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手足口病(简称:“HFMD”)患儿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年间收治的34例HFMD患儿进行了临床治疗与护理,采用隔离护理、发热护理、皮疹护理、口腔护理和临床观察多种护理措施,分析HFMD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所有34例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后最终全部痊愈出院,其中1周出院患儿30(88.24%)例,10d出院患儿3(8.82%)例,1(2.94%)例患儿出现腹泻需继续留院观察治疗,待患儿2周观察期结束后安全出院。
结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有利于加快HFMD患儿的病情恢复,应当在临床进行普遍推广。
关键词:HFMD 隔离护理 发热护理 皮疹护理 口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63-01
HFMD是儿童临床门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由于肠道感染诱发的儿童传染性疾病。HFMD常年可见病例,但是主要发病期集中在5、6、7这三个月份,且HFMD多发于5周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周岁儿童病发几率最高[1]。本文笔者选取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年间收治的34例HFMD患儿进行了临床治疗与护理,采用我院的护理措施对HFMD患儿实施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对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患儿基本资料介绍。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年间收治的34例HFMD患儿,所有患儿均经门诊检查确诊为HFMD,34例患儿中含: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0-8(平均年龄:3.4±1.12岁)岁,病程2-8(平均病程:5.1±1.14d)d,其中0-1岁患儿共有6例,2-5岁患儿21例,6-8岁患儿7例。
1.1.2 患儿临床表现。所有34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发热,患儿体温均在37℃以上,个别患儿体温会达到40℃,且表现为流涎、口腔疼痛,以及厌食。患儿发热1d后,咽部、扁桃体、牙龈等部位开始出现直径约为1-2mm的小型疱疹,1-2d后小型疱疹开始转变为白色口腔溃疡,且白色口腔溃疡局部存在红晕,当患儿白色口腔溃疡出现第二天,患儿的足底、手心、膝关节、臀部等开始出现红色丘疹,部分病变区域还会出现直径2-5mm的水疱,但是水疱一般不受外力影响不会破裂,而是2-4d自然干燥,不成痂,7d左右水疱基本可以自然痊愈。
1.2 方法。HFMD患儿的治疗一般以休息为主,减少患儿活动量,尤其是减少患儿在公共场合的活动次数,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患儿的营养支持,帮助患儿提高自身抵抗力。HFMD的药物治疗临床多采用利多卡因与加蒙托石(2%)混合涂于患儿疱疹病发处,涂抹频率为2-3次/d,同时还应注意,当患儿涂抹药物后30min内不得进食与饮水,以确保疱疹能够有效的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糜烂现象,就应当将药物更换为金霉素,以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并促进患儿糜烂部位的早日康复。
1.3 护理措施。
1.3.1 隔离护理。医院收治HFMD患儿后,应当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并对患儿的病发进行频率为2次/d的消毒机消毒,确保病源的不传播。对于患儿的被褥、床单等接触性物品,则应当按照医院丙类传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此外对于与患儿存在密切接触的人群,还应当采用国产丙种球蛋白进行1.5-3ml的肌注预防,以提高接触人员的抵抗力,防止HFMD的进一步扩散。患儿的观察隔离期一般为7d左右,待患儿治疗结束后,其观察隔离期即结束。
1.3.2 发热护理。我院收治的34例HFMD患儿体温均在37℃以上,个别患儿体温会达到40℃,但并未非为固定热型,少数患儿还伴有寒战等现象。护理人员在对HFMD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患儿的体温监控,随时掌控患儿的体温,并对低于38.5℃的患儿可进行物理降温处理,如:温水擦拭、冰敷等。对于高于38.5℃的患儿则应采用降温药物对患儿进行药物处理,防治患儿体温过高引发其他病症。待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后,应及时监控患儿的降温处理效果,并对患儿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为患儿及时补充水分和高能量食物,以及高维生素食物。同时还要减少患儿的活动量,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以减少运动对患儿的体能消耗。
1.3.3 皮疹护理。HFMD患儿的皮疹在足底、手心、臀部主要呈离心状分布,且多分布在患儿的手部,其手掌背面和侧面也均有分布,有部分皮疹也可生成疱疹[2]。因此对于患儿的皮疹护理,首先应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因为皮疹发痒患儿对皮疹进行抓挠,从而导致皮疹破裂形成感染。此外,还应及时患儿还应穿着较为宽大舒适的衣服,防止衣物对皮疹的摩擦,导致皮疹的破损。
1.3.4 口腔护理。HFMD患儿的口腔护理,首先要确保患儿口腔的清洁,我院收治的34例HFMD患儿均采用口泰含漱液进行口腔清洁,3次/d,每次要求采用15ml左右的含漱液,含漱5min以上。对于含漱过程中,出现剧烈特痛而难以忍受的患儿,可在患儿含漱后在患病局部进行含用利多卡因糊剂进行减痛处理,较大的患儿也可含用西瓜霜含片。
2 结果
所有34例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后最终全部痊愈出院,其中1周出院患儿30(88.24%)例,10d出院患儿3(8.82%)例,1(2.94%)例患儿出现腹泻需继续留院观察治疗,待患儿2周观察期结束后安全出院。
3 讨论
HFMD具体较强的感染性,一般EV71引发的HFMD临床处理较为复杂,CA16引发的HFMD临床处理则相对简单,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预后,但目前世界上大型HFMD流行病的爆发,均为EV71病毒所致。通过本文研究,笔者发现,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有利于加快HFMD患儿的病情恢复,应当在临床进行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琳,付静.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室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06):1544-1546
[2] 郑志英,郭晓翠,林梅芳.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81-82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年间收治的34例HFMD患儿进行了临床治疗与护理,采用隔离护理、发热护理、皮疹护理、口腔护理和临床观察多种护理措施,分析HFMD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所有34例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后最终全部痊愈出院,其中1周出院患儿30(88.24%)例,10d出院患儿3(8.82%)例,1(2.94%)例患儿出现腹泻需继续留院观察治疗,待患儿2周观察期结束后安全出院。
结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有利于加快HFMD患儿的病情恢复,应当在临床进行普遍推广。
关键词:HFMD 隔离护理 发热护理 皮疹护理 口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63-01
HFMD是儿童临床门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由于肠道感染诱发的儿童传染性疾病。HFMD常年可见病例,但是主要发病期集中在5、6、7这三个月份,且HFMD多发于5周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周岁儿童病发几率最高[1]。本文笔者选取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年间收治的34例HFMD患儿进行了临床治疗与护理,采用我院的护理措施对HFMD患儿实施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对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患儿基本资料介绍。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年间收治的34例HFMD患儿,所有患儿均经门诊检查确诊为HFMD,34例患儿中含: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0-8(平均年龄:3.4±1.12岁)岁,病程2-8(平均病程:5.1±1.14d)d,其中0-1岁患儿共有6例,2-5岁患儿21例,6-8岁患儿7例。
1.1.2 患儿临床表现。所有34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发热,患儿体温均在37℃以上,个别患儿体温会达到40℃,且表现为流涎、口腔疼痛,以及厌食。患儿发热1d后,咽部、扁桃体、牙龈等部位开始出现直径约为1-2mm的小型疱疹,1-2d后小型疱疹开始转变为白色口腔溃疡,且白色口腔溃疡局部存在红晕,当患儿白色口腔溃疡出现第二天,患儿的足底、手心、膝关节、臀部等开始出现红色丘疹,部分病变区域还会出现直径2-5mm的水疱,但是水疱一般不受外力影响不会破裂,而是2-4d自然干燥,不成痂,7d左右水疱基本可以自然痊愈。
1.2 方法。HFMD患儿的治疗一般以休息为主,减少患儿活动量,尤其是减少患儿在公共场合的活动次数,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患儿的营养支持,帮助患儿提高自身抵抗力。HFMD的药物治疗临床多采用利多卡因与加蒙托石(2%)混合涂于患儿疱疹病发处,涂抹频率为2-3次/d,同时还应注意,当患儿涂抹药物后30min内不得进食与饮水,以确保疱疹能够有效的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糜烂现象,就应当将药物更换为金霉素,以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并促进患儿糜烂部位的早日康复。
1.3 护理措施。
1.3.1 隔离护理。医院收治HFMD患儿后,应当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并对患儿的病发进行频率为2次/d的消毒机消毒,确保病源的不传播。对于患儿的被褥、床单等接触性物品,则应当按照医院丙类传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此外对于与患儿存在密切接触的人群,还应当采用国产丙种球蛋白进行1.5-3ml的肌注预防,以提高接触人员的抵抗力,防止HFMD的进一步扩散。患儿的观察隔离期一般为7d左右,待患儿治疗结束后,其观察隔离期即结束。
1.3.2 发热护理。我院收治的34例HFMD患儿体温均在37℃以上,个别患儿体温会达到40℃,但并未非为固定热型,少数患儿还伴有寒战等现象。护理人员在对HFMD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患儿的体温监控,随时掌控患儿的体温,并对低于38.5℃的患儿可进行物理降温处理,如:温水擦拭、冰敷等。对于高于38.5℃的患儿则应采用降温药物对患儿进行药物处理,防治患儿体温过高引发其他病症。待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后,应及时监控患儿的降温处理效果,并对患儿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为患儿及时补充水分和高能量食物,以及高维生素食物。同时还要减少患儿的活动量,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以减少运动对患儿的体能消耗。
1.3.3 皮疹护理。HFMD患儿的皮疹在足底、手心、臀部主要呈离心状分布,且多分布在患儿的手部,其手掌背面和侧面也均有分布,有部分皮疹也可生成疱疹[2]。因此对于患儿的皮疹护理,首先应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因为皮疹发痒患儿对皮疹进行抓挠,从而导致皮疹破裂形成感染。此外,还应及时患儿还应穿着较为宽大舒适的衣服,防止衣物对皮疹的摩擦,导致皮疹的破损。
1.3.4 口腔护理。HFMD患儿的口腔护理,首先要确保患儿口腔的清洁,我院收治的34例HFMD患儿均采用口泰含漱液进行口腔清洁,3次/d,每次要求采用15ml左右的含漱液,含漱5min以上。对于含漱过程中,出现剧烈特痛而难以忍受的患儿,可在患儿含漱后在患病局部进行含用利多卡因糊剂进行减痛处理,较大的患儿也可含用西瓜霜含片。
2 结果
所有34例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后最终全部痊愈出院,其中1周出院患儿30(88.24%)例,10d出院患儿3(8.82%)例,1(2.94%)例患儿出现腹泻需继续留院观察治疗,待患儿2周观察期结束后安全出院。
3 讨论
HFMD具体较强的感染性,一般EV71引发的HFMD临床处理较为复杂,CA16引发的HFMD临床处理则相对简单,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预后,但目前世界上大型HFMD流行病的爆发,均为EV71病毒所致。通过本文研究,笔者发现,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有利于加快HFMD患儿的病情恢复,应当在临床进行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琳,付静.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室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06):1544-1546
[2] 郑志英,郭晓翠,林梅芳.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81-82