,集本色、文采于一身,形成了诗情画意、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一、 全方位、多角度地化用古典诗词
  无论《西厢记》唱词或道白,都极丰富地化用了前人的诗词,堪称登峰造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化用古典诗词无处不在,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言情无不化用
  王实甫善于凝铸、提炼前人诗词之佳句、意境描摹景物、酝酿气氛、刻画人物心理。《西厢记》化用古典诗词、意境达20多处,形成作品独特、优美的风格。如剧中写到张生佛殿与莺莺邂逅,描写莺莺倾国倾城之色,“宜嗔宜喜春风面”,化用了宋代杨无咎《生查子》中的名句:“妖娆百种宜,总在春风面。含笑又和嗔,莫作丹青观。”继而写张生出场,则用了很大篇幅描写九曲黄河汹涌澎湃之势,以暗示张生满怀壮志。“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不由令人想到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
  (二)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形式不拘一格
  王实甫使用多种手法将前人诗句与《西厢记》语言完美结合。
  其一,直接引用。为明白、清晰地表达曲词的意义,《西厢记》往往直接引用前人的诗句。如《寺警》一折中就直接借用了秦观《鹧鸪天》中的“雨打梨花深闭门”来表现莺莺一腔惆怅、满腹哀怨的独特心理。
  其二,化用前人诗词名句,扩大曲词的意境。如《后候》一折中,张生乘夜逾墙与莺莺赴约却讨了没趣,红娘替莺莺送药方重定幽会之期。红娘打趣张生:“果若你有心,他有心,昨宵个秋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阴,月有阴,便该春宵一刻抵千金,何须又诗对会家吟?”“秋千院宇夜深沉”化用宋代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抵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宇夜沉沉。”王实甫将这一名句改为“秋千院宇夜深沉”,“深沉”似乎比“沉沉”的境界更为僻静,是幽会的理想所在。“花有清香”诉诸于嗅觉,也衬托了环境的清幽。王实甫将其改成“花有阴,月有阴”,强调了院宇自有隐蔽的场所。牡丹花下、月色朦胧,正是幽会的好时机。几个字的改动,既使原诗的意境更为开阔,又使曲词自然工稳且意境幽雅,颇具感染力。
  其三,选择传统意象,熔铸己境。《西厢记》多次使用“杜鹃”这一意象来表情达意。“杜鹃”是唐诗宋词中常用的意象,因杜鹃嘴角鲜红,被演绎出啼血之说。“杜鹃”在古典诗词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如“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西厢记》中突出使用“杜鹃”意象的是《惊艳》一折中老夫人出场时的唱词:“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客居途中,思乡心切,曲词以“杜鹃”来烘托、反衬老夫人心中的愁苦之情,加浓了意境的感情色彩,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还多次使用“楼高”、“倚栏”等传统意象。如莺莺思念张生时所唱“逍遥乐”:“曾经消瘦,每遍由闲,这番最陡。何处忘忧,看时节独上妆楼,手卷珠帘上玉钩。空目断山明水秀;见苍烟迷树,衰草连天,野渡横舟。”这段曲词明显可见古代思妇诗的韵致和色彩,而又独铸己境。
  二、 民间口语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
  戏剧是通过生动具体的舞台形象直接感染观众的综合艺术,这就决定了剧本的语言必须符合舞台表演及各个层次观众欣赏的需要。《西厢记》善于汲取古典诗词的精华,对民间口语也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和运用,使全剧曲词达到了华美与通俗的和谐统一,扩大了语言张力。如在《捷报》一折中,莺莺闻知张生榜上有名,便差书童捎去书信、汗衫、袜子、瑶琴等物,期盼张生能够早日归来:“到如今悔教夫婿觅封侯!”“到如今”是日常口语,与王昌龄《闺怨》诗中的“悔教夫婿觅封侯”完美结合,表现了莺莺淡薄名利以及对张生的深切盼望。又如在《惊艳》一折中,张生行至蒲津之际,望见汹涌的黄河,唱道:“疑是银河落九天,高源云外悬。”虽引用了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原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此句明白如话,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再如《闹斋》一折中,张生与莺莺四目传情,不料道场上“响当当云板敲,行者又嚎,沙弥又哨”,美好的场面顿时变得喧嚣异常。张生不禁抱怨:“你有心争似无心好,我有情早被无情恼。”“有情早被无情恼”巧妙地化用了苏轼《蝶恋花》“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的诗句,生动传神、准确鲜明地表现出张生心念莺莺、对场上喧嚣恼不可言的心情。此外,“未饮心先醉”、“离了心头,早上眉头”、“人比黄花瘦”等唱词无不体现出《西厢记》贴切、自然、灵活、平实的语言特色。
  三、化用古典诗词,塑造人物形象
  一部戏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选择提炼古典诗词中的佳句、意境对于《西厢记》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红娘是《西厢记》中典型的人物形象。《请宴》一折中,红娘奉老夫人之命前去邀请张生,张生因为没有财礼而发愁,红娘劝慰张生:“聘不见争,亲立便成,新婚燕尔天教定。你生成是一双跨凤乘鸾客,怕他不卧看牵牛织女星?”“卧看牵牛织女星”化自杜牧《秋夕》中的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王实甫沿用了牵牛织女的寓意,“怕他不”出自红娘之口,表现出她对二人婚事的笃定。尽管老夫人不满张生出身寒门,但作为寺警的见证人,红娘却对张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救下全寺生灵的壮举充满钦佩和感激之情。正是这种心情,使她更加盼望张生和莺莺的幸福婚姻,表现出红娘热心、正直的一面。
  王实甫提炼、化用古人诗词更多的是用来表现人物细腻而微妙的情感活动,以映衬和牵引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惊艳》一折写道:“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落花” 、“流水”是唐诗宋词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往往以此表现人物落寞惆怅的心理。如李煜《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晏殊《浣溪纱》中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都用“落花流水”的意象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出对年华易逝、韶光不再无可奈何的叹息。“花落水流红”不着痕迹地沿用了传统意向的表意功能,表现出幽闭萧寺中的怀春少女敏感而沉重的心情。“无语怨东风”暗用了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中的名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同时又暗中借用了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意境。莺莺作为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只能将痛苦隐埋心中,“无语怨东风”表现出了她对“春情”的隐隐期盼和对包办婚姻的无奈与不满。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最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其中最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是《哭宴》一折中莺莺送别张生的一段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莺莺怀着无可排遣的的离愁别恨,前往长亭为张生送行,此曲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痛苦压抑的心情。唱段一开始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西风萧瑟,构成了令人黯然伤神的境界。“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抒发了离愁重压下莺莺不能自持的心理。同时,曲词的空间构成也十分丰富,色彩的搭配更为讲究。把霜林的红色比作离人泣血的眼泪所染成,寓意深远而字面又不着一“红”字。这种意境更利于表现莺莺此刻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可以说,《西厢记》中古典诗词佳句的选择和提炼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和情感的深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中这样评价王实甫的语言风格:“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西厢记》的语言幽美、俏丽、高雅、隽永,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与王实甫熔炼古典诗词、甚至杂糅古典诗词和口语入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总之,《西厢记》的语言华丽而不堆砌、朴质而不俚浅,兼有文才与本色之长。
  
  [参考文献]
  [1]王宗甫.金圣叹批本西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王万庄.王实甫及其《西厢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
  [3]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4]蒋煜.元曲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温景义将军出生于白山黑水之间,1947年6月入伍,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参加过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和湘西剿匪,在抗美援朝血与火的洗礼中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戎马半生,屡立战功。温景义将军擅长思想政治工作,并将部队的好作风引入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之中,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他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家人和身边
[摘要]清代是笔记集大成的时代,其中历史琐闻类笔记更具代表性。但清人笔记因受文字狱的影响,多是颂圣,很少敢于批评政事。贵为满清皇族,但一生并不顺利的爱新觉罗昭梿则在《啸亭杂录》中以严谨、畅达的文笔记载了清朝前期、中期的历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爱新觉罗昭梿;《啸亭杂录》;清人笔记  [中图分类号]I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